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护理_第1页
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护理_第2页
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护理_第3页
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护理_第4页
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护理,1,2,3,熟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的概念与护理程序,学会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学习目标,了解睡眠障碍的诊断原则、治疗方法,概 念,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是指一组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临床方面以生理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组疾病。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本章介绍以下两类,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内容,2,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1,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护理,神经性贪食患者的护理,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失眠症患者的护理,一、概述,二、护理,(一)概念与流行病学(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四)诊断、治疗与预防(五)病程及预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第一节 进食障碍患者的护理,进食障碍是指与心理障碍有关,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指一般不包括拒食、偏食和异嗜癖。,Text,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一、概述,1525岁之间,多见女性,Text,(一)概述及流行病学,1.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是以患者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饮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但仍恐惧发胖,拒绝正常饮食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1820岁之间,多见女性,Text,(一)概述及流行病学,2、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是指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恐惧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的一种进食障碍。,(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1.神经性厌食 (anorexia nervos)病因,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患者存在某些人格弱点、体像障碍、情绪问题;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急性期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某些神经肽代谢紊乱;在现代社会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下,不惜盲目节食,导致发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2.神经性贪食 (bulimia nervosa) 病因,该病心理社会因素为主、生物学因素为辅。患者往往过分害怕肥胖,以致于形成暴食-恐肥-关注-诱吐-暴食的恶性循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多巴胺能系统和内啡肽失调等。,(三)临床表现与分型,神经性厌食症 其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过分的关注;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否认患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还可出现闭经、性欲减退等病症;男患者可有性功能减退,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浮肿、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发展为恶液质,并导致死亡。,(三)临床表现与分型,神经性贪食症 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常伴有情绪低落。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暴食与代偿行为一起出现,容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血钾、低血钠、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胃肠道损害等。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而有致命危险。,(四)诊断、治疗与预防,1.诊断(1)神经性厌食症,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行为: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自我诱发呕吐、自我引发排便、过度运动、服用厌食药或利尿药等;,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性欲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异常;,常有病理性怕胖:即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的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明显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身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四)诊断、治疗与预防,1.诊断(2)神经性贪食症,至少采用下列一种方法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自我诱发呕吐、滥用泻药、间歇进食、使用厌食药或利尿药,可有病理性怕胖的心理;可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二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患者存在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1.神经性厌食症纠正营养不良:供给高热量饮食;呕吐、拒食者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患者体重应逐渐增加,以每周1.01.5kg为宜;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生物反馈等方法。 药物治疗:常用抗抑郁药物,其它如抗精神病药、锂盐、H1受体拮抗剂、抗癫痫药等也可对症使用。,2.神经性贪食症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暴食行为,建立正常进食行为。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2.治疗,(四)诊断、治疗与预防,3.预防 饮食障碍的病因主要来自于心理因素,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活动作为中介机制,导致人体的生理改变。 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正确审美观的引导,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培养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四、诊断、治疗与预防,(五)病程及预后,焦虑,常见并发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厌食症发病在58年之内,有5%的死亡率;发病20年以上,则上升到13%20%。约50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心境障碍物质滥用,恐惧症,强迫症,二、饮食障碍患者的护理,【案例】 某女,17岁,学生。因少食、消瘦、衰竭于2003年7月入院治疗。患者身高1.65米,体重50公斤,身材外貌较好,为了追求身材苗条,患者节食。最初拒绝食肉类食品,后来拒食米饭等主食,近2月只喝少许菜汤、水果汁,体重下降到35公斤,经常感冒发热,月经停止,因极度消瘦无法坚持日常生活而入院。入院两周后因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护理评估】,健康史,生理心理状况,社会状况,发病有无明显的诱发因素;家庭环境、家庭经济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工作学习环境如何;患者能否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与同事及家人能否正常相处。,既往健康状况评估,病程,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闭经及闭经的时间等;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T3、T4,心电图、脑电图检查等。,患者对自己身体心像的看法:是否存在有意限食、暴饮暴食、引吐行为。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身高、体重,皮肤的颜色、弹性等主动进食能力、每日活动量、进食量、以往进食量。,【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护理诊断,护理目标,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范围,营养失调状况改善。2患者体内的水及电解质平衡恢复正常。3患者无感染发生。4患者能正确认识规律进食的重要性,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5患者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厌食或贪食行为有关。2体液过多:水肿 与蛋白质摄入不足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4焦虑 与生理需求不能满足有关。5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疾病知识与保持健康知识。,【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体重;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等;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的色泽、弹性和完整性。对营养不足、脱水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性处理。严密观察患者进食时和进食后的行为。,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模式,帮助患者正确理解体型与食物的关系;制定教育计划帮助患者认识营养相关问题。鼓励与督促患者按计划进食,拒食严重时应按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以保证患者必要的营养供给。,应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向其表示关心和支持。纠正患者的体象障碍;鼓励其表达对自己体像的看法,可将患者实际的身体尺寸与其主观感受做对比;帮助患者学会接受现实中的自己。,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评价】,1患者体重是否恢复正常范围,营养 失调状况是否改善。2患者能否正确认识规律进食的重要性。3患者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是否恢复正 常。4患者有无感染发生。5患者能否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 无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教育患者对进食有正确认识,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帮助进食障碍患者的家庭找到对患者疾病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鼓励家属参与家庭治疗和集体治疗。,知识链接-厌食症模特,法国著名女演员兼模特伊莎贝尔卡罗在她的自传不想长肉的女孩一书中,讲述了表面光鲜的模特生涯背后与饮食抗争的经历。由于受到饮食紊乱引起的疾病困扰,身高1.64米的卡罗仅有29公斤重。她说:“我想这可能是个机会,用我的痛苦传递一个信息:过瘦意味着危险,最终会导致死亡。”,她因厌食症去世时只有28岁。,第二节 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概述(一)概念与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将睡眠障碍的标准定义为: 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 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 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 没有神经系统疾病、没有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 致失眠。,Text,一、概述,(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失眠症(insomnia) 可由于下列因素导致:心理社会因素;各种躯体疾病;各种精神障碍;药物和酒精。,2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本病发病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3嗜睡症(hypnosia) 病因不明,常与心理因素有关。,4睡眠-觉醒节律障碍(sleep-wake rhythm disorders) 常见于生活节律失常,生活事件造成的压力如人际关系、学习负担、工作求职、环境变化等。,5睡行症(sleep walking disorder) 目前病因仍不明确,但该症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6.夜惊(sleep terrors)约50%的患儿有家族史,说明该症与遗传有关系。,7.梦魇(nightmare disorder) 生活中的恶性刺激、睡眠姿势不当、某些药物等均可导致症状的发生。,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失眠症 发作性睡病 嗜睡症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行症 也称梦游症夜惊 梦魇,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失眠症,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自觉多梦、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入睡,其次是早醒和维持睡眠困难,如经常醒转、多梦、醒后不能再睡等。,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为以长期的警醒程度降低和不可抗拒的发作性睡眠为特点。多数患者伴有猝倒症、睡瘫症、睡前幻觉等其他症状,故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嗜睡症,是指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醒来时达到完全清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白天或夜间过度的睡眠,无法用睡眠不足来解释;或者表现为睡眠酩酊状态,即觉醒后仍出现短暂意识模糊现象。此种睡眠紊乱每日均会出现,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临床表现为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有的睡眠时相延迟;有的入睡时间变化不定,总睡眠时间也随入睡时间的变化而长短不一;有时可连续23天不入睡,有时整个睡眠时间提前,过于早睡和过于早醒。,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睡行症 也称梦游症,临床表现为患者在入睡不久突然从床上起来四处走动,常双目向前凝视,一般不说话。同时还可有一些复杂的行为,但难于被唤醒,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后,自行上床,或被人领回床上,再度入睡。待次日醒来,对睡行经过完全遗忘。,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夜惊,临床表现为患者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两眼直视,手足乱动,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症状。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难以唤醒。醒后有意识和定向障碍,不能回忆梦境内容。,一、概述,(三)临床表现与分型梦魇,又称梦境焦虑障碍指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引起恐惧不安、心有余悸的睡眠行为障碍。发病率儿童为20,约半数发生于10岁之前。,一、概述,(四)诊断与治疗,1诊断(1)失眠:CCMD-3中的诊断标准如下,症状标准: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不满而引起明显的苦恼和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每周至少发作3次,至少持续1个月;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2)发作性睡病:依据典型症状。(3)嗜睡症: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不存在睡眠时间不足、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1个月。(4)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患者的睡眠-觉醒节律正常节律不一致;使患者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内失眠,在应该清醒时段出现嗜睡。至少持续1个月,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一、概述,(四)诊断与治疗,2治疗(1)失眠:心理治疗:包括刺激控制法、限制睡眠时间、放松法、生理回馈法、光线治疗法;药物治疗:安眠药治疗长期有效但不能完全治愈失眠症,应避免长期用药。失眠的自我管理睡眠卫生教育,(2)发作性睡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减少症状发作。常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右旋安非他明等。(3)嗜睡症:主要为对症治疗。适当给予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苯丙胺等。(4)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主要是调整患者入睡和觉醒的时间以恢复到正常人的节律。,二、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案例】 女 58岁 失眠10多年,经常处于一种入睡困难的状态,晚上躺下以后,下半夜才能睡着,往往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或者睡着了以后有一点动静就会醒,整夜不停的做梦,似睡非睡,睡眠质量差。最严重的时候整夜不能入睡。白天容易疲劳、浑身没劲、头昏头沉,心慌气短胸闷、记忆力减退,该患者长期依靠药物来帮助入睡,且产生了依赖性和成瘾性,胃部不适和肝功能的损伤。,【护理评估】,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既往健康状况评估,病程、亲属中有无睡眠障碍的患者、应用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有无不良反应。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情况。,患者有无家庭环境变化及社会功能受损等。,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与营养状况、有无躯体疾病、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