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_第1页
柳子厚墓志铭_第2页
柳子厚墓志铭_第3页
柳子厚墓志铭_第4页
柳子厚墓志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做过国子博士,刑部、吏部侍郎。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成就很大,大力从事革新,和柳宗元共同发起“古文运动”。 (古人的名与字常相关,“愈”,进取之义,故字“退之”),作者简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四十七岁。 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简介背景,八司马事件,顺宗在即位前一年得了中风病,一直体弱多病,国家大事都交给王叔文、王伓p 、柳宗元等人管理。他们在贞元二十一年二月执政,积极推行政治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引起了藩镇和宦官的联合反对。宦官以顺宗有病为名,要立他的儿子李纯为帝。贞元二十一年八月,李纯夺取了皇位,王叔文集团立即遭到了宦官家族的政治迫害。王叔文被杀;王伓被贬,不久病死。第二年剩下的八人都被贬为司马,这就是著名的“八司马事件”。,韩柳关系,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四十七岁。,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本墓志铭特点 本文是韩愈充满感情写的对友人的怀念。 一般墓志铭的题目都详细写上死者的官爵头衔,但韩愈认为这些东西对柳宗元毫无意义,通通不写。一般墓志铭都是为死者歌功颂德,空话连篇;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仅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道德和文章,并为他的“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悲剧人生大鸣不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 一般墓志铭的末尾都有一大段铭文,多为四言韵文,词彩华丽而空洞无物;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却只写三句:“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因为柳宗元的子女都还年幼,韩愈盼望这些孩子能健康成长,至情至性,都浓缩在“利其嗣人”这四个字中。,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结合注释,讨论交流)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1)写死者家世。(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整体感知,准确诵读,曾伯祖奭韩瑗逮其父时踔厉风发深博无涯涘没为奴婢子本相侔比一岁,当诣播州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遵,涿人,sh yundi zhus m mu b y x qingzhu,疏通课文,1.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sh),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yun)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柳子厚,名(加在已故的尊长名前)宗元。七世祖叫柳庆,担任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曾伯祖柳奭作过唐朝的宰相,和褚遂良,韩瑗等人一起在武后时获得罪过,在高宗的时候去世了。父亲(先父)柳镇,为就便事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职务,请求到江南去担任县令。后来因为不能够逢迎权贵,失去了御史的职务;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他被人们称为刚直的人士,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第一段重点词句,子厚,讳宗元。为拓跋魏侍中以事母弃太常博士不能媚权贵失御史,名字(忌讳、避讳表示对死者的尊敬)担任 因为,介词取媚、巴结。,第一段:介绍死者家世 唐朝很重门阀牒谱,必须举上代的达官贵人,以显示死者家族门风的不凡;要写家族祖上的忠良之臣,以表明死者的好品德都继承自祖先。 在介绍死者家世时特别强调了祖父和父亲的气节。尤其是对其父柳镇强调两点 :孝道和刚直。(这是暗为柳宗元参与二王集团辩白),2.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xin) 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chu)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年少时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虽然年纪轻,已经能够自己独立成才,能够考中进士,显露超凡的才能,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那以后,他又应博学宏辞科目考试合格,被授予了集贤殿正字的官职。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以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言辞奋发,滔滔不绝,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崭然见头角俊杰廉悍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其后以博学宏词议论证据今古率常屈其座人虽少年,已自成人,第二段重点词句,突出的样子 显露端方坚毅(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俊秀出众,廉洁不贪,精明强悍。)融汇贯通远;高。精神振奋,言论纵横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凭借名词作动词,引据作证每每 使动,使折服长大成才,这段写柳宗元少年才俊。柳宗元年轻时意气风发,有才干,达官要人都非常器重他,这和他后来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3.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照例被遣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居官清闲,自己更加刻苦自励,专心(务求)读书记诵,写作诗文,文笔或汪洋恣肆,或雄厚凝炼,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纵情)于山水之间。,第三段重点词句,遇用事者得罪务记览泛滥 停蓄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当权者致力于文笔汪洋恣肆;文笔雄厚凝练边际放纵,纵情,本段写柳宗元宦途的际遇:宦途不顺,出仕被贬。,4.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mu),则没为奴婢。,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一起再被出京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实施政治教化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b)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就让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州县,等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而撰写文辞的人,他们的文章都有很好的章法技巧。,又偕出为刺史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其俗以男女质钱子本相侔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比一岁而归者且千人约不时赎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一起值得顺着,按照典当,抵押等方法全都等到将近按时名作动,下达,推广指点章法技巧,本段写他被贬之后的政绩:解除百姓的困苦,在当地兴起文化,使举子的学识得到提高。,5.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发配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适宜人居住,况且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没有言辞来宽慰(禀告)他的母亲,况且也绝没有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上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于是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哎!人在困窘时才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现在一些人平日街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做作地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示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好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遇到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样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借机推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了!,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将拜疏死不恨梦得於是改刺连州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不一引手救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第五段重点词句,被遣放之列到,前往困窘言辞 宽慰(禀告) 上疏遗憾名作动,做刺史讨好取媚的样子伸风度稍微,士穷乃见节义 愿以柳易播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又下石焉者,才用把往下扔,本段选取以柳易播来写柳宗元的人品,并加以评论。 这种状况其实也是与前面“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的情形进行对比,写出了世态炎凉。,第五段除了叙述了“以柳易播”事件经过外,韩愈还借此用较大篇幅发表了一次议论。这段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韩愈议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这一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对世俗交情发表了议论。他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作对比。“利害”前着一“小”字,又加上“仅如毛发比”来和平居“握手出肺肝相示”那些话对照,批判了世俗交情的浮浅与势利,结尾“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表达对柳宗元风义的赞扬。,6.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j ,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y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一蹴而就),结果反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帮助,所以最后死在穷困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理想不能在当时实现。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象后来做司马时、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假使贬官后,有人大力推举他,将会再次被任用,不至陷入困境。,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如果不久,其困窘如果未达到极点,他即便在功名事业上出人头地,而对文学辞章来说,必定不会自己刻苦努力,从而取得象今天这样的名传后世的业绩。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说让子厚实现他个人的愿望,在一个时间内出将入相,但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人们肯定能分辨得一清二楚。,不自贵重顾藉j 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 故卒死于穷裔 亦自不斥 必不能自力 以彼易此 孰得孰失 使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子厚得所愿 穷不极,第六段重点词句,顾惜成就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最终 边远地区被贬斥自己刻苦努力用哪一个假使让极点,句式: 材不为世用 为将相于一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这是对柳宗元遭遇的评价。 由于他被贬,接触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创作出了不朽的文章,获得了很高的成就。,7.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于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在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万年县他祖先墓地的旁边。子厚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周六,才四岁;小的叫周七,是子厚去世后才出生的。两个女儿,都还小。他的灵柩能够回乡安葬,费用都是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先生付出的。,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di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行立有节操气概,信守诺言,与子厚是朋友,子厚对他也很尽心尽力,最后竟仰赖他的力量办理了后事。把子厚安葬到万年县墓地的,是他的表弟卢遵。卢遵是涿州人,性情谨慎,好学不倦。自从子厚被贬斥之后,卢遵就跟他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离开;送子厚归葬以后,又准备妥善安排子厚的家事,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有始有终的人了,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这里是子厚的墓室,既坚固又安宁,(但愿)一切有利于他的后嗣。,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竟赖其力。又将经纪其家,介词,表时间,在最后安排、操持、料理,第七、八段重点词句,文章第7段是否为闲笔,为什么?铭文有何深意? 以朋友之义为主线。 第7段并非闲笔,回应了前面议论交谊的话,再比衬柳生前为人之正直,借以鞭挞世俗的丑恶风习,使文章更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旨。 第8段铭文语短情深,因为死者生前曾以无后为忧,而死后孩子又特别小;所以铭文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同样表现作者对柳的一往情深。,这一段写柳子厚的结局和身后事,是通过裴行立和卢遵对柳子厚的家人和后事的安排来衬托出柳子厚生前的品格。 由于生前柳子厚对别人的好,导致了死后别人对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