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卷.doc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卷.doc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卷.doc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卷.doc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110小题每题4分,1115 (共15题;共55分)1. (4分)下列四种叙述均用所对应的图像表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 ) A . 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B . 表示向一定量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C . 表示一定量的KMnO4加热制O2过程中,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D . 表示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加入量的关系 2. (4分)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了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减轻白色污染A . B . C . D . 3. (4分)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 .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 .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 . 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4. (4分)下列图像中能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t时刻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 B . C . D . 5. (4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生成了单质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D . 参加反应的“ ” 与“ ” 的分子个数比为2:36. (4分)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Na、Ba2、Cl、CO32、SO42中的若干种。现取100 毫升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加足量BaCl2溶液后,过滤,得干燥沉淀6.27克;在沉淀中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33克;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含CO32、SO42、Na和Cl , 一定不含Ba2B . 一定含CO32、SO42和Na , 一定不含Ba2 , 可能含ClC . 一定含CO32和SO42 , 一定不含Ba2 , 可能含Na和ClD . 一定含SO42 , 一定不含Ba2和CO32 , 可能含Cl和Na7. (4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Na2CO3、NaCl、Na2SO4B . Na2SO4、HCl、BaCl2C . CuSO4、KCl、HClD . FeCl3、NaOH、NaCl8. (4分)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B . 丙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D .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9. (4分)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H2O2B . O3C . C6H12O6D . KMnO410. (4分)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制取O2 B . 过滤 C . 加药品 D . 倒液体 11. (3分)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 用酚酞鉴别食盐溶液和白醋B . 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C .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 .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12. (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 Ag、Zn、Cu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4 种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 B . C . D . 13. (3分)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NH4)2SO4、Na2CO3、KNO3 , 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应选用的试剂为( ) A . HClB . BaCl2C . NaOHD . Ba(OH)214. (3分)下列反应中,当反应物之间的相对用量被调整改变时,反应的产物不会改变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B . CO2通入石灰水中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 . 氨气通人磷酸溶液中15. (3分)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不可能是( ) A . 5B . 9C . 7D . 4二、 简答题(本题共有6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36分) (共6题;共36分)16. (6分)向 NaOH 溶液中滴入 HCl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1) 表示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 (2)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填序号)。 HNO 3 CuSO 4 CaCl 217. (6分)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 D 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传接球“队员”间物质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1)已知D 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 D 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 (2)连线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 (3)为实现“快速进攻”,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队员”_(填物质名称)。 18. (6分)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E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浑浊,B和C混合无现象。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是_; (2)利用现有试剂_可以鉴别B和D。 19. (8分)某实验小组做酸与碱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 V(盐酸)-pH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呈_色; (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还有_; 20. (4分)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如图。(1)a是发生装置,加入药品前需检查气密性,方法是用手握住试管,将导管连接好后放入水中,若观察到_,则气密性良好。 (2)图d表示加入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的变化趋势,则y可以表示 。 A . 生成氧气的质量B .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C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D . 固体中剩余氧元素的质量21. (6分)检验盐酸和其它溶液中能产生氯离子的化合物的物质是_,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_。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共4题;共39分)22. (12分)探究活动: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_(填“多”、“少”或“相等”)。 23. (12分)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研磨后的胆矾粉末,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有:A蓝色粉末变成白色B水沸腾变成蒸气C产生大量无色气体D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试管口有无色液体产生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液态的水_液态的水蓝色胆矾粉末_白色物质块状的石灰石等_二氧化碳气体等24. (6分)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2Na2CO4+4HCI=4NaCI+2CO2+O2+2H2O。工业用的过碳酸钠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其纯度,某小组选择利用一部分下列仪器(包括仪器中的药品,且仪器中的试剂皆足量)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实验,需要测定过碳酸钠样品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_(填化学式)的体积,从而推算出过碳酸钠的纯度。 (2)请选取该实验需要的装置,并按正确连接顺序排列_(填字母)。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判定过碳酸钠样品是否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现象是_。 25. (9分)(2017宁波)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气体,无其他气体。【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四、 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26题6分,27题6分,28题 (共6题;共50分)26. (6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索(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磺胺(化学式为C6H8N2O2S)是青蒿索之前最热门的抗疟药物之一。回答下列同题。 (1)一个青蒿索分子中含有 _ 个原子。 (2)青蒿索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_ 。 (3)14.1克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和多少克磺胺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7. (6分)下表为 20盐酸的密度和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小明量取 50 毫升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以配制稀盐酸。试回答: 密度(克/厘米 3)1.0251.051.0751.11.1251.151.18溶质质量分数(%)5101520253036(1)根据上表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2)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中含有溶质为_克。 (3)小明用 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可配制 10%的稀盐酸多少毫升?(写出 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28. (9.0分)某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八个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试管是_。(填试管序号) (2)若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则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溶液变为无色。由 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 (3)若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且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则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CO3 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这支试管可能是_。 29. (9.0分)在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木块表面涂上一薄层凡士林做防吸水处理,木块放入后静止时漂浮在稀硫酸的液面上,如图所示。现逐滴向稀硫酸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液体不会溢出烧杯)。请分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析。(已知: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不考虑产生的沉淀对溶液密度的影响)30. (10.0分)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锥形瓶锥形瓶+稀盐酸锥形瓶+反应后溶液质量(克)35.555.580.5(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克; (2)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 (3)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