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高考热点集训(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高考热点集训(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高考热点集训(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高考热点集训(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高考热点集训(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热点集训 9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 肯定大于 b 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d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解析 选d 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除了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外 还需要给鱼类添加食物 a不对 指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不对 生 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消费者通过捕食获取能量 c不对 一般两个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的比例 d对 2 2012 福州质检 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c d eb 若c的食物中d占1 3 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要使c体重增加3kg 至少需要a120kg c 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 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 e 解析 选b 图中a和e有双向箭头 可以判断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为生产者 则d为初级消费者 c为次级消费者 b为分解者 e不属于生物群落 故a错误 若c的食物中d占1 3 则a占2 3 若c体重增加3kg 则需消耗a为3 1 3 10 10 3 2 3 10 120 kg 故b正确 人为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会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 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故c错误 能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 a 和分解者 b 故d错误 3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 获得下表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 28 b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 9kj m 2 a 1c 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 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 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解析 选b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9 141 0 100 11 28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呼吸消 耗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 由于后两部分能量不能确定 所以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应是863 9kj 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 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4 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若图中a b 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 中 幼年龄段个体数量 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 若a b 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 则a b 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 若a b 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 并且形成a b c的食物链 那么a b 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 若a b 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 b 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解析 选c 若图中a b 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 中 幼年龄段个体数量 则此种群为衰退型种群 若a b 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 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 则a b c与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中 三个相邻营养 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 但每一营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 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 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 5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 1 1调整为2 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 计算 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 1 875倍b 1 375倍c 1 273倍d 0 575倍 6 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 m2 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0 96 103kj m2 yb 由生产者 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逐级递减的 c 为第二营养级 为第三营养级 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 6 d 在生物圈中 除了全部的微生物 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 解析 选c a项中 生态系统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3kj m2 y 23 70 3 14 103 1 1 105kj m2 y b项中 是分解者 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 所以b错 c项中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14 2 16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 养级的能量为14 2 4 9 0 5 2 5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2 5 16 100 15 6 d项中 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 如硝化细菌 有的是消费者 如大肠杆菌 有的是分解者 所以d错 7 2012 湖南十二校联考 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 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 2 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 2来自雷鸟 1 8来自植物 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 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 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 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 kj 3 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4 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 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 雷鸟提供1 2 植物提供1 8 雪兔提供3 8 若北极狐增加的能量为80kj 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 1 2 20 10 80 1 8 10 80 3 8 20 10 3600 kj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 a为生产者 b 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即 900 106 j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 100 100 18 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看 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因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正在增加 答案 1 捕食 2 3600 3 分解者 4 900 10618 增加 8 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 对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以 表示 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如下表 1 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 除表中涉及的成分外 还应有 2 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3 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 作用进入该食物网的 4 下图1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图2中a1 d2表示物种甲和物种丙在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中的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 则c 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若图2中c1 a2 b2 c2 d2 则从物种甲到物种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用字母表示 5 据观察发现近几年该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 下表是科学家调查研究该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形图 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 纵轴表示数值 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 请提出你的保护建议 至少要答两点 解析 1 生态系统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 2 食物网根据题表中的进食关系画出 3 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该食物网 4 图1中的是去除粪便之后的 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 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 能量 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物种甲的能量为a1 b1 c1 d1 物种丙的能量为a2 b2 c2 d2 从物种甲到物种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1 a1 b1 c1 d1 100 或 a2 b2 c2 d2 a1 b1 c1 d1 100 5 柱形图要标明横纵坐标 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