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性血压异常_第1页
颈椎性血压异常_第2页
颈椎性血压异常_第3页
颈椎性血压异常_第4页
颈椎性血压异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性血压异常研究概况,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概念,颈椎病变伴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患者,称为“颈椎性血压异常”。也有学者称为“颈椎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颈型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颈椎病致血压异常”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颈椎病变伴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患者,经对颈椎进行治疗后,患者血压也随之好转,而一部分伴发颈椎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行颈椎治疗后,血压也随之好转,均提示血压的异常与颈椎病变有关。可见,颈椎病变可以引起血压异常,是继发性血压异常的原因之一,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国内近十余年来发表的有关颈椎性血压异常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一、发病情况 颈椎性血压异常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据文献报道,在发病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后。颈椎病变患者中伴发血压异常者占6.718。高血压多于低血压,高血压是低血压的10倍、45岁以上高血压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为82.3,无高血压发生颈椎病变的发生率为42.5%。,二、临床表现,颈椎性血压异常主要表现为头昏、头晕、头痛等症状。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患者多因颈椎病变而发现血压异常,还有一部分血压异常患者因颈部不适而发现颈椎病变。谢锦旗等总结颈椎病伴发高血压患者时发现,其临床症状主要有颈项部僵硬、肩臂痛、肢体麻木、头晕头痛、眼脸无力、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心烦、失眠、多汗、少汗、肢凉等;,体征,体征主要有血压升高,颈部活动度减低,颈肌压痛,颈椎不规则,棘突偏斜,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等。韦贵康等总结颈椎性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特点为:早期血压异常多呈波动性发作,多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一3周后缓解,中后期血压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压异常表现在双侧上肢血压与卧位、坐位血压差别较大,通常大于10.mmHg以上.,血压异常早期的表现,有时是独立存在,无明显的其他全身症状表现,中后期多伴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的症状,严重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椎动脉供血受阻,引起脑与脊髓缺血,可出现相应的体征。,三、x线检查,主要为生理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骨关节轻度移位、寰枢关节不对称等。如贺俊民总结颈性高血压患者的颈椎x线片特点: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或椎间隙左右不等宽,钩突增生,棘突偏斜,颈椎侧弯,横突密度增高等,侧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有双边影,生理曲度异常(减少、变直、反弓、中断),韧带钙化等。,如有手臂麻木,加拍左右斜位片,可见钩突增生入椎间孔、上关节突和钩突都增生致哑铃状椎间孔。如有头晕头昏加拍张口位片,可见寰枢关节不对称。莫瑞嘉通过对112例高血压合并颈椎病的颈椎摄片,发现高血压组的椎体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缩小,韧带钙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并认为是高血压合并颈椎病的主要特点。,诊断要点,多为中年以上发病,颈部不适或有冷热感,或运动障碍,或活动时有摩擦音,颈部检查有异常表现;血压异常多与颈部 症状有关,轻者13d缓解,较重者23周后缓解,常为坐位与卧位间或两上肢间血压差别较大,一般大于10mmHg 以上;多伴有视力障碍、心慌、心跳、咽部异物感、排汗异常、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X线检查显示,颈椎骨关节轻度移位或骨质增生;其他检查:晚期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周学龙认为颈椎病伴发高血压的患者如符合以下5点,即可诊断“颈椎性高血压”:,有颈椎病的表现,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血压异常,符合高、低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的波动与颈椎病的缓急有关;排除可引起血压异常的其他病因,且按照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不佳;经颈椎手法治疗后,血压有所好转或恢复正常。,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多样,有手法治疗、颈椎牵引、药物电离子导入、正弦调制中频、温针灸、中西医结合、穴位注射等,还有中医中药治疗。,韦贵康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特点,按辩证分型分为:瘀结型、肝热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分别予以相应的中医治疗;严敏认为颈型高血压以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但目前主要强调以手法和物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手法治疗时应遵循“稳”、“准”、“轻”、“巧”的原则,根据移位椎体所在位置和移位方向采取不同的整复方法,上颈段采用单人旋转复位法,中颈段使用取角度复位法,下颈段采取侧旋提推法。总体治疗效果满意,有效率在87.5%100%。,发病机制,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眩晕”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因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搏结于颈项筋骨关节,加之气血不足、复感外邪,而致颈项部经络痹阻,气血淤滞而发病。,颈项为诸阳经通路,颈项部经络痹阻而致气血不能上荣清窍,经脉空虚,髓海不足,脑失濡养,故而眩晕发作。肝肾亏虚、痰瘀内阻、经脉虚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属交感型颈椎病范畴,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颈椎发生解剖位移,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节,使它发出的节后纤维兴奋性改变,从而致使所支配的血管壁的舒缩运动功能发生改变而致血压出现异常。,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曾以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电刺激和物理刺激颈前交感神经节、颈后交感神经节、椎动脉。结果发现,电刺激颈后交感神经节后,血压仅有微弱升高(升高值为1mmHg),刺激颈前交感神经节后血压有较大的升高(升高值为67mmHg),刺激椎动脉血压略有下降(下降值为5mmHg),物理刺激颈后交感神经节后,血压下降(下降值为26mmHg),刺激颈前交感神经节血压升高(升高值在410mmHg),刺激椎动脉略微下降(下降值为10mmHg)。实验和临床中发现上段颈椎病变易导致高血压,而下段颈椎病易导致低血压。,我们从文献报道总结产生血压异常的机制,认为当上段颈椎发生解剖移位后产生血压升高是通过以下途径;(1)兴奋颈上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上颈段颈椎失稳使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致使颈上节发出的节后纤维中的颈内动脉交感神经兴奋,因而使大脑营养血管的平滑肌兴奋性增高,血管口径相对变小,造成大脑血管运动中枢供血不足,为了得到充足的血液,则要加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全身性的血压增高。,(2)影响丘脑下部的缩血管中枢-丘脑下部的缩血管中枢接受大脑后动脉的终末支营养供应,最易受到血管异常兴奋性增高的影响而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3)影响延髓网状结构中的缩血管中枢-当颈椎上段解剖位移后,使椎动脉弯曲,致使血流不通畅,影响延髓网状结构中的缩血管中枢,从而表现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即血压增高(颈椎性高血压)。,(4)使心上神经的兴奋性增高-颈上节还可发出心上神经,与心脏的传导系统一道分布于心肌及心冠状动脉,当颈上节受刺激时,心上神经的兴奋性亦随之增高,心跳加快加强,心排出量增多,亦导致血压升高。,当下段颈椎发生解剖位移后产生血压下降,一方面是下颈段颈椎失稳刺激前面的颈下交感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而颈下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缠绕在椎动脉管壁内,并随椎动脉的行走而分支,当颈下节受刺激(压迫和牵拉)后,节后纤维的兴奋性也增高,椎动脉血管的平滑肌收缩增加,使脑干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受影响的延髓网状结构的减压区(尾内侧部),舒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相对增高,导致血压下降(颈性低血压)。,另一方面解剖移位导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还可刺激颈动脉窦,形成颈动脉窦反射,也反射性地降低血压而致颈椎性低血压。由于以寰椎为中心的上颈段缺少椎体和椎间盘等结构,关节囊松弛,关节稳定性差,而颈椎的大部分运动又发生在上颈段,因此上颈段是颈椎最早也最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因此颈椎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性低血压。,有人认为颈椎病的主要因素是血管营养问题。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会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狭窄,椎动脉受累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和加速了椎体椎间盘、韧带、关节软骨等退行性改变,当劳损、姿势不当引起颈椎等组织结构应力改变时,更加剧了颈椎软骨组织退行性变和刺激骨关节增生肥大。,颈部转动时,椎动脉受到退变突出的椎间盘或钩椎关节挤压、牵拉,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和血管受累后引起的神经体液的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的血管进一步痉挛、硬化、影晌延髓的正常血供,使大脑兴奋性增强,血压进一步增高。因而血压升高可使颈椎病的发生提早和加强,而颈椎病也可影响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也有作者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改变(如血粘度增高)及周围血管痉挛,使颈椎及周围结构血供受到影响,促使或加重颈椎退行性改变 。,评析与展望,目前对于颈椎性血压异常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将其归属于交感型颈椎病,认为可能与交感神经、椎动脉及血管舒缩中枢等有关,颈椎的解剖移位是原始动因,颈椎的解剖移位导致了血压异常,而血压的异常又反过来促进和加速了颈椎异常的发生。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