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一_第1页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一_第2页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一_第3页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一_第4页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一 创新发展是 “十三五 ”乃至更长时期国家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关系我区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首要因素。创新发展,从广西当前实际看,当务之急是强化创新意识的自觉培养。这不仅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强盛,关系到社会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广西 “两个建成 ”目标的实现。为此,要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创新的本义 培养创新意识,前提在于对创新的真正理解和接受。对于创新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 “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可见,创新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独 创,即创造新的事物,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独辟路径、善于发现 ;二是更新,即除旧布新,勇于改革、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方法,迎接新事物 ;三是改变,即改换、更改,使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形成切合实际的新做法。总之,创新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 ;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 ;努力做到有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对创新的理解存在偏差。一种是对创新的理解过于形式化。一些部门对创新理解浮于表面,把创新作为增加知名度的招牌甚至是赶时髦的手段 ;还有一些 部门过度热衷于表面、形式创新,而不注重有效的方式方法,一味追求创新速度而忽视质量,给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种是对创新的理解过于狭窄。创新应是全局的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见,创新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的覆盖,不应简单停留在将 “创新 ”等同于 “科技创新 ”单一的思维模式,要以全局的思维和高度,全面理解创新的内涵和范围。 二、培育敢于创新的勇气 常言道,不破不立。破旧立新,勇气是关键,没有敢于打 破旧框架、旧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和实践的创造和发展。当前,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处于多种机遇叠加的良好发展时期。如何抓住机遇 ?首先,要敢于担当。在准确把握我区发展任务的前提下,要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敢于立军令状的胆识,塑造 “敢想,敢闯,敢于创造,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坚定奋勇争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冲破狭隘、大胆实践,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其次,要敢于质疑。质疑是创新的重要开端,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勇于破疑。创新鼓励勇于反思和提出问题,有疑惑才会去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现和收获,这是创 新获得成功的关键。再有,要敢于试错,试错是创新成功的法宝。当前有些部门和干部对改革创新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导致了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在创新的滚滚洪流中,有的人不敢试错,白白错过了好多发展的机遇。尤其在 “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勇于创新、敢于试错是通往成功的前提。从我区实际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尝试运用新科技与传统产业结合,开拓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的生产和服务新模式,因而取得前所未有的效益。反之,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热潮中,抱着裹足不前、瞻前顾后的畏难思想,就错失了 发展良机。因此,我们只有鼓足敢于创新的勇气,利用好时代赋予的机遇,不害怕失败和错误,努力探索开拓新产品、新业态、新领域,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培养善于创新的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求我们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独特的、具有良好社会意义的成果。首先,创新需要建立科学的思考方法。要努力摆脱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打破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束缚思想发展的陈规陋习。墨守成规、固 步自封容易僵化和框定人的思维,让想干事、敢创新的人举步维艰。其次,创新意味着必须有找准自身的定位和模式的正确思维,以科学的理念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径。包含两层意义:一方面,创新要有思维变通性。冲破思维定式,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因各省市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广西创新发展之路不能照搬而是应与其他省市的发展规划和模式有所区别。要善于转换观念、因地制宜,着力于广西特色建设,比如依托广西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的突出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创新要有思维敏感性 。培养敏锐的发现力和感知力。比如在创新中,善于发现和运用广西区位优势和长期积累,运用邻近东盟、与东盟具有长期合作的优势,开发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构建具有广西特点的开放型经济格局,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枢纽,将广西建成 “一带一路 ”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等。再有,创新思维的培养还重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做法虽然是阻碍创新的原因,但是也应该善于发现和鉴别它们当中的有益成分,破茧抽丝,提取有利于创新的成分和养料,推动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道路。 四、正视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 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此,困难、风险和失败是创新过程中必然的经历。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困难、接受风险、包容失败,要学会从困难中寻找机会,在风险中把握方向,于失败中积累经验。首先,要对创新过程的困难有充分思想准备。从国家层面来看,必须清醒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百年计划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从我区发展的实际看,我区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转方式调结构难度较大,贫困人口较多,土地、能源等要素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等。 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做好攻坚克难的充分准备。其次,要对创新发展中的失败有足够的包容。在创新过程中,失败不可避免。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不仅要激励宣传创新成功者,但同时还要容忍理解失败者。如果我们不能容忍理解失败,或者暂时的挫折,在工作过程中大家就会都求稳,都选择最保守的方式,不敢独树一帜追求成功,创新就会变得举步维艰、难以持续。因此,营造容忍失败、善待错误的氛围,理性对待 “改革失败 ”的责任,让更多的部门和干部 “甩开膀子 ”谋改革、谋创新,才会使我们的社会创新越来越多,才能圆满完成 “十三五 ”发展任务,实 现 “两个建成 ”的奋斗目标。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篇二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学校新近出台了关于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意见和关于提高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对于提高我校教师创新意识,强化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建设,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引导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关于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意见,学校将通过推荐教师阅读创新理论读物,举办创新理论知识讲座、教师创新工作报告会、创新理论与专利技术培训,开展教师如何做好 创新工作大讨论、相关主题知识竞赛及征文比赛等活动,普及创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学校将制订教师创新工作管理规定,建立教师创新工作管理体系,落实教师创新工作岗位职责,明确教师创新工作范围,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创新工作顺利开展。各教学单位将建立教师创新奖励机制,将教师的创新工作表现与业绩评估、切身利益挂钩 ;改革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将是否有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管理创新及评价创新,是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标准。学校还将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制订完善 教师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加快推进创新项目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验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教学团队等项目,鼓励教师持续深入开展创新工作 ;大力推进教师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对教师科研创新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教师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教师创新提供资源与途径,推动教师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加强对外联系,走开门办学道路,加大教师创新的广度与深度。 关于提高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见指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创新能 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最终目标。学校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创新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来抓。学校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即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两平台 +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突出工程素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创新方法等江 科特色课程,增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学分 ;其二,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成立创新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创新管理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