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4.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5.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让学生经历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例1至例7七个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1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把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1元、1角和1分的币值的大小。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需让学生知道: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商品交换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1认识人民币2课时2简单的计算2课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课件(或挂图)、模拟钱币。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1.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用实物投影显示该图)(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游乐园购票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2)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2.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点”盲文的数等)(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课件演示)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和5角)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老师提问: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3.教学例2。(1)师生做换钱游戏。老师出示1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见下图)老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接着在1元币和10个1角币之间写一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以声音出示,最后写上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角。(2)师生做换钱游戏。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学生甲:用10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1角=10分学生乙:用2个5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学生丙:用1个5分的,5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学生丁:用5个2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老师提问:1角=()分10分=()角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角=10分10分=1角1. “做一做”的第1题。2. 练习十二的第1题。3.练习十二的第2题。4. “做一做”的第2题。在里填上“”“=”“”或“=”。45角5元4角2元3角23角30角1元3角7元1角17角2.练习十三的第7题。课堂作业新设计(1)3+9=12(元)(2)2元2角-1元=1元2角(3)略思维训练1. 2. (1)62(2)92(3)1教材习题教材第57页“做一做”1. 39261.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2.老师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得出“12角=()元()角。”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通过摆模拟人民币的游戏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的需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简单的计算教材第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4、第8题。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模拟人民币、课件(或挂图)。1.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边汇报,边用实物投影显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表格。1.教学例7。模拟购物活动。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生1:画报和连环画。生2: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老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请同学们回答是怎样算的。生1:6+7=13(元)生1:5+8=13(元)1.练习十三的第4题。2.练习十三的第8题。教材第58页“做一做”。课堂作业新设计1. 乒乓球和呼啦圈或跳绳和羽毛球。2.59元思维训练玩具车和童话选集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是游戏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气氛高涨。缺点是未能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验证。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让学生怎样购买花正好的钱数,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学生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零散的,加上他们花钱的经验比较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交易功能,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用图片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为下面人民币简单的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