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4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 (7分)古诗赏析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g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1)分析第一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2.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以上两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请分别分析阐述? (2)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两联和金陵酒肆留别的最后两句。 3. (10分)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 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10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释】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B . 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C .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D . 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B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C . 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D . 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5. (7分)阅读韩愈的诗,完成小题。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 ) A . 晚春B . 初夏C . 晚秋D . 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用排比手法,语言质朴通俗。B . 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C . 运用夸张手法,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D .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6. (6分)(2017广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 (4分)(2012扬州)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甲】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乙】戏为六绝句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注释】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哂(shn):讥笑。尔曹:你们。(1)甲诗中“_”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_”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2)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8. (10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9. (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村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本诗描写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作者也经历了一个由_到_的心路历程。(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 (2)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10.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注释】故朝:宋朝。封事:臣下呈皇帝的奏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1)“孤云”“岭东”“欲雪”“炉红”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2)“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这两句诗对比鲜明、意蕴深刻,试结合划线词分析诗歌的情感。 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 .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 .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 .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希望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12. (10分)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词时提出以下问题,请帮助解决。【甲】龟虽寿 东汉曹操【乙】诉衷情宋陆游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州:陆游年老后所住的镜湖之滨。(1)乙词中“关河梦断何处”会让我们想起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两句诗 , 。(2)这两首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以来衬托泰山山势的高峻。(2)赏析望岳,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俊秀的特点。B . 颔联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 . 颈联是由远观而近看,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D . 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14.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题目中“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是指的唐代文学家刘禹锡。B . 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C . 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D .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 (10分)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这首诗的作者是_(填朝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他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当时被谱成名曲_,被人们传唱。(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 .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 . 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16.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注】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17.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注释】丰乐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是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修建,写有名文丰乐亭记。长郊:广阔的郊野。春将老:春将暮,春天快要结束。(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的前两句展现的画面。(2)诗歌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 (10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甲】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乙】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1)两首诗的前两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故乡今夜思千里” 这两句诗在抒发思乡之情的方式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赏析。19. (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古书上指菱。蛩:qing,这里指蟋蟀。(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 (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简要赏析。21.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2.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 .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 .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 .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