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复习课(一)).doc_第1页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复习课(一)).doc_第2页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复习课(一)).doc_第3页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复习课(一)).doc_第4页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复习课(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或复习课(一)从容说课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i、Cl2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重要的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i、Cl2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及性质。2.了解教材编排的顺序,由用途到性质到制法。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i、Cl2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教学重点 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未讲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我国东北的北大荒,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盛产大豆、玉米。森林里的黑瞎子(狗熊的俗称)喜欢到农民的玉米地去偷吃玉米,它是怎么偷的呢?它掰一个玉米棒子就把它放到胳肢窝下夹着,然后又掰一个,又塞到胳肢窝下,就这样,从地这头,一直掰到地那头,遍地玉米都让它给糟蹋了,可是,最终它得到了多少玉米呢?只得到一个玉米棒子。 同学们,听了这段故事,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做事情要开动脑筋,要讲究方法。联系我们的学习,我们不能采取黑瞎子掰棒子式的学习方法,不能从前学到后,只掌握最后学习的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点知识,要善于学会不断归纳、总结。要及时复习,不断梳理学过的知识,要使知识有序化、系统化,并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网络,既有利于知识的贮存,又有利于知识的提取。 师:(微笑)同学们谈得很好,联系我们的学习,谈得也很自然、贴切。只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前面学过的知识梳理一下。板书复习课(一)一、i、Cl2及其化合物 师:同学们请看书,然后拿一张白纸出来,把i、Cl2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性质先自己归纳、整理一下,然后,我们拿到全班比较,看谁归纳得最好。 生:(拿出纸、笔归纳、整理)教师巡视,了解、掌握学生情况。(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归纳、总结情况) 生:一、硅1.2.3.硅酸盐 二、氯1.氯气 2个Cl原子形成一个Cl22.Cl-的检验原理:Ag+Cl=AgCl试剂:AgNO3、稀HNO3现象: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干扰:Ag2CO3白色沉淀,但Ag2CO3易溶于稀HNO3。生:一、硅1.2.转化关系:二、氯1.2.转化关系 生:Si及其化合物比较一览表(一)SiSiO2硅酸盐Na2SiO3其他存在用途性质 氯及其化合物比较表(二)氯气氯水漂粉精组成Cl2Cl2、H2O、HClO、H+、Cl、ClOCaCl2、Ca(ClO)2性质用途 教师投影以上3位同学的归纳结果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归纳总结图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华。体现了大家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当然,它们各有千秋。下面就请大家对以上几种方式方法进行简单地评论。 生:第1种方法归纳比较全面、细致。第2种提纲挈领,但有些不完整。第3种以表格的形式看起来较整齐、美观。 师:(微笑)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无论以哪种形式归纳、总结,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基础知识(2)要抓重点(3)突出难点(4)便于掌握、理解例题剖析(例1)下图是石英晶体平面示意图:它实际上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原硅酸根离子的结构可以表示为:4-,二聚硅酸根离子()中只有硅氧的结合,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SiO2的三个重要用途:_。_。_。(2)在石英晶体结构中,硅、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3)二聚硅酸根离子()的结构可表示为_。 师:请同学们自行分析,可以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已经学过的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所以,我认为应该是12。可能是11。由上述结构简式可知,一个环中有4个O原子、4个Si原子,所以,为11。由题意,原硅酸根离子为Si4-,所以可推知原硅酸结构为。原硅酸(4SiO4)失去一分子2之后电离而形成二聚硅酸,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H2O。反过来由+6H6Si2O7也可以验证。所以,二聚硅酸根离子的结构式为6-。 教师精讲:本题可以借助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石英晶体的平面示意图可以看出:其平面图形由一个一个的8元环所构成,每个8元环中有4个Si原子、4个原子,经过一个Si原子可形成相同的4个8元环,即每个Si原子被4个环所共有,每个环真实含有的Si原子数目为:41/4 =1。每个原子被个环所共有,每个环所真实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1/2=2,所以,其中N(Si)N()12对于“二聚硅酸根离子()的结构”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于题中所给的提示抓得很准,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给我们的启示:解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能够利用数学思想解化学题,学会知识间的迁移,实现学科之间的渗透。解答:()可以做饰品,如水晶项链、玛瑙手镯。可以用来制石英坩埚。可以制光导纤维。(2)12(3)Si6-(例2)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1)逐滴加入6 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6 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下列混合物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C.NH4HCO3、MgCl2 D.CaCl26H2O、Na2CO3 师: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并求解。 生:不选A。因为,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但是,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所以,无Ag+。也不选B。因为,加热BaCl2、MgCO3在试管口无水滴生成。C不正确。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加热也有水滴生成,但是,当加入硫酸时得到的是透明溶液,无不溶物生成。D正确。加入盐酸,盐酸和Na2CO3反应,放出CO2;CaCl26H2O含有结晶水,加热后有水滴生成;CaCl2和硫酸反应生成CaSO4,CaSO4是微溶物,故有白色不溶物。 教师精讲:本题属于实验型选择题,考查物质的重要性质。要求同学们了解重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并能熟练应用。题设中有多个限定条件,要求对每一个都必须同时满足,不能有遗漏。解题时,要像刚才几位同学一样,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要一清二楚。(例3)实验室用浓盐酸、MnO2共热制氯气,并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现已知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下列反应: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现有3个同学分别设计的3套实验装置如下:(1)请从a.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c.有副反应发生 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e.污染环境 f.可防止污染环境,几个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析,并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序号填在空格内。优点缺点甲装置乙装置丙装置 (2)上述装置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 三部分组成,丙由F、G 两部分组成,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装置各部分的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较完善装置中还缺少的装置是_,原因是_。(3)实验中若用12 molL-1的盐酸100 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总是_0.15 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假定各步反应均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_。生:甲中A部分用试管作为反应器,简单、方便;B部分采用了冷却装置,防止了副反应发生。但是甲中无尾气吸收装置。乙中的C部分用烧瓶作为反应器,可以盛放较多的反应液,有尾气吸收装置。但是少冷却装置,容易发生副反应。丙中F部分增加了分液漏斗,便于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也缺少冷却装置,容易发生副反应。把以上三人所说的优点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装置。 教师精讲: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能力,体现了高考对能力的考查要求。本题涉及Cl2的发生装置、Cl2与Ca(OH)2反应的装置、Cl2的实验室制法原理等基础知识,综合性强。但只要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要求,从几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出发考虑问题,就会迅速发现原装置的优缺点,就会形成正确装置的概念。而知道了实验室制Cl2需要浓盐酸而不是稀盐酸,反应的HCl中只有一半被氧化为Cl2,就不难对(3)问作出正确解答。从制Cl2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看出参加反应的HCl中只有一半被氧化为Cl2,而且只有浓盐酸与MnO2反应才能制得Cl2,所以含1.2 mol HCl的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制得的Cl2小于0.15 mol。在回答有关“实验的评价”方面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防止遗漏。(2)注意比较装置的异、同点。(3)注意与教材采用的装置比较。解答:(1)d a、e f a、c b c、e(2)F、B、E还缺少除去Cl2中混有HCl的装置 因为HCl可与Ca(ClO)2和Ca(OH)2反应(3)小于 原因见分析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硅、氯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同学们通过自己归纳、整理,进一步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培养归纳、比较能力。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了审题解题一般步骤及方法,了解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能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板书设计复习课(一)硅、氯一、硅 二:氯1. 3.2.转化关系: 4.转化关系 活动与探究SO2的漂白作用仪器集气瓶、导管、镊子药品品红试液、石蕊试液、鲜花瓣、NaOH溶液步骤1SO2通入品红试液现象:褪色2SO2通入石蕊试液现象:3把鲜花瓣放入SO2集气瓶现象:讨论1.SO2为什么不能使石蕊试液、鲜花瓣褪色?2.SO的漂白机理与HClO的机理是否相同?随堂练习1.镁橄榄石(2MgOSiO2)中的阴离子是( )A. B. C. D.答案:C2.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2005年3月29日晚发生在京沪高速淮安段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5 t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由于肇事司机逃逸,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周边几百人中毒,28人中毒死亡。当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大量氯气散逸到周围空间,你认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迅速拨打求救电话 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口 迅速撤离人员至下风口 用浸有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鼻口 用浸有一定浓度Na2CO3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鼻口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堵住泄漏口、将其浸入碱液池等)A. B. C. D.答案:B4.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