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_第1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_第2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_第3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_第4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读书内容:曾国藩家书一直以为曾国藩家书是类似家训什么的,翻开才发现,原来是一封封写给家人的书信。在信里,他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一品大臣,只是一个漂流异乡、努力打拼的游子,通过十天半个月一次的信笺,殷殷维持着与家人的联系, “使游子如神在里门” 。纸上书间,仿佛他还在祖屋大宅,为人孙子,对长辈晨昏定省,连寿具每年加一道漆也要落实;为人兄长,对兄弟指点学业,科考、求学、拜师乃至课程都事无巨细;为人家戚,关心姐妹身体起居和做人处事之道,关注乡间田宅婚嫁之事,甚至希望家人在信中将“各族戚家,尤须一一示之” 。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从一个翰林院检讨,先是“十年七迁,跃升十级,成为二品大臣” ,后来剿太平军、开展洋务运动,最终攀上清史上汉人文官之最高峰,死后获得清朝文官最高谥号文正公,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其实从他的家书中就可以窥伺其“齐家”之道。以小见大,以齐家看治国,道乃相通,我想,这也是曾国藩家书如此受后人追捧的原因罢。略摘一二为感。 “接得家书,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怅然。 ”从家书上看,当时曾国藩之四弟六弟约摸十几二十岁的样子,就像我们现在的高中2 / 6生,十年寒窗,所待一时。但那时候的科考难度也不小,加之考的都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只凭阅卷官之一己喜好,偶然性更大,所以历朝历代多少传世才子亦名落孙山。这四弟、六弟也是好几次没有考上了,这“怅怅然”不知说他二人还是曾国藩自己,总之大家都颇为遗憾。纵然心怀遗憾,曾国藩仍在书信里给两个弟弟宽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卫身莫大于谋食食之得不得,究通由天做主,予夺由人做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做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 ”又回到那个老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很辛苦,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书包,早出晚归,放学后要培优,周末赶场上辅导班,幼儿园里就能看见一大片架在小小鼻梁上的厚厚的玻璃片,然而他们比之前的人真正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吗?到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一说起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在各行各业都算是绝对的技术骨干,恢复高考后的那些大学生多数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读书笔记反而到了现在,学生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反而大学生不值钱了。一大批孩子到了十七八岁甚至煮面洗衣都不会,离开了父母无法独立生活,本科生吐槽着毕业就失业,哪怕研究生也有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宅在家里玩游戏3 / 6啃老的,让人不禁要问: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到底是为了什么?记得南先生在论语别裁一开始就说,书本知识不等于学问,学问首先是要学会立身做人,也就是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的“进德之事” ,要想成龙成凤,首先得确保能成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倘有余力,再学赖以傍身的知识,也就是“修业之事” 。文字发展到清朝,基本上已经非常白话了,所以不用翻译,也大概知道曾国藩关于“卫身谋食”的观点,不多赘述。只是想到六月流火,马上快高考中考了,估计也将有很多家长孩子会度过几个不眠之夜,但就像曾国藩所说,撇开立身成人不谈,在修业方面,学习考试,最终是为了一个职业,而职业,是为了谋身之道。你最终考取什么学校,求得什么职业,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者考试时候身体突然不适,又或者人品爆发,猜的都对了,再或者一念之差,就是线上线下的天渊之别。这些都是未知因素,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靠天成的事终究是没有十足把握的,那我们可以确实把握的是什么?是“业” ,是我们自己实实在在掌握的学业知识。这是谁也拿不走的财富和储备,没有机巧,没有运气,连老天也不能夺走。在这方面,你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命由我不由天。 ”没有人是具备过硬的本事而找不到饭吃的,那些找不到工作的,那些啃老的,那些咒天骂地怀才不遇的,那些在街上乞讨为生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懒于学业,或学4 / 6业不精的,另一种是看不起自己的业,耻于赖以为生的。12 下一页 t-align:left;所以,在即将到来的这场六月大考中,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对你的人生都不至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你的饭碗,你的未来,不在于一张通知书,而在于你自身的修业。业从何修得?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曾国藩给自己的课程,也是他在给弟弟们家书里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时过经年,虽然有些没办法做到,但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静坐:我们身处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的心也几乎很难静下来。忙碌之余,但凡有点时间,轻轨上、马路上、候机室,人人都是低头族,唯恐浪费了一点儿玩乐的工夫。 “静” ,于我们,竟然成了有钱也难以买到的奢侈品,现在开始,能不能给自己一个时空,让自己静静,须臾也好。早起:今天还收到一个朋友的善意提醒,说“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 。颇有所感,往往有时候早上因事不得不早起,那天精神还特别旺盛,倒是周末,起居没有规律,反而整天昏昏噩噩,似怎么也睡不醒。之前也看到有文章说,一天24 小时也是有节气的,早上三点惊蛰一过,就是一天的“春天”来临, “一日之计在于晨” ,清早一切身体机能都处于蓬勃的状态,所以睡眠以晚九朝五精神最好。也尝试过一阵,并没有想象中艰难,可惜没有坚持,可以考虑恢复如此作息。读书不二:古人读书讲究点读,就是一边看5 / 6书,随时用笔圈点朱批,一边读一边做笔记,这样一遍读下来,比我们草草翻阅十遍印象都更深,也更容易得其精髓,并且就是按照这样的精读方法,古人读书也是往往一本书手不释卷,要读上个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便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小时候老师常常说我们读的“望天书” ,那哪里是读书呢,读字罢,且还不乏白字。我们嘲笑掰包谷的猴子,一路掰一路扔,最后两手空空,回头看,我们的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可笑?我们现在的新书出版量每年递增,但是,你读过的那些书,你确定都还记得吗?读史:以前没有那么多天文地理、领导艺术的书,古时候的皇帝,老师教他们的教材就是史书。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知兴替。历史往往是惊人的重复,所以我们不要觉得历史中考高考占分不多,就不去研读。读史,就是读浓缩的社会,这是一种修为,而最关键的,是要持之以恒, “虽有事,不间断” 。我们往往给自己一个借口, “今天工作太忙,没时间,算了” 、 “今天身体不舒服,算了” 、 “今天累死了,算了”但是你看,历史日日向前,可曾因为我们工作忙、身体不舒服、太累而稍歇一日?再忙、再累,太阳每天都会准时升起,给自己找借口的人,他的人生也无非两个字“算了” 。写日记、日志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这几条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