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辞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辞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辞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辞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悼念/泥淖诅咒/沮丧豁口/豁然开朗b.立即/既然卓绝/绰号给予/自给自足c.诽谤/绯红勒令/勒碑估量/自不量力d.嫉恨/贫瘠端倪/霓虹闭塞/敷衍塞责解析:a项,do/no,z/j,hu/hu;b项,j/j,zhu/chu,j;c项,fi/fi,l,liang/ling;d项,j,n,s。答案:d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引用了很多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2)他说台风要来了,荔枝树上成熟的果子要抓紧采摘,我,年年都有台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想到今年是特强台风,损失蛮大的。(3)潇潇春雨越来越大了,旅游团的人都裹紧了雨衣,可他却光着头让雨淋,而且解开了外衣的扣子,痛痛快快,哼着小曲,地走着。a.不以为然满不在乎不以为意b.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满不在乎c.不以为意不以为然满不在乎d.满不在乎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1)句的意思是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2)句是说没把别人的话当回事,结果受损失了。“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3)句表现的是别人在意的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b.用积极心态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变化,采取积极行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始终沿着增速合理、结构优化的轨道。c.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目前的成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d.一些政府部门急功近利,在推动科普创作时只注重成果的短期效果,而忽视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难以获得支持。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汽车本身的状况”可能有好有坏,与后面不能呼应;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前行”;d项,结构混乱,把“忽视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难以获得支持”改为“忽视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或“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难以获得支持”。答案:c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在思维方式上注重整体性,而总是从具体鲜活的生活中去体味身心的怡悦与精神的自由,倡导在最痛苦最艰难的生活中品出人生的甘美和诗意。a.既注重从纯粹思辨中去寻求人生真理,也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b.不注重从纯粹思辨中去寻求人生真理,而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c.既不注重从纯粹思辨中去寻求人生真理,也不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d.注重从纯粹思辨中去寻求人生真理,而不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解析:整个文段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思维特点,从“注重整体性”和“从具体鲜活的生活中去体味”可以推断其第一个特点:不注重从纯粹思辨中去寻求人生真理;从“在最痛苦最艰难的生活中品出人生的甘美和诗意”可以推断出其第二个特点:不崇尚去寻求生命解脱。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我第一次到瞿秋白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被“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译著竟有五百万字。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时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像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了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若地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对死的畏惧。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秋白不朽。5.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瞿秋白的家乡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他从这里出发投身革命,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革命道路,他在党内受到“左”倾路线迫害,最终又被国民党杀害,他是一个悲剧人物。b.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瞿秋白才华横溢,折服了一代人;他曾在黄埔军校和上海大学讲课,他的课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学校教师和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c.瞿秋白具有很高的外文水平,他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译著上。鲁迅为他编印的文集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在现代文化史上,他可以与鲁迅、茅盾、郑振铎比肩。d.瞿秋白就义前写了一篇属于多余的多余的话,因为瞿秋白短暂的一生是坚决斗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伟大坦荡的生,是完整充实的一生,他完全没必要写那篇文章。e.文章第一段中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既开篇巧妙自然地照应了题目,又一语双关,恰当地概括了瞿秋白不停地探索的一生,非常耐人寻味。解析:a项,“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革命道路”错,他找到了革命道路;c项,“鲁迅为他编印的文集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一流的”错,只是“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d项,“他完全没必要写那篇文章”表述绝对化。答案:be6.文章二、三、四段分别写出了瞿秋白哪些鲜明的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第二段重点写出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瞿秋白在现代文化史上的贡献,突出了他的才华,又写出了作为文人书生的瞿秋白勇于投身革命的英雄气概;第三段写出了瞿秋白身体柔弱但骨头坚硬的特点,突出了他作为革命者的坚强不屈的精神;第四段写瞿秋白勇于解剖自我、正视自我,虚怀坦荡,淡泊虚名,突出表现他伟大、无私、崇高的品格。7.导学号74760028作者叙写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解析:文章主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第二段拿梁实秋与瞿秋白对比,第三段拿向忠发、顾顺章与瞿秋白对比,第四段拿历史上那些为自己涂脂抹粉、极力隐恶扬善的人与瞿秋白对比。作用可从对瞿秋白形象的塑造方面考虑。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和衬托的写法。如第二段拿梁实秋与瞿秋白对比,第三段拿向忠发、顾顺章与瞿秋白对比,第四段拿历史上那些为自己涂脂抹粉、极力隐恶扬善的人与瞿秋白对比。这些对比从反面衬托出瞿秋白精神的可贵、人格的崇高和形象的伟大。8.梁衡在我写中说过这样的话:写作觅渡的目的是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价值,想写出一种人格的力量那么,瞿秋白的价值和人格力量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解析:瞿秋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和革命方面,他的人格力量是多方面的,关心国家命运、勇于为正义事业献身、勇于解剖自己、淡泊名利等都能给予我们启示。参考答案:人应该有真才实学,用自己的才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知识分子不要躲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命运;身处逆境时不要向恶势力屈服,要坚强从容,敢于斗争,要勇于为正义事业献身;要有勇于解剖自我、正视自我的精神,不隐恶扬善,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要淡泊名利,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三、语言运用9.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字。“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