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批判.doc_第1页
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批判.doc_第2页
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批判.doc_第3页
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批判.doc_第4页
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批判.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批判 内容摘要:自瓦尔拉斯提出一般均衡理论以来,已经有很多经济学家对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发展,也有很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批判。虽然经济学家都看到了一般均衡理论与现实的背离,但是却没有根本上认识到其背离的原因。本文从信息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一般均衡理论与现实背离的根本原因在于用物质社会经济学来解释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的经济现象。关键词:一般均衡理论 物质社会经济学 信息社会经济学 瓦尔拉斯建立“一般均衡分析”以后,均衡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西方经济学主体的一般均衡理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抨击,虽然很多学者也是从它与现实的背离作为依据进行抨击,但是最终并没有真正揭示其本质问题以及其违背现实的根本原因。为了重新认识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正确把握其与现实背离的根本原因,把握其本质缺陷,本文从信息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其进行重新的探讨。信息社会经济学把社会分为物质社会和信息社会两个阶段,并认为在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属于物质社会,而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一、 西方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一)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西方经济学中均衡分为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二者的关系被比喻为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局部均衡理论只是孤立地注视树木,而不观察森林。它是指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一个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 /view/e2c89abae7768bb2da87ffa6b9ee15bb.html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均衡、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各种类型的商品和劳务市场均衡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均衡,都是局部均衡。 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讲座第十一讲一般均衡理论J,教学与研究,1988(2)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是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它把经济社会的价格体系看作是一个整体,从各种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之问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这一前提出发,研究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同时达到的均衡对价格的决定作用。瓦尔拉斯的价格理论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价格或价值达成均衡的过程是一致的,因此价格决定和价值决定是一回事。他用“稀少性”说明价格决定的最终原因,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联系的,一种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可引起其它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所以不能仅研究一种商品一个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必须同时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场供求的变化。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二)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一般均衡理论由瓦尔拉斯最早提出,之后经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格朗蒙等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希克斯是在一个很短的时期中处理均衡问题的,他提出了静态均衡的概念。并把均衡定义为“当经济中的所有个体从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挑选出他们所偏爱的生产和消费的数量时,静态经济(在其中需求不变,资源也不变)就处于一种均衡状态。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实质上是把“均衡论”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论”结合起来,通过运用财政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作用来规定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以便组成微观经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网络,能够在相对稳定的价格和“充分”就业繁荣相结合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从享获得最大利润和最大效用的活动。 沈华蒿,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历史地位的衰落J,专论,1988(11)阿罗德布鲁用数学模型证明一般均衡,主要研究竞争的市场均衡。格朗蒙试图将阿罗德布鲁模型动态化,发展了短期一般均衡理论致力于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虽然他意识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是他的预期函数仍然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统计基础上,他的努力实际上没有超越阿罗德布鲁框架。巴廷金根据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采用宏观分析的方法,以表示财富存量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实际余额效应为核心,对货币在所谓静态一般均衡与动态一般均衡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融合传统的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建立了一个所谓反映“货币经济”的宏观动态一般均衡学说。他的一般均衡学说曾经在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均衡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社会中也被广泛的运用,例如:约翰森提出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在70年代后引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三) 一般均衡理论的前提假设在瓦尔拉斯提出一般均衡理论时就提出了一般均衡需要的假设条件是:(1)要求市场的参与者有关于市场的完全信息;(2)假定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不会因为预防不测而贮藏货币;(3)不存在虚假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时达成;(4)经济系统是个“大经济”,即有足够多的参与者,从而符合“无剩余条件”。之后阿罗德布鲁又补充了假设条件:消费与生产集合都是凸集,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一些由其它经济主体计值的资源。另外,一般均衡理论还要求经济系统中的偏好、技术和资源保持不变。可见,一般均衡理论的前提假设是符合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的。(四)中心议题和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主要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也就是解决经济中的现实发展问题,然而西方经济学最终却都把资源配置作为他们的主要议题。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也是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议题的。从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均衡理论采用的是数学的和均衡的研究方法。瓦尔拉斯利用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的线性方程解的存在性,才对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作了初步说明。 袁葵荪,经济学理论的批判与重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5之后阿罗德布鲁也是用数学模型来对一般均衡理论进行证明。二、 一般均衡理论的缺陷信息社会经济学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知识涌现速度不快”,并根据其坚守这一前提的严格程度,西方经济学内容包括纯理论体系和修正理论体系。一般均衡理论严格遵守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或者基本前提演绎出来的全部逻辑推论,并且在逻辑上一般均衡理论是非常严格的理论,所以从信息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均衡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的纯理论体系。纯理论体系虽然基本前提没有被明确揭示但其前提明确,逻辑比较一致,体系结构比较完备,所以从理论角度是比较完备。但是,由于其基本前提、主要议题、研究方法都是以物质社会为基础的,所以跟信息社会的现实不符,不能用来研究现实的经济问题。也就是说,一般均衡理论是与现实冲突的,违背了现实。虽然不少西方经济学家也承认,一般均衡理论缺乏现实的基础,从而缺乏实践的应用价值,但是他们却说不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三、 缺陷产生的原因一般均衡理论的前提假设、中心议题和研究方法都表示它是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的,它与现实的信息社会的适应性很差,它不能用来研究现实的社会。但是,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没有从深层次去研究其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用物质社会经济学去解决信息社会的问题。虽然随着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有很多经济学家都提出了批判,并认识到了一般均衡理论与现实的不适应,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产生这种不符合的根本原因。(一)前提假设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前提包括了完全信息、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资源稀缺、完全竞争等。即使之后的经济学家对假设有了补充,也是为了更强调不变性,例如经济系统中的偏好、技术、资源的不变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社会经济学基本前提“知识涌现速度不快”的推论。首先,完全信息的假设是只有物质社会才会有的特征。因为只有在物质社会,新知识的出现是偶然的或者意料之外的,不会被人们预期到,各种经济事物都是稳定不变的,各种资源、生产的产品、生产技术都是稳定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或者信息才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传播,从而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传播,达到完全信息。相对的,在信息社会,因为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新知识的出现已经是一种常态,是连续不断的。此时,有很多知识或者信息就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传播,不可能达到充分信息。其次,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属于物质社会特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由于连续的变化性,不确定因素必然存在。因为各种经济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很多因素也在不断变化,而且并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去确定这些因素,所以不确定性存在就成为必然。只有在物质社会背景下,一切都是处于稳定不变状态,才会使各种因素得到确定,并有足够时间进行证实。再次,资源稀缺性也是只有物质社会才具有的特征。因为在物质社会新知识难以出现,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不变的,人们认识事物的种类及用途也是不变的,也就是对资源的认识也是不变的,这样就会使得很多资源出现所谓的稀缺。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知识涌现速度很快,社会经济活动在不断变化,人们认识事物也在不断变化,而且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就会创造很多资源,也会发现很多资源的替代性。而且,知识的产生,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是可以无限利用的,稀缺性也就不再存在。最后,完全竞争的假设也是物质社会特有的。在物质社会背景下,才会有很多家公司同时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因为在物质社会,由于不变性,人们消费产品才能得到预期,生产同一产品才不会被破产。如果在信息社会,一切都是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具有差异性,以及是无法预期的,所以多家厂商不能生产同一产品,应该要生产差异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综上所述,一般均衡理论的前提假设都是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的,都是物质社会经济学基本假设“知识涌现速度不快”的推论。(二)中心议题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的基本议题一般均衡理论的中心议题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而资源配置是物质社会研究的主要议题。因为在物质社会社会处于凝固不变的状态,社会经济活动及环境也是不变的,生产的产品、利用的资源、使用的生产技术都是固定不变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秩序可以通过充足的时间达到最佳的状态。而中心议题也就自然转向与其相关的资源配置问题上,并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会很容易看出其影响的效果。但在信息社会,一切都是变化的,新知识的出现很快,资源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变化性,要想研究其最佳配置已经成为不现实的问题。而此时,更受关注的是发展问题,人们已经不再去研究既定的资源问题,而是集中精力去研究新资源如何创造的问题。(三)研究方法属于物质社会的研究方法一般均衡理论采用的是数学和均衡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只适用于物质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学。因为只有在物质社会,知识涌现速度慢,经济活动及环境不变,可用的资源、生产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都是固定不变的的情况下,经济活动才会有充足时间达到均衡的状态,才能使用均衡分析的方法。而且,由于一切的不变性,事物的性质可以通过数量特征来表现,也可以用固定的变量来描述,从而把经济事物间的固定联系可用固定不变的数量关系来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定量分析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由于知识涌现速度快,经济事物的不断变化性,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不能再用定量的分析来确切的反映,也不能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定性描述。因为,在信息社会,事物不再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此时再用数量分析方法意义已经不大。另外,由于各种事物的变化性,已经不再有充足的时间让经济活动达到均衡,所以均衡分析也是没有意义的。综上所述,一般均衡理论虽然逻辑严密,前提假设明确,但是真正的基本前提并不明确,并没有把各种前提假设归结为“知识涌现速度不快”的假设。也没有意识到在此基本前提下产生的经济理论是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不能用于进行信息社会经济问题得分析。那也是一般均衡理论与现实背离的根本原因。四、 一般均衡理论的前景随着信息社会因素的不断增长,现代社会越来越明显表现为信息社会,一般均衡理论这种属于物质社会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其理论比较完备、逻辑比较严密,但是其与现实的背离也越来越明显,最终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一般均衡理论是在物质社会凝固的、不变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变化的现实社会明显不适应,继续发展其理论的空间与动力在不断减弱。虽然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只是使其理论在物质社会背景下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