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空间改造_第1页
新农村建设中空间改造_第2页
新农村建设中空间改造_第3页
新农村建设中空间改造_第4页
新农村建设中空间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泛华集团职称评审论文申报范例申报论文题目:新农村建设中空间改造 与农民就业的关系单 位:姓 名:课题方向:新农村建设与老村建筑空间改造 2013 年 6 月 15 日摘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新替旧,从有机更新走向新的有机秩序。” 1通过产业开发和新农村改造,推动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和旅游地产产业的联动开发,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新农村改造中对建筑空间改造,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用现代建筑语言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将老村改造成经营性质的建筑体验空间;结合当地环境资源,再原有耕地林地发展景观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旅游地产,带动区域可持续化发展,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改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对老村特色建筑如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房屋进行重点保护和改造,将相对密集的区域,选择拆除质量较差的房屋,扩宽上山道路,将现状村落整合为几组特色聚落空间,每个聚落有一两个特色改造建筑,将改造后的院落进行专业的酒店或者会所经营,成为具有体验感的现代性、文化性的精品院落空间。在沿河大片农田区进行“设施农业大棚”的综合开发利用。本案设计中的“设施农业大棚”并非传统的种植大棚,是在满足设施农业种植要求的建筑棚式结构中加入新的经营性产业(特色酒店、餐饮、麦田温泉等),使其成为一种农村发展过程中具有活力的新业态。关键词: 院落空间,老村改造,设施农业,合作经营目 录摘 要.绪 论 1一、七家温泉村现状资源分析及改造方向.21、当地村落现状空间特征及优势资源分析 22、产业结构及经营模式调整 .23、产业投资及土地性质转变 .2二、老村改造的三种建筑空间模式.31、村落集中高密度空间改造 .22、院落改造,专业经营 .23、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利用 .2三、老村特色空间改造案例 .31、案例分析.42、建筑语音的现代性,文化性.4结 论.4参考文献.5附 录 .6绪 论研究背景:2013年3月,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22020年)获河北省政府批准。规划提出,将加快建设“滦平金山岭长城旅游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旅游区、隆化温泉旅游区、木兰围场旅游区、丰宁京北草原旅游区”等五大精品旅游板块,推动承德着力实现从夏季旅游向四季旅游、由观光胜地向休闲旅游高地迈进。在此大环境背景下,以实际项目“承德隆化县七家镇温泉村改造”为例,研究其在新农村改造中建筑空间经营性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等方面内容。动机:作为承德旅游五大板块之一的隆化温泉旅游区发展,因为温泉不是稀缺资源,但是温泉可以起到完善产业结构,增加吸引力的作用。就项目本身而言,以温泉结合特色建筑体验空间,发展特色旅游及生态地产。意义:通过产业开发和新农村改造,推动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和旅游地产产业的联动开发,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的:通过新农村改造中对建筑空间改造,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用现代建筑语言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将老村改造成经营性质的建筑体验空间;结合当地环境资源,再原有耕地林地发展景观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旅游地产,带动区域可持续化发展,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改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一、七家温泉村现状资源分析及改造方向1、当地村落现状空间特征及优势资源分析承德隆化县七家镇温泉村位于河北省隆化县东部,包括茅荆坝乡、七家镇所辖范围以及荒地乡的二道湾水库,规划区地处河北、内蒙两省交界地带,东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为邻,南与承德县交界,西与荒地乡接壤,北与围场县相接。距北京200公里,距承德市区75公里,距隆化县城50公里,距赤峰市区150公里,在建承赤高速公路贯穿本区,是承德前往赤峰的必经之路。高速公路贯通后,规划区与围场、承德、北京之间将实现快速贯通。老村空间布局现状:整个老村四周环山,253省道贯穿全村,形成沿省道南北两侧,长约一公里进深确只有平均60米左右的梭形村落,最宽进深100米,最窄进深只有30米。村落现状分布西侧较为松散,东侧相对密集。南北两侧紧邻省道。山上以果林种植为主,山下沿河道分布几组树林,大面积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地脉资源:敖包山、茅荆坝;森林公园;茅沟河;古朴山村;北方流量最大的温泉、北方罕见的高热泉、北方少见的矿泉。综合比较七家的山、泉、林、河、石、村和温泉资源,可以看出已形成了较为优越的资源组合,具有“温泉资源品质高端、丘陵森林生态优良、茅沟河滩景色秀丽”的核心特点。文脉资源:七家镇是隆化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屏障。内地与草原之间的交叉和过渡。这里的经济可为半农半牧式的,文化可以是半游牧半农耕式。辽金文化:陷泉大战、萧天佑洗浴;温泉文化:出泉老井、温泉资源;民俗文化:神泉传说、七家仙女;边塞农猎文化:遗产农业、狩猎放牧。2、产业结构及经营模式调整一、将传统农业种植业转变成高效节约土地并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设施农业,以及绿色弄产品深加工产业。二、将老村建筑空间整合改造,形成专业经营的特色温泉主题酒店院落或主题会所体验空间。三、将老村村民集中旧地回迁高密度住宅,底商形成集中商业街区,村民自主经营,楼上村民可以合作入股的方式继续参与经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或转向服务业。四、在河边、林间、麦田等风景独特的地方设置温泉体验实验小建筑,及户外体验有期游憩装置,以丰富的温泉体验和特色景观带动山上旅游地产的生态开发及可持续发展。3、产业投资及土地性质转变在整体产业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设置多样的经营空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就业率,为农民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就业途径;一方面也可丰富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吸引外地游客和投资商,既可以投资山下经营性场所,例如麦田间的餐饮,温泉、特色酒店产业;林间温泉木屋产业;沿河道漂流等娱乐产业;设施农业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当地特色衍生品制造销售产业等。也可以投资山上的颐养社区生态住宅,例如山间观景公寓综合体;山上森林氧吧区的多层退台联排;山谷间特色小建筑等。通过产业布局,经营模式及建筑产品分析,对七家温泉村现状土地性质重新进行规划布局,山上采用点式圈地的方式,避开森林密集和树龄较高的地区,把位置好平缓的大片绿地留出来,作为山上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在这些空地周边地势测评合理的位置进行山上住宅建造选址,并将其变为合法的住宅用地。2、 老村改造的三种建筑空间模式 1、 村落集中高密度空间改造结合现场老村房屋质量情况,选择西侧房屋密度较小,没有重点保护房屋的位置,集中建设高密度村民回迁公寓住宅,首层设置商铺,形成现代化商业气氛良好的新型农村面貌,商铺门前留出游客休憩空间,为商铺后期经营餐饮,商品零售等不同商业空间预留所需设备管线,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的小镇街区。适当增加夜景照明系统,提高整体镇域的商业活力。将环境整治和景观化处理融入村落空间改造进程中,如老村统一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市政管网的疏通和完善,以及新能源的运用。2、 院落改造,专业经营对老村特色建筑如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房屋进行重点保护和改造,将相对密集的区域,选择拆除质量较差的房屋,扩宽上山道路,将现状村落整合为几组特色聚落空间,每个聚落有一两个特色改造建筑,将改造后的院落进行专业的酒店或者会所经营,成为具有体验感的现代性、文化性的精品院落空间。将老村改造成七个特色的主题聚落,与七家村名字的由来进行文化上的对接,使游客在新老建筑的结合中感受七家历史文化的传承,利用当地常见原材料进行设计加工,使之存有历史印记的同时又不乏观赏性、实用性和设计感。如具有代表性的柴火垛,在清洁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烧柴的不环保能源利用将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它作为农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历史印记,将其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农村建筑改造中,是个很好的设计元素,将整捆柴火垛整齐切割成0.3米宽的垛段,将其固定成不同高度的长方体,即可做为院墙,或者室外温泉泡池的遮挡物,在其平整的断面亦可刷成不同的颜色,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增强其至于不同位置的装饰效果。由于七家温泉村的地理位置曾是辽金战场,因此很多文物古迹出土于此,在改造过程中,可将当地出土文物如器皿,瓷片,青铜兵器等特色历史物件置于建筑的改造空间内,使每个聚落都可以成为活的历史博物馆亦或移动的展厅;在具体改造利用方面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用瓷片或者青铜器碎片制造庭院特色灯具;在新建墙体留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孔洞,其中放置展示物品,晚上增加照明效果;或者用现代抽象的手法将文物器皿抽象出的线条或图样,用于改造建筑的局部放大装饰物等。对于这些文物的展示或再设计的衍生品也可称为带动区域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的一种途径。温泉作为当地特色资源,将其体验介入到改造聚落空间,也是对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起到展示体验的作用。在建筑空间中可以有一个聚落集中式内外院落温泉体验;也可有一个院落采用温泉源头热度水煮鸡蛋等让游客互动的空间场景设置,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体验感。3、 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在沿河大片农田区进行“设施农业大棚”的综合开发利用。本案设计中的“设施农业大棚”并非传统的种植大棚,是在满足设施农业种植要求的建筑棚式结构中加入新的经营性产业(特色酒店、餐饮、麦田温泉等),使其成为一种农村发展过程中具有活力的新业态。“设施农业大棚”采用钢结构承重体系,(结构体系可参考巴塞罗那圣卡特琳娜市场改造),弧形大跨度的钢梁支撑起波浪形屋面(陶瓦/沥青瓦),根据棚下不同功能空间采光需要,在棚顶设置相应的天窗,以满足最大程度的生态节能要求。棚下设施农业采用立体种植方式,保证农业产量的同时,节约地面有限可利用空间,用其节省出的地面空间设置可经营的产业空间,如在棚内设施农业内侧采光要求不高的地方设置厨房储物空间,在棚内外交接的灰空间设置半室外餐饮区,游客既可以在此观赏麦田风景,又可以食用看得到的绿色食品。在棚内外交接处还可穿插安置温泉体验项目,如麦田边,河边的户外泡池等。在餐饮厨房的上层安排退台式特色小酒店,酒店窗外即设施农业立体种植区 ,可透过窗户观看植物花卉等作物生长,天窗可促进空气对流,形成舒适的阁楼空间,阁楼屋顶可采用绿化种植水体景观等降低屋面温度,保持居住空间室内舒适度。以种植、观赏、餐饮、娱乐、居住综合发展的“设施农业大棚”,可单元式,或组团式在田间灵活布置,也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分段开发经营。3、 老村特色空间改造案例1、 案例分析北京金融街北顺城街13 号四合院改造。21 场地分析从业主提供的民国时期的地契图可以看出,吕祖宫的规模并不大,是北京老城众多供拜吕祖的道观中较小的一座,坐西朝东,主门东向,西置火神主殿,北有文昌殿,南为吕祖阁,火神殿殿后设娘娘殿。目前吕祖宫的主体部分除娘娘殿之外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均为清代遗构。文昌殿北设一进院落,即为改造的“小院”(改建后多直呼“小院”,后文沿用此名),但过去较现在要长,原因是金融街改造拆迂时沿火神殿西墙南北一线将吕祖宫以西的部分截掉了。在吕祖宫没落之后,“小院”曾做过奶站、加工车间、民居等,房屋年久失修,瓦残雨漏,垃圾遍地,破败不堪,是典型的北京大杂院残局(图2)。1.1庭院空间界面(1)东面铁皮平开板门一道,是院子惟一的入口,门北有杂院添加的平项房一间。(2)南面文昌殿硬山三开间,明间出悬山抱厦,殿身筒瓦屋面,北山墙墀头戗檐、盘头、荷叶墩、排山脊花盘子砖雕存留完好,装饰性强。明间后檐墙为老檐出作,(3)西面砖墙西有石棉瓦项临时工棚,为原杂院的厨房。值得一提的是墙根有棵老枣树,胸径60cm,高7m余,应是百年老树,果为葫芦形,足见其灵性。(4)北面由两座并排的硬山房及其所夹空间组成,硬山房均为七檩小式,前后廊,合瓦屋面,卷棚项,檩垫枋构造不在法式,望板层以草席替代,其等级规格明显低于主殿,据文物部门鉴定为明构,七檩前后廊说明应是原来道士的主要住所。2.改建内容“小院”面积虽小,更新设计确包含了3中不同性质的内容。2.1修缮和改造原有古建筑中同建筑主要由木结构支撑的,但经考察,“小院”古建筑山墙排山粱架柱基已朽损严重,山墙与柱体共同承担房屋荷载,这就意味着原有北界的硬山房平面上只能维持现状格局,不允许做灵活的调整。室外古建修缮的工作多针对屋顶部位的漏雨问题做换瓦、换椽和防水处理,室内修缮以清理为主,改造工作包括对门窗的更新设计。2.2添加功能建筑作为服务性场所,“小院”的现状格局已明显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建筑的添建是必须的,而其敏感之处在于新建筑与古建筑如何在一个庭院空间中共处。2.3 “虚”空间在合院中的特殊地位,使庭院景观的营造成为更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3 关于合院空间的重塑3.1构筑U型连续的功能界面“小院”庭院部分基址南北进深8米,东西面阔延长19m,古建筑有4个板块,总面积约为145,其中北面两座硬山房空间完整,适用于沙龙服务,硬山房夹间可以作为厨房,但只能择其一,南廊间空间虽小但很有特点,也是南线唯一的功能界面,若安排厨卫功能,将有损空间营造的能力。从功能整合角度,强化北界硬山房和男界廊间之间的功能联络是重要的,同时,作为会所也需要争取更多的营业空间面积。因此,四合院改造需要添建新的功能建筑板块,而且选择西线显然要比选择东线更加明智。改建中利用庭院西侧老枣树与南廊北墙之间的空间添加卫生间,同时利用枣树与北硬山房之间的空间增设西厅(主沙龙室)、休息室与北部硬山房连接,两座硬山房用作沙龙服务,夹间改建后为后勤备餐空间,南廊构建小型沙龙室,从而形成连续的U型功能界面。3.2庭院“下沉”传统建筑不设台明是不合乎逻辑的,现状是历史问题遗存的外在形式,因此通过庭院更新恢复古建筑台明是必要的,其结果导致了一个中心下沉庭院空间(低于入口标高75cm)的形成,从而加强庭院围合性和内向性。3.3恢复回廊空间恢复利用北硬山房的东西回廊通道空间,通过建筑设计手法使得这个空间延续并与U型功能界面匹配,这种设计从功能上可以形成的服务通道,空间上增加了层次,使得庭院小中见大。3.4植入折型引导空间传统四合院居住空间格局有其形制,而开门见山一般不会用于主要入口,照壁通常成为这种折型引导空间的标志,空间的含蓄性可以视为东方传统空间设计的精髓,在此应予以传承。4 传统环境对话的三种方式(1)构筑灰色的整体基调与南方的粉墙黛瓦相对,北方的灰砖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老北京城就是其中的最高代表,笔者认为灰砖墙是老北京城视觉文化的第一显性要素,他构筑了老北京城无与伦比的的和谐基调。(2)结合现代空间设计运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语言,通过4片灰墙墙体的分隔与穿插组织、引导、构成流动的序列空间。(3)区分新与旧按照国际上对传统环境加建和改建通用的不混淆新旧的设计理念,采用磨砖技术,在新建灰砖墙体腰部以下形成横向条纹,简明区分新灰砖墙与旧灰砖墙。4.2重组传统构架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的结构方式,其中以抬梁式木构架最为普遍,“小院”古建筑的结构即是这种形式。作为最重要的新建筑,西厅的构造以老北京四合院垂花门的构架为原型,用了挑檐的构架方式,重新组织和演化结构形式语言,同时将不同高程的南室与北房连接起来。与北硬山房夹间相对的廊间按传统木构架做法向北加挑一步悬山廊架,一为南线廊间沙龙提供局部空间性格变化,二则表达对当年连廊格局的某种追忆。4.3延用布瓦坡顶“小院”北界面为合瓦屋面,南界面为筒瓦屋面,加建的西界面屋面采用南北通常单面坡结构,檐口高度与北硬山房檐口取得一致,同时延续北硬山房的屋面做法,形成较为完整的L型合瓦屋面肌理,南线修缮连廊屋面,延用文昌殿筒瓦规格,保障南线屋面肌理的统一性。5关于庭院的职能与塑造5.1作为“看”的空间传统四合院的中心庭院是一家人户外交流的核心场所,是功能性的,因此一般主要是一块硬质的铺装场地,供家人展开各种活动,但改建之后会所要求具备同时招待34批不同客户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先使用庭院的客人将影响和改变整个会所核心空间的均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小院”功能性的庭院设计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解决方式,笔者认为存在这种功能转换的前提下庭院应主要视为“看”的空间,而不是“用”的空间。5.2场所精神营造的主要载体中国园林自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起,就扮演着文人士大夫释怀社会的重要职责,通过造园表达自己的政治志向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拙政园、退思园等,园林成为一面镜子,透视着园主的精神状态。塑造新的场所精神是“小院”改造的重要内容,而沙龙精神则是“小院”新场所精神的实质,庭院则成为体现它的重要载体和媒介。5.3空间、细部与创意-传统精神的现代阐释 (1)“清风”、“明月”的表达 “明月”“清风”无式。表达“月”意相对是比较容易的,设计中采用圆形磨砂玻璃盘简明的具象方式进行诠释,而“风”的表述则需要通过特殊的媒介即风之“声”,借住在风中易于作响的植物来表达,在这种创意思路下风影婆娑、瑟沙作响的修竹成为首选。(2) “我”-石为君庭院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