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精品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ppt_第1页
高三历史高考精品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ppt_第2页
高三历史高考精品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ppt_第3页
高三历史高考精品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ppt_第4页
高三历史高考精品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伟大的历史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民经济的恢复 国民经济的劫难 过渡时期 1949 1956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 1966 文革时期 1966 1976 社会主义改造 曲折发展 起步 曲折历程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 1953 1956年 第二阶段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 1966年 第三阶段 动乱 的十年 1966 1976年 复习题 1 建国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背景 措施及意义 2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内容 特点 3 一五 计划的背景 任务 主要成就 意义 4 三大改造的概况 方针 原则 过程 实质 意义 5 论十大关系 的内容 意义 6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意义 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评价 8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原因 特点 危害 9 十年建设时期正确的探索 经济建设的成就 10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失误及原因 教训 11 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 国民经济的恢复 背景 措施 意义 建国初经济形势严峻 1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 合理调整工商业 3 土地改革 1 为巩固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2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 背景 到1952年底 随着 的完成和 的迅速恢复 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内容 一化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造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背景 内容 特点 一五 计划 背景任务成就 意义 1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2 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1 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优先发展重工业 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 1957年 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我国生产的第一架喷汽式飞机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方针 原则 道路 方法 政策 道路 积极发展 稳步前进 自愿互利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国家资本主义 赎买政策 创举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 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特点 高指标 浮夸风危害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原因 认为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特点 一大二公 危害 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根本原因 左 倾错误 正确探索 1 1956年 论十大关系 2 中共 八大 3 1960年 提出 八字 方针 开始国民经济调整 成就 失误 1 1958年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2 1958年 开展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 1 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2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3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第二阶段 探索与失误 1956 1966年 失误 正确 总路线 1958 中共八大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启示二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启示一 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 论十大关系 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动乱 的十年 1966 1976年 66 71 73 75 76 爆发 周恩来整顿 邓小平全面整顿 结束 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纠正 文革 的 左 倾错误 全面整顿的实质 复习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内容 经济 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 济济体制改革的前提 实质 目的 进程 3 农村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过程 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经验教训 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基本任务 中心环节 两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6 建国以来经济体制的演变 7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特点 影响 8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有何不同 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 实质 根本目的 过程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生产力 农村 城市 农村的改革过程 主要内容 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 四川试行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兴办乡镇企业 特点 以公有制为基础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 革改地土 社公民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训 1 必须实事求是 2 合乎经济规律 3 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教训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原因 2 基本任务 3 中心环节 第一阶段 1984 1992年十四大前 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 第二阶段 十四大以后 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制度 4 过程与内容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弊端 5 作用 调动积极性 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快速发展 在管理体制方面 在所有制方面 在分配制度方面 第一阶段 1984 1992十四大前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间接管理为主 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3 1978 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1 1949 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2 1956 1978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4 1992十四大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000年底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程 格局 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 经济特区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引近来 走出去 加入 wto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 1 时间 1990年2 目的 3 作用 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工业基地 上海经济增长点 中国90年代改革的重点和标志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80年代 开放沿海城市1984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开放内地城市 经济特区 中国的行政区域 在吸引外资 减免锐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 第一个1980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1988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有何不同 1 前提不同 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 前提下主动进行的 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 2 性质不同 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 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 掠夺中国而提出的 3 结果不同 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 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 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 复习题 1 十四大的重要内容 意义 2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 过程 主要措施 作用 4 了解市场经济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