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6题,1-24题,每题1分;25-36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 宗教神学B. 自然哲学C. 社会现实D. 民主与科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攻”“尚贤”,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2.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可分析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兼相爱”,由此可判断出是墨子,故B项正确;A项是仁和礼;C项是仁政;D项是法家思想。点睛:材料“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体现了“兼爱”的思想,从四个选项找出即可。3.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反映的理念是A. 仁政民本B. 官僚政治C. 君主专制D. 家国一体【答案】D【解析】 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人自身;礼记认为:一个家庭仁爱,全国都会仁爱,一个家庭谦让,全国都会谦让。这都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思想,故选D。A没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BC,排除。4.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己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 国富民贫B. 勤俭节约C. 忠孝为本D. 藏富于民【答案】D【解析】【详解】孟子强调“明君制民之产”,荀子认为国富民贫会导致国家灭亡。综合二者可知,民富利国。故答案为D项;材料强调国富民贫的危害,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强调忠孝的条件是民富,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5.唐太宗因惑“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 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 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 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D. 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统治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隋唐初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到后来统治者规定“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可见是指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表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政权的统治,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6.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体现的是个人修养问题,与社会责任感无关。其它表达的都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兴亡紧密联系,强调的都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7.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注意题干要求是“明清之际”“转变迹象”。C项出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学”主张,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故D项错误。8.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曾经成功地实施过肠胃部分切除手术,但没有细节描述。后世小说中也有“刮骨疗毒”和计划对曹操实行开颅手术的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文学资料毫无历史价值B. 文学作品中的神化色彩C. 权威史书记载不足为信D. 华佗擅长医治外科疾病【答案】D【解析】材料“成功地实施过肠胃部分切除手术”“刮骨疗毒”和计划对曹操实行开颅手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比较擅长外科手术,故D项正确;后汉书华佗传作为史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故ABC项错误。9.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 隶书B. 小篆C. 楷书D. 行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故 A项、C项和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古代书法艺术10.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京剧是徽剧吸收昆腔、京秦二腔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故A项正确;材料不体现文武、角色等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体现京剧与百姓的关系,故C项错误;徽剧为乾隆贺寿进京,但不涉及题材,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京剧11.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A. 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B. 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C. 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 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答案】B【解析】据材料“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政治是直接民主,这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颠倒了因果关系,故A项排除。C项“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具有片面性;D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材料内容无从体现。12.“西欧1316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其中“精神的新生”是指A. 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B. 理性主义思想的弘扬C. 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D. 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答案】D【解析】材料“西欧1316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因此“精神的新生”是指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故D项正确;A项是古希腊时期;BC项启蒙运动时期。点睛:关键信息“西欧1316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从中可以得出这是文艺复兴运动,从四个选项中找到答案即可。13.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A. 虔诚的信仰B. 教会的仪式C. 真诚的善行D. 神父的指引【答案】A【解析】“新型的控制”是宗教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也就是要对上帝虔诚的信仰,这种新型的控制是不同于以往的中世纪形式上的信仰,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宗教改革反对繁冗的仪式,因此排除B选项;这种控制更多地体现在思想上,而不是行动上,所以不选C选项;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这种信仰在自己内心中,不应受神父控制,故不选D选项。14.有学者将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的“宗教的理性化”概括为“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下列教派最能体现韦伯所指的“宗教的理性化”的是A. 天主教B. 路德教C. 佛教D. 加尔文教【答案】D【解析】天主教、佛教奉行禁欲主义,反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高利贷和手工业,与“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相悖,故 A C错误;路德教主张 “ 因信称义 ” 和 “ 信徒皆为祭司 ”,主要是否定教皇和教会,肯定正当手艺和职业,没有体现“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故 B 项错误;加尔文教在 “因信称义”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 先定论 ”,肯定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财富,符合“ 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 ,故 D项正确。15.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B. 人民主权说C. 自由平等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A不对。而题干显然没有涉及到自由平等和三权分立的相关内容,C和D不对,答案为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体现的主旨是强调人民权力。16.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达尔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可以看出这是追求的平衡和制衡作用,这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类似,故选B。A项主张的是开明的君主制;C项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学说;D项是生物学家,提出的是生物进化的观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思想17.启蒙主义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必项以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下列文学作品反映这一思潮的是A. 巴黎圣母院B. 等待戈多C. 人间喜剧D. 西风颂【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启蒙主义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必项以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可知是现实主义文艺流派,故答案为C项;A项的流派是浪漫主义,排除;B项的流派是现代主义,排除;D项的流派是浪漫主义,排除。18.朱玛在电影艺术概论中说:“电影艺术威力极大,祸福相生,犹如炸药、原子弹,可以开山发电,为人类造福,又可以毁坏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使城镇变为一片废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此,朱玛强调A. 电影艺术的教化功能很明显B. 电影艺术的功能日渐多样化C. 电影艺术允许“百家争鸣”D. 电影题材日渐关注人类生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开山发电,为人类造福,又可以毁坏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使城镇变为一片废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可知,电影艺术的教化功能很明显。故答案为A项;材料主旨只强调教化功能,没有涉及其他功能,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说法断章取义,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19.张之洞不仅是洋务运动的“中兴名臣,而且在近代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1898年他发表的劝学篇中曾说道:“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看出他A. 主张清廷“预备立宪”B. 持洋务派的主张C. 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D. 反对向西方学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变其法,不能变器”和“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可知,张之洞认识到变法和西方政治制度是强国的关键。紧扣材料时间1898年,可以推导其根源是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是晚清最后十年事件,时间不符,排除;洋务派主张是中体西用,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20.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三大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可以看出,“亨利的学说”主张土地收回公有;因此“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A项是民族革命;B项是政治革命;D项与新三民主义相关。点睛:材料“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从中可以得出答案。21.中科院院士路甬详说,量子论和相对论己经共同成为20世纪人类科技文明的基石,也从哲学上根本改变了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认识。这表明量子论和相对论A. 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革命理论B. 其价值包含科技和社会思想的解放C. 奠定20世纪现代科技的理论基础D. 主要历史价值是促进了哲学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量子论和相对论己经共同成为20世纪人类科技文明的基石,也从哲学上根本改变了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可知其价值包含科技和社会思想的解放。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未能紧扣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D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22.“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答案】C【解析】此题时间信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对建立关于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物理理论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现代量子论的直观基础就是物理量不连续,深化了人们对于微观世界认识,故选C;A进化论思想;B是电磁感应思想;D是相对论提出。【点睛】史实运用型选择题是在掌握历史史实基础上进行答题的体型,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外,还要有一定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时候要抓住题中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和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3.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做题,培养史料阅读以及解题技巧的能力。23.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A.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B.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C. 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D. 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是批判官僚主义作风。其危害是严重脱离群众,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24.“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战略性建设工程。工程启动的目标在于A. 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B. 贯彻“双百”方针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建构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20世纪50年代,“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二十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贯彻“双百”方针是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985工程”和“211工程”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正确;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D项错误。故选C。25.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 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大小,故C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解题中要特别注意“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结合所学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对四个选项进行排查。2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秦汉政治的认识,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的中心环节。由此,选C。A只涉及表象,B、D显然是错误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央集权制度27.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认识28.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晃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A. 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 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 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答案】A【解析】据材料“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御史大夫一定程度上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故A项正确;御史大夫本身属于外朝官员,不能体现内外朝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御史大夫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御史大夫的职能的角度入手,同时,注意排除中外朝制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9.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 井田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因此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制度是宗法制,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30.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A.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道思想开始合流C. 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用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说明了道教利用儒家思想恪守道德而成仙,反映了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道教在主动适应现实社会,故A项正确;儒道思想的合流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B项排除;元朝社会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儒学的统治地位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排除。31.“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 民族、民生B. 民权、民生C. 民族、民权D. 富国、强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的总结归纳能力。毛泽东思想解决的是近代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故A项对应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2.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 “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 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 华夷观念完全被打破【答案】B【解析】材料分别描述了林则徐和魏源两人的观点,不是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与魏源主张不符,故C项错误;魏源仍称西方为“夷”,可见没有打破华夷观念,故D项错误。33.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梁启超A. 坚持维新变法的主张B.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C. 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D. 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主张暴力反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可知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主张暴力推翻满族统治者,故D项说法正确;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题干又主张暴力反清,说明没有坚持维新变法的主张,排除A;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基本一致”说法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34.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 西学东渐,全盘接受D. 借其要义,用以发挥【答案】D【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与康有为、严复、陈独秀之思想不符,故排除 A;材料中康有为、严复未对进化论发展创新,故排除 B; “西学东渐,全盘接受”是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 C; “借其要义,用以发挥”,指的是他们运用进化论的原理,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研究,与材料主旨相符,故选 D。35.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孽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A. 造成了文化断层B. 推动思想启蒙C. 促进了史学产生D. 承续了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起了承续作用,故 A 项 错误,D 项正确。B 项与材料无关;史学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早已产生,所以 C 错误。点睛:材料“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中观点与课本中的观点相反。36.赫胥黎原著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 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B. 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C.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 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赫胥黎主张生物界的自然选择,严复主张扩展到社会领域适者生存,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故A项正确;严复改变了赫胥黎的本意,故B项错误;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故C项错误;严复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故D项错误。考点: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二、非选择题(37题25分,38题12分,39题、40题任选一题作答15分,共计52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科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材料二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人物代表作基本主张李贽(15271602)藏书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西方思想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认识【答案】(1)特点: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农耕经济发达;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市场稳定和文明的连续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答出四点即可) (2)共同之处:都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解放,追求现实的生活。 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腐败、黑暗引起一些先进士人的不满;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的阶级、阶层的出现;西方有较为传统的人文思想基础。 (3)认识: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观念,产生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东西方文明;文明的进步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体现,东西方文明各有各的优缺点,应该加强交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得出特点之一是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说明文化领域形成了儒家思想一统局面,即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根据材料一“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说明农耕经济发达,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一“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说明地理环境相对闭塞;根据材料一“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说明古代中国市场稳定和文明具有延续性;根据材料一“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说明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2)第一小问共同之处,从材料二中对比李贽与薄伽丘的思想,由“反对封建禁欲”“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可知,两者都反对禁欲主义;由“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可知,两者都主张个性解放;由“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幸福在人间”可知,两者都追求现实的生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明清儒学思想与文艺复兴的知识,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3)材料一阐述了中国文明的产生发展特征,材料二比较了中西同一时期思想的政治、经济背景,由此可得出不同政治、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观念,产生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东西方文明;文明的进步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体现,东西方文明各有各的优缺点,应该加强交流等认识。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诊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的符号。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根据材料,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史不同时期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论题: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守卫者。论述: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仁”与“礼”的内部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孔子作为教育家,其教学内容是六艺,其内容也是以为贵族政治服务为主体;其晚年修订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均是传统文化的总结。孔子是个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家、活动家、教育家、文化学者,因为保守性,与时代需求不符,所以孔子在当时政治上处处碰壁。示例二:论题:孔子形象对近代文化运动具有推动作用。论述:近代康有为借助孔子进行变法,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孔子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借助批判孔子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孔子形象大损。无论是贬低孔子还是提升孔子形象,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运动的发展。示例三:论题:新中国孔子形象由封建统治象征逐步恢复到真实的孔子和文化象征的孔子。论述:改革开放前,孔子形象很低,主要是新中国初期“左”的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孔子的正面形象恢复并逐步上升,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国家实力上升,且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借助孔子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塑造大国地位与形象。【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紧扣“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信息进行提炼、整理、归纳,因此需要对史料中“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的正确分析归纳,其次需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通过上面对孔子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从孔子形象的时代特点去分析,最后联系具体史实对此进行分析归纳即可。【点晴】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需要紧扣材料中对孔子形象的三层分析,然后提炼出其具有时代特色即可,最后联系不同时期孔子具有形象的原因。请在39、40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自唐末五代以来,“兵骄将悍”之劣风盛行,公元954年周世宗亲自指挥的高平之战就出现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并大肆洗劫的现象周世宗为严肃军纪,严厉制裁不听号令的将领,将樊、何等七十二员战将按军法处斩,以整饬军纪。同时,周世宗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乃命大简诸军”,挑选勇武者编为禁军,加以整训,“由是士卒精强”。为了对付“锐于水战”的南唐水军,周世宗命造战船数百艘,又从南唐降卒中挑选水手数百人教习水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创建了一支雄壮的水军。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军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世宗军事改革的影响。【答案】(1)严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