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_第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_第2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_第3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_第4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中政治必修三 本试卷分第 I 卷 选择题 和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 共 75 分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I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你能找出来吗 请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你能找出来吗 请 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答案卡上 每小题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答案卡上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48 分 分 1 文化 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学习 文化生活 这里的 文化 是 指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 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 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 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进行红色旅 游 参加文明社区 文明城市共建活动 旁听 水电调价听证会 这些活动难以经 济 政治 文化分类 这是因为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 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 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 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3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 科技之中 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 谁在知识和科技 创新上占优势 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 B 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 C 文化就是人才和知识 D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4 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 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 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 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 中国人写信封 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 欧洲人写信封 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 A B C D 5 从孔子到孙中山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 从 共产党宣言 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 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上述材料表明 优秀文化能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 B C D 6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 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 主要是指 A 国家文化的多样性 B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 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D 城乡文化的差异性 7 2004 年是中法建交 40 周年 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中法文化交流应提 倡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这说明 A 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 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 C 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D 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 大同社会 8 8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 广播的出现 D 网络技术的推广 9 报载 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 洋节 的时候 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申报 端午节 为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 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 能够感受到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 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 B C D 10 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气概 曾激励了一代 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 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 为轻 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 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 B C D 1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荀子提出 制天命 而用之 思想 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 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 不正确的态 度和做法是 A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B 有所淘汰 有所发扬 C 批判继承 与时俱进 D 兼收并蓄 统统拿来 12 文化创新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 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 B C D 13 二千多年来 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 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 见贤思齐 是我们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文化交流崇尚 见贤思齐 这就要求我们 A 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 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 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14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等多种形式 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A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B 旅游 商贸 生产 消费 C 广告 电影 图书 社交 D 出版 饮食 娱乐 戏剧 1515 作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文学艺术 汉字 史学典籍 科学技术 A B C D 1616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 法国人浪漫 德国人严谨 日本人服从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 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 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 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1717 20 世纪初 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说过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 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 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里所说的 中国人的脊梁 体现了 A 爱国主义精神 B 集体主义精神 C 伟大的民族精神 D 奉献精神 1818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爱国主义 1919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这表现 在它 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A B C D 2020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 越是需要主心骨 我国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 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C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D 借鉴西方社会文化中的优秀内容 21 美妙的希腊神话 给了西方文化无穷的营养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和毛泽东都 曾引用希腊神话中的故事 人物和典故为现实服务 这表明 A 文化始终代表着人类的发展方向 B 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永恒的 C 人类创造性活动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D 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A 培育 四有 公民 B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C 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3 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是因为思想道德 建设 A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B 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C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 要 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 道德体系 这是因为 A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进行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B 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整的主要手段 C 道德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D 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加以约束和规范 二 选择题二 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 9 9 小小 题 每小题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2727 分 错选 多选 少选 该题不得分 分 错选 多选 少选 该题不得分 2525 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 洋节 时候 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 报 端午节 为本国的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 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体现了 A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可以离开物质载体而存在 B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C 文化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D 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2626 我国汉族歌舞主要有流传于黄河以北各省的 秧歌 西南各省的 花灯 南方各省的 采茶 东北的 二人转 内蒙和山西的 二人台 等 以及一些 采莲船 霸王鞭 等小型歌舞形式 产生我国汉族的歌舞多样性的原因在于 A 各地的生产方式的差异 B 各地文化传统的不同 C 各地地理环境不同 D 各族人民的趋同性 2727 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 基本上处于一种 自生自灭 状态 剪纸 木偶皮影等几近 濒危 现文化部实施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这是因为 A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 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828 2005 年 4 月 24 日 新华每日电讯 载文指出 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 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 最佳历史时期 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 维护这稳定 和平的发展环境 这说明 A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B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C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 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 2929 新时期 弘扬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这主要是因为 A 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 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B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C 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D 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 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3030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ream 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 生 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 也将 给世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 A 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B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C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D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又反作用一定的经济 政治 3131 2005 年 4 月 2 日是丹麦 童话之父 安徒生的 200 岁生日 安徒生 进入 中国 已百年 他不仅赢得了无数儿童的钟爱 并且被认为是一位深刻影响中国成年人精神 世界的外国人 这表明 A 文化对人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B 文化是由人创造 同时又影响着人 C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非常丰富的 D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232 关于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会徽 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B 体现文化的继承性 C 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D 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3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 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 必须 A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 要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卷 选择题 共 75 分 选择题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卡 一 单项选择 一 单项选择 2 24 482 24 48 分 分 题号题号1 23456789101112 答案答案 题号题号 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答案 二 不定项选择 二 不定项选择 3 9 27 9 27 分分 错选 多选 少选 该题不得分 错选 多选 少选 该题不得分 题号题号252627282930313233 答案答案 三 简答题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9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分 34 200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 是台湾光复 60 周 年 中共中央对此作了专门安排部署 要求进一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进一步凝聚民 族力量 增强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 请问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5 2005 年 4 月 22 日 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文化上 我们亚非国 家要成为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 要发扬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 倡 导开放包容精神 尊重文明 宗教 价值观的多样性 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 模式的自主权 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 平等对话 发展繁荣 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 界 1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 分 2 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中华文化的特点的 7 分 四 四 辨析题 每题辨析题 每题 1111 分 共分 共 2222 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36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因此 只要经济发展了 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起来 3737 文化的作用充分体现在文化能塑造人生 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2 小题 第小题 第 3838 题题 1717 分 第分 第 3939 题题 1818 分 共分 共 3535 分 要求紧扣题分 要求紧扣题 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38 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 八月节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正值三秋之半 故名中 秋 与元宵节 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 时在立秋日 唐出现 观月 赏月 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 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 收获季 5 节 庆丰 贺团圆 花好月圆人寿 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 圆 月亮升起时 献月饼 瓜果以祭月 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 在不知不觉中 西方的 愚人节 圣诞节 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 欢迎 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人认为 具有特定文化内涵 体现 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 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对 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 1 材料中提到的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愚人节 圣诞节 属于传统 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 作为传统文化 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3 对这些传统文化 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 还是全部抛弃 3939 综合综合探究探究 2003 年 12 月 5 日至 7 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中共中 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 宣传思想工 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着 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 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 实 事求是 与时俱进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 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群众 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 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理论指导 舆论力量 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1 谈谈你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 2 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 请你就改善校园文化环境 提几条建设性建议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4848 分 分 题号题号1 23456789101112 答案答案 C D DBCBCBABDB 题号题号 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答案 D ABACDDACABD 二 不定项选择 每小题二 不定项选择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2727 分 错选 多选 少选 该题不得分 分 错选 多选 少选 该题不得分 题号题号252627282930313233 答案答案BCABCACACCDACDABABCDABCD 三 简答题 每小题三 简答题 每小题 9 9 分 共分 共 1818 分 分 34 1 中华民族精神是基本内涵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 劳勇敢 自强不息 3 分 2 当前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的精神状态 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 极其重要的任务 2 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 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 分 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柱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 分 35 1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 分 2 所谓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我国倡导尊重文 明宗教 价值观的多样性 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 共同构建一 个和谐世界 体现了上述特点 3 分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因此 我们倡导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 3 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 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 分 四 四 辨析题 每题辨析题 每题 1111 分 共分 共 2222 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 1 经济是基础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因此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 础是对的 3 分 2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 亦趋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3 分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和相对独立性 2 分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 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物质条件差一点 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 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是不正确 的 2 分 3 因此 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1 分 37 1 题目正确地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确实能塑造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丰 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分 2 文化的作用还表现为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会 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 分 3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 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 分 4 所以 题目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没有看到文化的其他作用 所以是片面 2 分 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2 小题 第小题 第 3838 题题 1717 分 第分 第 3939 题题 1818 分 共分 共 3535 分 要求紧扣题分 要求紧扣题 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38 1 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2 分 2 这些传统习俗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时代 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 分 在当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 政治的变化 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 反之 如果 一成不变 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进妨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