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doc_第1页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doc_第2页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doc_第3页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doc_第4页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log/static/48951982200808105059894/【原创】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默认分类 2008-01-08 10:50:59 阅读3183 评论61 字号:大中小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以下简称“本疗法”)是一项简便实用的中医技术,一般社区医和的家长都能学会,用得上,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只掌握左手和左前臂十五个穴位;六种轻柔简单手法;八张推拿处方,或其中一张推拿处方的加减就能够治疗感冒、咳嗽、哮喘、腹泻、便秘、呕吐、厌食、汗证等占儿科门诊量80%以上的八种常见病,“同时,对成人也有较好的疗效。本疗法”获国家级疗法认证证书1份,优秀论文奖6份,并撰写成书,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学术成果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著名专家的认可,获科技成果鉴定证书;05、06、07年在胶州培训了3届医科中专生;07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选为新成果全国推广项目,08年被青岛市医学会评选为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由官方在胶州推广,反响较好。处于弘扬中医文化,为儿童的健康做点事实的愿望,借助网络推广,希望得到朋友们的支持,转载宣传,不足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此外,笔者目前尚有点书,需要者可以邮购。谢谢!笔者:王晨龙 单位;青岛王晨龙中医研究所地址:青岛胶州市常州路160号邮编:266300电话:053287278875 手机子信箱: 目 录1、小儿推拿疗法的定义2、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概念3、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理论依据(1)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理论依据(2)小儿的一只左手臂就可以应用君臣佐使组方的理论依据(3)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只选择小儿左手和左前臂的理论依据4、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理论特点 5、小儿推拿的现状6、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特点 7、与药物相比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有哪些特点?8、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适合多大的小孩?对成人是否有效? 9、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疗效怎麽样?没效怎么办?10、不是医生怎样学会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11、左手和左前臂正面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12、左手和左前臂背面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13、左手和左前臂桡侧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14、左手和左前臂尺侧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15、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手法六种(1)推拿手法(2)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3)推拿介质(4)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推拿力度的“火候”(5)推法(6)拿法(7)运法(9)分合法(10)掐拨法附:联穴法16、“本疗法”常用的十五 个穴位(1)脾穴(2)胃穴(3)肝穴(4)肺穴 (5)大肠穴 (6)四横紋穴 附:四缝穴(7)小天心穴(8)内八卦(9)阴阳穴(10)二马穴(11)一窝风(12)三关(13)天河水(14)六腑(15)列缺穴17、推拿注意事项(1)态度要和蔼,动作要柔和(2)思想要专一,精力较要集中(3)操作所需时间的要求(4)什么时间推拿最好(5)推拿的步骤和顺序(6)推拿对不同年龄小儿的要求(7)推拿手法力度的要求(8)推拿手法的自我练习法(9) 注意事项18、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医病法八种(1)感冒(2)咳嗽(3)哮喘(4)呕吐(5)腹泻(6)便秘(略)(7)厌食(略)(8)汗证(略)1、小儿推拿疗法的定义(2007、12、7)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由医生或操作者在小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施以推、拿、揉、运等手法,刺激这些部位或穴位的皮肤、经络或神经来激发人体的感应,调和脏腑气血,增强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或自愈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体目的的一种医疗方法。2、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概念 (2007、12、7)君臣佐使是古代的政治术语,被移用到中医学,是中医组方原则的代名词。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理论为指导,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吸收了相关的西医知识,从小儿生理、病理出发,将君臣佐使这一中医组方原则应用于临床,并指导于小儿推拿临床的一种小儿推拿疗法。这种推拿法具有选穴少(仅十五个穴位),手法简便轻柔(仅六种手法,皆较轻柔),取穴部位方便(不分男女皆取左手和左前臂的穴位),穴位搭配合理(组方原则),疗效好,易于普及和推广等特点。3、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理论依据(2007、12、7) (1)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理论依据(2007、12、7)中医组方不是简单的药物的相加,而是在整体观念,辨证立法治疗观的基础上确立的组方原则,这种原则就叫做君臣佐使。其中,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起加强治疗作用的,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约制君药、臣药的峻烈性,或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是起引导方中诸药达到病所,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的具体用应主要体现在药方内药物组成的多少和药物用量的比重上。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由: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3枚(包括服药后饮稀热粥一升余)组成。其中桂枝为君,芍药为臣,生姜、大枣为佐,炙甘草为使,治疗“太阳中风证”。如果将芍药加倍,为18g,即以芍药为君,名为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脾虚气滞的腹痛,这是药量上的变化。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葛根12g,即以葛根为君,名为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中风兼项背强痛证,这是药味上的变化。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根据穴位的功能,以用穴的主次、推拿次数的多少和手法来贯彻君臣佐使中医组方原则的。小儿手和前臂的穴位主要概括了心、肺、脾、肝、肾的五脏穴位,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六腑穴位,以及温补散寒的上三关;泻热通下的下六腑;滋阴清热的清天河水;驱散风寒,调和肠胃的拿列缺、揉一窝风;调和气机,输布津液疏通经络的分阴阳、运八卦等的穴位。这些穴位均具有药物的功效,均可作为药味来应用,加之有推、拿、揉、运、分合、掐拨等补泻手法更增加了穴位作为药味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2)小儿的一只左手臂就可以应用君臣佐使组方的理论依据(2007、12、 7)生物全息律认为人类外在的每一个器官都能形成一个微观的经络系统或诊疗系统。古老中医学的“从外知内” “见微知著”早就包含了生物全息律的这种思想,如素问五脏别论的“气口何以为五脏主”、难经一难的“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生死之法”,皆是以寸口三部九候诊病法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天。再如耳针、足疗、腹针等皆是以人体局部诊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诊疗的,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就必须在中医整体辨证的基础上,吸收相关的西医知识,从小儿的生理、病理出发,将中医辨证立法原则应用于临床。君臣佐使是中医组方原则的概括,是中医辨证立法的具体体现,采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推拿次数,不同的穴位,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应用于小儿推拿的临床,能够更好的激发人体的潜能或自愈力,更好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提高临床疗效,以实现防病、治病、健体的目的。(待续)(3) 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只选择小儿左手和左前臂的理论依据(2007、12、8)大部分小儿推拿分男左女右,即推男孩的左手,推女孩的右手。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不分男女只取小儿左手和左前臂的穴位,对此有三种解释:左主血,右主气,血可载气,刺激左手和左前臂的穴位可加速血液的循环,增强推拿的效果。左手和左前臂的穴位距心脏较近有利于血液的输布,提高临床疗效。习惯的操作法。青岛的李德修医师临床推拿时不分男女皆取左手,笔者体会推拿左手和左前臂穴位的临床效果较好于右手。4、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理论特点(2007、12、8)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既然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疗法,就离不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小儿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特点,因此贯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就必须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的特点进行,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整体论。生理方面,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为全,全而未壮”属“稚阴稚阳”“纯阳之体”,也就是现代西医所说的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正在蓬勃发育阶段。病理方面,当小儿患病时易迅速变化,可向好的一方面发展,也可向不利的一方发展,即中医所描述的“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在治疗方面,有的观点认为小儿初病治宜驱邪,不可妄补,补则恋邪;有的观点认为小儿患病宜除邪扶正,使邪去而不伤正。依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的特点本疗法不分病的新旧,皆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法则,即以保护小儿的正气为本,驱逐病为辅。日常生活中,有的小孩几乎不得病,即中医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有的小孩经常患病,即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奏,其气必虚”。什么是正气?正气就是生命之气,是生命的根本动力,“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就是指正气而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样保护正气就成为治疗小儿病症的焦点。肾藏精,为先天资生之本,是人生理活动的原始动力,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生理营养的源泉。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区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在肾脾的相互作用下以供应人体的生理需要,肾脾既壮,人之正气也旺,则“邪不可干”。小儿的病理“易虚易实”,“虚”即正气虚,为此,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组方原则皆考虑到扶助小儿的正气,而扶助小儿的正气就应从脾肾入手。所以,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推拿处方中,总有补脾、补肾的穴位,其中,补脾、补肾的推拿次数或最多居君位,或次之居臣位。这里的补脾、补肾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加“佐药”以制之,加“使药”以合之。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处方中皆有分阴阳、顺运内八卦、上三关、下六腑、清天河水,这些穴位共同起一种调和气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治疗主证的穴位,使之“补而不腻”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的目的。(待续)5、小儿推拿的现状(2007、12、10)简而言之,小儿推拿源于上古,代有发展,至明清臻于成熟,鸦片战争后诸多历史原因受到摧残,建国后有所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普及面不广,许多省份尚缺乏小儿推拿专科医生,就连普及较广的青岛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小儿推拿的优势。学术水平低,大都沿用明请时期的穴位与方法;临床疗效亟待提高,大多数专家认为重复性差;重视深度不够,由于盈利少,大多数单位不重视。教材滞后,推广方法欠当。小儿推拿疗效奇特,系祖国医学的瑰宝,不但安全、方便,而且对许多病症或许多病症某阶段的临床疗效实非中西药所能比拟,深受了解者欢迎。本项目在学术性和实用性方面皆有创新,方便、简捷、有效,易于普及和推广,若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不但对推拿专业,同时对中医药事业均有促进作用,为造福人类,甚有必要推广。6、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特点(2007、12、10) 简而言之,国外的小儿推拿多是在西医理论支持下的按摩术,其临床疗效不如中医小儿推拿法,例如每天按摩半小时仅能够减轻小儿的焦虑等就是一个佐证。国内流派较多,大都需要掌握八九十个穴位、十七八种手法和十多种复合手法,全身选穴,某些手法较重,仅适合推拿专业医生;理论较少有创新,某些病症或某些病症某阶段的临床疗效重复性差。“本疗法”只掌握左手和左前臂十五个穴位;六种轻柔简单手法;八张推拿处方或其中一张推拿处方的加减就能够治疗占儿科门诊量80%以上的八种常见病;理论有所创新,病种有所选择,疗效确切、进步,既适合推拿专业医生,也适合民间中医、西医、社区医生及家庭学习掌握使用,较易推广和普及。7、与药物相比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有哪些特点?(2007、12、11)许多急症、重病需要输液、吸氧、手术治疗,这方面西医、西药占有一定的优势;许多顽症、难病中药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不是绝对的。例如:许多感冒发热,服用静滴西药10多天退不下热,采用小儿推拿大多能够迅速退热,这一点是小儿推拿医生及经历者所公认的;小儿习惯性便秘“本疗法”推拿的效果较好于药物等。此外,静滴对静脉有一定的损害,西药有一定的毒性,中药也不是绝对没有毒;小儿推拿治疗病症的原理是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或免疫力,没有毒副作用。8、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适合多大的小孩?对成人是否有效?(2007.12.11)通常的小儿推拿法主要适合五六岁以下的小孩,有的书指出适应十二三岁以下的小孩。“本疗法”的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医病八种的推拿次数主要为三岁以下小孩而设计的,如果是大一点的小孩就应该多用一点力,推拿次数多一点。通常的小儿推拿法主要用于小孩,不用于成人,“本疗法”对成人也有效,只是用力大一些,推拿时间长一些。9、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的疗效怎麽样?没效怎么办?(2007、12、12)小儿推拿疗法对许多病症疗效奇特是肯定的,这一点为业内人士所公认,为接触者所称奇。“本疗法”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只选择了常见的,临床疗效较好的八种小儿病症,疗效较好是肯定的。例如:治疗小儿发热,大都能够在几十分钟内退下热来,远期疗效较好。小儿厌食,两三天内即可见效等。如果没有效,或效果不理想,怎麽办?中药、西药、针灸、推拿、静滴、静推、手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加之,人的体质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前期治疗不一定合理使人产生了耐药性,同一种药物或疗法对某人有效,对某人无效也是常见的等。“本疗法”也不例外,当效果不理想时,配合中药或西药综合治疗都是合理的。10、不是医生怎样学会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2002、12、13)首先应该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试想,过去许多乡间老妪都能够学得会,在农村给人们治病得到人们的尊敬,现代人又怎么能够学不会呢?“本疗法”十分简单,容易掌握,在我当地,许多家庭妇女掌握后不但能够给自己孩子推拿,而且,还能够给邻居孩子治病就是一个例子,再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下。当小孩发热时,许多家长用酒精涂擦小儿体表降温,当小孩腹痛许多家长按摩小儿腹部缓解痛疼。既然这样,按照本书的介绍给孩子推拿试试看,还有什么不好呢?深信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并由此对“本疗法”产生兴趣。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假设是一名初中文化水平学习者,可以先通览全书,或通览我“博客”中对“本疗法”的介绍,提高点理论认识,然后,重点掌握六种推拿手法的要领,十五个穴位的位置、功能,主治,八张推拿处方,或一张推拿处方的加减,即可进行操作;如果还是不能够掌握,应该重点掌握六种推拿手法的要领,十五个穴位的位置、功能,主治,遇到一种病症打开我的书本,按照书上的说明操作,勤能补拙,久之就能学会,应用,许多人就是这样掌握的。11、左手和左前臂正面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2007、12、15)12、左手和左前臂背面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2007、12、16)13、左手和左前臂桡侧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2007、12、16) 14、左手和左前臂尺侧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谱(2007、12、16) 15、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手法六种(2007、12、16)(1)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指操作者运用手或肢体刺激被操作者体表的某些部位、穴位使之产生效应,从而达到治病、康复、保健的作用的各种操作方法。“本疗法” 的推拿手法,是在中医整体辨证立法原则的指导下,只运用手,只刺激小儿的左手和左前臂的皮肤、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病、康复、保健目的的操作方法。 (2)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2007.12.18)通常的小儿推拿法需要掌握十几种推拿手法和十几种复合手法较为复杂;“本疗法”只需掌握六种手法,较为简便。通常通常的小儿推拿法某些手法力度较大,小儿易痛苦,不乐接受;“本疗法” 推拿手法力度皆较轻柔,小儿无痛苦,易于接受。(3)推拿介质(2007、12、19)为小儿推拿时,操作者的手必然跟小儿的皮肤接触,摩擦,这种接触,摩擦,易于损伤小儿柔嫩的皮肤,同时,操作起来也不流畅,这样就需要在操作者的手与小儿的皮肤之间介于一种“润滑剂”,这种“润滑剂”被称为推拿介质。常用的推拿介质主要有:中药膏剂,中药药酒,按摩油、肉桂油、麻油、红花油、清水、姜汁、葱汁、醋、滑石粉、爽身粉等。“本疗法”主要用滑石粉,如果没有滑石粉也可用爽身粉替代。(4)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推拿力度的“火候”(2007、12、20)“本疗法”的操作手法要求“轻、匀、柔、快”四者合一,指下有“润滑感”、轻,是指推拿手法的力度要适度,不要过重,因小儿肌肤柔嫩,用力过重会损伤小儿的肌肤;但是,轻要沉实,不要漂浮。匀,是指推拿手法要均匀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忽快忽慢,也不要“头重尾轻”尾重头轻“。柔,是指推拿手法要柔和,不要生硬。快,是指推拿手法的频率要快,只有快,只有将“轻、匀、柔、快” 四者合一,才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操作时,操作者指下有一种“润滑感”,说明推拿手法的力度较为得体,练习者可以慢慢地体会这种“火候”。(5)推法(2007、12、20)推法:用手指螺纹面贴着被操作者的皮肤从一点向另一点作直线的摩擦运动叫做推法(参图)。 有份的书将推法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本疗法”通用直推法,将分推法,合推法合成为分合法。操作要领:下指要压之皮下,要轻,不要漂浮。用力要“轻、匀、柔、快” 四者合一,指下有一种“润滑感”。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注意事项:操作要持续,不要间断。用力要匀称,不要轻重不一致。常用穴位:三关、六腑、天河水、大肠穴、脾胃穴、肝穴、肺穴。(6)拿法(2007、12、20) 拿法:用拇指与其它手指从两边向中央相对用力挤压,然后放松,“一紧一松”反复操作叫做拿法(参图)。 有的书所指的拿法是指“捏而提起”的手法,与“本疗法”不同。 操作要领:用力要相对沉稳至骨,随即放松,“一紧一松”频率一致,用力要以小儿适宜为度。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注意事项:用力要平稳,不可太过,也不可太轻。常用穴位:拿列缺。(7)运法(2007、12、20)运法:用拇指或其它手指的螺纹面在穴位上作弧形或圆形摩擦运动叫做运法(参图)。操作要领:用力要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间。不要在皮肤表面摩擦。摩擦运动要贴着穴位,不要偏离穴位。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注意事项:用力要平稳沉实,不要漂浮。常用穴位:“本疗法”只介绍顺运内八卦。 (8)揉法(2007、12、20) 揉法:用手指螺纹面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地运动叫做揉法(参图)。操作要领:按之用力要沉至肌肉下,不要在皮肤表层揉动。手法要柔和,左右揉动次数要相等。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注意事项:用力要沉稳,也不可太过,要吸在穴位上,不要脱离穴位。常用穴位:“本疗法”只介绍揉二马,揉一窝风两个穴位。 (9)分合法(2007、12、21) 分合法:用左右手两个拇指螺纹面,按住穴位,从一点向相对两点做外展摩擦运动,叫做分法;,从相对两点向中央一点做内收摩擦运动,叫做合法,这两者合称为分合法(参图)。操作要领:下指要压之皮下,要轻,不要漂浮。往来用力匀称。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注意事项:用力要沉稳,不要偏。常用穴位:“本疗法”分阴阳一个穴位。 (10)掐拨法(2007、12、21)掐拨法:用手指尖向下压叫做掐,再往来拨动叫做拨,合称掐拨法(参图)。操作要领:指尖下压的力度要沉至肌肉之下骨骼之上,要压住穴位往来拨动。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注意事项:操作者宜勤修指甲,避免掐破小孩皮肤。常用穴位: “本疗法”掐拨四横纹、四缝穴两个穴位。附:联穴法联穴法:几个穴位同时操作叫做联穴法。联穴法具有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节省时间,又不影响疗效等优点。联穴法还具有隐蔽性,即使有人在旁边观摩也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即过去秘不传人之手法,如:推脾土与揉二马同时进行等。“本疗法”介绍四种联穴法(见下图)。 肝肺双推图 推脾胃与清天河水同时进行图 拿列缺、揉一窝风与清天河水同时进行图(暂略) 推脾土与揉二马同时进行图16、“本疗法”常用的十五 个穴位(1)脾穴(2007、12、22)(1)脾穴【又名】 脾土、脾经、脾。【位置】 拇指桡侧,赤白肉际,拇指尖至拇指跟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稳定住小儿的左手拇指,使之相对暴露、稳定,蘸滑石粉推之。从拇指尖推至拇指跟叫推脾土、补脾土、补脾(参图);从拇指跟推至拇指尖叫清脾土、清脾、泻脾;从拇指尖至拇指跟之间往来推之叫做清补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补脾,清脾。【主 治】 补脾:治疗脾虚所致的腹泻、呕吐、厌食、痢疾及肺虚喘嗽,气虚感冒。清脾:除湿热,化痰饮,治黄疸、恶心、呕吐。斑疹不透:疹色不红,多属脾虚,可补脾土,以托毒透疹。【其它说明】古代医家及近几年医籍对脾穴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主要有两种观点:位置:拇指桡侧,赤白肉际,拇指尖至拇指跟处为脾穴;拇指螺纹面也为脾穴。 操作手法:;旋推拇指螺纹面为补脾;屈拇指,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拇指尖推至拇指跟也为补脾土。 (2)胃穴(2007、12、22) 【又 名】胃经,胃。【位 置】 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拇指跟至腕横纹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稳定住小儿的左手拇指及鱼际,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推之。从拇指跟推到腕横纹叫补胃(参图);从腕横纹推至拇指跟叫清胃、泻胃;从拇指跟到至腕横之间往来推之叫做清补胃。【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清胃,和胃,补胃。【主 治】 因胃气不和引起的腹泻、呕吐、嗳气、呃逆、嘈杂、烦热。【其它说明】古代医家及近几年医籍对脾穴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主要有两种观点: 大部分观点认为胃虚不用补法,以补脾替代,也有补胃的观点。临床实践中大都脾穴与胃穴同时补或同时清。 胃穴的位置也有在拇指掌面第一节之说。 (3)肝穴(2007、12、23) 【又名】肝木、肝经、肝。【位置】 食指螺纹面,从食指尖到食指跟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食指,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蘸滑石粉推之。从食指跟推到食指跟叫清肝(参图);从食指跟推到食指跟叫补肝;从食指跟到食指跟之间往来推之叫做清补肝。清肝。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200次。【功 效】清肝,养肝。【主 治】 清肝:可治肝火所致的发热、咳嗽、惊悸、小儿夜啼。补肝法一般不用,多用补肾或清清补肝代之。【其它说明】 有的书说肝穴的位置食指第一节螺纹面,临床实践大都是从食指跟推到食指尖或从食指尖推到食指跟,为清肝或补肝。 有旋推食指螺纹面为补肝之说。清肝,清肺和天河水穴是三个退热的关键穴位,临床中应予重视。 (4)肺穴(2007、12、24) 【又名】肺金、肺经、肺。【位置】 无名指螺纹面,从无名指尖到无名指跟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的无名指,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推之。从无名指跟推到食指尖叫清肺(参图);从无名指尖推到无名指跟叫补肺;从无名指尖推到无名指跟之间往来推之叫做清补肺。【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清肺,补肺【主 治】 外感发热、肺热咳嗽、胸闷咳喘。【其它说明】有的书说肺穴的位置在无名指食指第一节螺纹面,从第二节至指跟处为三焦穴,临床实践大都是从无名指尖到无名指跟之间为肺穴。肺为嫩脏,可清而不可补,妄补则易胸满气促。 有的书说久咳久嗽可致肺气耗伤而用补肺法,“本疗法”不用补肺法,而用“培土生金”法(即推补脾土以滋生肺金)。有的书说旋推为补,“本疗法”不用旋推法。 (5)大肠穴(2007、12、24) 【又 名】小三关、指三关、 大肠。【位 置】 食指桡侧,赤白肉际,从食指跟至食指尖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稳定住小儿的左手食指,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推之。从食指尖推至食指跟叫推大肠、补大肠(参图);从从食指跟推至食指尖叫清大肠、泻大肠;从从食指跟到食指尖之间往来推之叫做清补大肠。【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80300次。【功 效】调理肠道。【主 治】 补大肠:可治腹泻、痢疾、脱肛。清大肠:可治大便秘结。清补大肠可治肠道气机不调的腹泻或便秘。【其它说明】腹泻已愈不宜再推。有的书说大肠穴的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第一节:临床实践大都以食指桡侧缘从食指跟至食指尖之间为大肠穴。 此穴为治疗腹泻的主要穴位,应予重视。(6)四横紋穴 附:四缝穴(7)小天心穴(2007、12、28)【又 名】鱼际交。【位 置】大小鱼际交接之陷中(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或其它手指指端蘸滑石粉按住小天心穴左右揉之,或上、下、左、右推揉之(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疏风、清热、止咳、镇惊。【主 治】发热,喘促;夜啼,惊悸,神昏;小便赤涩,小儿眼斜视、弱视。【其它说明】小天心操作手法主要有揉和搗两种,“本疗法”用的主要是揉法。小儿眼斜视者向相反方向揉推之。即眼向上斜视者,向下揉推之,眼向下斜视者向上揉推之,眼向左斜视者,向右揉推之,向右眼斜视者,向左揉推之,久推揉方能取效,可每次操作30005000次。 (8)内八卦(2008、1、1) 【位 置】 以手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跟横紋约三分之二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使手掌相对暴露、稳定,同时用左手拇指压住“离宫穴”,不可刺激;用右手拇指螺纹面蘸滑石粉,自乾宫起,至兑宮止,环形摩擦一圈,周而复始地运动叫做顺运内八卦(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00圈次。【操作次数】 80500圈次。【功 效】宽胸理气,消积化痰,和胃止呕,升清降浊,平衡阴阳。【主 治】因五脏不调所致的痰气郁结,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咳嗽,腹胀,呕吐,呃逆。 【其它说明】八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名词组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应用到小儿推拿学中,内八卦有顺运、逆运、分段运的区分,“本疗法”只介绍顺运内八卦的有关内容。 (9)阴阳穴(2008、1、1) 【又 名】手阴阳、阴阳。【位 置】小天心与掌后腕横纹之间的“中心点”两侧,桡侧(手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合称阴阳穴(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双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双手拇指螺纹面蘸滑石粉,自“中心点”向两侧分开地摩擦叫分阴阳(参图);从两侧向“中心点”合并地摩擦叫合阴阳,一分一合交替进行叫做分合阴阳。【操作频率】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80300次。【功 效】分阴阳能够分理寒热,调和气血。合阴阳能够使阴阳相交,气血和谐【主 治】分阴阳:因阴阳气血不和引起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腹胀,口苦。合阴阳:因阴阳气血不和引起的痰涎壅盛,咳喘,胸闷等。【其它说明】双手拇指“分”或“合”时用力要平稳对称。有的书说阴阳穴的位置在掌后腕横纹之间的“中心点”两侧。“本疗法”只用分阴阳不用合阴阳次。 (10)二马穴(2008、1、1)【又 名】二人上马,液门。【位 置】手背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微凹陷处,即手掌背面第四五掌骨小头后凹陷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或其它手指端蘸滑石粉按住穴位左右旋转揉之(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平补肾中水火,性略偏温。【主 治】咳喘,腹泻,遗尿,头晕,耳鸣等一切肾虚之证。 【其它说明】中医虽有“肾无实证”之说,可是,“精满则溢”又当怎说?肾也不宜妄补,补宜适中。有的书说本穴为养阴要穴。操作时,“本疗法”多采用联穴法。 (11)一窝风(2008、1、2) 【位置】手背与前臂相连横纹中央一凹陷处(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手,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顶端或其它手指端蘸滑石粉按住穴位左右旋转揉之(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主 治】风寒束表,头痛,鼻塞,流涕,肢冷,腹中冷痛。 【其它说明】本穴对腹痛有止痛作用。操作时,“本疗法”多采用联穴法。 (12)三关(2008、1、2) 【位置】前臂拇指侧(桡侧)自手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一条直线(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前臂,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指腹或其它二指、三指指腹端蘸滑石粉自下(手腕横纹)向上(肘横纹)推之叫做推三关或上三关(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300次。【功 效】温里散寒,化痰开窍。【主 治】头痛肢冷,清涕痰白,心腹冷痛,寒痰谜窍。 【其它说明】推拿手法要直不要偏。有的书说此穴有补气血的作用。 (13)天河水(2008、1、3) 【位置】前臂内正中)自手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一条直线(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前臂,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指腹或其它二指、三指指腹端蘸滑石粉自下(手腕横纹)向上(肘横纹)推之叫做清天河水(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滋阴,清热。【主 治】无论外感内伤一切热症。 【其它说明】自手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叫做清天河水,自内劳宫推至肘横纹叫做大推天河水,自肘横纹推至自内劳宫,再向上一叫做取天河水。此穴为退热要穴,一切热症凡不可用清法者均可用此穴清之。 【位置】前臂内正中)自手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一条直线(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前臂,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指腹或其它二指、三指指腹端蘸滑石粉自下(手腕横纹)向上(肘横纹)推之叫做清天河水(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滋阴,清热。【主 治】无论外感内伤一切热症。 【其它说明】自手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叫做清天河水,自内劳宫推至肘横纹叫做大推天河水,自肘横纹推至自内劳宫,再向上一叫做取天河水。此穴为退热要穴,一切热症凡不可用清法者均可用此穴清之。 【位置】前臂内正中)自手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一条直线(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前臂,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指腹或其它二指、三指指腹端蘸滑石粉自下(手腕横纹)向上(肘横纹)推之叫做清天河水(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500次。【功 效】滋阴,清热。【主 治】无论外感内伤一切热症。 【其它说明】自手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叫做清天河水,自内劳宫推至肘横纹叫做大推天河水,自肘横纹推至自内劳宫,再向上一叫做取天河水。此穴为退热要穴,一切热症凡不可用清法者均可用此穴清之。(14)六腑【位置】掌臂横纹小指侧(尺侧)自肘横纹至手腕横纹之间的一条直线(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稳定住小儿的左前臂,使之相对暴露、稳定,用右手拇指指腹或其它二指、三指指腹端蘸滑石粉自上(手腕横纹)向下(肘横纹)推之叫做下六腑或退六腑(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300次。【功 效】通腑泻热,凉血解毒。【主 治】高热、痰喘、便秘、痢疾等一切实热之证,此穴为荡涤六腑之要穴。 【其它说明】推拿手法要直,不要偏离穴位。 (15)列缺穴(2008、1、8) 【位置】前臂拇指(桡侧)凹陷中与小指侧自(尺侧)凹陷中(参图)。【操作手法】操作者用左手拇指与其它手指稳定住小儿的手腕,同时用力向中心用力拿之,然后放松,“一紧一松”,反复操作(参图)。【操作频率】 一分钟120240次。【操作次数】 80300次。【功 效】发汗,解毒,镇惊,开窍。【主 治】感冒无汗,鼻塞流涕,惊风,癫痫,不省人事。 【其它说明】 列缺穴非针灸书所述桡骨茎上方即双手何谷交叉食指端所至之处的穴位。用力要适度,至骨即至,不要太轻或太过。“本疗法”临床大都采用联穴法。 17、推拿注意事项(2008、2、17) (1)态度要和蔼,动作要柔和有的小儿被推拿时又哭又闹,这并不是小孩疼痛而是小孩的活动受到限制,不愿配合而哭闹,这是很正常的事,此时千万别急躁,要耐心地哄着小孩进行推拿。孩子哭闹时手臂往往会乱挣,此时千万别乱扭,要顺着孩子的劲儿,避免扭伤小孩。临床证明,大部分小孩经鼓励性地诱导几次后,不但不再哭闹,而且和还会主动地要求推拿,切勿因孩子一闹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一种有价值的治疗保健方法。(2)思想要专一,精力较要集中有的书说过去没有钟表推拿者以推拿的次数计算,现代有钟表按着时间计算就可以了。可临床操作中如果按照时间计算,操作者的精力较难集中,推拿的频率、轻重难以达到一致,会影响疗效。“本疗法”提倡以推拿次数为计算方式,只有用次数计算推拿者的精力才能集中,才能将轻、柔、匀、快四者合一,才能达到“神传”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这一点必须高度重视。(3)操作所需时间的要求推拿小儿每日12次均可,如果是急性病每天也可推拿34次。“本疗法”介绍每一种病症推拿处方所需要推拿的时间约20分钟左右,一般来讲即可取效,如果病情较急、较重,可以重复操作23遍,效果会更好。慢性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可每天推拿数次,7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几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可多推几个疗程,只要病情不加重就应该坚持推下去,坚持数月或几年,只要能够将这种难病治愈就合得来。(4)什么时间推拿最好小儿推拿特别强调“调神”,因此,要尽量在小儿没睡觉时,在小儿不饥不饱时推拿。此时,虽然小儿容易对抗而哭闹,然而其效果远比睡觉时要好得多。当然,如果是急症就应该及时抢救而不受此限制;如果哭闹特别厉害的小孩也可以在小孩睡觉时进行推拿,尽管这种推拿效果不如在小儿醒时效果好,可是总比不推拿好。(5)推拿的步骤和顺序推拿前首先要辨明症病,再暴露小儿的左手和左前臂,选准穴位,然后蘸滑石粉在选定的穴位上开始操作(如果没有滑石粉可用痱子粉、香粉替代)。通常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再推拿病变部位,其总的原则是尽量将重手法,容易致使小儿哭闹的手法放在最后操作(急症除外)。“本疗法“的操作顺序则是以分阴阳,顺运内八卦,上三关,下六腑,清天河水的顺序为基础,再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主穴,最后以推脾土,揉二马或其它穴位结束。(6)推拿对不同年龄小儿的要求有的书籍,在推拿次数方面提出3岁小儿是1岁小儿的3倍,5岁小儿是3岁小儿的2倍。临床实践时依据这个原理对大的小孩用力稍大一些,时间稍久一些,以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并不是绝对按这种比例进行操作。通常小儿推拿法主要适合五六岁以下的小孩,也有适合十二三岁小孩的,“本疗法”既适应小孩又适应成年人,只是成年人用力更大一些,推拿的次数更多一些。(7)推拿手法力度的要求推拿手法要求轻、匀、柔、快四者合一。轻,是指操作手法的用力要适度,不要过重,因小儿肌肤柔嫩,用力过重会损害小儿的肌肤,但是,轻要沉实,不要浮飘。匀,是指操作手法要均匀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忽快忽慢,也不要“头重尾轻”“尾重头轻”。“头重尾轻”是指下指时重,末尾时轻;“尾重头轻”是指下指时轻,末尾时重。柔,是指操作手法要柔和,不要生硬,要注意小儿的肌肤娇嫩,不要造成损伤和痛疼。快,是指操作手法的频率速度要快,只有快,只有将轻、匀、柔、快四者合一,指下出现一种“润滑感”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8)推拿手法的自我练习法推拿手法力度是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历来多有描述,可是具体达到什么“火候”,怎样自身练习的描述却不多。“本疗法”对操作力度的描述可归纳两句话,即“轻而沉实,快而柔匀”,操作者指下有一种“润滑感”。并设计了自身练习法是:操作者可以用自己的右手拇指螺纹面蘸滑石粉,在左手臂或左手拇指、食指练习清天河水或推脾穴,推大肠等穴,先以中等速度,即1分钟100次左右的速度练习以体会指下“润滑感”的力度,同时做到轻、柔、匀、快四者合一。掌握了这种“润滑感”的力度之后再加快速度至1分钟200次左右,熟悉了这种推法力度后再进行运法和分法的练习。有的书将运法和分法归属于推法,其力度与推法基本相似。运法的练习可以用自身的右手拇指螺纹面在自身的左手掌进行练习。分法的练习可以用自身的左右两个拇指螺纹面在自身的腿上进行练习。运法和分法力度的练习,指下也皆有“润滑感”。拿法的练习方法是用自己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或其它手指拿着自己的右手腕,“一紧一松”反复练习。拿法“一紧一松”的频率要快,否则小儿易产生疼痛。揉法的练习方法是用自己的右手拇指顶端或其它手指顶端按住自己左手的二马穴,要按到皮肉之下的骨骼上面,要“吸住穴位”,左右旋转地反复练习。掐拨法的练习是用自己的左手拇指顶端或右手拇指顶端压住左手指关节缝或右手指关节缝,要压至肌肉之下,骨骼之上,然后前后往来拨动,这样,用不了多少时间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六种推拿手法的力度基本可以掌握。(9) 注意事项有的小孩拒绝这位推拿医生却选择那位推拿医生,这不能责怪小孩的挑剔,只能从自身考虑哪里还存在着不足,可以自我检查一下操作时的手法是否过于生硬,是否强扭着小孩的手臂,是否态度不当引起孩子的对抗。推拿结束后无论小孩是否出汗,小孩的经络已经开始疏通,穴位及汗毛孔已开,应注意回避风寒,以保证治疗效果;推拿结束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澡,以避免被风寒侵袭。18、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医病法八种(1)感冒(1) 感冒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 大多是由于寒温失于调节,外邪或各种病毒、细菌侵入引起,其中病毒引起者约占90以上,细菌引起的仅占10以下。临床以发热、怕冷、咳嗽、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头痛、身痛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儿可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度,可持续12天或10多天。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两大类进行辨证治疗。君臣佐使小儿推拿法感冒基本方如下:(1)分阴阳80120次, (5)清天河水200300次,(2)顺运内八卦80120次, (6)揉一窝风200300次,(3)上三关80120次, (7)揉二马200300次,(4)下六腑80120次, (8)推脾土200300次。随症加减法:(1)感冒发热较高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2)感冒发热,寒战,汗不出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200300次。(3)感冒咳嗽发热,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4)感冒胸满气喘或吐痰或不吐痰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5)感冒伴有吐奶或呕吐食物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6)感冒伴有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120200次。(7)感冒伴有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附:小儿复感小儿复感是现代西医对小儿反复性感冒的简称,是指小儿感冒治愈后不久又感冒了,反反复复,一年内在5次以上。目前小儿复感较多见,可能跟治疗不当有关。小儿复感可归属于中医的气虚感冒、血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及夹症等范畴。西医治疗小儿复感疗程约13个月,中医则辨明属何种证型予以论治,疗程约20天2个月,应用本文介绍的感冒基本方病随症加减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他说明:(1)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时的症状类似感冒的初期,临床诊断,应于重视。(2)发热时应充分休息,多喝白开水,食易消化的食物,室内温度、湿度要都适宜。(3)预防措施:合理哺养,及时调节辅食,以提高营养的供给和吸收。适度的室外活动及晒太阳,流感高峰期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轻微的感冒可以不服药,多喝点白开水,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可是身体较弱的小儿或者病情较重的感冒就应该及早合理的治疗。(4)正确使用本疗法治疗感冒一般12天即可见效,35 即可痊愈,如果12天没有见效应配合其它疗法,同时仍坚持推拿,效果会更好。如果是“复感”37天也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推拿方解中医认为“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就是说病邪或病毒、细菌侵入人体的前提条件就是人体的正气虚弱。于小孩而言,正气虚弱主要就是脏腑尚未发育成熟,人体的机能尚处于薄弱阶段,缺乏抗病能力,所以当受到病邪或病毒、细菌侵入时就容易发生感冒。肾为先天之本是小儿发育生长的物质动力的基础,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精微的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