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_第1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_第2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_第3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_第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目 录,肺炎的分类CAP病原体构成特点病原体耐药性变迁及给治疗带来的影响CAP治疗指南,肺炎的分类,解剖部位分类感染的病原体分类患病环境分类其他分类如吸入性肺炎、老年人肺炎、免疫低下宿主(immunocompromised host)肺炎等,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认为HCAP的致病菌与HAP相似,其处理与HAP相似HCAP包括下列肺炎病人:最近90天内曾因急性病住院2d;住在护理院或长期护理机构;最近30天内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化学治疗或伤口护理;在医院或门诊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CAP病原学变化,病原学变化的结果 病原菌菌谱改变如SARS、甲流病原体致病性改变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改变,病原学变化的原因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及肿瘤发病率增加广谱抗生素使用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检测手段改进,肺炎链球菌是CAP主要病菌之一,据1966-1995年122篇英文荟萃分析,CAP病原体中肺炎链球菌占65%10个国家26篇研究5961例住院CAP中肺炎链球菌占28%近30年间北美l5篇研究显示住院CAP中肺炎链球菌占20% 60% 门诊CAP痰培养肺炎链球菌占9%22% ICU的重症CAP肺炎链球菌仍占1/3左右“病原体未明”的CAP,仍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中国2005年CAP病原流调,肺炎链球菌为10.3%,是我国成人CAP的主要病原菌,何礼贤,陈雪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0):110-113,CAP的病因学调查结果,张劲农主编,循证呼吸病治疗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体,国内CAP流行病学,肺炎链球菌仍为国内CAP主要致病菌之一,N=126,N=63,N=56,N=40,N=62,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l):3-8.,阳性率(%),一项自2003年-2004年我国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对665例CAP患者病原体监测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日趋升高,非典型病原体的患者群 2007年IDSA/ATS CAP指南,过去认为,非典型病原体主要见于青壮年CAP患者,但近来发现,非典型病原体在老年人中亦呈渐进性增加趋势。加拿大胸科学会和感染病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的CAP指南均推荐:初始经验性治疗应覆盖非典型病原体。但由于非典型病原体培养分离困难,而且其是否可成为肺炎病原还有待商榷,CAP初始治疗覆盖非典型病原体的观点也并未得到世界公认,因此欧洲(包括英国)指南指出,初始治疗仅在疗效不佳时才考虑覆盖非典型病原体。,细菌和非典型肺炎的鉴别,60岁没有基础疾病或轻微顽固性咳嗽胸部听诊很少阳性发现无痰或快速诊断技术未确定病原体外周血WBC小于10109/L,病 毒 性 肺 炎,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侵犯肺组织而引起的肺炎,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常为吸入性感染。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受病毒感染产生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称SARS冠状病毒,简写SARS-CoV)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人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9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7N9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病死率超过50%。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目前认为该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未检测病原体的患者为何种感染呢?,约30%60%的CAP患者测不到病原体国内2006年流调显示有46.9%的患者没有检出致病原,Q:这部分患者是何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呢,?,肺炎链球菌是未检测病原中的主要致病原,检出率%,一项研究,常规检测肺炎链球菌为第二位病原;应用经胸壁穿刺抽吸物继续检测未检出患者病原,结果病原体比例改变,肺炎链球菌为第一位致病原,我国CAP致病原构成特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仍为常见的致病菌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已上升为我国CAP的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1.The Alexander Project Group.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3, 52(2):229 - 246.2. Mera RM, et al.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5,51(3):95-200.3.Littauer P,et al. J Clin Microbiol,2005,43(5):2125-2132.4. Felmingham D,et al. J Infec,2004,48(1):39-55.5.李家泰等. 中华医学杂志, 2OO3 ,83 (12) :1035 - 1045.6. 王辉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 ,27(3):155-160.7. 刘又宁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1):3-8.,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现状,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呈高水平耐药2003年中国CHINET:超过70% 2005年升至83.7%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的不敏感率也很高20032004年为75%因此,在怀疑肺炎链球菌所致的CAP时,不宜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王辉, 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0):873-877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29) 1:3-8.,特点,耐药增多,合理用药,广谱抑菌剂可覆盖非典型病原体,肺组织浓度高,近年肺炎链球菌对其耐药发生率极高,且为高水平耐药该药物治疗CAP失败报道多,单用其治疗CAP已经不适合,2007年IDSA/ATS指南对使用大环内酯的推荐:既往健康且三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者可单用高水平(MIC16mg/ml)MRSA(25%)的高发地区,其与呼吸喹诺酮类或内酰胺类联用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的推荐仅限于与内酰胺类联合应用与内酰胺类联合治疗CAP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大 环 内 酯 类,-内酰胺类,特点,缺点,合理用药,对G+球菌、G-杆菌和螺旋体感染有效广谱、快速杀菌、安全和可口服,长期大量使用致细菌耐药率不断增加(如PNSP)交叉耐药:口服头孢菌素已不足以治疗有中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CAP不能覆盖由非典型病原菌引起的CAP,谨慎单用,目前提倡联合用药联用大环内酯/ 喹诺酮类药物以覆盖细胞外病原体(包括耐药)和细胞内非典型病原体注意菌群失调,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时间依赖型抗生素,MIC:在体外抑制一定比例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小的抗生素浓度,通常以MIC50和MIC90来表示,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第一大类:时间依赖杀菌作用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克林和阿奇霉素、四环素、链阳霉素、万古霉素杀菌活性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杀菌作用药物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和喹诺酮类(莫西沙星),甲硝唑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24小时AUC(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IC、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呼吸喹诺酮类,特点,优势,用药:单用联用,抗菌谱广,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以及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呼吸道组织穿透力强和较高的肺组织浓度,对不断增多的PRSP、MRSP和非典型病原体抗菌活性好发现其对肺炎链球菌的PK/PD、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参数较佳,MSW小,可有效防止细菌对其耐药,2007年IDSA/ATS指南推荐:高水平MRSA高发地区的门诊CAP、非ICU住院CAP一线用药ICU患者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危险因素的联合用药,左氧氟沙星未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治疗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P=0.028,一项2011年进行的对照研究,纳入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老年患者240例,142例(60例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剂量治疗,98例(48例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未调整剂量,对比左氧氟沙星调整剂量对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Tachi T,et al.Pharmazie.2013;68:977-982.,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患者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为4.2%,而未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增加,达13.3%,6/142,13/98,左氧氟沙星 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而莫西沙星无 此适应症。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在扁桃体中的分布不同。在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方面,莫西沙星与 环丙沙星各有千秋。,病原检测新技术对致病菌检出意义及临床应用前景分析,目前主要的呼吸病原检测技术常规:病原体培养、生化学试验和血清学检验新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桥联酶标试验(BLIT)、PCR、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扩大了病原体的检测范围, 提高了检测准确率有利于确立诊断、合理选择抗生素和疗效判断检测手段不同,可能得到的病原学亦有差异,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及手段,根据病原学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合适方法病原体培养:仍是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有些微生物培养困难,周期 长,阳性率低血清学方法:简便,但受抗体产生时间制约,对早期诊断价值不大IFA与BLIT: 较灵敏、特异,但费用及操作制约其应用PCR: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合理选择的意义病原学结果可靠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按不同病情CAP常见病原体的顺位,门诊1.肺炎链球菌4.肺炎衣原体2.肺炎支原体5.呼吸道病毒(流感V、3.流感嗜血杆菌 腺V、RSV、副流感V)住院1.肺炎链球菌5.军团菌2.肺炎支原体6.吸入(厌氧菌)3.肺炎衣原体7.呼吸道病毒4.流感嗜血杆菌ICU1.肺炎链球菌4.GNB2.金葡菌5.流感嗜血杆菌3.军团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重症肺炎(中国)的界定,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 :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 PaO260 mm Hg,PaO2/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动脉收缩压90mm Hg ;并发脓毒性休克; 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 h内病变扩大50% ;少尿:尿量20 ml/h,或80 ml/4 h,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重症肺炎(美国)的标准,诊断标准:A. 满足一主要标准 B 满足三条次要标准,主要标准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药物 次要标准 呼吸频率 30次/分 PaO2/FiO2 250 多叶、段性肺炎 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氮质血症(BUN 20mg/dl,7mmol/dl) 白细胞减少症(WBC 4000/ul) 血小板减少症(PLT 100,000/ul) 低体温(中心体温 36度) 低血压,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IDSA/ATS 2007关于CAP经验抗菌治疗的推荐方案,3、大环内酯高水平耐药(MIC16g/ml)Sp菌株高感染率(25)地区,无合并症CAP考虑采用(2)所列药物,IDSA/ATS 2007关于CAP经验抗菌治疗的推荐方案,IDSA/ATS 2007关于CAP经验抗菌治疗的推荐方案,抗菌药物选择 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大环内酯类 一、二代头孢 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沙星、莫昔沙星),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等,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0,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抗菌药物选择 二代头孢(呋辛、丙烯、克洛等)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内酰胺类/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呼吸喹诺酮类,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0,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包括厌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抗菌药物选择 静脉注射二代头孢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静脉注射呼吸新喹诺酮类 静脉注射内酰胺类/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需入院治疗、但不必收住ICU的重症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0,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