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线材产能_第1页
螺纹钢、线材产能_第2页
螺纹钢、线材产能_第3页
螺纹钢、线材产能_第4页
螺纹钢、线材产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每年到底能生产多少螺纹钢和线材 中国每年到底能生产多少螺纹钢和线材 一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概览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2011 年中国经济取得进步与发展 经济 总量超越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 而人均 GDP 反映出我国虽已是经 济大国 但并非是经济强国 2011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 亿元 比上年增长 9 2 其中广东 江苏和山东位居全国前三甲 2011 全球主要经济体 GDP 数据以及国内各省级行政区 GDP 数据 见表 1 及表 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比上年增长 23 6 其中江苏 山东和辽宁固定资产投资位居前三 国内各省 级行政区固定资产投资详细见表 3 表 1 2011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 GDP 数据 表 2 2011 年国内各省 GDP 数据 表 3 2011 年国内各省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二 全国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总体情况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行 对钢材的需求逐渐增加 国内钢材产量也随之迅猛增加 尤以建材为甚 为深入了解建材供 需关系 为业内提供参考 2012 年第二季度 对国内钢厂建筑钢材 产能产线进行了一次全面 深入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全国 26 个省 直辖市 204 家钢厂 530 条建 筑钢材产线 产能共计 39861 万吨 一 产线方面 图 1 各区域建筑钢材产线占比 从各区域来看 全国有超过六成建筑钢材产线位于华东和华北 区域 其中华东六省江苏 山东 浙江 安徽 江西和福建 67 家钢 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 178 条 占产线总数的 33 58 华北区域 河北 山西 天津和内蒙古 56 家钢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 164 条 占产线总数的 30 94 西南 华南 华中 东北和西北分别以 10 38 8 11 7 36 5 47 和 4 15 的占比位居其后 这说 明中国钢铁生产高度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区域 表 4 国内各省市建筑钢材产线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 全国各省市中拥有建筑钢材数量位居前三的 河北 江苏和山东均是来自于中国钢铁生产较为集中的华东和华北 区域 其中 河北省 35 家钢厂共拥有 122 条建筑钢材产线 占产 线总数的 23 02 江苏省 26 家钢厂共拥有 75 条建筑钢材产线 占总数的 14 15 山东省 12 家钢厂共拥有 36 条建筑钢材产线 占总数的 6 79 二 产能方面 图 2 各区域建筑钢材产能占比 与产线分布情况类似 全国有六成以上建筑钢材产能来自于华 东和华北区域 其中华东六省江苏 山东 浙江 安徽 江西和福 建 67 家钢厂建筑钢材设计产能共 13458 万吨 占产能总数的 33 76 华北区域河北 山西 天津和内蒙古 56 家钢厂建筑钢材 设计产能共 12366 万吨 占产能总数的 31 02 西南 华中 华 南 东北和西北分别以 9 28 9 07 6 97 5 63 和 4 25 的占比位居其后 表 5 国内各省市建筑钢材产能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 全国各省市中建筑钢材产能位居前三的河北 江苏和山东均是来自于中国钢铁生产较为集中的华东和华北区域 其中 河北省 35 家钢厂建筑钢材设计产能共计 8840 万吨 占总产 能的 22 18 江苏省 26 家钢厂建筑钢材设计产能共计 5555 万吨 占总数的 13 94 山东省 12 家钢厂建筑钢材设计产能共计 2808 万吨 占总数的 7 04 情况与产线分布较为类似 三 国内建筑钢材产线生产能力分析 表 6 国内螺纹钢 线材产能产线统计 本网此次调查涉及国内 204 家钢厂 其中螺纹钢产线共计 327 条 设计产能共计 26615 万吨 线材盘螺产线 203 条 设计产能共 计 13246 万吨 具体各省产能产线分布情况见上文 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内钢厂建筑钢材生产能力 一 坯料来源 此处我们依据钢厂原料的来源对钢厂性质进行分类 钢厂原材 料主要有三种来源方式 转炉自供 电炉自供和调坯轧材 下面我 们就从这三个方面了解一下国内建筑钢材钢厂 1 转炉自供型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 转炉自供型钢厂一般都是大型钢厂 也称长流程钢厂 拥有高 炉 生产能力较强 一般以铁矿石 焦炭等作为钢坯 钢材生产原 料 表 7 国内转炉自供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 由上表 目前国内转炉自供型钢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 409 条 占总数的 77 32 产能共计 31889 万吨 占总产能的 80 04 其 中在此类钢厂中 河北省以 110 条建筑钢材产线和 8055 万吨年产 能高居榜首 2 电炉自供型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 电炉自供型钢厂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是通过购买废钢进行熔炼 的方式来生产钢坯 钢材 表 8 国内电炉自供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 由上表 目前国内电炉自供型钢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 44 条 占总数的 8 32 产能共计 2782 万吨 占总产能的 6 98 其中 在此类钢厂中 江苏省以 11 条建筑钢材产线和 780 万吨年产能位 居榜首 3 调坯轧材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 调坯轧材型钢厂不具备生产钢坯的能力 一般是通过向其他钢 厂购买钢坯的方式进行钢材的轧制和生产 表 9 国内调坯轧材钢厂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 由上表 目前国内调坯轧材型钢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 76 条 占总数的 14 37 产能共计 5170 万吨 占总产能的 12 98 相 对而言 目前国内此类钢厂建筑钢材产能和产线均高于电路自供型 钢厂 其中在此类钢厂中 江苏省和浙江省均以 17 条建筑钢材产线 位居榜首 产能分别为 1155 万吨和 925 万吨 二 高强以及抗震钢生产能力 随着国家经济和建筑水平的发展 对建筑设施安全性能要求越 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 高强钢筋 四级钢 以及抗震钢筋应运而生 且需求有日趋扩大之势 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特别对此类钢厂此类 产品产能产线进行了一番梳理 表 10 具备高强以及抗震钢生产能力钢厂 由上表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具备高强以及抗震钢生产能力钢厂 主要分布在辽宁 河北 安徽 福建 江苏 江西和广东七个省 占本次统计设计省份的 26 92 共有此类钢厂 40 家 占参与本次 调查钢厂总数的 19 61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目前国内具备高强以 及抗震钢筋的钢厂数量并不多 集中度高 主要分布在为数不多的 几个省内 部分钢厂并不集中的地区例如江西具备高强以及抗震钢 生产能力的钢厂发展迅速 四 近年国内建筑钢材产线增长情况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率逐步提高 对建筑钢 材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此情况下 国内建筑钢材产线随之增加 下 面让我们来看看 2008 年以来国内建筑钢材产线增长情况 表 11 2008 年以来国内建筑钢材新增产线 表 12 2008 年以来国内建筑钢材新增产能 由上表可以看出 2008 年以来国内新增建筑钢材产线为 126 条 占现有产线总数的 23 77 2008 年以来国内新增建筑钢材产 能为 9140 万吨 占现有总产能的 22 93 短短五年间 国内新增 产能产线速度为前 60 年平均速度的近四倍 同时我们注意到 除去 2012 年 2008 年以来国内新增螺纹钢产能产线有减少之势 而国 内新增线材盘螺产能产线则有日趋增加之势 表 13 2011 年各省市产量及产能利用率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 由于国内巨大的需求 建筑钢材产能利用率 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 部分省份产能利用率甚至超过了 100 其 中产能利用率最高的省份是内蒙古 达 132 26 重庆则以 131 25 的产能利用率位居其次 相反 国内钢铁生产较为集中的 江苏 河北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 五 结论和观点 通过上文对国内建筑钢材产能产线的梳理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 几个结论 首先 国内建筑钢材生产较为集中 华东和华北所拥有的建筑 钢材产能 产线占全国的六成以上 而在华东和华北各地区中 江 苏省和河北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拥有的产能产线远远领先于其他 各省 面对未来西部广阔的市场 建筑钢材生产重心有望逐渐向西 部转移 其次 大型钢厂所拥有的建筑钢材产能产线优势明显 此次调 查数据显示 转炉自供型钢厂即大型钢厂所拥有的产能产线优势明 显 分别占全国总数八成以上和近八成 电炉自供型钢厂则由于国 内的节能减排压力日趋减少 调坯轧材型钢厂所拥有建筑钢材产能 产线也不多 再次 高强钢以及抗震钢筋存较大发展空间 此次调查数据显 示 国内具备高强钢以及抗震钢筋生产能力的钢厂并不多 不到参 与本次调查钢厂总数的两成 亦主要集中于河北和江苏两省 令人 意外的是 建筑钢材产能并不显眼的江西省 省内具备高强钢以及 抗震钢筋生产能力的钢厂占比最高 另外 国内建筑钢材供过于求矛盾日益显现 随着国内经济和 城市化的发展 对建筑钢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8 年以来 国内新 增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数量占现有总数的两成以上 与产能增加的速 度相比 需求增加的速度相对较缓 目前国内建筑钢材产量急剧释 放 钢价下行压力倍增 最后 各区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