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科学课堂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对小学科学课堂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对小学科学课堂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3页
对小学科学课堂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小学科学课堂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一、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态度以及方法;现行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哪一种让学生学习更有效;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共设有17道题,其中16道为选择题,有3道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选题;最后一道为问答题。调查对象是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494人,共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具有统计意义。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及兴趣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小学生普遍喜欢科学,并对自身的科学学习兴趣较浓,对学好科学的能力有信心。同时,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目的也是比较明确,明白科学科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大部分同学认为科学科与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同等重要(见下表)。1 你喜欢上科学课吗?a 喜欢 95%b 不喜欢 5%2你对科学课的兴趣是? a 很感兴趣 63%b 一般感兴趣 24%c 不感兴趣 7%d讨厌 6%3你认为学习科学重要吗?a 重要 90%b 不重要 6%c 不知道 4%4你认为学科学是为了:(可以多选)a 未来理想,如为了自己将来的工作,生存、前途、发展,为了上大学,长大成才当科学家等 87%b 心智发展,使自己知识渊博,发展能力,具有创造力 83%c 为了更好地做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形成正确科学素养和情感等 65%d 为了应用科学,方便生活等 46%e 不知道为了什么,只知道也是学习的学科之一 10%5 科学科与语、数、英科目相比,你认为:a 科学科不重要,语数英很重要14% b 科学科与语数英科目一样重要 84%c 科学科比语数英科目更重要 2% d 其他(可说明) 2 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态度根据调查结果,我校73%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是主动学习,25%是被动学习,只有2%是放弃学习,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只有55%的学生满意自己的学习科学的态度,45%的学生不满意。而影响学生学习科学课态度的因素中,学校、同学、家长不重视占的比率是最高的,有83%;教材内容不吸引占了82%;科学不是主科,不用认真学占了75%,老师讲课枯燥、不生动占了58%。由此可见,学校、同学、家长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内容是否吸引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前提。6 在科学课学习中,你的学习态度是:a 被动学习 25%b 主动学习 73% c 放弃学习 2%7你对自己现在学习科学的态度满意吗?a 满意 55%b 不满意 45%8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你学习科学态度?(可以多选)a 老师讲课枯燥、不生动;58%b 科学不是主科,不用认真学;75%c 教材内容不吸引;82%d 学校、同学、家长不重视 83% e 其他(可说明) 3小学生科学课堂学习习惯及科学素养调查显示,83%学生上课前能认真收集资料,按要求准备材料;87%的学生上课时候能参与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92%的同学能够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质疑;78%的学生在实验课上自己与组员先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92%的学生能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由此说明学生喜欢与老师一起进行实验探究、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和信息,在课堂中懂得聆听别人的意见,参与小组交流,并能根据实际设计实验方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学习习惯,反映了学生要求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自主活动、自行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9上科学课前老师布置你课前准备材料、收集资料,你的做法是:a 认真收集资料,按要求准备材料 83%b 随便找一些资料、材料应付 12%c 不去收集资料也不去准备材料 5%ed其他(可说明) 10在科学课上你参与小组交流吗?a 参与交流,发表自己意见 87% b 参与交流,但不发表自己意见 11%c 不参与交流也不发表自己意见 4%11在科学课堂中你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吗?a 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质疑 92%b 只听别人的意见,不去思考6% c 不听别人的意见,只坚持自己的想法 2%12在科学课上做实验你经常会:a 自己与组员先设计方案,然后再做78% b 看老师或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20%c只是看别人做,自己不动手1% d 不参与实验,搞破坏1%13在科学课堂中,你能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吗?a 能 92%b 不能 8%4小学生喜欢的科学学习方式调查显示,学生喜欢活动性教学、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94%的学生喜欢进行科学调查、科学实践、科学实验等探究活动;91%的学生喜欢课后与教师探讨科学问题。可见,开放性的教学渗透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更喜欢在实验、观察活动中感悟,到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学习,喜欢调查、参观、访问等探究活动,说明了学生更喜欢在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学习,并接受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它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科学课自开设以来,我们就已开始努力探索如何落实科学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和途径。14你认为哪些行为可以提高你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可以多选)a 课堂活动性游戏教学 88%b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60%c 利用多媒体教学 78% d 师生互动教学 70%e 小组合作学习66%15 你喜欢进行科学调查、科学实践、科学实验等探究活动吗?a 喜欢 94% b 不喜欢 6%16课后你喜欢与老师探讨科学问题吗?a 喜欢 91% b 不喜欢 9% 三、思考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我校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现状,我校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科学素养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同时也强调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厚重度。但却形成一种误区,单纯地把学生当成充装知识的容器。如果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者教师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宽,知识视野不够开阔,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教育教学观念不改变,也很难适应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学观念,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把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由集体统一教学向个性差异教学转变,把知识技能接受式学习向知识主动意义的建构方面转变。建立以人为本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开放式教学的组织能力,改革传统课程的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新课程评价体系,改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观念新的教师队伍,让探究性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二、精心设计教学,营造探究氛围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可以给儿童带来乐趣,可以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可以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积极态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科学课堂也正努力实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的理念,之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充分给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作为主人积极参与、自由展示。学生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里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又能亲身体验,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学得轻松,学有所得。充分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想、敢问、敢做,人人都会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给学生创造室外探究的场所。知识可以速成,可以短时间大量积累,但技能和能力是在实践中长期磨练形成的。探究能力也是如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时,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是学生探究的主阵地,那么,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这同样是科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我们科学老师精心设计利用室外探究活动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科学,亲眼目睹大自然的真实面貌,动手操作,体验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三、注意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与创新 科学启蒙教育的中心活动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手段的进化是引导学生自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