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 河中石兽练习题.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 河中石兽练习题.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 河中石兽练习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纪昀(yn) 圮于河(p) 棹数小舟(zho) 曳(y) 铁钯(p) 木杮(fi) 湮于沙上(yn) 啮沙(ni) 溯流逆上(s) 臆断欤(y)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5)竟不可得(终了,最后)(6)曳铁钯(拖)(7)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究)(8)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9)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10)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助词“的”。)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C)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7综合性学习。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示例: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示例:贺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把握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敢地亮出自我!(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示例:美国发现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02 课内精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石兽并沉焉(一起)(2)以为顺流下矣(认为)(3)棹数小舟(船桨,这里指划船)(4)湮于沙上(埋没)9翻译下列句子。(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10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11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12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示例: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03 拓展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 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计:计谋,策略。俄:不久,一会儿。老父(f):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中截:从中间截断。1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执竿入城(握,持)(2)不可入(进入)(3)但见事多矣(只,只是)(4)遂依而截之(于是,就)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竖执之。译文:开始是竖着拿长竿。(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译文: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16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附参考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