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物理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卷质量分析_第1页
[精品]初中物理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卷质量分析_第2页
[精品]初中物理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卷质量分析_第3页
[精品]初中物理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卷质量分析_第4页
[精品]初中物理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卷质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教师常规教学能力调研卷质量分析,高淳县研训中心 潘敏2009、12,一、试卷结构,1、考试内容:八年级上第三章 第四节 平面镜2、考试时间及满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3、试卷构成:全卷共四大题,第一大题,确立教学目标(20分);第二大题,定位重难点并确定解决重难点的思路和方法(25分);第三大题,题目编制(25分);第四大题,问题诊断及矫正方法(30分),二、测试结果分析,本卷对二所学校共17位老师进行了测试,最高分95,最低分61。1、各大题得分情况如下(同一序号对应的是同一位老师):,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第四大题,总分,各题得分率,三、试题分析,根据第三章 第四节 平面镜的教学内容,按以下要求解答下列问题,第一题: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0分),(1) 考查意图: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本题主要考察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2)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知识与技能(6分)(1)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2分(2)会运用对称法做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2分(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分(4)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1分 说明:具体给分时,只要说到其中的三点得满分。2过程与方法(8分)(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 (2)通过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区分实像与虚像;(3)用另一个与物体相同的物体与像重合,体会“替代法”在探究过程中的应用。 说明:过程是指探究的过程,得4分;二种方法只要写一个得4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分)(1)领略平面镜成像的简洁之美,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兴趣;(2)通过阅读“光污染”,知道平面镜成像与有不利的一面。 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在平面镜的应用中培养一分为二的思想。没有说到“光污染”的不利的一面扣1分。,(3)答题印象:,较好的答卷:三维目标明确,行为动词界定准确,阐述较清晰中等的答卷:表达基本到位,有三维目标意识,但具体制定又反映出二维目标的内容较差的答卷:不知道三维目标,且表述不规范、不到位、不严密,【案例1】目标的错位,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2、通过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的作图过程,使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通过用另一个与物体与像重合, 让学生体会“替代法”在探究过程中的应用。【评析】主体行为不明, 主体意识缺失,“培养学生。”、“提高学生。”、“使学生。”、“让学生。”在这样的目标陈述中,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即陈述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了什么。,【案例2】目标的越位,1、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2、提出猜想,制定实验探究的计划和方案,动手操作,全面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通过实验的探究,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评析】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过于虚、空、无实质意义,形同虚设,这些目标可以写在任何课堂上,【案例3】目标的缺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制定中,多数教师空和缺,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原理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3、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评析】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错位;2、越位;3缺位:平面镜的应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这里应该通过“光污染”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科态态度。,第二题:简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阐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方法(25分)(1)重点(3分)(2)难点(3分)(3)突出重点的思路和方法(9分)(4)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方法(10分),(1) 考查意图: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因此合理地给每节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定位及分析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师应具备的常规教学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及学生情况确立重难点及处理重难点的能力。,(2)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重点(3分):(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分(2)运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物体的像。1分2难点(3分):(1)对虚像概念的理解;1分(2)探究过程中器材的选择、步骤的设计。2分说明:1。重点与难点在这节课上层次分明。重点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难点侧重于方法与过程方面。2思路是“备课”,方法是“上课”。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构思,所思所想要是能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这里的方法是如何进行,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探究方法。也有少数老师混淆了。3重点与难点正确确定好的,突破的方法没有固定的答案,思路和方法只要能实施,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但要有具体的方案、设计,不能是空洞的。4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和突破不是一节课,是一个“点”或几个“点”,不同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个“面”,是指一节课。,(3)答题印象:,较好的答卷:重难点定位准确,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明确、有效。中等的答卷:重难点定位较准确,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不具体明确。较差的答卷:重难点混淆,解决重难点的思路方法与教学设计的过程分不靖。,【案例4】重难点混淆,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和成像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虚像概念的理解【评析】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层次分明。重点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难点侧重于方法与过程方面。而这个答案的重难点相混淆。,【案例5】方法混淆,1、突出重点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对比法”、“归纳法”2、突破难点的方法:“实验探究”、“对比法”【评析】没有很好地理解题目意思,以为讲的方法就是物理方法,解决重难点的方法与物理方法相混淆不清,【案例6】思路和方法越位,突破重点的思路和方法:1、利用分组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得到结论2、通过作图后小组先进行交流,再按组为单位全班集体交流,由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并纠错、补充3、配置相应的练习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完善【评析】突破重点的思路和方法过于虚、空、无实质意义,形同虚设,这些思路和方法可以写在任何课堂上。具体可这样表达:思路:创设情景体验探究过程归结成像特点会用结论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方法:(1)通过学生游戏、播放动画等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进行探究的欲望。(2)通过器材选用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的设计完成探究过程,并根据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3)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结合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案例6】思路和方法等同过程,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水杯中蜡烛燃烧,引导学生选用玻璃板(讨论得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玻璃板竖直放置。用笔在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再取两支等长蜡烛(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等长),在玻璃板前放一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蜡烛B,直到B好象点燃了,完全重全说明大小相等,用笔标出B的位置(另A、B交替点燃做),再用白纸放B的位置同侧观察,白纸上没像,说明是虚像。最后把白纸上的物和偈的点连接起来,用三角板检验它和平面镜垂直,用刻度尺量出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总结出平面镜的特点。【评析】把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方法与教学设计中的过程混淆了。以上表述可概括成:思路:通过无法确定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方法:(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过程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引导学生选择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2)启发学生选择相同的物体与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3)通过小孔成的像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引导学生用光屏接受玻璃板成的像,区分虚实像。,第三题: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编制5道(其中34道基本题,12道中等题,其中至少有1道选择题)形成性测试题,并给出每道题的参考答案和命题意图(25分),(1) 考查意图: 习题的训练,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本题主要考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编制练习题的能力。,(2)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说明:1一道题5分。2题目的侧重点要不同,同一侧重点的题目只算一题。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多,题目可以是其中的一个点,也可是是二个,当然也可以是全部。4题目的内容仅是平面镜这节课的内容,不能超出范围。5题目鼓励多题型、有层次、知识覆盖面广。,三、答题印象,较好的答卷:编制的题目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知识覆盖面广 中等的答卷:编制的题目形式多样、层次不够分明、知识点少量的重复 较差的答卷:编制的题目形式单一、层次不分明、知识覆盖面小、没意图和答案,【案例6】较好的答卷,1.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答案:C。命题意图:知道平面镜成像也有不利的一面。2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 cm。答案:12.5。命题意图: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的 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将 水面。答案:虚、远离。命题意图:知道平面镜成像物与像的关系。,4.如图1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图1 图2答案:略。命题意图: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合轴对称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确定像所在位置;(2)是否等距;(3)大小;(4)不变。命题意图:理解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探究的目的。,【评析】这组题目:(1)形式多样,第1题是选择题;第2、3题为填空题;第4题为作图题,第5题为实验探究题。(2)层次分明,第1题考查的是知识技能,A类题;第2、3、4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应用,B类题;第5题考查的是探究实验中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探究目的,C类题。(3)知识覆盖面广 ,第1题考查的是光污染知识;第2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3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物与像的关系 ,第4题考查的是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第5题考查的是理解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探究的目的 。,【案例7】中等答卷,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距镜面的距离 米,他远离平面镜,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变大、变小、不变),像是 像(实像、虚像) 考查意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答案:1、不变、虚2、作出下图中AB的像3、作出下图中ABC的像考查意图:2、3两题考查学生利用对称法作图及虚像的表示。答案:略。4、一个小鸟在空中飞行,它距水面的距离为5米,水深2米,则小鸟的像与水面的距离 ( )A 2米 B 5米 C 7米 D 水太浅不能成像考查意图:平面镜成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及水面看成平面镜,平面镜成像与镜面的厚度(水深)无关 答案:B,5、在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同样大小的两粒棋子的目的 ,实验中选择 (玻璃板,平面镜)进行实验。如棋子所成像不亮该怎样做 。考查意图:实验材料选择及目的,实验技巧答案:便于比较像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 用光照亮棋子,【评析】这组题目总体不错:题型比较齐,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层次,ABC类题型都有,知识面也较广,知识技能、实验探究都有。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2、3二题完全相同;语言的描述不够严谨(尤其是对命题意图的表达不够确切倒位),【案例8】较差的答卷,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2、作图:作出AB的像,保留作图痕迹3、小红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则小红和她的像的距离为 米。4、在上题中,当小红远离平面镜,小红的像将( )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5、小红在岸边看到树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 像(填虚、实)照相机能拍摄出人的照片,照片是 像。,【评析】这组题目主要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1、没有按题目要求完成答题,缺少答案和命题意图;2、缺乏层次,没有C类题;3、知识覆盖面不广,没有涉及到本课的实验探究内容;4、第5题考查的是透镜成像问题,超出了本节内容。,第四题:问题诊断并提出补偿矫正的方法(30分)1一个人靠近平面镜,他在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 ) A. 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学生选择各选项的百分比分别是:A:50% B:6% C:40% D:4%请你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并说明学生错误的可能原因,针对学生错因提出你的矫正方法。A、数据分析:B、错误原因:C、矫正方法:2根据你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一个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错误)。请你对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错因提出你的矫正方法。A、学生问题:B、问题(错误)原因:C、矫正方法:,(1) 考查意图: 通过学生习题情况,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前及时进行矫正,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及时了解学情,找到学生学习的困惑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科成绩的有效方法。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本题主要考察教师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的能力。,(2)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A、数据分析:说明:数据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得到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B、错误原因:说明:要说出导致错误率高的选项的原因有哪些。C、矫正方法:说明: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具体操作、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2A、学生问题:说明:要指出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题(错误),注意是最容易,且不要与第一小题重复。B、问题(错误)原因:说明:同第1题。C、矫正方法:说明:同第1题。,三、答题印象,较好的答卷:较好地通过数据和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原因,给出合理的矫正方法中等的答卷: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但表达不到位 较差的答卷:泛泛而谈,空而没有实际价值,【案例9】较好的答卷,1A、数据分析:学生所选答案集中在二个(A和C),比例达到90%,说明不少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错误原因:受平时生活习惯影响,一个人或一辆车远离自己,在变小,然后把这种生活经验带到学习上,从而导致错误的产生。C、矫正方法:1让学生画图,先把物体放在平面镜前10处,画出物体在镜中的像;再把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处,再画出它的像,让学生思考。2让学生再复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等大。这表示所成的像与物距无关。3举例说明,一辆车在远离你,车变小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个变小是由于视觉所造成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2A、学生问题: 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物体的像时,学生经常画实线。B、问题(错误)原因:学生在学习光学时,还没完全理清,哪些线要画实线,哪些线画虚线。尤其是受数学轴对称作图的影响,导致画错。C、矫正方法:1先告诉学生,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在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2再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真思考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在物理上要用虚线来画的,以区别于实像。3通过此例,让学生明白光学画图时,虚、实线有实质性的不同,不能混淆。,【评析】1、根据题意,准确到位地回答问题,简单明了。2、矫正给出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具体操作、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这些办法使大多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案例10】中等答卷,1A、数据分析:选择A比较多是因为平时学生照镜子时有这种错误的感觉B、错误原因:1、受生活习惯影响,近物大,远物小2、部分同学误以为是看到的像的大小而选的AC、矫正方法:让一位学生站在镜前不动观看另一位同学走近或走远平时镜它所成的像的大小情况,2A、学生问题: 学生认为像的大小与平面镜大小有关B、问题(错误)原因:因为平面镜的大小有一部分像看不见C、矫正方法:问:你的同学站在窗户外,你能看见他,是不是窗户越小,你的同学就越小呢?通过举例进行类比,然后提问像与什么有关?物体本身有没有变小呢?那么像呢?然后再解释原因,【评析】1、表达词不达意2、问题2确实学生比较容易出错,但题目本身难度较大,普遍性不强,对错误原因的分析及矫正方法的给出也不明了清楚。,【案例10】较差的答卷,1A、数据分析:出现A错误很大,正确答案的学生也有一大部分,BD的较少B、错误原因:出现错误的学生,基础差,完全没有掌握C、矫正方法:1指出是眼睛受骗2再现实验,巩固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A、学生问题:对虚像的概念掌握困难B、问题(错误)原因:对虚像和实像的区别不清晰,而教师又不能随意拓展C、矫正方法:再现实验过程,与小孔成像作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析】1、泛泛而谈,空而没有实际价值 2、不会进行数据分析,更不能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出错误原因3、没有通过实际案例提出的学生问题,空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教学目标的制定,一 、研究课标,树立正确的课时教学目标观目标: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 制订教学目标的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 、研究教材,把握课时教学目标导向观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弄清课时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本学段、本课程中的体系和作用,了解前后、左右的联系,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关注学生实际,合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必须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目标,反映统一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设置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能够达到,这既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制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使教学目标科学,使教学目标精确,使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四、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正确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如何恰当地陈述教学目标,1两类不同目标的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可以测定的、具体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中的目标就是这类目标.体验性目标 :思维性的、情感性的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中的目标就是这类目标,(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该陈述方式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目标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目标的刻画与具体陈述,(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该陈述方式主要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等所采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刻画与具体陈述,2两类不同目标行为动词内涵的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