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硕士)_第1页
10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硕士)_第2页
10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硕士)_第3页
10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硕士)_第4页
10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硕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目录文章提要2Abstract4第一章绪论6第一节背景介绍6第二节文献综述7第三节研究方法9第二章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基础及概况10第一节贸易保护主义理论10第二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12第三节WTO中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的协议18第三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机制及经济学分析26第一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26第二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29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分析37第一节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简介37第二节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41第五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及对策分析43第一节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43第二节构建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48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54后记55参考书目56文章提要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的常态,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各国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国内的利益集团或相关产业,而随着WTO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和对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依附于WTO的合理目的和例外条款的运用,建立在技术水平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得到WTO成员国的青睐,它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比例为10%30%,而到了90年代末,这个比例已达到45% 宋明顺: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由于具有隐蔽性、灵活性、难以监督等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最常用、最有隐蔽性也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相关法规制度仍不完善也深受其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反倾销影响的出口额占全年出口额的1%,而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比例则超过了25%,约450亿500亿美元,农产品、纺织品、玩具、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取代反倾销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李志军:怎么打造“技术壁垒”的矛与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因此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理论,表现形式、特点及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借鉴意义。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石,本文开头即阐述了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系,进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形式、特点作了说明,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同时考察了WTO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机制,并着重对TBT协议和SPS协议进行了论述,进而对WTO的有关机制进行了评析。发达国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倡导者和使用者,它们已具有一定的经验并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文章在对WTO主要发达成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措施建议,这也是本文最终的目的所在。关键词:贸易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WTO分析模型中国对策AbstractTrade protectionism is the common situ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ield,especially when international economy is in declining situation. Many countries have adopted many measures to protect their domestic benefit group and relative industries. As WTO reduces the tariff level step by step and prohibits the non-tariff measures,WTO members have great passion to make use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abbreviated as TBT in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e reasonable targets and “exceptional provisions”. TBT has exerted profound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the 1970s TBT has accounted for 10%-30% of non-tariff in foreign trade, while in the late 90s, the proportion has reached 45 per cent. Because of its concealment, flexibility and being difficult to supervise, TB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used, most concealed and most effective ways of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Be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has been limited by such measure because of backward technical level and immature legal system.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export influenced by anti-dumping has accounted for 1 per cent of the total export of the whole year in China. While as far as TBT is concerned, the proportion has exceeded 25%, worth US$45-50 billion.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xtile, toy,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and hi-tech products have been badly influenced more or less. TBT has replaced anti-dumping and ranked No.1 among all non-tariff measures. So it has realistic and studying meaning to study the theory of TBT, its outside displa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system. Trade protectionism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BT. To begin with, the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y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BT. Next the paper shows the concept, its outside displa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BT functional mechanism, I have analyze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economic effects on trade parties through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 addition, the dissertation has taken a thorough look on the restriction of WTO, especially those in TBT agreement and SPS agreement of WTO. On the basis of above, I have given analysis of these agreements and its functions on international trade.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main creators and users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in the world. They have set up a full set of mature and profound system about TBT. The dissertation has provided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Chinese TBT system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experience. Such is the final and important target of this dissertation.Keywords: trade protectionism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alysis model WTO Chinas policies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背景介绍伴随着国际贸易实践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自由贸易理论从纯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贸易普遍性原理,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展开与GATT向WTO的过渡,似乎意味着自由贸易会是国际贸易的主流,但是从实践看贸易保护自17世纪出现以来就从没离开过历史舞台,特别是在20世纪70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反而形成了各国采用贸易保护的高潮。而虽然GATT/WTO宗旨是通过实施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待遇直至拆除各种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但考察其政策机制,却发现它给贸易保护提供了合法的途径。各国纷纷利用WTO各协议规定的例外保护措施,建立起自己的贸易保护体系,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除了利用有关政策外,贸易保护在形式上出现了创新,由于关税壁垒作为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GATT/WTO多边谈判的受到限制,其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同时非关税壁垒也大量削减,到1998年,WTO中的发达成员方的工业品平均关税只有3.8%,中等发达国家约为6%,发展中国家为12% 陈志田、叶伯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在这种情形下,具有较强隐蔽性的技术壁垒、信息壁垒还有以保护环境和生命安全为目的的绿色壁垒逐渐盛行起来,发达国家除了对传统的成熟产业如农业、纺织、服装、钢铁进行保护外,还加强了对国内的重要增长部门如电子、汽车工业等的保护。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们将会逐步降低关税水平,使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加快市场准入的步伐。这些都会对我国的市场和产业产生冲击,而又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在面对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我国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事实上也证明我国好多企业在面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显得无计可施,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 商务部网站。对出口的影响涉及所有省份,发达地区损失绝对金额高,中西部地区损失相对比例高。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有近90%的企业受限,造成损失约90亿美元;轻工、机电类产品较加入世贸组织前受到影响更为严重,损失分别约40亿美元和20亿美元。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损害企业信誉等不利影响,给我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尽快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使我国出口商品符合国外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的要求,扩大出口贸易;二是能有效建立起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使进口产品符合我们对其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是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及经济学的分析,来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基础,而目前发展中国家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发达国家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企业应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有借鉴作用。第二节文献综述国际贸易壁垒产生有很长的历史,对传统的关税壁垒的研究在定性和定量上都有丰富的研究,而对作为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进行的,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乌拉圭回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度重视,国外学者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概念性的介绍以及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如Alan Sykes(艾伦塞克斯)的国际一体化商品市场的产品标准,之后一些学者从经济理论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Ronald Fischer(罗纳尔多费舍)和Pablo Serra(裴贝罗塞拉)研究了标准的贸易保护效果,认为政府制定的最小标准即使表面非歧视,它也会产生贸易保护的效果。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劣势,引起一些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如Sherry Stephenson(谢丽斯蒂芬森)从政策与制度层面对发展中国家有关标准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是采纳现有的国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如果尚无国家标准,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是“采纳它们主要贸易伙伴市场上使用的标准,而不是制定它们自己的本地标准” Stephenson,Sherry.“Standards,conformity Assessment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Paper ,No.1826,p.4.,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John S.Wilson(约翰威尔逊)在WTO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后西雅图议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WTO有关协议的执行及其在出口方面受到的影响,认为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建设与技术上的援助。而国内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近几年来比较多,最初主要研究GATT的标准守则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源,叶柏林、陈志田的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的标准化从标准化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析,对标准守则的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体系作了框架性分析。张荣鼎明确提出:技术壁垒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又容易被用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手段 张荣鼎: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世界经济,1995年第7期,第35页。夏友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分类。贸易技术壁垒课题组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其在WTO诸协议中的体现”、“美国、日本及欧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施技术壁垒情况”对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以及西方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作了比较系统的评述。冯宗宪、柯大钢的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用进出口数量变动来模拟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动,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领域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但可以发现有关研究使用较多的定性分析,深入的定量分析目前还并不多。第三节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及有关理论等进行了阐述,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为政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这运用了规范分析方法。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体系及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期望能给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政策思路。而在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时运用了局部和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局部均衡讨论的是单一市场,它隐含了一条重要假设:除所讨论的市场外,其他价格都是固定的。而在一般均衡中,所有价格均是变量,所有市场都必须出清,其特点是全面考察一个经济系统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由于任何一种给定的经济结构只能满足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因此,经济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波及整个系统并对其他商品及要素的价格、数量产生广泛的影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由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各种变量、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动效应很复杂,因此本文只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作了简单的一般均衡分析。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基础及概况第一节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一、贸易保护理论论述贸易政策的采用和世界经济状况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世界经济繁荣时,各发达国家为了向全世界推广本国的产品、服务,会采取贸易自由的政策,同时通过WTO机制要求他国也采取贸易自由的政策,但在世界经济低迷和萧条时期,总是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主流。典型的贸易保护理论是幼稚工业保护论,它最早是由美国第一位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他1790年的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出的,但真正全面阐述和发展这一理论的是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希李斯特。李斯特从当时德国相对落后的状况出发,提出要以禁止进口和高关税等措施对其新兴工业进行保护,以免被当时先进的英法工业所挤垮。保护这些幼稚工业虽然在短期内要付出代价,但从长期看是有利的、必要的。幼稚工业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保护和培养后,受保护的工业能够成长壮大,也就是说可以达到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价格低于进口价格,甚至能达到在国际市场与他国的产品相竞争的地步。不过,李斯特也认为,幼稚工业的保护期不宜过长,如果某一产业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保护之后,仍无法独立发展,则表示这种工业成长壮大的要素禀赋条件是不具备的,从而它不具有潜在的比较利益优势,不适于作为保护的对象。因此,何种工业具有保护的价值,必须经过慎重周密的研究。一般来说,一种工业的保护价值取决于该产业在保护期内赖以成长壮大的要素禀赋条件是否真正具备,从而是否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尤其是否具有动态内部经济和动态外部经济效应。同时,幼稚工业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保护后,应逐渐撤除保护,以考验其是否能够自力发展。因此,给幼稚工业提供的贸易保护是有针对性、时间性,强调经济合理性的递减保护。此外,还有保护就业论、国内市场扭曲的保护理论等都是支持贸易保护的理论基础。它们虽没有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历史悠久,但流行范围却也很广泛。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贸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纷纷出现。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为首的国家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以下特点:1新贸易保护主义使用的措施主要是非关税壁垒措施,而不再局限于关税。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壁垒复杂得多,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属于直接扭曲贸易量的措施,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等;一是间接影响贸易量的措施,包括广告限制、报送手续干扰、技术等级、卫生标准、环保要求、劳工标准等。2新贸易保护主义采用的措施具有隐蔽性,而关税措施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并具有公开性,遵循WTO的规则。3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的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它国家的市场,因此,有人称之为“超级保护主义”。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关税壁垒。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主要有重商主义的进口限制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等。这些保护理论一般强调采取进口高关税政策来实施保护。第二阶段是非关税壁垒(NTB) 非关税壁垒措施有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进口配额、“自动”限制出口、进口许可证、指定经营、行政控制及外汇管制等;后者包括国内立法、技术标准、卫生安全要求、政府采购政策、反倾销等。随着关税税率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数量多达上万种,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此,GATT的第7轮和第8轮谈判除进一步降低关税外,重点谈判削减非关税壁垒,结果非关税壁垒大量被削减或规范。第三阶段是反倾销、绿色壁垒和TBT。在关税税率不断下降和非关税壁垒不断被拆除的情况下,名目繁多的TBT措施和绿色壁垒措施将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逐步替代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的新兴的贸易保护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第二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况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不尽相同,但基本上立足于以下两点: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技术标准与法规等;二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即贸易限制法规,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是指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宋明顺: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换言之,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商品质量及其适应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自产生以来发展有多种多样,并在不断的创新,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学术界目前仍未统一,这里笔者采用夏友富的论述,把其分为五个体系,其中技术标准与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一个体系。1.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最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技术法规与标准,技术法规是政府或其有关部门制定的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定,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技术法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等。目前,工业发达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种类繁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制定。技术法规不像技术标准那样可以互相协调,它一经颁布就强制执行,在国际贸易中构成了比技术标准更难逾越的技术壁垒。技术标准是指由公认的产品或有关工艺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机构所核准,供共同和反复使用的、不强制要求与其一致的文件,当它们适用于一种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时,也可包括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随着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利用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往往把标准中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有些标准的规定甚至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专门用以针对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技术标准不仅在条文上可以对外国产品规定许多限制,而且在标准的实施上也可以设置重重障碍,以限制进口和销售。2.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包装废弃物和包装商品结构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许多国家对商品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包装容器结构和标签规定苛刻的要求和烦琐的内容。生产者、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了在进口市场上进行销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但同时也增加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能力。3.合格评定程序目前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法律,规定没有经过指定机构认可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如美国的FDA、UL认证、欧盟的CE认证,还有对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适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如果不能通过认证,就不能获取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只能在这个市场之外徘徊,更谈不上受惠。一般认为合格评定程序由认证、认可和互认三方面构成。认证是由授权机构出具证明,一般是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对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通常也称为“第三方认证”。认证有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种。(1)产品认证,主要指确认产品符合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规定。它有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强制认证主要的针对对象是直接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除此之外一般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证。(2)体系认证,是指确认企业的生产或管理体系符合相应规定。目前主要的国际体系认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制定和实施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既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能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相互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就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各国实行的质量认证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各国所采用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相同,由于各国认证体系之间的差异,仍然会成为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认可是指权威机构依据程序对某一机构或个人具有从事特定任务或工作能力给予承认的活动。互认是指在评审通过的基础上,认证、认可机构之间通过签署相互承认协议,互相承认彼此的认可与认证结果。WTO鼓励成员方之间的这种互认。 4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根据“乌拉圭回合”的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该协议在后面的章节有论述。定义为任何对动植物卫生检疫的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的措施是指为保护人类、动植物或健康而采取的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免受食品和饮料中添加剂、污染物、毒素以及外来动植物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保护植物的生命免受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防止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与上述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标准和程序。检验的商品分为法定检验商品和临时检验商品。其中食品和药品由于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而受到的影响最大。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该协议在后面的章节有论述。制定的目的是保证政府为粮食安全和动植物健康而采取的措施,对贸易的影响保持在最小程度。但技术上、规则上的复杂,动植物检疫措施极易成为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加之其隐蔽性强,所以形成难以察觉和克服的贸易壁垒。5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人类社会进人9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已进人高技术工业化阶段,他们对“绿色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多。 随着国际环境公约的频繁出台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修订环境标志技术法规,并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了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这无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但是,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不同,各国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上,在对环保标准的要求和环保资金的投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标准较低。因此,由于各国环保标准不一也造成了实际上的“贸易障碍”,从而必然引起种种的贸易纠纷。6信息技术壁垒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传递、处理的速度加快,几乎使再生产的各个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而也适应了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的要求,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实际上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由于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有关电子商务的标准也正日益成为贸易技术壁垒。随着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成熟,一些国家开始强行要求以EDI方式进行贸易,根据Goldman Sachs的统计,B2B的销售额已从前几年为零爆炸性地增长到今天的1140亿美元。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实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微观经济主体内部进行网络化管理起了促进作用,如各国或地区政府要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报关,如采用人工报关将会延长放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程序,缩短了国际贸易成交过程,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商务的成功应用大多是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他们从中获取了极大的利益,Goldman Sachs的研究认为,B2B在电子元器件和货物运输等行业将使其成本降低20%以上,整体商业成本有望下降12.5%,石油、天然气和电信5%15%,纸张、化工、维修保养服务各10%,钢铁、航天航空各11%,媒体和广告10%15%,生命科学12%19%,计算机11%20%,货物运输15%20%,林产品15%25%,金属加工等22%,电子元器件29%39%。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通信设施以及法规建设都不健全,很难达到EDI的硬性要求,还不能执行完全的电子签证系统。1996年,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已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将彻底执行针对柬埔寨、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电子签证系统,实际上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贸易障碍的借口。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广泛使用,其呈现出如下的特点:1.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广泛性和扩大化趋势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就越显著。如果说初级产品的竞争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话,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则更依赖于科技优势,因此制定先进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限制制成品进口的趋势越来越加强。如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438.6亿美元,成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此后就遇到了来自发达国家先进的产品法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方面的壁垒;从过程角度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从表现形式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 加工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应从商品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质量,防止污染,有效利用资源,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环境保护与认证工作,所以要求进口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也必须符合本国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制定的各种技术法规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适用于工业品和消费品技术法规。日本等国面对巨额贸易顺差招来的要求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强烈呼声,一方面采取降低关税的办法应付贸易伙伴,另一方面又通过实施或加严进口商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加固技术壁垒)的办法保护本国利益。2.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无形的非关税壁垒,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很强的隐蔽性目前,有些发达国家的民间团体和居民不断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技术立法,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进口商为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也要求立法来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这种要求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成为限制进口的合法依据,特别是当经济萧条或进口商品影响本国生产者的利益时,常以安全、卫生不符合标准或法规为由限制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是以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和国内法规为法律依据和基础的,并且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利益需要,因而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等一般来说是合理严肃的,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以技术贸易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通常以确保合法目的,特别是以维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以及保护生态和环境等面目出现,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3.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针对性和歧视性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便可绕过国外的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他国货币贬值也会增加本国的进口,低价倾销在世界市场上日趋盛行。这一切,均对一国经济产生威胁。而通过有针对性的构筑技术壁垒,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上述漏洞,最大程度地限制进口。例如,日本曾以环境污染为名,严格控制大排气量的小轿车进口,并对其征收较高的国内税,而这正是欧美小轿车的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较为快捷,制定国可根据不同的国家做出调整,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常常成为一国向另一国实行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导致技术争端复杂化、政治化。尽管世界贸易组织规定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实行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但实际上,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发展中国家较难达到要求,发展中国家因此而受到的贸易歧视是显而易见的。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争端,因涉及国家主权和消费者利益,很难加以国际协调,甚至进行反报复,出口商不得不被迫退出进口国的市场。4. 技术性贸易壁垒争议性大、影响面广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定极为繁琐复杂的标准和手续,并经常会发生变化,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而且其隐蔽性与合法性结合,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有差别的歧视性待遇,增强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结果不同国家之间难以协调,易引起争议,解决争议的时间一般也较长,使其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此外,虽然世界贸易组织要求采取技术壁垒应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但一般来说,一旦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影响贸易,其程度较之于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是惊人的,它往往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许多措施可能严格限制甚至直接禁止一些产品的进口。第三节WTO中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的协议WTO是管理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多边体制,其目标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或逐步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其实质和关税及其他非关税壁垒一样是限制自由贸易。为了规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正常使用,防止它对国际贸易构成不必要的障碍,WTO达成了有关协议,本文主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WTO/SPS)作一介绍。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一) TBT协议的历史沿革关贸总协定(GATT)自成立以来经过8轮多边贸易谈判,在消除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阻碍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TBT作为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关贸总协定于1970年正式成立了一个制定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规则的工作组着手起草贸易技术壁垒协议。1975年1979年,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通过东京回合艰苦的谈判,于1979年正式签署了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此协定于1980年1月1日正式实施。GATT/TBT是关贸总协定对主要缔约国标准化工作的规定,因此各国也称其为标准守则(STANDARDCODE),它是关贸总协定9个副协定之一。该协定的实施使各国标准化和认证体系日趋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1986年9月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修改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被作为该轮谈判的15个议题之一。现行协议是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1991年乌拉圭回合文本)的基础上,于1994年3月15日对文本的内容与文字作了最终修改与润色后产生的。目前,世贸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已成为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限制TBT的约束机制,这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二) 协议的基本内容TBT协议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正文包括总则、技术法规与标准 TBT协议的附件1定义了法规和标准以及该协议中的其他术语。、合格评定、信息与援助、机构和磋商及争端解决以及最后条款等六个方面的规定,共有15个条款。3个附件分别是附件1“本协议术语及定义”、附件2“技术专家小组”、附件3“关于标准的制定、采纳和实施的良好行为守则”。TBT协议考虑了两项主要政策,一是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为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制订的测试和认证程序,不应对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二是WTO成员应能够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护环境。1WTO/TBT的宗旨和措施WTO/TBT协定的宗旨是“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能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国际贸易作重大贡献,为此,鼓励制定此类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但希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包装、标志和标签要求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不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妨碍任何国家在它认为适当的水平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出口产品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但这些措施的适用不能作为对情况相同的国家进行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WTO/TBT鼓励WTO成员为协调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而作出努力,以减少国家间的差异对贸易造成的障碍。协调的方法有二:1、采用国际标准作为本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基础;2、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或虽有国际标准但不适用,因而必须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而这些文件又可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必须要在文件的早期草案阶段,执行WTO通报咨询制度。2WTO/TBT的原则一是避免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原则。TBT协定允许各国在具有合理和正当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技术法规,并且可享有极大的灵活性。TBT协定列出了可以构成理由的一个正当目标,即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但是,这种灵活性是有限制的,即“各成员保证技术法规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能在目的和效果上给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二是非歧视原则。这个原则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两个方面。TBT协定要求,各成员必须保证在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给予外国进入本国的产品同等的优惠待遇。这种平等,一是体现在外国同类产品之间,二是体现在外国产品与本国同类产品。但是,对外国产品征收的进口关税不属于歧视范畴。三是标准协调原则。WTO要求各成员以国际标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基础,地理、气候因素及正当目标可以例外。四是同等效力原则。由于技术法规的复杂性,各国在某些复杂的技术细节问题上要达成一致相当困难,而且国际标准在各国的实施也因其客观环境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该原则要求国外的技术法规实现与本国法规相同的目的,即使这些法规与本国的不同,也应认为此技术法规与本国的具有同等效力。五是相互承认原则。为避免出口商在进口国遇到重复检验、认证许可等一系列的困难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WTO鼓励各成员之间就合格评定结果相互认可。六是透明原则。WTO要求各成员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与国际标准不一致时,应向WTO秘书处、TBT委员会及各成员国通报,并设立咨询点,以回答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提供服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要求WTO秘书处提供技术帮助。上述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原则是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二、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一)协议产生的背景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产生了这个协议,而在此之前GATT关于卫生检疫措施的规定主要体现在GATT1947第20条“一般例外”的规定和东京回合的标准守则中。虽然这些法律规则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要求它们不能对国际贸易构成不合理的限制,但东京回合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界普遍认为标准守则对农产品贸易的约束不足,并引发一些有关卫生检疫措施的贸易争端,其中包括美国与欧盟的荷尔蒙牛肉争端 WT/DS26/R/USA,WT/DS48/R/CAN,18 August 1997;WT/DS26/AB/R,WT/DS48/AB/R,16 January 1998;adopted on 13 February 1998.。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第一次将农产品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纳入国际约束,而卫生检疫措施也一直是作为农业协议的一部分进行谈判的。随着谈判的深入,谈判各方考虑到由于卫生检疫措施涉及到风险评估,它因贸易商品的来源而不同,这不符合GATT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因此无法纳入新的TBT协议,需要谈判起草一个独立的SPS协议。最终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达成了SPS协议。(二)协议简介 SPS协议的目的,在于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期望达到消除技术壁垒,最大限度减少因检疫措施不一致对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贸易商品使用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的标准化。SPS协议与TBT协议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SPS协议同TBT协议虽然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宗旨是不变的,即保持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内使之不阻碍贸易正常化。因此在法规的限度、统一性、信息交流、约束机制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对待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 SPS协议的宗旨是:各缔约方政府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只能用作必不可少的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和健康,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能让其成为事实上的贸易壁垒;协议期望制订一个规则和纪律的多边框架来指导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的采纳、开发和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