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压缩机市场研究报告_第1页
【行业研究报告】压缩机市场研究报告_第2页
【行业研究报告】压缩机市场研究报告_第3页
【行业研究报告】压缩机市场研究报告_第4页
【行业研究报告】压缩机市场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缩机 市场研究报告 压缩机是一种用于提高气体压力或输送气体的机器。按其作用原理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两大类,我国习惯将动力式压缩机划归风机行业,压缩机即专指容积式压缩机。在容积式压缩机中,我国又习惯将制冷用压缩机划归制冷行业,将刹车泵划归农机行业,这样,压缩机行业的产品为除制冷用压缩机和刹车泵外的其它容积式压缩机。 压缩机产品在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力、纺织、轻工、医药、电子、机械制造、建筑及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的压缩机械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改 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较为完善的体系。 一、我国压缩机行业的 历史 发展 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脚步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压缩机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 1988 年,压缩机行业共完成 不变价 工业总产值 165790 万元, 2000 年则完成了 289800万元 。 1988 年,产品销售收入为 153124 万元, 2000 年达到 256700 万元。 12 年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元,实现利税 元 。 表 1: 压缩机种类和销售数量变化情况 大中小型压缩机 微型压缩机 种类 (种) 数量(台) 种类 (种) 数量(台) 1988 年 684 27787 458 98253 2000 年 1325 47637 665 119609 (数据来源: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行业分会 ) 压缩机产销量的增长尤为可观 ,12 年来共销售大中小型压缩机 497624 台,销售微型压缩机 2079510 台。 除销售外,我国压缩机行业的出口也不断增长,到 2000 年我国压缩机的出口量已经是1988 年的 ,出口金额是 88 年的 。 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微型压缩机较多,出口额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 的大中型压缩机的出口额虽逐渐有所增加,但增长缓慢。 图 1:我国压缩机出口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行业分会) 随着压缩机行业的发展,不断的有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产品进入市场 。在 1988 年到 2000 年的 12 年间,全行业共开发新产品 13425 余种,实现新产品产值 546936 万元。以螺杆压缩机为例, 1988 年的销量仅为 330 台, 2000 年已达 4042 台,增长 11 倍。 表 2:新产品开发情况 1988 年 2000 年 新开发产 品种类(种) 108 4717 新产品产值(万元) 7126* 29465 (带 *号的为 89 年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行业分会) 虽然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的压缩机行业 除少数超高压和特殊气体压缩机外,现有产品品种和数量已经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但各类压缩机的可靠性和配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 低水平产品严重过剩,高水平产品供不应求,仍需进口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压缩机行业 仍 存在以下 不足 : 1、 产品结构 方面 压缩机产品低水平 重复生产严重,不少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工艺装备和试验检测手段落后,产品技术起点低,造成低技术水平的普通产品严重过剩,而技术含量高的和特殊用途产品十分短缺,必须进口。即使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或与国外合作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为国际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水平,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总的说来,压缩机行业是低水平产品过剩和高水平产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 企业组织结构 方面 2784 7381 7038 11254 7940 7384 11807 11687 68002 43399 39030 57176 80174 10089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988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出口额 (万元 ) 出口量 (台 ) 目前 很多 企业组织结构基本上仍是只重视制造中间部,而不重视市场调研、科研开发、总装调试和售后服务两头部位, 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 这些 企业往往只注重增加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而没有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上下功夫。因此多数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差,只能在低水平竞争中苦苦挣扎。 3、 经济规模 方面 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重复分散严重,专业化生产水平低。有些企业虽经多次技术改造,工厂组成、布局、生产流程等虽有所改进,但基本上仍为“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由于生产分散造成产品成本高,质量不稳定。企业间在市场上以互相压价进行无序竞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出口。 国外较大型的 企业基本上是综合性企业,压缩机产品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还生产机械行业的制冷设备、真空机械、冷冻干燥机等其他机械产品,应用领域延伸到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医药等领域。而我国的压缩机企业多数产品单一,只生产压缩机,而且只生产一种或两种压缩机产品。 4、 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水平 由于科研投入少,基础理论研究差,开发设计新产品时缺少 基础理论指导,因此新产品设计基本上仍停留于类比、仿造等落后方式, 产品的技术水平 、 性能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还有较大差距 , 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而最主要的差距是性能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 同时 由于工艺装备较落后,缺少精密的关键设备,产品的制造质量不稳定,产品的一次装配合格率低 , 外观质量差。 二、我国压缩机市场现状 进入 十五以 来 ,由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而带动了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 同时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给压缩机行业带来了生机,使行业经济运行出现了近几年较好的发展时期,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综合实力近一步加强。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 ,同时 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给 压缩机市场 带来更大的生机。 但是, 2003 年下半年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控制新项目上马,项目少了,自然对设备的需求也就有所减少,此外钢材的涨价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表 3: 2003 年我国压缩机行业部分经济指标统计 2002 年 2003 年 同比 工业总产值 (不变价 ) 368689 480223 (当年价 ) 333169 424350 销售收入 328059 403682 利润总额 8928 15420 工业增加值 111198 109152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30241 26578 固定资产合计 163085 166773 (数据来源: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行业分会) 目前市场 对于大中型压缩机的总需求量增长势头 不明显 , 而 对于工艺用压缩机需要的产品品种、规格等将不断增加。 随着压缩机市场的日渐成熟,我国的压缩机生产不仅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迈向了国际市场。我国的 大中型压缩机近几年出口发展较快,主要出口到亚洲和中东地区。出口大中型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和螺杆压缩机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我国的 微型压缩机产品 也被 国际市场看好,尤其是在美国、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有较大的需求,而且我国现在已经有了较稳定的出口渠道。 随着出口 产品品种 及 产品质量 的逐步提高 , 以及出口企业的增加,压缩机 出口将 继续拓宽 市场 领域 ,加速发展 。 三、压缩机行业企业状况 我国目前有压缩机制造厂 170 余家,配件制造厂 30 余家,其中大型二类企业 7 家。 2003年全行业产值排列前三名企业是: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 72045 万元、 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49225 万元, 上海大隆机器厂 42776 万元, 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 后来居上,以去年第四名成功的跻身三 甲,而去年的探花 山东潍坊生建集团 今年被挤出三甲,以 42509 万元位居第四 。与去年仅有 8 家产值过亿相比, 03 年产值过亿的企业为 12 家,我国压缩机企业的规模实力正在稳步提升。 表 4:压缩机行业前五名企业部分经济指标统计 企业名称 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 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大隆机器厂 山东潍坊生建集团 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 总产值(万元 ) 不变价 2002 年 45156 30097 40592 30818 23530 2003 年 72045 49225 42776 42509 30000 同比 当年价 2002 年 37301 25724 33905 29190 20686 2003 年 60190 35161 35525 40214 26069 同比 销售收入 (万元 ) 2002 年 37738 24868 33662 31129 18344 2003 年 60227 35049 35190 34097 21722 同比 利润总额 (万元 ) 2002 年 7061 701 1920 1815 003 年 10932 640 2289 2213 20 同比 工业增加值 (万元 ) 2002 年 14443 6092 11236 7508 5610 2003 年 14432 4925 11341 9527 6501 同比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 2002 年 1606 1655 1568 1286 1688 2003 年 1421 1927 842 1314 1236 同比 固定资产 (万元 ) 2002 年 7261 6193 8655 7312 26165 2003 年 8114 6290 4379 7581 23459 同比 (数据来源: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行业分会) 根据 慧聪化工市场研究所今年对 34 家压缩机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将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选为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公司。而从国内行业前五名的企业来看,只有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和沈阳气体 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是专一生产压缩机的企业,其他三个企业都有多项产品。 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 创建于 1940年 , 1958 年开始专业从事大型的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的设计和制造。 1989年与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制造与销售。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一个中美合资企业、三个分厂、一个销售公司和一个特种压缩机公司的大型压缩机生 产企业。 目前主导产品中一类是往复式压缩机,拥有功率从 35 6000九大系列 100 余种不同产品,迄今为止已累计生产各类石化和化肥使用的压缩机 6000 余台。公司现拥有国内70%以上的化肥压缩机市场和 50以上的石化市场。 另一类为螺杆式压缩机,已具备直径 108完整系列 40 余种产品,研制开发了三大系列适用干不同化工流程需要的 S 非对称圆弧型线,累计产量已达 5000 余台。 沈阳气体 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是国有大型一类骨干企业,也是我 国压缩机行业的主导厂和科研试验基地,行业压缩机研究所就设在这里。 工厂始建于 1938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生产压缩机的专业制造厂。中国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台无油润滑压缩机、第一台工艺压缩机、第一台超高压压缩机、第一台舰艇用压缩机、第一台大型氧压机,第一台大型氢压机等,都是在这里设计制造成功的。它是我国生产压缩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设备条件最好、技术力量最强的专业生产企业。产品广泛于石油、化工、冶金、矿山、交通、电力、机械、纺织和科研等部门,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产品除台湾、西藏而外,分 布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缅甸、伊朗、泰国、印尼、埃及、苏丹、朝鲜、越南、英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生产的压缩机已达到 45 个系列 400 多个品种。仅为全国 30 多家大型炼油厂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氢气压缩机就有 300 多台。其中最大活塞力达到了 800气压力达到了 20动电机功率达到 3600 从整体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压缩机行业主要 存在的问题 包括 : 1、资金匮乏,周转运营困难。资金紧缺是全行业企业当前普遍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生产投入,企业拿 着订单,会出现停工待料现象,从而拖延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能力放空,使生产举步为艰,直接影响到生产增长速度。 2、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严重,应收帐款不断增大,从行业目前的应收帐款来看,占收入的 1/3 货款,滞留未收回来。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3、供大于需的矛盾仍很突出。要发展高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解决供需矛盾。 4、行业间不正当的竟相压价竟争,使得产品的利润空间太小,甚至亏本,给各企业都带了生产经营上的困难。 四、压缩机产品及 发展趋势 分析 螺杆压缩机 我国的螺杆压缩机市场大约要占到整个压缩机市场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个 新兴市场 ,螺杆压缩机的市场 空间 相对 更大,利润更高。 目前罗干压缩机市场主要由台资和外资企业占据,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台湾复盛、美国英格索兰、瑞典阿特拉斯和美国寿力。 从2001 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这四家企业的销售收入都在 3 亿元左右,而 国内 生产螺杆压缩机的主要企业 包括 上压、锡压、富达、南压、江压、沈气、宁波欣达等 , 2001 年共销售螺杆压缩机 两千多台 ,销售收入 合计约为 3 亿元 , 以复盛、英格索兰、阿特拉斯和寿力为代表的外资台资企业比国内企业的 份额要 大得多 , 说明 这些 外资台资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已逐渐本地化,并且建立起了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品牌效应已充分显现,越来越被国内用户所接受。而 国内螺杆压缩机生产企业虽然经过约十年的努力,但有实力的企业仍然不多,规模也不算很大。这说明国内螺杆压缩机生产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发展道路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产品上来说, 我国 螺杆压缩机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扩大,与国外合作生产或消化引进技术生产的动力用螺杆压缩机产品已达国际技术水平。但工艺用螺杆压缩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进口量较多。 目前 国际上 螺 杆压缩机需求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 干式螺杆压缩机 , 尽管干式螺杆压缩机的制造难度大,价格昂贵,但因其排气不含油分,不需配备油分离和过滤装置而得到广泛应用。 从今后的发展上来看机组化、 高效、节能、紧凑、低噪、美观,并使排气得到净化,安装、维护更为方便 ,以及 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发展自我智能检测诊断、保护功能 是螺杆压缩机 的主要发展方向。 工艺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从目前的产品技术状况来看, 目前各种类型的工艺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国内都能生产,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或与国外合作生产的工艺用压缩机达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 但是 生产工艺流程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和螺杆压缩机等高档次产品的企业,担负着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配套压缩机的任务,由于这些产品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且只需单台或 2 台、 3 台,很难组织生产。由于这些企业资金不足、负担太重等诸多因素影响,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差,同时缺乏先进的工艺装备和检测手段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强,一些高档次的工艺流程用压缩机等产品仍需进口。 从发展趋势来看, 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将 进一步向大容量、高压力方向发展。随着炼油、化肥装置的大型化,活塞力吨位 会 越来越大 。 除此之外, 机组化、无基础、成套化、 高转速、短行程、低噪声、全自动控制 也是往复式活塞压缩机的 方向发展 。 用微电子技术装备往复式活塞压缩机产品,实现往复式活塞压缩机气量调节和节能控制、自动保护、使之实现无人值班连续高效运行。 随着石化工业发展,对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 大型压缩机能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有效运行,发展变工况条件运行的新型气阀 ,提高在 非设计工况条件下运行时气阀的效率和寿命也使企业需要注意的。 动力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动力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产品在我国发展较早,技术比较成熟,主要技术指标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基本能占领国内 市场,出口量逐步增加。 由于国内 普通中小型动力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等低档次产品生产厂家过多,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不高,缺乏技术开发能力,不具备生产高档次产品的条件,僧多粥少,只能盲目地采取降低价格等手段争占有限的市场,导致大家在无序的竞争中挣扎求生存。 微型压缩机 微型压缩机产品发展较早,一般微型压缩机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达国际水平,品种规格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出口量较大。但全无油润滑微型压缩机技术性能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仍有较多进口。 从整个压缩机市场来看, 压缩机技术发展总趋势 如下: 1、 压缩机产品向结构紧凑、体积小、能耗少、噪声低、效率高、可靠性高以及排气净化能力强方向发展。 2、 压缩机产品机电一体化 继续 强化,实现优化节能运行状态、优化联机(压缩机)运行、运行参数异常显示、报警与保护。 3、 实现 成套压缩机组以撬装无基础、全罩低噪状态供货,节约了安装、基础和调试费用,方便广大用户。 4、 应用 件等 进行产品设计 , 提高 计算的准确度 , 使新产品开发、设计、科研工作向自动化,最佳化方向发展。 。 5、 产品设计中重视工业设计和环境保护,使压缩机产品以优美的外型、安静的运行、卓越的品质面向 市场。 压缩机产品的产销走势是低档次的动力用往复式活塞压缩机的产品数量和价值量不会有大的增加,但螺杆压缩机的产销量会有所增长 , 高档次的工艺用压缩机的产量会有一定的增加,而随着产品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价值量会有较大增长。 五 、压缩机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压缩机市场的竞争状况,慧聪化工市场研究所对 34 家主要压缩机生产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下图中被访企业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 80%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压缩机行业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 图 2 压缩机市场主要竞争环节分析 (数据来源:慧聪化工市场研究所 ) 近年来,压缩机企业尤其是知名的大型企业在一些大型项目的竞标中频频使用低价格的手段来抢夺市场,除了竞相压价外,有些企业还采用了 先把设备送去,等用户用好了再给钱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造成 总产量很大, 但 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利润率极低的情况 。 同时由于大型项目一般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设备,而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讲,原材料、机电配套采购时却要全款付清,这又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由于资金的大量短缺,产品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没有保 障,装备落后又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这也成为制约国企发展的又一瓶颈。 可喜的是这一恶性的价格竞争状况的严重后果已经为众多企业所认识,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带头走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的路线,压缩机行业的市场竞争正在走向良性的、有序的竞争。 这时候我们不妨借鉴一些 民营企业 的做法, 把眼光放在利润 较 高 ,占用资金较少 的压缩机配件市场上, 同时在完善售后服务方面下功夫, 博 取 用户的信任, 提高产品的满意度。 六、压缩机行业市场展望 根据国家的十五规划, 压缩机行业发展的思路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 龙头,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以转换机制为动力,促进技术进步,创造几个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和自我特色的名牌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塑造好行业的形象,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使行业早日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提高行业的总体水平和经济效益。 1)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大力开展模块化设计,开发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仪一体化的智能性产品,达到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目标,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宣传 技术 渠道 品种 服务 品牌 质量 价格 优先发展的重点产品是为国家重点工程项 目配套的压缩机产品;与国外相比国内产品仍处于落后地位或尚属空白的压缩机产品;出口创汇前景较好的产品。 适当限制国内生产能力有较大过剩、市场供应远超过需求的产品;市场虽有需求,但己经有较好技术性能替代产品的压缩机。禁止生产性能和技术落后的压缩机产品;虽有市场需求,但能耗高、噪声大的产品。 表 5:压缩机行业十五期间优先发展的产品 类型 产品名称 为炼油和三大化工配套的压缩机 新氢压缩机、循环氢压缩机、丁二烯螺杆压缩机、二氧化碳压缩机、氮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