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 2012级地理科学 陈俞宏2012414953目录一 前言.1(一) 实习目的.1(二) 实习方法.1(三) 实习仪器.1(四) 实习相关课程.2(五) 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2(六)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2二 地质地貌学.3(一)南京地质概况.31、地层.42、构造43、断裂.4(二)南京地貌概况.5(三)南京地质地貌实习报告51、六合瓜埠火山2、燕子矶3、紫金山4、小茅山5、地质博物馆6、孔山7、阳山碑材三 土壤地理学.15(一) 南京土壤概况.16(二) 南京土壤实习报告131、幕府山.172、小茅山.17四 植物地理学18(一) 南京气候与植物状况概况18(二) 南京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181、中山植物园19五 气象20(一)南京气象实习报告.201、紫金山天文台.20六 水文20(一) 南京水文概况.20(二) 南京水文实习报告201、玄武湖20七 总结21一 前言(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与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的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首先,引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基础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二)实习方法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路线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等的总体特征。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地图法。利用以有的地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相关专业分析。(三)实习仪器地质罗盘、地质锤、土壤采样盒、蒙赛尔比色卡、点滴板、玻璃棒、铁铲、剖面刀、钢卷尺、PH试纸(四)习相关课程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中国自然地理学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和构造掩饰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的形成、生物分布于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五)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0.2911.5期间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路线。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车从曲阜经徐州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物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第二天:幕府山燕子矶玄武湖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第四天:小茅山南京地质博物馆第五天:孔山阳山碑材南京人化石公园第六天:中山陵第七天:返校(六)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理现象感性认识,包括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识别主要化石,辨别基本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剖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巧收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初步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者学习奠定基础。认识我国被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地带性土壤黄棕壤;观察其剖面并比较发育在两种不同母质上的黄棕壤;提出对土壤进行改良的措施。了解我国不同地方气候差异,学习使用我国一些观测气象的工具,通过观察途中景观变化,体会不同景观带的差异。二 地质地貌学(一)、南京地质概况1、地层宁镇地区的地层但冤屈样子地层区分布于镇地层小区地层自震旦纪至第四纪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其中,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建有许多标准剖面。闲居实习地的情况子老二新分述如下:(1)泥盆系(D) 分三统。中下统茅山群仅在江宁县孔山、大连山、黄龙山几句容伦山有零星出露,上统五通组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均为陆相沉积。中下统茅山群岩性下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中部为灰黄色薄层粉沙层;上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硅质或铁质胶结。局部呈交错层理。上统五通组岩性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石英砂岩加少量页岩,中部为石英砂岩加少量页岩,上部以混砂岩页岩为主,化石以植物最常见。(2)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露头良好,化石丰富。下统是海陆交错相分布;上层是浅海相灰岩沉积 (3)二叠纪(P)(4)三叠纪(T)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分为青龙群和黄马青群。(5)侏罗纪(J)分为三统,中下统为象山群,为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实习区主要为中下统。(6)白垩纪(K)下统未见,上统为一套陆相红色岩系。(7)第四纪(Q)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是一套陆相碎屑沉积。2、构造 (1)褶皱从南京到镇江一线全长约70公里,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褶皱束内部自北而南可分为三个主体:a) 幕府山复背斜带b) 钟山-射乌山-金子山大向斜c) 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2)断裂 宁镇山脉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首先,纵向断层很多,同时伴随有横向断层,成格子状相交。纵向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造成地面缺失或重复效应,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大部分为断层性质。 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垭口或沟谷所在,山脉为之切断,水系表现为格子状。(二)南京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地点: 六合瓜埠火山燕子矶小茅山地质博物馆孔山阳山碑材实习目的:1.识别矿物和岩石2.认识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3.理解地层分布4.观察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5.认识河流与地貌的形成实习工具: 地质罗盘、地质锤、与实习相关的内容概述如下:1.六合瓜埠火山(1)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浦镇组,是一套胶结疏松的砂砾岩,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岩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2)覆盖在浦镇组上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石等火山碎屑岩。主要成分是火山弹(岩浆抛到空中飞行旋转形成)火山渣、火山砾(玄武岩碎块)。(3)火山碎屑岩上为橄榄玄武岩,呈新月状围绕山顶分布,厚大约50-70米,岩石呈暗红色或深灰色,具气孔构造。(4)玄武岩在此处形成了石柱林,多为五边形、六边形规则的石柱组成,这是因为玄武岩溢出地面后均匀冷却,缓慢收缩裂开,最终形成五六边形柱体,这称为柱状节理,石柱多垂直于岩层层面,相对现在的地面倾斜。(5)第三纪中新世,产生纺锤形火山蛋,是裂隙式喷发,有绳状扭曲,气孔状岩石中主要是硫化氢气体,有火山湖形成。2.燕子矶(1)沿江陡崖 是断层作用所称的断层崖。断层崖的主要证据有: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甚至相反;崖壁破碎,有的地段可见擦面擦痕;方向与河流弯曲无关,非冲蚀陡崖;具断层三角山和悬谷等特征地貌;沿断崖以一线有泉水出露。(2)河漫滩分布于燕子矶街上及沿江的工厂及居民区。一般高出江面5米左右,漫滩上水田及水塘星罗棋布并有沼泽及水草分布。(3)缝合线3.紫金山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黄马群和象山群,剖面较完整,钟山附近地貌又有一定的特点,加之这里交通方便,因而它是一个良好的实习地点。本区出露的地层自老而新有:(1)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主要是紫红色钙质页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页岩,加有数层细砾岩、含砾砂岩,岩层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有虫迹、交错层理、波痕和微层理等原生构造。本组厚度约750米。岩性自上到下分三部分:底部 厚约数10米的砾岩层,砾岩成分主要是灰岩,含少量的石英和燧石,在钟山北坡未见露头。中部 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发育大量的虫迹及交错层理。上部 暗灰色的泥质是砂岩夹黄色砂质页岩,波痕发育。 (2)中、下侏罗统象山群与黄马青群为整合接触。厚度约800米。自下而上分为:a)紫霞洞组 以钟山南坡最发育,可分三部分:底部 灰白色砾岩,厚至巨厚层。砾岩可分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及黑色燧石等。圆度较好,粒径自110厘米至30厘米,胶结物质为硅质。中部 灰白色泥质砂岩,含少量云母,有丰富的植物化石:苏铁杉、枝脉蕨等。下部 灰白色或微石英砂岩红色。b)陵园组 为灰白色及浅灰色含长石的石英砂岩。长石风化成白色,砂岩中央有少量圆度较好的细砾石。成分大多是石英,少量是硅化灰岩和燧石。靠近中上部有砂岩与云母质岩互层,产少量植物化石。c)西山寺组 灰白色至灰黄色细粒云母砂岩夹杂色页岩。页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苏铁杉、新芦木、拜拉银杏等。(3)构造钟山北坡出露黄马青群,钟山山脊及南坡出露象山群。西段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东段岩层走向西北,倾向南西;主峰附近近于东西走向,倾向西南。因而区域走向显示向北突出的弧形。岩层倾角25度到30度。与走向的弧形弯曲相关是有放射状的横断层发育,她们具有平移性质。沿着横向断裂,后期有差异性升降活动,使钟山的中段上升,东西两段下掉。因而钟山整体来看还具有地垒山的性质。(4)地貌现象a)岩层产状与岩性对山坡发育的影响从剖面来看,钟山为一单面山。南北两坡不对称,南坡平缓,地层倾向与山坡坡向一致,称为倾斜坡:北坡较陡,地层倾向于山坡坡向相反,称为反倾斜坡。前者为象山群所在,起岩性变化较小,且因山坡坡角与岩层倾角相差不大,故坡度较小,也较均匀,平均坡角为13度。组成北坡的岩层种类较多,经过长期剥蚀以后,在北坡的不同地段,坡度差别甚大。沿山脊出露的象山群下部的石英质砾岩,因其岩性坚硬,不易风化,构成峰顶,且因岩石中垂直节理发育,常有大块崩塌,形成直立陡崖。北坡的中上部由黄马青群的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因岩石较易风化,故坡度较陡。北坡的中下部受到自上坡带下来的由风化侵蚀而成的细碎屑物覆盖,因此坡度较缓。山麓地带因露辉长岩,更易风化,故坡度更缓。钟山北坡坡度之差异,充分反映了岩性对山坡发育的影响。b)垭口地形垭口是山脉脊部比较低下的马鞍形部分。沿钟山山脊常见这种地形。它是山南北两坡的流水不断溯源侵蚀的结果。在某些垭口的南北两侧冲沟中,见于密集的节理和地层沿走向部连续,说明这些垭口的形成还受断裂构造控制。垭口地形在交通上有重要意义。c)剥蚀面与阶地钟山附近剥蚀面比较明显,有海拔高度170米到180米的平台。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剥蚀作用使地表夷平,后来,地壳隆起,被夷平的地面进入了山地之中称为剥蚀面。阶地是钟山附近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可分为三级:I级阶地海拔与额10米,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为堆积阶地。II级阶地分布较广,海拔30到70米,大多是基座阶地。最下面是基岩,中部为碎石层,上部覆盖着厚度较大的下蜀组粘土或近代残积坡积层。离山地较远的地方,可以没有碎石层下蜀组粘土直接覆盖在基岩之上。在钟山北麓将王庙附近II级阶地的岩层是基性侵入岩,在基岩之上有时由黄马青群与象山群岩层风化剥蚀的碎片,最上部覆盖着残积坡积成因的岩层,年代可能与下蜀组相当,其中北麓的II级阶地原来是片流侵蚀而形成的山麓面,山麓形成以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成为现今的阶地。钟山附近的三级阶地海拔70米左右,多为侵蚀阶地,在钟山北麓,III级阶地的基岩常是黄马青群构成的相关数据:小茅山 倾角30度,倾向198度,北高峰 倾角25度,倾向215度。可以看出两山为平行不整合,且中间形成了垭口地形。4.小茅山(1)原地堆积:根系是垂直的 印痕不能被搬运 根系比较完整 异地堆积:同上相反(2)河湖相 河流相:定向流动,水动力强 湖相:水动力不强(3)虫迹 古地理、古环境的标志5.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南京地质地貌概况、认识化石等其他地质地貌知识。认识一些矿物和岩石。南京地质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 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 它以历史悠久、 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改造完成)和新馆(建设中)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 占地面积约 2500 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6.孔山7.阳山碑材(1) 断裂层(2)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准备,但由于石灰岩易破碎,不易于运输,最终放弃,因为就留在了南京,形成了如今的大石碑。大石碑也均由石灰岩组成,破碎,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分开三处。a)碑座: 高 17米 长 23米 厚 30米 重16250吨碑身: 高52.5米 厚4.10米 宽13米碑帽: 高6.5米 厚10米 宽18米b)岩性:石灰岩 断层:正断层 地质时代:二叠纪(3)主要由石灰岩构成 ,石灰岩破碎不坚硬,易受风化作用。石灰岩中黑色的东西为火石(燧石)。而且是有燧石条带的石灰岩,因而更加破碎,岩石中有()纺锤体,三叠纪的栖霞灰岩。(筳为海洋浮游生物,筳化石为二叠纪的标准化石)。三 土壤地理学(一) 南京土壤概况黄棕壤室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一带。黄棕壤分布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具有热带特点。冬季低温,具有暖温带特征。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母质为不同时代的沉积岩,花岗片麻岩,玄武岩和第四纪沉积物,在丘陵区尤以下属黄土为主。黄棕壤在形成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黄棕壤的性状,兼有黄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在形态特征中,最显著的是在剖面构型中具有棕色或红棕色的心土层,一般都成棱状和块状结构。黄棕壤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为粘量含量较高(30%),粘粒的指示矿物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下属黄土上发育的黄棕壤还含有蒙脱石。其一般还具有质地粘重,富铝化,盐基淋溶较强,腐殖质的累积作用不强。(二)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实习地点:1.幕府山东麓,燕子矶和燕子矶公路南侧半山坡2.小茅山南麓拥翠亭南500米实习目的内容:1.认识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2.观察其剖面并分析比较发育在两种不同母质上的黄棕壤;3.提出对这种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的措施实习工具:地质罗盘、土壤采样盒、蒙赛尔比色卡、点滴板、玻璃棒、铁铲、剖面刀、钢卷尺、PH试纸实习步骤: 1.选择合适的自然剖面,用洛阳铲和剖面刀修整直至露出新鲜土壤。2.测量剖面的方向机所在地坡度。3.检测各层土壤的理化性质。4.取样5.使剖面复原1. 幕府山东侧粘盘黄棕壤观察,记录如下:表1. 幕府山东侧粘盘黄棕壤理化性质土层厚度(cm)颜色结构质地PH值O3暗灰色粒状、团块状粉砂粒6A25灰色粒状、团块状粘粒6B135棕色块状粘粒5B250红棕色块状粘粒6母质未见2.小茅山拥翠亭南500米普通黄棕壤观察,记录如下:(倾向东偏南13度,坡度25度)表2. 小茅山拥翠亭南500米普通黄棕壤理化性质土层厚度(cm)颜色质地结构PH值颗粒大小(mm)O5暗灰色粘砂粒粒状5-62-5E15灰棕色粘粒块状6-75-10B130黄棕色粘粒块状65-10B215黄棕色粘粒块状6-75-10母质23红棕色砂粒块状6-710-203.对以上两种黄棕壤对比如下:表3. 普通黄棕壤与粘盘黄棕壤性状比较种类普通黄棕壤粘盘黄棕壤颜色黄棕色深黄棕色酸碱反应全剖面呈酸性反应上部呈酸性,下部中性铁锰结核较少较多质地较粗较重盐基饱和度中度饱和高度饱和母质紫红色砂岩紫色砂页岩4.黄棕壤的利用与改良黄棕壤的自然肥力较高,一般分布于低山丘陵,农业发展古老地区,过去由于滥伐森林,开垦不合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一些地方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因此,其利用应注意发展多种经营。分布在低山区的薄层质黄棕壤,可营造用材料。丘陵地区土层深厚的黄棕壤,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地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用于稻、麦、棉、油菜等作物的生长,只要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土壤培肥,均可获得高产。四 植物地理学(一)南京气候与植物状况概况1.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性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林气候2.年均温:15.4C;年降水量10001150mm3.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上层为落叶树种,下层为常绿树种),灌木层(分为几个亚层)和草木层,附生寄生植物常见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树种多,落叶成分占比例较大,包括许多温带科属如栎、槭、桦等,更有丰富的中国特有属分布,如琪桐、根树、金钱槭等,常绿植物较多,较耐寒。多山脉青风、石楠、女贞等。本区植物群落主要有樟科、木兰科等树种构成,灌木层主要有山红等,地被植物有没衔草、吉祥草等种类,此外山坡分布有森林,平均高达1020米.4.季相变化:整个群落全年富营养生长,夏季更为旺盛,秋冬季节由于落叶植物的存在,使林内部分植物落叶,常绿植物的存在又使其并不显得萧条,群落的花期大多集中在春末夏初。5.植物形态差异:叶,较小,厚硬,有脂质光泽,椭圆形,单叶苹质。茎,树木的树干高大,乔木、灌木较高,树干、枝条较细。根,有板状根植物,也有气生根植物.(二)南京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实习地点:中山植物园实习目的:观察亚热带植物特征,并与山东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同时采集压制植物标本。1.中山植物园实习内容记录:(1)大叶榆其树干通直,高25米至30多米,树冠浓绿开阔呈半球形。树皮比其他榆品种细致光滑,成龄后呈条纹状纵裂。(2)荷花玉兰树皮淡褐色或灰色,薄鳞片状开裂;小枝粗壮;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3)何首乌多年生草本。喜阳,耐半阴,喜湿,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叶卵形或长卵形,顶端渐尖。(4)天竺桂天竺桂,为常绿乔木,高10-15米,胸径30-35厘米。枝条细弱,圆柱形,极无毛,红色或红褐色 ,味香。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 绿色,晦暗,两面无毛。(5)泡桐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 ,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花大,淡紫色或白色。(6)杜鹃花杜鹃花是落叶灌木,高25米;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具细齿。(7)茶梅系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属山茶科,性喜阴湿因其花型兼具茶花和梅花的特点,故称茶梅。它体态玲珑,叶形雅致,花色艳丽,花期长,是赏花、观叶俱佳的著名花卉。分布在日本、新西兰、美国等地。小乔木,嫩枝有毛。叶革质,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8)朴树江淮流域至华南;木本植物 , 落叶乔木类;冠大荫浓,果橙红色或红褐色;弱阳性,喜温暖,抗烟尘及毒气,耐轻盐碱土,深根性,抗风能力强, 生长慢,寿命长。(9)水杉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或灰褐色,条裂(大树);小枝对生,下垂,一年生枝淡褐色,二、三年生枝灰褐色,枝的表皮层常成片状剥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叶腋或枝顶。(10)香樟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树皮暗褐色,有纵裂沟纹。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的单叶互生,薄革质,全缘,表面光滑,背面微有白粉,无毛,叶缘微呈波状。雌雄同花,花两性。(11)毛竹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12)圆柏圆柏又称桧、桧柏,圆柏属,常绿乔木。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宽卵球形。中性树种,幼时喜荫、极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中性土、钙质土、微酸性土及微碱性土均能生长,在温凉稍燥地区生长较快,耐修剪、易整形。多用播种繁殖,也可扦插育苗。可作绿篱和防护林。(13)百日红百日红,又名紫薇、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千日红。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米,花呈白,红、紫等色,花期长。 紫薇生长缓慢、寿命长、易造型,适合园林种植。此外对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14)栾树栾树为落叶乔木,树高可长到15米左右;叶为羽状复叶,在枝条上对生,叶缘有锯齿;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15)槭树槭树多为小乔木,偶灌木或大乔木,枝条横展,树姿优美,而且多为弱阳性树种,是风景林中表现秋色的重要中层树木,每到秋季,“染得千秋林一色,还家只当是春天。”一般应植于较为庇荫、湿润而肥沃的地方,以免日光直射,树叶萎缩;而秋季红叶者,则宜日照充分。(16)菩提树菩提树是一种在干燥季节落叶的半常青热带大型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干直径可达3米。树干笔直,树皮为灰色。树冠为波状圆形。具有悬垂气根,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野生菩提树在幼时多为附生生长,但一般不会发生绞杀现象。(17)龟背竹龟背竹为常绿藤本植物,茎粗壮。幼叶心形无孔,长大后成广卵形、羽状深裂,叶脉间有椭圆形的穿孔,叶具长柄,深绿色。茎干上着生有褐色的气根,叶卵圆形,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忌阳光直射,不耐寒,我国北方均作室内盆栽。 (18)高山榕高山榕属本地乡土树种,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40-9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幼枝绿色,粗约10毫米,被微柔毛。春天,大的叶芽出现在枝梢,随后浅绿色的叶绽开,而此时不显眼的花苞片跌落满地。挂果如小小西红柿般大,由青绿变黄,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特点是: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和庭荫树。1(19)鹿角蕨又名麋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为水龙骨科鹿角蕨属植物,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孢子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肉质,短而横卧,有淡棕色鳞片。(20)望天树望天树树体高大,干形圆满通直,不分杈,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常绿大乔木,大树具板根;树皮褐色或深褐色,叶互生,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21)猪笼草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带有笼盖。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22)昙花昙花为仙人掌科,昙花属附生植物,是灌木状主茎圆筒形,木质。分枝呈扁平叶状,多具2棱,少具3翅,边缘具波状圆齿。刺座生于圆齿缺刻处。幼枝有刺毛状刺,老枝无刺。夏秋季晚间开大型白色花,花漏斗状,有芳香。原产墨西哥。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霜冻,忌强光暴晒。宜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夏秋季晚间开大型白色花,花漏斗状,有芳香,冬季温度不低于5。(23)芦荟芦荟属为百合科的一属,灌木状肉质植物。原产于非洲。植株多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有几个种的叶锐尖,带刺;花黄或红色,总状花序,花、叶均美观,可供观赏。有些种的汁液可供制作化妆品、泻药和烫伤药。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南非尤盛。(24)木棉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高1020 公尺。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25)光棍树绿玉树是一种热带灌木或小乔木。叶细小互生。呈线形或退化为不明显的鳞片状,早落以减少水分蒸发,故常呈无叶状态。枝干圆柱状绿色,分枝对生或轮生,于无叶片时以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子呈卵形,平滑。2(26)百岁兰其树干非常短矮而粗壮,呈倒圆锥状,具有极长而粗壮、深达地下水位的主根;树干上端或多或少成二浅裂,沿裂边各具一枚巨大的革质叶片,叶片长带状,具多数平行脉。(27)猴面包树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通常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花瓣外翻,宽倒卵形,白色。果长椭圆形。(28)石楠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主产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多呈灌木状。五 气象(一)南京气象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紫金山天文台实习目的:1.了解天文台选址条件2.认识天球仪、简仪、浑仪并了解其历史、作用3.观察天文望远镜,了解发展过程1. 紫金山天文台实习记录(1)天文台选址:应建在气候干燥、大气宁静、天晴少雨、空气洁净并且远离城市灯光、最好没有空中航线的地区。(2)天球仪简介:古代称浑天仪,又名浑象。东汉张衡,三国王蕃,刘宋时期的钱乐之都曾造过这种仪器。它用以表现恒星和星座位置,并能演示天体的周日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古观象台被劫殆尽,清政府于1903年复制此仪。此仪直径三尺,嵌有1449颗恒星,沿袭了中国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划分,南极圈内的星座是明末由西方传入的。(3)简仪简介:元朝郭守敬创制。它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将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两种装置分离开来,可用于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克服了浑仪在实际观测中的一些限制,互不干扰。南侧日晷,白天可按日影测定时刻。带有孔的窥管可上下移动。此仪制造于明朝正统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法军掠至法国驻华公使馆,1905年归还我国。是古代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天文仪器。(4)浑仪简介:中国古代用以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西汉洛下闳曾制作过浑仪。此仪铸造于明朝正统年间,有三重环圈组成,可测天体的赤道、黄道和地平坐标。环上刻有周天365 1/4度及百刻刻度,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所特有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此仪被掠至德国柏林,19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