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doc_第1页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doc_第2页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doc_第3页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doc_第4页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国家级和省级茶树良种简介/104/2008-06-04/11342.htm序号品种名称级别审(认)定时间主要特征特性主要育种人员1福云6号国家1987年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芽种,适制红、绿茶郭元超、沈丰年、黄修岩、黎南华等2福云7号国家1987年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红、绿茶郭元超、沈丰年、黄修岩、黎南华等3福云10号国家1987年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红、绿茶郭元超、沈丰年、黄修岩、黎南华等4黄观音国家2002年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郭吉春、叶乃兴、张文锦、何孝延、杨如兴、黄修岩5悦茗香国家2002年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郭吉春、叶乃兴、黄修岩、何孝延、杨如兴、张文锦6茗科1号国家2002年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郭吉春、叶乃兴、杨如兴、张文锦、何孝延、陈志辉7黄奇国家2002年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郭吉春、郭元超(并列第一)、黄修岩、叶乃兴、何孝延、杨如兴、张文锦8福云595号省级1987年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适制红、绿茶郭元超、黄修岩、林永盛、廖剑秋等9朝阳省级1994年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红茶郭吉春、黄修岩(并列第一)、郭元超、何孝延、叶乃兴、郭专10丹桂省级1997年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炒青绿茶陈荣冰、黄福平、郭元超、杨燕清等11九龙袍省级2000年灌木型、中叶类,中偏迟芽种,适制乌龙茶陈荣冰、黄福平、杨燕清、张方舟、姚信恩、陈常颂、游小妹、陈广群12春兰省级2000年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陈荣冰、杨燕清、张文锦、黄福平、游小妹、陈常颂、姚信恩、陈广群13瑞香省级2003年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适制乌龙茶陈荣冰、黄福平、陈常颂、游小妹、杨燕清、陈广群14早春毫省级2003年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芽种、适制绿、红茶郭吉春、何孝延、杨如兴、陈志辉15金牡丹省级2003年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陈志辉16福云20号省级2005年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适制红、绿、白茶郭元超、姚信恩、吴祝平、陈荣冰、郭吉春、黄修岩、沈丰年、黎南华17黄玫瑰省级2005年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乌龙茶、绿、红茶郭吉春、杨如兴、陈志辉、林淑冰18紫玫瑰省级2005年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郭吉春、杨如兴、陈志辉、郭专19紫牡丹省级2005年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适制乌龙茶、绿茶郭吉春、杨如兴、黄修岩、叶乃兴、郭专、陈志辉1福云6号 C.sinensis cv.Fuyun 6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分离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芽种,植株高大,分枝较密,叶形长椭圆,叶色淡绿,发芽整齐,发芽密度较大,芽梢较肥壮,茸毛多。适应性广,扦插繁育发根力强,成活率高,幼树生长迅速,成园快,易于栽培,产量高,适制红、绿茶。适宜在我国江南部分(红、绿茶)茶区推广。2福云7号 C.sinensis cv.Fuyun 7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认定为国家级品种,编号GS130041987。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植株高大,树姿直立,主干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95.0g。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中。产量高,每667m2可达2003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7%、茶多酚24.2%、咖啡碱3.9%。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工夫红茶,条索肥壮,色泽乌润显毫,香高味浓;制烘青绿茶,条索肥壮,色黄绿,白毫多,香高长,味醇厚,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白茶,芽壮,毫多,香清爽,味醇和。抗寒、抗旱能力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3福云10号 C.sinensis cv.Fuyun 10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认定为国家级品种,编号GS130051987。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骤尖,叶齿稍锐深密,叶柄有紫红色点,叶质较薄软。芽叶淡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95.0g。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中。产量高,每667m2可达200300Kg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6.6%、咖啡碱3.2%。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工夫红茶,条索细秀,色乌润,白毫多,香高味浓;制烘青绿茶,条索紧细,色翠绿,白毫多,香高味厚,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抗寒、抗旱能力较强。扦插与种植成活率高。4黄观音 C.sinensis cv.Huangguanyin19771997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1998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1998002。2002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2002015。1999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2002年11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芽叶黄绿色,发芽密。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父母本及对照种福大增产30%至5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具“通天香”,滋味醇厚甘爽,融有父母本的香味特征,趋向父本。曾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省名茶奖。制绿茶、红茶,条索细秀,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1.9%、氨基酸3.5%、咖啡碱3.6%、水浸出物42.8%。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特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父母本。5. 悦茗香 C. sinensis cv. Yuemingxiang19811993年从福建安溪县引进的赤叶观音天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1994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1994001。2002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2002016。1993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2004年12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芽叶紫绿色,嫩梢肥壮,持嫩性强。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铁观音及对照种福大增产30%至5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酷似铁观音。曾获 “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金奖。制绿茶,外形色绿,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24.5%、氨基酸4.4%、咖啡碱4.2%、水浸出物41.8%。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铁观音。6. 茗科1号 C. sinensis cv. Mingke 1(又名:金观音。)19781999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2000年4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2000001。2002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2002017。1999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2004年12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芽叶紫红色,嫩梢肥壮,发芽密,且整齐,适宜机采。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父母本及对照种福大增产30%至7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酷似铁观音。曾获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暨凯捷杯茶王赛金奖、中国太姥杯茶叶品质大奖赛金奖、省名茶奖。制绿茶,外形色绿,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3.9%、氨基酸3.5%、咖啡碱4.5%、水浸出物46.0%。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父母本。7. 黄奇 C. sinensis cv. Huangqi19721993年从黄棪()与白奇兰()(毗邻种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1994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1994002。2002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2002018。1993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2002年11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芽叶黄绿色,嫩梢肥壮,持嫩性强。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黄棪及对照种福大增产20%至3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浓郁细长,具“奇兰香”,滋味浓厚鲜爽,融有黄棪与白奇兰的香味特征。曾获武夷山茶王赛品种系列“茶王”称号。制绿茶,花香显,似“奇兰香”,滋味浓厚鲜爽。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2.4%、氨基酸3.6%、咖啡碱4.2%、水浸出物45.7%。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较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亲本。8福云595 C.sinensis cv.Fuyun 595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9-1987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经单株育种法育成。1988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认定为省级品种。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植株较高大,树姿较直立,分枝较稀,叶片呈稍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锐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淡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1.0g。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中。产量较高,每667m2可达130Kg 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1%、茶多酚25.4%、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5.6%。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烘青绿茶,银毫密披,香气高爽,毫香显,滋味浓鲜,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工夫红茶,毫显色润,香高浓,味醇厚;制白茶,芽肥壮,白毫多,色银白,香鲜味醇,是制白毫银针、福建雪芽、白牡丹的原料。抗寒、抗旱能力尚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9朝阳 C.sinensis cv.Chaoyang19811993年从四川灌县引进崇庆枇杷茶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1994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1994003。1993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芽叶紫绿色,嫩梢肥壮,发芽密,且整齐,适宜机采。品比、省级区试平均产量比黄棪增产50% 以上。适制乌龙茶、红茶,品质优,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浓郁,具特殊“品种香”,滋味浓厚。制红茶,外形色乌润,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4.0%、氨基酸3.3%、咖啡碱4.2%、水浸出物46.3%。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较强。在闽粤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较高,抗性与适应性较强。10.丹桂 C.sinensis cv.Dangui系从武夷肉桂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高香、早生、高产的无性系乌龙茶新品种(闽审茶1998003)。灌木型,中叶类,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栅状组织两层,一芽三叶百芽重66.0克,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嫩梢叶色稍黄绿,茸毛少。茶树生长势旺盛,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春梢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4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属早生种。丹桂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有特殊花香,滋味醇厚有甘韵,且制优率高。制绿茶亦花香显,滋味浓爽。该品种已获省级名茶奖,“中茶杯”全国名优乌龙茶评比一等奖,国际名茶金奖等多项奖。产量高,比肉桂、黄旦、铁观音高20以上。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好。扦插成活率与定植成活率高。 “丹桂的选育与推广”获得200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九龙袍 C.sinensis cv.Jiulongpao系从武夷大红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的一个高产优质的乌龙茶新品种。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能力强,芽头密度高,属灌木型,中叶类,紫芽种。叶形长椭圆,长宽比约2.22,叶厚,一芽三叶重约0.83g,节间短,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嫩梢叶色暗黄绿,茸毛少。春梢萌发期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中下旬达一芽三叶期。在福安常年5月5日前后可采制乌龙茶,与铁观音相近,属中芽种。比肉桂、黄旦增产30以上,制乌龙茶外形重实,色乌润,香气浓长,花香显,滋味醇爽滑口,耐冲泡,品质稳定,品质明显优于毛蟹、水仙。曾获“中茶杯”名优茶二等奖、国际名茶银奖等。水浸出物41.44,氨基酸含量4.94,茶多酚含量17.98,抗性强,适应性广。该品种已于2000年通过福建省优品种审定。 12春兰 C.sinensis cv.Chunlan系从铁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生、丰产的乌龙茶新品种。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中等偏密,灌木型,中叶类,叶形长椭圆,叶片栅状组织两层,一芽三叶重0.58克,叶片呈水平着生。嫩梢叶色黄绿,茸毛少。茶树生长势旺盛,育芽能力较强,持嫩性较好。春梢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4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属早生种。在福安常年于4月20日前后可采制乌龙茶,比母本铁观音早10天左右,与黄旦相近。制乌龙茶品质优异,香气清幽细长,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有韵,达到铁观音、肉桂品质水平,超过黄旦、水仙,且制优率高于铁观音、肉桂。已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名优茶奖。制绿茶板栗香显,滋味鲜爽。产量较高,年均产量较铁观音高20以上,与黄旦相当。抗性强,适应性好。已于2000年通过福建省优品种审定。13瑞香 C.sinensis cv.Ruixiang系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乌龙茶新品种。叶片呈长椭圆,长宽比为2.53,一芽三叶重0.94g。春梢常年3月中下旬开始萌芽,4月中旬可达一芽三叶期。春梢一芽三叶期与毛蟹相近,属中芽种。分枝较密,分枝能力较强,叶色黄绿,茸毛少,持嫩性较好。(闽审茶2003004)。产量高,比母本黄旦增产一成以上,比水仙,铁观音增产三成以上。其内含生化成分丰富,成品茶香精油总量128.98。制乌龙茶香气浓郁清长,花香显,滋味醇厚鲜爽甘润,水中带香,耐泡,且制优率高。该品种乌龙茶曾多次获省名优茶奖,“中茶杯”一等奖等。其制绿茶清香显,稍带花香,汤中有板栗香,味浓爽。抗寒、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好,适宜乌龙茶区推广应用。14早春毫 C.sinensis cv.Zaochunhao19832002年从迎春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迎春是从广东潮汕引进凤凰水仙的天然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择育成)。2003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2003001。2003年参加在黔、粤、浙3省的全国区试。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二倍体。芽叶淡绿色,白毫较多,嫩梢肥壮,发芽整齐。春茶开采期比特早生种福云6号早 15d左右。品比、省级区试平均产量比福大增产20% 以上。适制绿茶、红茶,品质优异。制绿茶外形色绿芽壮毫显,香气高长,“栗香”显,滋味浓厚回甘。曾获中国太姥杯茶叶品质大奖赛“茶王”称号与金奖、省名茶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暨名茶博览会金奖。制红茶,外形色乌润,香高,味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23.6%、氨基酸4.1%、咖啡碱3.6%、水浸出物40.8%。扦插繁殖力较强。省级与黔、粤国家级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较高,抗性与适应性较强,超过亲本。15金牡丹 C.sinensis cv.Jinmudan19782002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一级优异种质。2003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2003002。2003年参加在湘、粤、桂3省的全国区试。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芽叶紫绿色,嫩梢肥壮,持嫩性强。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区试平均产量比父母本增产10%至50% 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异,制优率特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酷似铁观音。曾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制绿茶,外形色绿,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4.9%、氨基酸3.9%、咖啡碱4.4%、水浸出物45.2%。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省级与国家级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铁观音。16.福云20号 C.sinensis cv. Fuyun 201958年冬,利用毗邻种植的云南大叶种(父本)与福鼎大白茶(母本)为亲本,通过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省级审定,编号:闽审茶2005001。植株较直立高大,小乔木状。叶水平或略下垂着生,叶形长椭圆,平均长宽为11.9cm4.6,叶肉稍厚微肋状,色淡绿尚油光。芽梢肥壮多毫,一芽三叶长10.7、重0.97g。萌芽期与开采期较迟,4月上、中旬开采,为中芽种。5年平均亩产,嫩芽叶696.38公斤,折合干茶174.1公斤,比福大增14.37;七足龄亩产嫩芽叶1158 37公斤,折合干茶289.6公斤。茶多酚含量达25.7%,水浸出物44.9%,为福云品系最高。制红、绿茶品质均良好,多次居于首位。抗寒、旱能力强,生活力高,扦插与栽培成活率高,幼树生长迅速,成园快。17.黄玫瑰 C. sinensis cv. Huangmeigui19862003年以黄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一级优异种质。2005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2005002。2003年参加在湘、粤、桂3省的全国区试。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芽叶黄绿色,发芽密。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区试平均产量比黄棪增产20%至30%。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高锐,具“通天香”特征,滋味醇厚甘爽。曾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制绿茶、红茶,条索细秀,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26.7%、氨基酸3.4%、咖啡碱3.8%、水浸出物41.2%。乌龙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