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国2型糖尿病特征_第1页
马来西亚---中国2型糖尿病特征_第2页
马来西亚---中国2型糖尿病特征_第3页
马来西亚---中国2型糖尿病特征_第4页
马来西亚---中国2型糖尿病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探讨-华夏胰岛素分泌特性调查,女 1.59米 63公斤1997-11 诊糖尿病 PG2H 14MMOL/L2006-07 胰岛素30R 16U,14U FPG 8.8MMOL/L PG2H 12.7MMOL/L2007-11 胰岛素30R 24U,24U MF 0.5 TID PG2H 14MMOL/L2008-01 RS 4mg/d 胰岛素30R 24U,24U MF 0.5 TID 2周后渐停MF,胰岛素30R24U,18U 2008-01-26 RS 8mg/d 2周后低血糖2008-02-23 RS 4mg/d 30R16U,15U 低血糖3.4mmol/l2008-03-19 FPG 6.9MMOL/L PG2H 5.4-10.3MMOL/L,CGIS 华夏胰岛素分泌特性调查项目组成员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CGIS 华夏胰岛素分泌特性调查项目组成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云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基因易感性 环境,糖耐量正常,糖耐量递减,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受损,第一时相胰岛素反应缺失胰岛素脉冲分泌受损,细胞衰减期,细胞衰竭期,Modified from Leahy ”b-Cell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 (2005),背景 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绝大多数的欧美2型糖尿病患者均肥胖,而肥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认为是导致该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还不到总数之半。胰岛素抵抗抑或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亚洲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因素尚不明了。,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是否有自己的特点?,Torrens JI,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Feb;27(2):354-61 杨兆军、杨文英、李光伟,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第83卷第24期,不同人种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差异被调查样本信息,华人肥胖程度明显低于白种人,中美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USA data from Earl S.et al. JAMA2002;287:356-359China data from Dongfeng Gu,et al. Lancet 2005;365:1398405,注:代谢综合征均采用 ATP 标准,年龄(岁),35-44 45-54 55-64 65-74,患病率(%),患病率(%),50454035302520151050,20-29,30-39,40-49,50-59,60-69,70,8.4,10.5,17.7,11.3,28.0,10.4,28.6,MenWomen,50454035302520151050,MenWomen,美国,中国,年龄(岁),9.4,华人的胰岛素细胞功能更低,校正腹围、血糖、甘油三酯、居住地等因素后,华裔美国人细胞功能低于其他人种,Torrens JI,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Feb;27(2):354-61,p=0.0011,国内以往的研究做过有益的探讨,从NGT,IGT,DM的过渡和组间比较来分析糖尿病的病因(大庆,上海,广州 )。缺乏病例较多的血糖水平不同亚组件的比较。没有人从糖毒性对初诊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影响的角度较仔细的分析中国人糖尿病的特征。,Conversion to DM stratified by baseline insulin resistance (Da-Qing Study),Insulin resistant 75%,Insulin sensitive 25%,Insulin resistant 64%,Insulin sensitive 36%,Non-intervention,Intervention,6-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IGT in NGT Chinese stratified by baseline insulin sensitivity (n=125),BMI 25.2FINS mu/l 26INS1h mu/l 111,22.81476,23.2 9 78,Insulin Sensitivity at Baseline,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1/ ( FPG FINS),研究目的,调查了解中国新诊断的血糖水平不同的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状况。 观察达美康缓释片强化治疗对其影响。,2007各地区因糖尿病死亡的患者数(2079岁),IDF web-site, /media,西太平洋地区,东南亚,中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中东地区,欧洲,男女,IDF 07数据:糖尿病患者人数TOP 10国家(2079岁),IDF web-site, /media,研究选取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 个地区49 家市级中心医院参与分析的患者 2248 例男性46. 1 % ,女性53. 9 %;年龄(61. 3 11. 1)岁发病年龄(52. 8 11. 1) 岁,病程(8. 7 6. 0) 年2 型糖尿病患者占97 %,1 型糖尿病患者2. 8 % ,其它类型0. 3 %研究人群HbA1c为:7. 7 1. 7,潘长玉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中国T2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 2004 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平均 HbA1c 水平由1998年的 8.8% 下降到2006的 7.6% 2006年,只有四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达到 HbA1c6.5%的控制目标;有40% 达到 HbA1c 7%的控制目标,DiabCare Study 2006, Data on file,中国糖尿病现状调查 2006DiabCare Study, 2006,研究内容,基线调查解决初诊血糖水平不同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状况(了解发生顺序)干预治疗解决糖毒性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毒害有多大?SU对Beta细胞有益还是有害?顺便了解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研究中是否许要测真胰岛素,项目设计,入组标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WHO标准)既往未经过治疗18-65岁空腹血糖100mg/dLFPG200mg/dLBMI在19-30 kg/m2,病史问询 糖尿病确诊时间 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 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 化验检查 OGTT空腹、餐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 血糖、胰岛素、真胰岛素,统计分析,各变量以XS表示 血糖曲线下面积 (BG_AUC)=FPG/4+PG30/2+3PG60/4+PG120/2, 同理计算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en)=-ln(FPG*FINS) 细胞功能参数: HOMA-、 I30/G30=Ins30/PG30 MBCI=(FPG*FINS)/(PG60+PG30-7)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各参数间关系 所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对数转换使之正态化进入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AS 9.0统计软件完成。,各组一般资料,各组血糖,各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各组血浆真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 -Ln (FPG*FINS),100,61,42,33,31,真胰岛素敏感性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 -Ln (FPG*TFINS),100,28,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组为钳夹技术测定),GIR:钳夹测定的胰岛素敏感性(mg/kg/min)sen:1/(fins fbg),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调整及未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0%,17%,各组真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较 (调整及未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0%,19%,HOMA_B%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23,12,8,5,100,I30/ G30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0,27,16,10,5,Modified Beta-Cell Index = (FPG*FINS)/(PG2+PG1-7)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0%,31%,25%,20%,16%,真胰岛素HOMA_B%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0,5,真胰岛素TI30/ G30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0,7,真胰岛素 Modified Beta-Cell Index (FPG*FINS)/(PG2+PG1-7) 整胰岛素敏感性),100,16,不同血糖水平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性及细胞功能的变化,100%,100%,61%,42%,33%,31%,不同血糖不同BMI分组比较,正常对照组DM1 DM2 DM3 DM4各组 分别按BMI24 BMI24分为两组,肥胖及非肥胖组组胰岛素敏感性,100%,73%,57%,41%,26%,肥胖及非肥胖组胰岛素水平,100,30,50,肥胖及非肥胖组组真胰岛素水平,41,62,100,*,肥胖及非肥胖组HOMA_B%,100%,36%,39%,11%,18%,肥胖及非肥胖组I30/ G30,100%,34%,42%,9%,17%,高血压家族史及肥胖的影响,BMI 24 及 BMI 24 分组; 高血压家族史()& BMI 24; 高血压家族史()& BMI 24; 高血压家族史()& BMI 24; 高血压家族史()& BMI 24; 比较第一组及第四组各项指标,高血压家族史及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72,62,高血压家族史(-) 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及肥胖对HOMA_B%的影响,136%,153%,高血压家族史(-) 高血压家族史(+),148%,160%,高血压家族史及肥胖对I30/ G30的影响,高血压家族史(-) 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及肥胖对MBCI的影响,139%,147%,高血压家族史(-) 血压家族史(+),胰岛素抵抗及细胞功能对血糖的影响,正常对照组DM1: FBG7.2mmol/lDM2: 7.2FBG9.0 mmol/lDM3: FBG9.0mmol/l,血糖水平不同各组胰岛素抵抗及细胞功能对血糖的影响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与正常人相比,本组糖尿病人群无论是否肥胖无论血糖高低都有较低的胰岛素敏感性; (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糖尿病各组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逐级下降, 空腹血糖低于125毫克%组胰岛素敏感为正常人的60%, 空腹血糖高于175毫克%组胰岛素敏感已为正常人的30%。与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相比,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更为剧烈:空腹血糖低于125毫克%组早期胰岛素分泌为正常人的1/4,在空腹血糖高于175毫克%组已仅为正常人的1/20。,与正常人相比,本组有部分肥胖糖尿病人的真胰岛素水平较高,但是在非肥胖组真胰岛素水平均低。 (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者都低胰岛素血症)在血糖水平不同的各组中,肥胖亚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更差,但是胰岛素分泌能力都优于相应的非肥胖亚组;相对于肥胖而言,高血压家族史似乎对胰岛素抵抗有独立的影响。在血糖水平相似的情况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肥胖病例胰岛素抵抗更严重,但胰岛素分泌能力却更好。 (这些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更有希望得到恢复!),血糖水平不同的糖尿病亚组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素分泌缺乏对血糖水平升高贡献不同: 空腹血糖175毫克%组能解释80%血糖水平变化的是胰岛素缺乏而不再是胰岛素抵抗。 (可能提示对血糖水平不同的人群治疗药物选择应有所不同)通常认为IGT阶段胰岛素抵抗已达平台,及至DM阶段并无明显进一步恶化。与此不同,本组资料显示随血糖水平逐级升高,糖尿病各亚组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都在进行性恶化,可能提示高血糖的毒性加重了病人原固有的胰岛素抵抗。,强化干预治疗,病 例 数:120例,8个城市12家中心,每家中心10例 病例入选标准: 150mg/dlFPG175mg/dl:5名 175mg/dl FPG200mg/dl:5名干预方案:使用达美康缓释片治疗,每日30-120mg,具体用量则由医生根据患者血糖浓度予以调整。,强化干预治疗,试验终点: 达到空腹血糖6.1 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后,维持2周;干预时间:1-3个月 ,3个月仍未达到试验终点的病例不再继续 停药2天后进行OGTT试验及测量HbA1c以及4个时间点的胰岛素/真胰岛素水平,强化干预治疗结果,病例总数92例, 指尖血糖达标55人,占59.72%;停药后2天复测OGTT, 其中为NGT 5 人,占 5.43%; 为IGT 16 人,占17.39%; 为DM 71人,占77.17%;,干预组一般资料,达标两周,又停药48小时后,干预前后胰岛素敏感性,28,48,34%,68%,%:为占正常人的百分比,干预前后胰岛素敏感性,28,48,34%,68%,28,48,33%,39%,66%,71%,%:为占正常人的百分比,干预前后HOMA_B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8%,9%,13%,23%,%:为占正常人的百分比,Modified Beta-Cell Index (FPG*FINS)/(PG2+PG(调整胰岛素敏感性),22%,27%,23%,29%,%:为占正常人的百分比,干预前后I30/G30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14,11,27,%:为占正常人的百分比,干预前后I30/G30 (调整胰岛素敏感性),10,50,26,%:为占正常人的百分比,12%,18%,14%,缓释达美康强化治疗3个月使约60的患者指血血糖达标;停药两日后复查OGTT恢复为血糖正常者占5.43%,恢复为NGT或IGT者占22.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