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5.1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5.1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5.1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5.1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险目标及可能发生的事故 (1)装卸1)搬运、装卸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摔、碰、拖拉、翻滚、野蛮操作或使用不合格的装卸工具等,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化学灼伤事故。2)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时,没有划定禁火区,作业人员违章吸烟或动用明火,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2)运输1)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行驶中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翻车、撞车,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化学灼伤事故。2)危险化学品包装不合格或堆垛过高不稳,发生倒塌,在行驶途中发生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混装、混运互为禁忌物料,运输中由于货物相互挤压致包装破漏,二种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料混合,会引发着火,爆炸事故。(3)扑救不当发生火灾时,因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灭火方法,使用不适当的灭火器材,致使火灾扩大,造成更大危险。(4)储存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过程中的着火源控制不严,各库房周围的明火作业、吸烟、汽车排气管火星、烟囱飞火等外来火种;内部设备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电火花等,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产品变质。有些危险化学品长期不用,仍废置在仓库中,又不及时处理,往往因变质而引起事故。3)养护管理不善。仓库建筑条件差不适应所存物品的要求,如不采取隔热措施,使物品受热;因保管不善,仓库漏雨进水使物品受潮;盛装的容器破漏,使物品接触空气或易燃物品蒸汽扩散和积聚等均会引起着火或爆炸。4)违反操作规程。搬运危险化学品没有轻装轻卸;或者堆垛过高不稳,发生倒塌;或在库内改装打包,风焊修理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事故。5)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危险品库房建筑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库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漏雨进水,阳光直射,使物品达不到安全储存的要求而发生火灾。6)雷击。危险品仓库或露天的储罐遭受雷击,发生火灾事故。2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2.1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化学品泄漏,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泄漏的危险、危害。处理泄漏根据具体情况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疏散有关人员,隔离泄漏区。根据泄漏量和泄漏物的特征而定。(2)切断火源。泄漏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时,立即停止泄漏区周围一切可以产生明火的作业,严禁火种。(3)处理人员的个体防护。根据泄漏物料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服、橡胶长靴、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防护。(4)堵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坚固包装容器桶盖,在漏点打卡子,包装桶底部渗漏时倒置等。(5)用惰性材料吸附。小量泄漏用砂土或不燃性材料吸附或吸收。(6)利用围堤收容。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泄漏范围扩大。(7)冲洗。对能溶于水或能与水混合的物质,用水大量冲洗,并收集废水,使之流入污水处理系统或集中处理。(8)转移回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用适当器具对泄漏物进行回火。2.2火灾事故处理措施(1)火灾扑救。装卸、运输中发生起火事故,组织现场人员根据着火物料的特性采用相适应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和控制。(2)报警。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3)人员紧急撤离或转移。火灾发生时,组织现场人员和周围人员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灭火人员在火灾热辐射超过或估计超过人体的安全限度时,要采取紧急避难或人员撤离。(4)防止火灾扩大,防止爆炸。在可能情况下,组织人员将火场附近的危险化学品物料,尽快运出,远离火灾现场。对无法搬走的易燃易爆桶装物料,用水冷却,防止爆炸。(5)堵截流淌火。火场上如果有液体流淌火,用黄砂、泥土等,构筑起堤坝进行堵截,阻止火势蔓延。(6)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量、危险性、有无毒性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2.3各类危险化学品着火应急措施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或毒性混合气体,此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在停止泄漏之前,首先应对容器进行有效的冷却,在条件成熟能够设法有效停止泄漏时,才能将火扑灭。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气瓶压力容器移至安全距离以外,不能疏散的应用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取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4)如果是气瓶或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关闭气源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处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7)如一次堵漏没有成功,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8)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至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9)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10)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阀门。11)对已热的乙炔气瓶即使冷却后,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应长时间冷却至环境温度时的允许压力,如水上运输时情况紧急可投入河水中。12)漏气处理。如发现气瓶漏气时,应首先了解所漏出的是什么气体,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身保护,有毒气体佩戴防毒面具,将阀门旋紧;如气瓶阀门失控,对有毒气体氯气、二氧化硫、硫北氢等酸性物质,将气瓶侵入石灰水中,如果现场没有石灰水,也可将气瓶浸入清水池中,使之与水吸收,以避免作业环境受到污染,氨气瓶漏气时,应将气瓶浸入清水中,保障人身安全。(2)易燃液体1)易燃液体一旦着火,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发生爆炸,所以平时要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根据不同液体的特性,易燃程度和灭火方法,配备足够、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教育。2)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3)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4)灭火方法主要根据易燃液体密度大小、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水溶性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易燃液体的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绝,但水层必须有一定的厚度,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对水溶性的易燃液体(如醇类、酮类等)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泡沫、干粉灭火剂进行扑救,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在灭火的同时,要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5)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具,灭火时站在上风头,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战术。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流淌火焰,为堵漏打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3)易燃固体1)易燃固体着火,绝大多数可以用水扑救,尤其是湿的爆炸品和通过磨擦可能起火或促成起火的固体,以及丙类易燃固体等。就近可取的泡沫灭火器及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也可用来应急。2)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物质(如偶氨二异丁腈、苯磺酰肼等)着火时,不可用窒息法灭火,最好用大量水冷却灭火。3)镁粉、铝粉等金属元素的粉末类火灾,不可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扑救,因为这类物质着火时,可产生相当高的温度,高温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从而引起爆炸或使燃烧更加猛烈。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4)由于五硫化二磷、三硫化四磷等硫的磷化物遇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硫化氢气体,所以也不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5)易燃固体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应佩带防护用具,在上风头灭火。(4)自燃物品1)自燃物品着火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2)黄磷着火用水扑救,最好浸入水中。3)对于保险粉、烷基镁、烷基铝及氢化物卤化物以及硼、锌、锑、锂的烷基化物等有遇湿易燃危险的自燃物品,不可用泡沫或含水的任何物质扑燃。宜用干砂或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4)对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的自燃物品,扑火时一定注意防毒。(5)遇湿易燃物品1)遇湿易燃物品着火时应用干粉、水泥、干砂、硅藻土和硅石等不含水的粉状不燃物质覆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2)遇湿易燃物品遇潮湿、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有时即使没有明火也能自动着火或爆炸,禁止用水或泡沫等含水灭火剂扑救。3)遇湿易燃物品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但金属钾、钠、镁等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化合物,不能用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4)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或燃烧产物大多数有毒害性和和腐蚀性,如金属磷化物类,遇湿产生易燃气体磷化氢,是剧毒气体,当空气中含有0.01mg/L时吸入即中毒;金属钠与水反应除放出氢气外,还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所以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应注意防毒、防腐蚀,必要时应佩戴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6)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1)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是一场复杂而又艰难的战斗,有的可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扑救,有的可用干粉、砂土扑救,有的不能用水和泡沫,有的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此首先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和灭火方法。2)氧化剂着火或被卷入火中,会因受热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即使在惰性气体中,火仍会自行燃烧;无论将货舱、容器封闭,或用蒸气、二氧化碳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都是无效的;如果用少量的水灭火,还会引起物品中的过氧化物剧烈反应。因此一般应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3)氧化剂中的无机过氧化物着火,用干粉、砂土、水泥灭火,严禁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扑救。4)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应尽可能迅速将这些物品从火场中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水来灭火,初起火时也可用砂土覆盖扑灭,水上运输时若情况紧急应考虑将其投入水中。5)任何卷入火中或暴露于高温下的有机过氧化物,会随时发生剧烈分解,即使火已扑灭,在物品尚未完全冷却之前,也不应接近这些包件,应用大量水冷却后处理。(7)毒害品1)一般情况下,如系液体毒害品着火,可根据液体的性质(有无水溶性和相对密度的大小说)选用抗溶性泡沫或机械泡沫及化学泡沫扑救;如系固体毒害品着火可用水或雾状水扑救,或用干粉、砂土、石粉等施救。2)无机毒害品中的氰、磷、砷或硒的化合物遇酸或水后能产生极毒的易燃气体氰气氢、磷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等,因此着火时,不可使用酸、碱灭火剂和二氧化碳,也不宜用水施救,可用干粉、石粉、砂土等。3)因绝大部分有机毒害品都是可燃物,且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或剧毒的气体,灭火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防护用具。(8)腐蚀品1)腐蚀品着火,一般可用雾状水或泡沫、干粉、干砂等扑救,不宜用高压水,以防酸液四溅,伤害扑救人员。2)硫酸、卤化物、强碱等遇水发热、分解或遇水产生酸性烟雾的腐蚀品,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粉、泡沫、干砂扑救。3)灭火人员要注意防腐蚀、防毒气,戴防毒防护面具。4)如人体接触了腐蚀品,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至少10min。3中毒人员的急救(1)首先将中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呼吸通畅,让中毒人员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2)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由经培训具有救护知识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的方法催吐,也可由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催吐时尽量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物不会呛入肺部。误服强酸、强碱,催吐后反而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用牛奶、蛋清等。另外,对失去知觉者,呕吐会误吸入肺;误喝石油类油品,易流入肺部引起肺炎。有抽搐、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4)联系救护中心或作用现场车辆,将中毒人员急送医院就医。4运输途中事故应急措施(1)运输的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紧急措施止漏,一般不得起动车辆。(2)载运危险品的车辆在途中如有起火事故,押运员和驾驶员对初起火应根据着火物质的性质,迅速用车上所配制的灭火器扑灭。(3)如火已着大,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并将车辆开至不危及周围安全的地方,控制火势蔓延。(4)押运员、驾驶员与生产单位、托运单位联系,取得危险化学品详细的特性数据和应急处理措施。5危险化学品烧伤的现场抢救(1)化学性皮肤烧伤1)化学性皮肤烧伤,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2)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3)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4)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5)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2)化学性眼烧伤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3)如无冲洗设备,也可把头部埋入清洁盆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4)电石、生石灰(氧化钙)颗粒溅入眼内,应先用蘸石腊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水冲洗。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1)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除救援人员外的现场人员和周围人员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2)灭火人员在火灾热辐射超过或估计超过人体的安全限度时,要采取紧急避难或人员撤离。(3)火灾事故扩大时,应及时通知和协助周达区域单位、社区人员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4)事故处理结束,应清点核对救援人员。7危险区的隔离(1)危险区的设定1)因火灾所造成的辐射热超过人体安全限度的区域。2)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化学品容器因爆炸造成的伤害半径范围内。3)危险化学品液体物料泄漏可能蔓延、流淌到的区域。4)有毒物料泄漏、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扩散到危及人员中毒的区域。(2)事故现场隔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拉警戒绳、划线、挂警示牌、喇叭喊话或应急救援人员站岗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