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docx_第1页
古代文学史.docx_第2页
古代文学史.docx_第3页
古代文学史.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 神韵说:清初王世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他论诗以神韵为宗,其主旨与锺嵘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大体相同,而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以此为宗旨,对清新淡远、不可凑泊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正是其创作的典范。2. 格调说:明清时期的一种诗论。明代前后七子论诗推崇盛唐,提倡格调。清代沈德潜继承了明七子派的高古之格、宛亮之调的观点,吸收了叶燮、王士稹的诗歌理论的某些方面又加以发展,提出了“格调说”,主张诗人立言,在态度上要“怨而不怒”,方法上讲求比兴、蕴藉。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诗歌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认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但又之强调古人的声律、音律和体式。在诗的内容和功能方面,强调“理性情、善伦物、惑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要求作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歌。3. 肌理说:清代中叶作家翁方纲所倡导的诗歌理论。翁方纲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他用“肌理”一词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以弥补“神韵”、“格调”等说法的不足。代表作品有汉石经残字歌。4. 性灵说: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了“独抒性灵”的“性灵”说以抨击复古派的主张,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真情实感。清乾隆时期,袁枚则以“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抗衡。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由此出发,袁枚性灵说有以下几层内涵:要求诗歌表现“真人”的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要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这就克服了公安派不注意继承传统的缺陷;在审美上主张风趣。袁枚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重大的创造也不多。5. 阳羡派:清词流派之一,为陈维崧所开创。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轼、辛弃疾,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因其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此派的词作反映了民生疾苦,风格粗犷豪放,但沉厚含蓄不足,往往流于粗率。代表作品如陈维崧的夏初临.本意。6. 浙西派: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鹗、项鸿祚等。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厉鹗继承了朱彝尊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7.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对义理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8. 南洪北孔: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昇和孔尚任。因洪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名。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为清代两大传奇作品。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品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壮阔,结构精巧,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作品较好地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结构巧妙,语言雅丽。9. 梅村体:梅村乃清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体”是他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的一种叙事诗体。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抒情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吴伟业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梅村体叙事诗约百余首,圆圆曲是代表性作品。二、填空1、郁离子刘基2、 乾隆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3、鲁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4、“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聊斋志异5、“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儒林外史6、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7、三言二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8、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_鸣凤记_。作者分别是李开先,梁辰鱼,王世贞。9、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10、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宋濂、高启11、“临川四梦”指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_南柯记_.12、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_临川派_和“_吴江派_ ”.13、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李渔,其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14、诗论方面,清代诗坛领袖王士禛创立神韵说,清中期袁枚创性灵说,沈德潜创格调说,翁方纲创肌理说。简单题:1. 金瓶梅为什么被称作里程碑?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艺术上虽有诸多粗糙之处,但它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金瓶梅在创作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寄意于时俗”,是第一部以个人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将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和平凡人物,在心理上与广大读者拉近了距离,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2.金瓶梅作品的立意与以往歌颂宣扬某种理想和精神不同,它着意在暴露。它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恶丑。成熟运用讽刺的手法,在后世的作品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3.金瓶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迈进了新的一步,这首先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小说中的故事从传奇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更大进步是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性格。4.金瓶梅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型小说的过渡,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它从复杂的生活出发,全书并不是以单线发展,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5.金瓶梅的语言,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言到白话是一大转折。金瓶梅的语言,是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家常口语上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它不但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力工具,而且给整部作品带来了浓郁的俗世情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2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明代优秀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悲剧之一,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哀婉悲壮的结局和通俗巧妙的语言让很多读者为之赞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描写,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其中最让人痛心与惋惜的莫过于杜十娘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了。虽是风尘女子,但她的勇敢刚烈、执着善良、恩怨分明却令很多读者为之震撼。本文将分别从其身世经历、性格、爱情及理想几方面对其悲剧性加以分析。一、 身世经历的悲剧性杜十娘是京城名妓,虽在作品中并没有具体交代杜十娘的身世以及沦入妓院的时间缘由,但文中“自十三岁破瓜”一句就不难想象出之前她会经历过多少悲欢离合、世态炎凉,有过多少的辛酸与无奈。每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背后都会有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杜十娘自然也不会例外,当时作为一个未满十三岁的柔弱女孩,她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摆布与安排。可见这个模糊的身世注定是可悲的。正是这个可悲的身世把杜十娘这个如无暇美玉般的女子送到了“风尘女子”的阵营中,从一开始就在其生命中埋下了“悲”的种子。杜十娘从十三岁到十九岁七年间,虽说“不知经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都愿意为她“破家荡产而不惜”,这虽说是很多风尘女子做不到的,但历人愈多,就会愈发的体味到世间的真情难求。此时杜十娘“悲”的枝蔓已伸展到了她的精神世界。二、性格的悲剧性杜十娘虽是风尘女子,却聪慧善良、积极进取、执着坚定、恩怨分明、勇敢刚烈。她从小在妓院这样卑下复杂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要想生存就必须学会适应。正是这种环境多年的磨砺,逐渐形成了她聪慧、勇敢、坚定、刚烈的性格。她的善良、重情与恩怨分明也愈发显得难能可贵。同时她超凡脱俗、美艳出众的外貌以及众多公子王孙为博美人欢心不惜重金的行径,形成了她性格中自信、果断的一面。这种性格使得她勇于渴求跟正常女子一样的爱情。也恰恰是由于这些原因促使她耳濡目染的受到很多公子王孙的影响,在她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可以用金钱换取自己想得到东西的思想,包括爱情。这也是她存“百宝箱”的原因,“百宝箱”可以说是她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她可以忘却身份、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砝码,是她下半辈子幸福与希望的寄托。因此有百宝箱在身边的杜十娘是踏实安心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杜十娘来说,有了百宝箱就意味着有了幸福和希望的保障。因此,有百宝箱的杜十娘也是自信的。也正是如此,当百宝箱还在,自己的爱情和憧憬的幸福却消逝时,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这种与身份不协调的性格和认知,也把她一步步推向了绝境。如果不是如此,她也不会在李甲辜负她时做出“投江”如此悲壮的选择。三、爱情的悲剧性杜十娘虽说是一个历人无数的风尘女子,但她跟普通女孩一样,也有着对爱情和常人恩爱生活的渴求与憧憬。她虽说年轻,但早已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悲剧性,因此她不甘心像其他年华逝去的风尘女子一样,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努力地为自己争取幸福。因此她在众多男人中苦苦地寻觅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在意中人没有出现前,她就已经提早为自己的未来做了打算,私攒了百宝箱。当李甲出现时,阅人无数的杜十娘对他的判断是“忠厚志诚”便“有心向他”,可见杜十娘最渴求的并非富庶安逸的物质生活,而是一份彼此诚挚相待的爱情。她在意的是李甲对自己的在意程度而非其财富地位。当李甲落魄“囊箧空虚”时,杜十娘不但没有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反而“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不但慷慨解囊,甚至以死相逼鸨母还其自由之身。李甲不知杜十娘有能保证他们终身衣食无忧的财富,因此在伦理道德、势位富贵面前,他动摇了。在“情”与“利”不可兼得时他选择了放弃没有物质倚靠的爱情。李甲内心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他把曾经跟自己同甘共苦,视自己为至亲至爱的人的十娘当作货物一样出售给孙富的无耻行径却是不值得原谅的。李甲的背叛对毫无准备的杜十娘的打击是致命的,让真心付出并沉醉在幸福与憧憬中的杜十娘措手不及。内心极度的不平衡是她无法承载的,她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折断了。万念俱灰的十娘再也鼓不起重寻希望的勇气了,只有放弃生命才能让她得到真正的解脱。四、理想的悲剧性杜十娘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对爱情的理想。她所从事的行业使得她想获取诚挚的爱情变成了一种奢望。然而这并没有让十娘放弃,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获得理想的生活。终于让她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如意郎君,她的自信使她对李甲毫不怀疑的全身心付出,认为李甲同她是志同道合的,认为李甲与她一样可以为对方不惜牺牲一切,是经得住考验的。然而,这只是杜十娘理想化的爱情罢了,她将现实与理想合二为一,并沉醉在理想化的爱情中,直到李甲的背叛才使她重新认清了现实。尽管这现实是残酷的令人窒息的。综上所述,杜十娘的悲剧并非单纯意义上个体的殉情,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反映出了明朝中后期人们的思想状况。杜十娘的悲剧既看似偶然又着一定的必然性。论述题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婚姻爱情悲剧。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 警幻仙子命众仙姬为宝玉演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