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讲读课 12.1 第37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2、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三、初步理解课文。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2、学生自学后,讨论。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四、学习本课生字词。1、检查生字读音。2、抄写生词。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圆明园的毁灭讲读课 12.3 第38课时1、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一、复习旧课。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3、讨论。(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五、总结。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六、查学生背诵第二段。七、理解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3、学生自学后讨论。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八、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九、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1、自由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十、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没能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因此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还有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在教学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可短短的40分钟毕竟有限,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狼牙山五壮士讲读课 12.6 第39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2、 继续学习在阅读中分析重点句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的口号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华大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舍生忘死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指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简笔画狼牙山。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完成课后第二题。指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接受任务 引敌上山 引上绝路 峰顶歼敌 英勇跳崖按照这个顺序你认为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三、精读课文,品读回味出示要求: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课文,一边读划出让你感动的段落或语句,做上标注,写下自己的感受。重点抓住以下段落(生交流感受)。 (出示课件)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斩钉截铁的意思是很坚决,没有一丝犹豫,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战士们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没有一丝犹豫就选择了死亡。)板书:舍生忘死(二)五位战士与敌斗争的语句。1、“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纷纷滚落山谷。”生交流感受。(因为他们心里面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他们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选择了死亡,他们走上了峰顶,就没打算活着下去,所以他们都在想着在临死之前尽可能多地杀死敌人,多消灭一些这些可恨的侵略者。)板书:仇恨敌人评价,集体朗读。(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段落。生交流感受.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五位壮士毫不犹豫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课文小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从小立志,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四、课后作业狼牙山五壮士讲读课文 12.8 第40 课时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在阅读中分析重点句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的口号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简笔画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同上节课一样,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拿出笔来和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看写得怎样?别人都说,顾老师的字写得很好,但是你们知道吗? 顾老师写出这么好的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都是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正准备转移。此时,它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向连队主力方向的路,走这条路可以很快地追上连队,可是敌人却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绝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么,究竟走哪条路呢?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马宝玉的身后,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简笔画)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学习第四段,以情促读,总结读法1、先请同学们初读课文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2、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想画面。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话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闭上眼,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脑海里浮现出五壮士怎样的形象?3、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那种英勇豪迈的样子了吗?对了,只要你能想出当时的情景,你就能把书读好。不信,这次你再读一读这段话,肯定能读好。4、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再朗读一遍,然后告诉同学们,你读到哪些地方最感动,可以把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好好地品读品读,体会体会感情。(出示读书方法:品读体会感情)5、指名读感动处。划的和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把你读好这句话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说说?(指名回答,并再读)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怎么读?谁来试试。自由读(教师穿插: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到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同学们想读这句话吗? 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学听一听。齐读6、还有哪些感动的地方? 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还有那一位同学想读这句话。这么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指名上台做动作读。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拧盖子的。对了,这个动作就叫做“拧”。上节课有一位同学不明白什么叫“拧开”,现在明白了吧!、齐读。经过这么一读,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7、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第四段,把五壮士的情给读出来。8、总结读法:学完第四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通过读来理解这一段的?(“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1、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2、指名读读感动之处。3、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语句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实际上五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和动作更为感人。不信,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4、同学们,这幅画面就是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上节课,有一位同学提出不明白什么叫“屹立”。请同学们对照这幅图,你心里感觉到“屹立”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他们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显示出一副坚定不可动摇的样子)对了,只要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下面,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教师指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指名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一句话。敌人啊,敌人,你们已经上当了,我们的群众和连队都已经安全转移了。瞧,你们还在向上爬,你们真可笑。五壮壮士充满了对失败者的轻蔑。读这句话要读出对敌人的蔑视。读一读。(指名读)5、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一读第五段,从脑中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6、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7、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呢?(指名说)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五壮士的口号声,能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吗?8、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板书)有许多地方描写的很感人,如何把它给读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尝试,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放音乐,出示挂图)9、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10、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音乐起)1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12、这一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感人的文章,该背下来。(学生练背)13、指名背诵。、回应目标,总结全课1、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五壮士痛歼敌寇,英雄跳崖的经过。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去读书。2、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将这篇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 就训练出来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才能 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难忘的一课阅读课 12.10 第4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2.读通课文,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四、检查掌握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六、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七、读讲第一次出现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八、读讲第二次出现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九、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1.指名读。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5.朗读训练。十、朗读全文,总结提高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十一、总结深化“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最后一分钟阅读课 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