幼儿园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doc_第1页
幼儿园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doc_第2页
幼儿园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doc_第3页
幼儿园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doc_第4页
幼儿园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研究21篇论文集1、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实践与探索22、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指导策略93、珍惜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想象”瞬间124、浅谈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145、浅析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活动区196、浅析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中色彩的运用227、从幼儿生活出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之我见268、主题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319、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思考与对策3410、培养农村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初探3811、谈幼儿园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早期阅读教育4212、运用多媒体,提高幼儿早期阅读兴趣461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5014、在折纸活动中陶冶幼儿美的情操5415、浅谈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5716、巧用农村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6017、小班幼儿适应集体生活探析6318、大班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初探6819、幼儿舞蹈教学之我见7220、浅谈如何在“做中学”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7521、浅谈幼儿园保育管理工作791、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实践与探索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更强调整体观,强调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对幼儿教育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而幼儿教育的整合,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目前,我们更多的是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努力整合多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或方法,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整体影响力,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游戏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将创造性游戏与网络式主题、领域、区域等课程模式进行有效地整合,体现了课程注重选择、贴近生活、关注过程、有效整合的主要特点,凸显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宗旨。其实践的过程是对已有的游戏课程再创造与再构建的过程,它不仅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一、尝试与探索:1、创造性游戏与网络式主题活动的整合(1)角色游戏与网络式主题活动的整合传统的角色游戏活动情节往往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不足而无法延伸,幼儿游戏兴趣无法保持而游离于游戏之外,这种方式限制了游戏情节的深入,阻碍幼儿交往的范围。我们把角色游戏的内容与网络式主题活动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在角色游戏中进行灵活地运用、迁移,游戏情节不断地得到延伸,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在网络式主题活动“真好吃”的活动中,幼儿进行“食物大搜索”、食品调查等探究过程,经历了到商场买卖的活动以及商店各类食品的归类摆放等相关的经验之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对糖果的兴趣点,建议在角色区开设“糖果屋”的游戏,并与幼儿共同协商、创设环境、准备材料,游戏主题“糖果屋”自然产生了。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能大方地与同伴交流自己已有的经验,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环境的创设进行改变,实现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认为“棒棒糖”生意比较好,这个柜台应该摆在外面,有的认为只卖糖太少了,应该再增设卖饼干,于是“饼干屋”也产生了。角色游戏的情节就这样随着幼儿丰富的经验不断运用、深入。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在游戏中大胆想象,在这个思考与想象的过程中幼儿不由自主地将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又如“我爱北京”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欣赏了许多有关北京著名建筑物的图片之后,对参观游览祖国美丽风景的愿望非常强烈,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贝贝旅行社”。在网络式主题背景下,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不再是单一、零散的,而是丰富的、深入的,游戏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的丰富、有意义。(2)结构游戏与网络式主题的整合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想法,搭建的灵感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的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越多,游戏的内容就越丰富,参与游戏的热情也就更高。以往的游戏内容较为单一,且大多是教师预设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孩子对老师预设的游戏主题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活动中就容易脱离主题,也会因为无法完成建构而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服装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将游戏的内容与网络式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幼儿在对服装的来源、色彩、制作等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便对开“服装店”、“服装城”感兴趣,于是网络主题内容又生成参观服装店、服装城,幼儿对“服装店”、“服装城”的建筑特点及布局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之后,建构游戏“服装店”、“服装城”的游戏产生了,幼儿自然地融入到游戏氛围之中,参与游戏的热情十分高涨,主题伴随游戏的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内容,而游戏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不断深入。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体现,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2、创造性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整合 创造性游戏与区域的整合可以说区域活动为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补充与情节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自主地与材料互动,它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同时也是创造性游戏活动情节的拓展。在角色游戏“医院”的活动中,教师为了深化游戏情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医院的功能,体验医生的职责及其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为幼儿创设了与角色游戏相适应的活动区:(1)美工区:提供油画棒、图画纸,引导幼儿设计医院各部门的标记牌。提供腊光纸、即时贴、小棒、海绵、棉花等,引导幼儿自制西药药丸、中草药、针剂、棉签等;(2)语言区:提供医院的看病流程图,让幼儿按看病的顺序排列流程图,并向同伴进行讲述。提供有关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的VCD,让幼儿交流进一步明确医生的职责;(3)操作区:提供各种药品盒,引导幼儿按类或按宽窄、长短、大小顺序摆放药品盒,促进幼儿数形概念的发展。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在活动区中幼儿不仅获得多层面的发展,同时为游戏开展自制材料,创设环境,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细化看病的流程,为游戏情节的拓展提供基础保障。反之,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补充。3、创造性游戏与领域活动的整合一般而言,领域活动较多是依据各领域本身的特殊性设计教育活动,其结构化程度较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尝试将创造性游戏与领域活动进行密切整合,在角色游戏“贝贝旅行社”活动中,教师发现扮演“导游”的幼儿对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景点不了解,无法为“游客”介绍各景点的名称和主要特点,无法较好地完成“导游”这一角色任务。因此教师便结合领域活动国外的著名风景美丽的香港宝岛台湾,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白金汉宫、巴黎铁塔、凯旋门等国际著名建筑物,熟悉香港、澳门、台湾的美丽风景,幼儿不仅丰富了有关外国风景名胜的知识经验,还为“国际游”这一角色游戏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服装加工厂”活动中,由于幼儿对衣服制作步骤不了解,教师通过语言活动穿衣要整齐、爱惜衣服;音乐活动做衣裳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制作衣服的基本步骤,“服装加工厂”的游戏内容逐渐深入和丰富。通过尝试,我们发现,游戏与领域活动是可以互相促进的,互相补充。4、创造性游戏之间的整合在创造性游戏中,建筑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最密切。在角色游戏“娃娃家”、“公共汽车”、“幼儿园”活动中,为了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游戏前教师会先引导幼儿用几把椅子拼成一辆“公共汽车”、用积木围成“娃娃家”等,利用建构布置场景,然后再进行角色游戏。而建筑游戏在建成某一物体或场景后,也常常加入角色和情节,发展成为角色游戏。这个转化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完整性。如幼儿在完成了大型游乐场的建构以后,就开始参观游赏,门口设售票处,里面有导游,娓娓地介绍娱乐设施,带领游客各处参观。又如在角色游戏“服装城”活动中,教师事先引导幼儿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搭建了一座“服装城”,“服装城”里由许多的服装店,每间服装店还搭建一些货柜架,可供角色游戏中“服装店”的服务员摆放各种款式的服装并进行销售活动。另外,为了角色游戏情节的需要,孩子们还建议在“服装城”里搭建一个T型舞台,专门为“服装城”的老板搞服装促销活动所举办的时尚动感的“服装秀”而准备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重新转入了建筑表演T台的活动,T台建好之后又转入表演游戏“服装秀”的活动。总之,创造性游戏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转换、互相补充、互相延伸的关系,这样的整合,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游戏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二、收获与反思:1、幼儿的发展(1)持续地点燃幼儿游戏的兴趣在创造性游戏中,一个游戏主题的产生比较容易,但如何在一段时间里稳定游戏的主题,使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这很大程度上要看游戏是否有发展。一个新的游戏主题确实能引起孩子的新鲜感,并激发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个主题如果不加以巩固和发展,始终停留在某一个高度上,那么,新主题也会变成老主题,而整个游戏也会因为缺乏新意而停滞不前。在角色游戏“贝贝旅行社”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国内游”的主题开展几次后,参加的“游客”越来越少了,因此,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在网络式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中,进一步获得有关白金汉宫、巴黎铁塔、凯旋门等有关外国风景名胜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生成了“国际游”的角色游戏主题,从而再次激起幼儿新的游戏的欲望,持续点燃幼儿游戏的兴趣。(2)提高了幼儿运用、迁移知识经验的能力幼儿在其它课程获得的各种相关经验能否进一步得到运用,并在实践中产生新问题,创造性游戏课程使这些经验的运用和迁移成为最大的可能。在“美丽的服装”的网络主题活动中,幼儿对服装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服装的各种不同款式、不同质地以及了解了制作衣服的程序等,但这些内容还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于是就自己生成了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的角色游戏“小不点童装店”,幼儿在这一游戏中对服装的买和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由“小不点童装店”引出的“小不点童装厂”,在游戏中幼儿自主协商,设置了“裁剪部”、“设计部”、“加工部”、“质检部”和“销售部”五个部门,每个部门分工细致,幼儿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职责清楚,并有丰富的经验交流互动,幼儿能将在其他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很自然的运用和迁移到角色游戏中,幼儿运用经验的机会和能力显著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课程里面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创造性游戏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深入,让孩子运用、迁移知识经验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提高。(3)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毫无顾忌、毫无束缚。当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将在爆发之间。而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凭空的,他们会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而萌发想象,又随着经验的运用和迁移而展开想象,在丰富的想象中,幼儿便有了创造的欲望,而从想象到创造的这一过程便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得以更多的满足和实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丰富也更开放了。现在,我们经常利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改变以往游戏材料的准备教师一手包办的现象,为幼儿提供更度想象、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常与幼儿一起寻找游戏所缺少的材料,或想象替代品,或引导幼儿自创游戏材料;由于幼儿在各课程领域活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经验,他们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会随着经验的运用和转换而展开想象,发挥创造。 (4)提高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够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幼儿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在以往的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的密度小,大部分幼儿处于“平行游戏”,不善于与同伴交流,不懂得要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中,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丰富语言,丰富的游戏材料之后,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增加幼儿交往的频率,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与同伴大胆交流、交往,使他们能文明、友好协商活动,分享合作的成果,从而不断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5)提高幼儿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游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使幼儿将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的目光投向探究性主题活动,从更宽泛的领域,更趋于完整的空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建构游戏“动物园”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而熟悉的动物开展建构活动。游戏中幼儿出现对动物外形细部了解不清楚等经验的缺失,于是生成了回应幼儿游戏经验需求的主题探究活动“有趣的动物”,师幼收集相关动物的资料,通过参观、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获取表象经验,再运用这些经验,用绘画的形式设计,用建构材料和纸工材料表征。随着建构经验的逐渐丰富,幼儿有了“建动物的家”的需求,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绕有兴致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和交流,使幼儿原始的朦胧的经验,在借助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幼儿自身体验和积累的基础上,转化为清晰的正确的经验。将幼儿所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转化为游戏行为。在这期间,游戏伴随主题活动的探究逐层深入,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性、积极性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亦随之发展。2、教师的转变(1)增强整合意识通过实践,教师明确了课程整合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在整合过程中,教师淡化学科界限,学会有机整合教育目标、内容、手段等,初步懂得把各领域的教育要求和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活动经验浑然一体地融合于一日活动之中,具备游戏与主题活动、领域教学、区域活动等课程的整合能力,改变了游戏组织形式单一、内容单一、手段单一、课程模式单一的平行状态;初步架起了游戏与学习活动之间的桥梁。(2)灵活转变角色在课题研究的过程,教师中注意到自身角色的转变,注意到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从教师是游戏主题的确定者的角色,到师幼共同商讨、以幼儿确定游戏主题为主的角色转变;从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及环境的创设者的角色,到幼儿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准备及自主创设游戏环境的角色的转变。因此,在这种课程模式研究过程中,教师已从领导者的角色逐步转换为兴趣的激发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交流者的角色。而这种角色的转变是自然的、真实的。(3)提升观察判断力在创造性游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课程模式中,教师能够更全面地观察到游戏中幼儿的经验缺失、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和需求,以此来生成适宜的主题内容;学会了发现游戏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其他课程模式中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学会了在多种课程模式中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整合。三、启迪1、体现教育的整合观幼儿教育的整合应该是系统的整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整合的是教师的观念,观念的整合是先导,只有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的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整合。其次是体现了目标的整合,在创造性游戏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的课程模式中,目标的达成是全面的,在确定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我们更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三是内容的整合最为直接。我们更多的是发现和挖掘各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种课程中,已经看不到特定领域存在,而是不同领域的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整合在一起;四是形式上与方法上的整合。这样的整合更注重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在桥的活动中,从参观桥(主题探究活动)我见过的桥(领域活动)我设计的桥(艺术活动)海沧大桥(建构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体现不同的课程模式不同领域的整合,而细微的整合就体现在每个活动的过程中。五是随着主题的探究,幼儿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的深入与拓展,幼儿的需求逐步走向社区与家庭各方面的资源,资源整合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得以体现。2、促进游戏内容的生成与发展通过“游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幼儿能将在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印象融入游戏中,使得游戏内容深入透彻,丰富多彩。在角色游戏“服装加工厂”的游戏内容来源于主题活动“漂亮的服装”,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探索、收集的信息,在角色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迁移。又如在“服装怎么来”的探究活动内容中,幼儿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了解到了“服装厂”里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流程:先设计图纸、打样板、裁剪、缝合、设计装饰图样、包装等,对制作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幼儿参观服装店时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裁缝师傅制作衣服的过程,明确了服装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些感知经验,以及所收集到的关于“我的衣服”调查表的信息等,为“服装加工厂”游戏内容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反之在“服装加工厂”的游戏中,幼儿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积极投入游戏当中,游戏内容不断深入,游戏情节不断扩展。从以上的例子可以明显地发现,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所学习的知识,收集的信息、吸收的技能可以为游戏内容的生成与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说网络式主题的活动内容与创造性游戏的内容得到了很好的整合。3、全面地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游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多方面的整和,从目标的整和方面来看,不仅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品质,丰富幼儿的知识认知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幼儿彼此之间互相交谈、讨论的机会较多,在这些交往中,他们的知识、情感、经验、愿望表达的需要得到满足,交往能力显著提高。在产生冲突的过程中,由于幼儿有了丰富的认知经验,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也显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提高。由于在这种课程模式中,目标可以灵活的转换,内容可以有效的整和。因此,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四、思考进行课题实践研究实际上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具体操作、探索、和运用的过程。进行课程整合的研究意味着挑战、问题、创新、改造和反思、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发现、分析、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然而如何选择与幼儿年龄相符和的游戏因素?如何选用与教学内容相符和的游戏因素?如何转换游戏与教学之间的课程式,使游戏与教学之间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的融合更加自然等一系列问题,将是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逐一解决的问题。2、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指导策略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交往,需要与社会融合。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他们与人交往能力,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幼儿将来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基础。陈鹤琴强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练习、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练习的最好机会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定的意义。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分享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交往能力指导的点滴体会: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交往语言是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中运用的语言,幼儿学习和运用交往语言是掌握交往技能的重要内容,交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幼儿的交往语言总结归纳为礼貌用语、商量用语、拒绝用语、请求用语、赞美用语等。刚刚开始游戏时,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各角色之间很少交往,即是交往了,也是停留在动作交往上。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一味地给孩子喂饭,哄他入睡,给他洗澡,洗衣服,一系列动作发生后,却没有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语言交往,这样,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时,老师要教他们学会运用一些交往用语,如:礼貌用语、商量用语、拒绝用语、请求用语、赞美用语等。当娃娃家有客人来访时,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问我可以进来吗”、“打扰了”、“别客气”、“谢谢”等;当有事情需要与别人商量时用商量用语,如:“我们一起玩,好吗?”“你和我一块玩,好吗?”“我能玩儿一下你的玩具吗?”“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当需要邀请别人时使用邀请语:“请你来我们家坐客”;当需要拒绝别人时使用拒绝用语如:“对不起,我不想”、“对不起,我不和你玩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当需要帮助时使用请求用语,如:“请你帮帮我好吗?”。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话题多了,想法多了,交流多了,互不搭理的少了,交往语言的运用,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幼儿彼此之间的交往。二、游戏的协商中,增加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教师主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能力。1.引导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在角色游戏中经常可见,往往表现在几个人争着扮演一个角色,特别是一个新的游戏主题一出现,幼儿就争着要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这时,教师要让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解决矛盾。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幼儿对扮演医生这个角色争吵不休,见到此情况,老师就让他们协商解决,这时,有的幼儿就提议,用轮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谁先当呢?这时又有人说:小宇他爸爸是医生,他比较有经验,我们就让他先来当。幼儿在解决矛盾中,学会了协商,学会了让步,提高了处世和交往能力。2.引导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这时,老师引导他们一起讨论:玩具为什么会坏?玩具坏了大家还能玩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马上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不但教孩子学会解决矛盾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交往的技能。 3.引导解决角色交往之间的矛盾解决角色交往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它要求矛盾双方同协商,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学习交往的重要一环。因而,教师要把解决矛盾的机会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如:在一次游戏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是不肯让娃娃家的妈妈领钱,原因是这位妈妈没有存款,可这位妈妈却因为孩子生病住院,确实要钱用,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谁都觉得自己有道理。这时,我就跟娃娃家的妈妈说:“你应该好好地跟人家商量,告诉他们你的孩子生病了,他们一定会让你领钱的。”这位妈妈就走过去说:“求求你们啦!我们家的孩子生病住院了,还是没钱,他就会死掉的。”银行工作人员想了想,说:“那好吧!你需要多少,我们先借给你,不过你要记得来还。”孩子们在这个协商过程中,体验到病人家属那种着急、痛苦的情绪。学会了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提高了交往的质量。三、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让他们受到交往的乐趣,获得同伴间相互关系帮助的愉悦经验,才会觉得自己需要和别人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与各种角色交往,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交往的乐趣。例如;角色游戏中开展的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主题,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还能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四、在游戏评价中提高交往合作的水平游戏评价是促进交往意识,提高交往合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游戏后的评价能巩固和强化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为下一次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请大家把游戏中开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了?玩得高兴吗?”“你和好朋友玩了什么?”“你到哪些地方去玩的?他们怎么招待你的?”“你们那里来了哪些客人?”等等,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交往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不合作行为,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幼儿讨论来强化交往合作意识。角色游戏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帮助、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交往意识,获得初步的交往技能,使他们逐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3、珍惜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想象”瞬间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运用自己的想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但它就像流星一样,一不小心就稍纵即逝。如果你认为想象力是很重要的,那么就要留意孩子在游戏中的点点滴滴,及时的对他们的“奇思妙想”做出反应,珍惜孩子的想象瞬间。一、倾听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捕捉想象的火花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中国的孩子知识基础扎实,但想象力不足,我们的孩子想象力到哪里去了呢?事实上想象力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认知能力,并非奇人或伟人所特有,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想象力就是不足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个体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人为束缚”或者“人为疏忽”造成的,因为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想象瞬间,于是原本想象丰富的孩子变得不会去想象了,所谓“用进废退”,孩子的想象力就在不用中退化了。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正处在最蓬勃发展的时刻,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想象瞬间时刻在迸发,如果老师留意了并用智慧加以引导,孩子就会在自己的想象中玩得更尽兴、更自主、更活跃。例如:玩娃娃家,妈妈一摸孩子额头,着急地对爸爸说:“呀!宝宝发烧了,带他到医院打针吧。”结果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走一圈又回来了。孩子的想象瞬间在这时即将停止,我走了过去,询问妈妈:“你的孩子生病了,为什么不去医院呀?”妈妈说:“太远了,吃药就好了。”我接着说:“太远了你可以做公共汽车去,走,我帮你拦车。”于是我把孩子带到了“汽车上”,并引发了其他孩子让座、看病等行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娃娃家、公共汽车、医院三者之间的幼儿自然的进行了交往,汽车上的乘客问:“你的孩子怎么了?你要让他多喝水,生病就好了”。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想象的欲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周围有太多“博学”的成人,很多时候只要孩子问,成人就会赶紧回答,生怕破坏了孩子的“求知欲”,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知道的少,结果孩子习惯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去思考,更不用说去想象了。想象力是角色游戏的支柱、灵魂,在游戏中如何去刺激孩子的想象欲望,更好的为角色游戏服务呢?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不用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的行为,不抹杀孩子天真的想法。一次深刻的教训到现在还时刻提醒着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饮食店的顾客都在买各种小吃,老板忙着招呼,忽然老板大声喊:“老师,陈飞把包子和春卷全部撕开了。”我一听赶紧走过去,看到面目全非的“包子和春卷”,生气的质问陈飞:“你为什么这样,老师做得辛辛苦苦,都被你弄坏了,不要玩了!”陈飞一脸惊慌的站在一边,看他那可怜样,我有点不忍,气也消了些,问他:“为什么要撕春卷,下次玩什么?”他小声的说:“我想看看里面包什么,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买?”天啊,我冤枉陈飞了,我赶紧蹲下来,对他说:“老师错怪你了,但这些都是我们游戏的材料,是用纸张和皱纸做成的,你撕了就坏了,知道吗?”之后我一直自责自己粗暴的指责,如果我没有及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道歉,那么陈飞以后在游戏中肯定缩手缩脚,再也不会因好奇心而做出“创举”。因此我觉得教师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更多新奇的知识。三、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引导合理的想象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想象力发展水平不同,在游戏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想法和玩法。孩子的想法无奇不有,我们要及时肯定幼儿富有创意的想法,并适时引导,给幼儿想象的空间,尊重每个孩子,要先让他表达,而且还要“微笑”“点头”鼓励他表达,千万不要动不动说:“不对”,完全抹杀了孩子内心特有的想法,把刚刚萌发的想象瞬间冻结在否定声中。例如:在饮食店里老师提供的纸条有的幼儿用来当“面条”,有的却用来当“薯条”;塑料棍有的当爷爷的“拐杖”,有的当“警棍”; 医院的医生用条形积塑当“压舌板”、用纸团、海绵粒当“药丸”,娃娃家里爸爸妈妈在吵架,原因是爸爸喝酒醉了。教师还要懂得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不着边际的想法朝着可能、实际的方向想象。例如:张凯终于当上了警察,戴着警帽,拿着手枪,一脸严肃的表情四处在巡逻,看到有的行人在跑,他就马上举起手枪瞄准他,示意行人不能跑。看到这一幕我走过去充满敬意的喊:“警察叔叔好,你在执勤呀,可是警察不能整天把手枪拿在手上,这样会误伤好人,你应该将手枪插在腰间,只有碰到坏人,很危险的时候才能拔枪,这样才是个好警察。”张凯听我这么一说,赶紧将手枪插好,继续巡逻,我在旁边观看,发现他看见了不好的行为,会先用手势将人拦下,敬礼,再告诉他不对的地方。在游戏中幼儿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游戏顺利地进行。正是教师一次次的鼓励,才有孩子以后一个个突发奇想和创造发明。 人类真正的“创意”和“突破”都是从最初的想象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强,就要珍惜身边孩子的想象瞬间,让他们放开手脚,自由的呼吸,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4、浅谈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引进来的。科学家认为: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是很难达到高水平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观察力呢?观察力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过程。幼儿只有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周围世界,探索发现有趣现象,获取更多的信息。在主题探究活动中除了教师要注重观察、了解孩子,剖析孩子的行为,他们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自身的观察比较,他们就能产生更多的话题,扩展自己的经验,就能进一步认识自然与社会。教师如何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呢?根据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一、丰富幼儿观察的内容,让幼儿与主题环境互动观察力是在观察的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多提供观察的机会,使他有内容可以观察。在生活中可供幼儿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是很多的,如家中的家具及各种生活用品;经常食用的各种食品,包括各种瓜果、蔬菜;公园里的树木、花草、四季变化现象,各种昆虫;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街上的各种车辆;路边的商店及商店里的各种商品;各种建筑物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我们选择了小小的我、彩色世界、小动物真可爱、车子叭叭叭、夏天到等内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第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小小的我,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考验,他们接触到许多的人和事,感到惊讶、兴奋和茫然,他们小心翼翼地辨认着、了解着周围的一切。他们对自己只有一些浮在表面上的、仅限于形象的,并不深入的信息,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许多与“我自己”有关的东西,因此我们认为应跟随孩子自身的需要,帮助他们认识、了解自己,建立初步的自我概念,培养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于是预设了主题探究活动方案,主要从性别、喜好、小的时候和现在的我对比、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等几方面展开观察探索。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纲要的这一精神,在主题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活动创设环境,以环境服务教学,努力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让幼儿的观察活动与主题环境相结合。如主题车子叭叭叭:为了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车,我让幼儿把家里各种各样的仿真汽车玩具带到幼儿园,把有关车的图片剪贴在活动室四周墙上,在图书角投放介绍车的书,向幼儿讲有关车的故事,利用幼儿与家长共同动手制作的车子布置主题墙饰“马路上的车”等等。幼儿就象生活在一个车的世界,自由活动时他们可以或成群结队或单独自由观察,讲述自己对各种车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则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二、注意事物的多面性,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观察事物主要是用眼睛,可是,事物本身是个整体,有各方面的特性,如:色、香、味、软硬、光滑、粗糙、大小、冷热、形状、声音等。有的特性需要运用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才能感受到,在幼儿观察时,要尝试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去感知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讲、多摸一摸、多嗅一嗅,以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如主题小动物真可爱中的活动“可爱的小白兔”:在观察小白兔时,除了看它的外形,可以让幼儿用手去摸一摸小白兔的绒毛和短短的尾巴,用白菜、萝卜喂小白兔,再学学小白兔跳。又如主题夏天到中的活动“西瓜甜甜”:一个西瓜,用眼睛看仅能看到它的形状和颜色,如果用手去触摸后,又能感受到它是光滑的,用鼻子去闻一闻,又能感受到它是香的,切开用舌舔一下或吃几口又能感受到它是又香又甜又多汁的。这样,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西瓜各方面的特点,结果对西瓜的认识就全面和深刻了。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学得积极、生动、愉快,还可以培养训练幼儿各种感官的敏捷性。因此,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要动员他用眼睛看,同时要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再动员他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感受。 三、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稳定其观察过程中的注意力兴趣是观察的动力,教师在带领幼儿观察时,必须激发他对观察对象的兴趣,使他有积极去观察的强烈的愿望。为了引发幼儿兴趣,要选择好观察的对象,让幼儿对观察的对象有一定的新奇性、复杂性,同时也要注意适龄性。幼儿对于太熟悉、太简单的对象是引不起兴趣的,对于太陌生、太复杂、不适合年龄的对象亦不会发生兴趣。观察过程中,运用语言激发兴趣是很有效果的。如,我们带幼儿到公园去实地观察春天的景色,事先对幼儿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发他的好奇性和观察的愿望:“你知道春天一到公园里有什么变化吗?树有什么变化?草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公园变得更美丽了?”结果幼儿睁大眼睛在公园四处张望起来,高兴地看到柳枝长出了绿芽,草地上长出了绿草,花坛的花开得很美丽。接着教师又说:“唷!迎春花多么美丽,让我们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每朵花有几瓣花瓣呀!”这样一引导,幼儿又兴致勃勃的去仔细观察迎春花了。观察过程中幼儿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把对象看清楚,同时也可起到稳定注意力的作用。可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据研究小班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58分钟,但是教师如果引导得好,幼儿注意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如“要看仔细,这只小动物太有趣了!”使幼儿观察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 四、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启发幼儿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幼儿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可以使观察更为深刻和全面,从而提高了观察的能力。当幼儿观察时,首先要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标,教会幼儿看清“是什么”,同时还要启发他将看清的东西与其他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思考:“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然后再启发他们思考:“这些东西是不是属于同一类?”,如主题车子叭叭叭中的活动“这是什么车?”: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观察马路上过往的各种车辆。经过了几辆轿车,教师就叫幼儿看清楚是怎样的车身、车头、有多少轮子;经过几辆自行车又让幼儿看清楚是怎样的车身、车头、多少轮子,座位在哪里等。通过这样引导,让幼儿学会认识事物时要进行方方面面的分析。接着教师又引导孩子比较轿车、卡车、自行车的异同经过启发,幼儿不仅认识轿车、卡车、自行车各自的特点,还知道了它们的共同点:可以运送人或东西,都是“交通工具”。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还可要求孩子将看到、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观察的印象更牢固,知识更巩固。如“自行车有两个轮子,小轿车有四个轮子,大卡车有六个轮子。”、“汽车司机的座位都是在左边的。”如果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能主动向教师提问题,则是极好的现象,说明孩子能积极思考,教师应高兴地鼓励他,耐心回答他,或启发他自己想答案,使幼儿的观察和思考更加深刻。 五、掌握多种观察方法,提高幼儿观察能力观察事物的方法、形式多样。“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从不同角度观察,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事物。观察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易行的观察方法,这些方法是:典型特征观察法、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长期系统观察法。 1、典型特征观察法:这种方法是先观察事物最明显的特征,然后再观察事物的其他部分。如主题小动物真可爱活动中:观察大象,先看象鼻子,再看耳朵和全身的其他部分。观察长颈鹿,先看长脖子,逐步过渡到看其它部分。观察雄孔雀先看尾巴,观察骆驼先看驼峰,这种方法,最容易激发幼儿兴趣,提高观察的积极性,特别适合小班幼儿。2、顺序观察法:这种方法是对事物各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从头到尾,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者倒过来。因为幼儿往往不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而只注意那些色彩鲜艳,特征明显的部分,对一些细微的部分容易忽视,因此,在活动中,我逐步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活动“可爱的小兔子”:活动前,我先发动幼儿将自己家里的小白兔带到班级里来饲养,在饲养的过程中,幼儿对小白兔的外形也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个别交流:“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只注意明显的一两个特征。于是我提出观察的要求:“在观察兔子长什么样子时,我们不要只看兔子的一个特征,而是要从头、身体、尾巴等方面有顺序地观察,把小白兔的特征说出来。”经过我的提醒,很多幼儿都能比较细致地将自己观察到的兔子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高依婷说:“小白兔全身长着白白的毛,摸上去很舒服。它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它有两只红眼睛,嘴巴是三瓣嘴,嘴巴两旁还有细细长长的胡须。它的身体是椭圆形的,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面两条腿短,后面两条腿长,兔子身体后面有一条短尾巴。”就这样让幼儿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观察了兔子的外形特征。顺序观察法,可以使观察比较全面、细致、不易疏漏,幼儿比较容易掌握。3、比较观察法:这种方法是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并且比较其异同,需采用比较相似的两种事物供幼儿比较。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观察过程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分析、比较、善于找出规律,一切物体都有差异,有的两种物体大同小异,让孩子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粗细、厚薄、曲直、纹理等辨别和比较,既找出相同点,又找出相异点。如“数轮子”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观察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火车等不同类型的车子,它们都是车子,但它们的车轮的数量各不相同。观察中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规律,比如多数动物鼻子呈椭圆形。有的动物耳朵大,尾巴小,如:小兔。有的耳朵小,尾巴大,如:松鼠等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掌握了这些规律,幼儿的观察兴趣更高了。比较观察,要求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辨认,分析综合,这种比较性的观察方法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十分必要。4、长期系统观察法:对某一事物或现象需要观察其变化的过程,了解它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关系,就要用长期系统的观察法了。如,观察植物如何从种子发芽长茎叶开花结果。又如,观察青蛙成长过程,如何从卵蝌蚪蝌蚪长后腿长前腿青蛙。长期系统的观察,可以使幼儿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事物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种观察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观察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的作用。六、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让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观察结果幼儿观察事物后,教师要让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方式讲述、舞蹈、绘画、做做玩玩等,表达、表现自己的观察情况和感受。如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车的外形特征,允许幼儿在观察中互相交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观察回来,我教幼儿唱小汽车的歌曲,让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组织幼儿画、拼、塑造、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车子。又如观察西瓜,观察后让幼儿朗读儿歌大西瓜,绘画我看到的西瓜,玩切西瓜的游戏等。在这个讲、做、玩、想、唱、画、念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观察所得的知识,又加深了观察所得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了。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现在他们对事物比以前敏感了,思维也活跃了,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同伴和老师。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这样?”通过大家一起查资料,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幼儿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观察的兴趣也就更浓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有了好的观察力,幼儿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层层加码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能,对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的幼儿并不适合,我们应抓住主题探究活动这一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重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不断主动、积极、自觉、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不断认识自己,发展、完善自己,为他们积累经验、表达表现、奠定完整人格打好扎实的基础。5、浅析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活动区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活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构建自己的智力结构的,如果没有物质活动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就不能实现智力运算。 因此,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相适宜的操作和探索的环境即活动区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区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活动区?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一、结合主题,创设动态的区域环境。 让孩子带着热情与自由,积极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是我们进行主题教育的前提。活动区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始终吸引孩子的兴趣,就必须保持其环境构成的动态性。因此,在活动区创设中,首先要依据纲要,定位大目标,对各活动区作整体布局,如发展社会性的、激发艺术热情的、科学探索的、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等等,然后自然融合主题目标,投放相关的材料,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能得到全面和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