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doc_第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doc_第2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doc_第3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doc_第4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团结的力量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八个独生子的表现,读懂长老的办法。过程与方法:读文感情、拓展体会“团结力量大”。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懂得要团结互助。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的力量”。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2、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3、学生反馈:折不断。4、导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5、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读读记记。2、分段指名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带读。5、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6、教师强调识字难点,学生齐读词语。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按照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1)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2)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4、分段反馈,评议。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农夫的担忧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2、画出这两段中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3、指名反馈:(1)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2)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4、教师引导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1)“父亲为此伤脑筋”中“为此”指的是为了什么?(2)“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中的“这事”又指什么事?(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语句,进行朗读。(4)引导体会句中“总是、有时、仍然,像一盘散沙”,感悟儿子们的极不团结,极端自私,从而意会农夫的忧愁。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五、课堂练习: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2、说说:故事中的农夫为了什么事日夜担忧?3、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4、导入:看着8个亲兄弟如同8个陌生人,农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长老的办法1、学生默读课文38自然段。2、说说长老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教育这些儿子?3、学生齐读课文47自然段,感知长老的办法。(1)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们折筷子的句子,朗读,比较。(2)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4、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长老的用意。(1)指名读农夫的话。(2)练习将话中的感叹句改为陈述句。(3)结合农夫的话,说说长老的用意。(4)有感情地齐读农夫的话。5、导言:大家都明白了长老的用意,那儿子们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6、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1)指名反馈提出的问题。(2)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3)想像:独生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拓展体会1、学生齐读全文。2、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3、拓展: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4、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或格言。四、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25、团结的力量互不相让 互相道歉折筷子只顾自己 亲亲热热26、兔子和狼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现及各自的结局。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兔子的随机应变与自强努力,以及狼的痴心妄想与不作努力。2、引导学生明白:自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2、体会兔子随机应变,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如果一只狼碰见一只兔子,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让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对面,但暂时狼又吃不着兔子,你说狼和兔子又会有什么表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狼和兔子的故事。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2、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认读。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讨论、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5、齐读词语。6、分段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1、学生自由读课文。2、同桌合作,完成自学表格,了解狼与兔子的不同表现。3、指名逐行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评议。4、结合反馈,指导朗读。5、引导学生体会:(1)小兔子的随机应变,积极动脑。(抓住关键句子)(2)小兔子的自强努力,坚持不懈。(抓关键词句)6、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四、总结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2、总结:兔子时刻做好准备迎接狼的入侵,但结果如何,我们等下节课再来了解。五、课堂练习: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本文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2、说说: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准备?3、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4、导言:狼在对面山头上,年头兔子做好准备对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2、说说:一段时间之后,狼和兔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1)学生自由发言,评议。(2)教师引导体会狼的气急败坏却不作别的努力,而兔子却坚持不懈,做好对付狼的准备。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六自然段。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终于有一天,它实现了这个愿望,但它却再也吃不了兔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5、学生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6、说说:狼是怎么来到南山的?7、想想:如果狼摔下来没有死,还是好端端的,兔子会怕狼吗?为什么? 体会:兔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锻炼出强壮的体魄,狼不再是它的对手了,另外,兔子还因为自己粗壮的身体躲过了老鹰的袭击。三、总结全文,想象感情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当兔子看到狼死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感悟: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四、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7、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分段指名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2)指名反馈。(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五、课堂练习;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1)指名反馈找句子。(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四、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28、古诗二首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和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懂诗句,体会诗人与友人间的真挚友情。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插图,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友爱互助。二、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古诗,去感受古代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3、导入:这节课,先学第一首古诗。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2、分句指名读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3、学习诗中生字新词。4、强调多音字“舍”。5、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感悟。(1)联系注解,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2)诗人是在什么季节里送元二使安西的?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3)找出表示友谊的诗句,读一读,说说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题目的意思:(诗人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2)春天送别的诗句,指名说意思,谈感受。(3)表示友谊的诗句,看图,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牵挂。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背诵古诗,书写生字1、整体感知古诗内容。2、学生练习背诵古诗。3、书写生字。五、课堂练习: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第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评议。2、齐背古诗。3、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描写送别的古诗,去感受另一番的送别情景。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2、指名读古诗。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5、了解古诗大意:这首古诗是写谁送别谁?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提纲导读。(1)高适是在哪个季节送别董大?请找出相关诗句来说明。(2)找出表示友谊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3)想象诗人送别的场景,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古诗。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体会诗情。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总结比较,感悟友情1、对比读本文中的两首古诗。2、说说:同样是送别友人,但又有何不同之处?3、教师小结:留恋也好,安慰也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4、齐读两首古诗,结束课堂。五、课堂练习: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七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语海拾贝:从对联中感悟汉字构成的有趣,积累反义词,练习加标点,巩固易错生字的书写。2、阅读欣赏:读懂短文,了解老爷爷的心愿,体会诚实的可贵。3、语文生活:策划新年联欢会,练习写相关通知。4、练习书写毛笔字的提与撇折两种笔画。过程与方法:以练为主,掌握方法规律,重在巩固、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识字、写字、积累、阅读、写作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积累反义词,策划新年联欢会,练习写通知。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有趣的汉字1、学生自由认读三副对联。2、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对联的内容都是写汉字的构成)3、逐副指名读对联,体会汉字构成的有趣。4、齐读对联,感悟对联的精妙。5、教师总结:日常识字可以根据汉字的构成想像记字。二、词语超市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八对词语。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一对反义词)3、齐读八对反义词。4、同桌互对,巩固记忆。5、师生互对,加强识记。6、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对反义词说一句话。三、加标点1、复习常用标点的用法。2、学生默读题中内容,明确解题要求。3、根据标点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独立练习加标点。4、指名反馈,评议。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题中句子。四、写字板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评议。2、齐读生字,教师带读扩词。3、说说:书写这六个字时要注意什么?4、教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5、教师巡视检查,及时纠正不足。五、课堂练习;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看石导入1、出示鹅卵石,加以感知认识。2、教师描述导入: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还童山,山下有条溪流,溪底铺满了鹅卵石,相传,其中有一种七彩的鹅卵石,谁拾到它就能返老还童,我们就来认训这还童石。3、板书课题。二、出示提纲,导读感悟1、提纲导读。(1)认真读短文。(2)想想:老爷爷为什么找还童石?是怎样得到还童石?结果呢?(3)说说:老爷爷的心愿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4)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短文。2、逐题指名反馈、评议。3、教师引导理解、感悟。(1)老爷爷找还童石的原因:小时候撒了一次谎,后悔一辈子,想找机会改正,弥补。体会老爷爷诚实的品质。(2)老爷爷返老还童后的表现:又惊又喜、飞奔、一口气奔进、心满意足。感受老爷爷诚实的可爱与可贵。4、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