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清单.doc_第1页
职业危害清单.doc_第2页
职业危害清单.doc_第3页
职业危害清单.doc_第4页
职业危害清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清单 粉尘; 噪声与振动; 有毒有害气体; 人机工效; 高温与低温; 辐射; 潮湿; 照度不良。猴头山铜钼矿职业危害分类 粉尘; 噪声与振动; 有毒有害气体(炮烟); 人机工效; 高温与低温; 潮湿; 照度不良。矿山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后果矿山开采中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不良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等。同时由于井下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采光照明不佳等,外伤等意外事故易发生。(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矿山行业中主要的有害因素,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含硅量高的粉尘。矿工患尘肺病的可能性较高。(2)有害气体。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时可使人中毒、窒息,甚至死亡。(3)不良气象条件。矿山井下气象条件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温差大。因此,矿工易患感冒、上呼吸道炎症及风湿性疾病。(4)其他危害因素。由风动工具、皮带运输机发出的噪声和振动,可引起职业性噪声聋和振动病。劳动强度大和不良工作体位易使矿工患腰腿痛、关节炎等。矿山开采中的片帮冒顶以及由运输和机械造成的事故常是矿工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矿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煤矿中主要的危害因素。所有粉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不同特性,特别是不同化学性质的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机体的不同损害。粉尘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尤其以呼吸系统损害最为主要。(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尘肺。根据粉尘性质不同,尘肺的病理学特点也轻重不一。如石英、石棉所引起的肺间质反应以胶原纤维化为主,胶原纤维化往往成层排列成结节状,肺部结构永久性破坏,即使停止接触粉尘,肺部病变仍继续进展;而煤尘和水泥尘等引起的纤维化进展较为缓慢,脱尘后症状有所缓解。根据多年临床观察、X射线胸片检查、病理解剖和实验研究的资料,我国按病因将尘肺分为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和混合性尘肺五类。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铁、锑等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这类病变不损伤肺泡结构,因此肺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对健康危害不明显。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有机粉尘有着不同于无机粉尘的生物学作用,有机性粉尘也会引起肺部改变,如吸入棉、亚麻或大麻尘引起的棉尘病;吸入带有霉菌孢子的植物性粉尘或者吸入被细菌或血清蛋白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肺泡炎;吸入很多种粉尘(例如铬酸盐、硫酸镍、氯铂酸铵等)后会发生职业性哮喘等。呼吸系统肿瘤。某些粉尘本身是或者含有人类肯定致癌物,如石棉、游离二氧化硅、镍、铬、砷等,含有这些物质的粉尘就可能引发呼吸和其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炎症。粉尘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异物,因此机体具有本能的排除异物反应,导致炎性反应,引起粉尘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由于粉尘诱发的纤维化、肺沉积和炎症作用,还常引起肺通气功能的改变,表现为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粉尘接触作业人员常见疾病。在尘肺病人中还常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2)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以阻留更多的粉尘,长期则形成黏膜肥大性病变,造成萎缩性病变;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金属粉尘还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3)中毒作用含有可溶性有毒物质的粉尘,如含铅、砷、锰等可在呼吸道黏膜很快溶解吸收,导致中毒。呈现出相应毒物的急性中毒症状。矿井内许多生产过程和工序,如钻眼、放炮、采煤、运输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开采的方式、使用的生产工具、岩石和煤的理化性质及其防尘措施不同,产生的粉尘量有很大的差异。岩石掘进的干式钻孔产生的粉尘量最大,粉尘浓度可以高达8001400mg/m3;使用电钻凿岩、手工凿岩、放炮后装车时次之。采用湿式凿岩或岩层湿润时,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则明显下降。采煤时,硬煤比软煤产尘量大,每层倾斜度越大,产尘量越大。粉尘中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决定岩石和煤的化学组成。一般岩石中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多在10%30%之间。在煤尘中,常含二氧化硅,但一般不超过10%。煤矿工人由于长期吸入含有较高二氧化硅含量的岩尘、煤尘和混合性粉尘,可发生矽肺、煤肺和煤矽肺(统称煤工尘肺)。由于各矿井中的劳动条件、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和工种、工龄组成不同,煤矿工人尘肺的发病率变动很大,掘进工的矽肺和煤矽肺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采煤工的煤肺发病率。但在某些煤矿,掘进作业已经采用湿式凿岩,而发尘量很大的机械采煤由于缺少防尘措施,使煤肺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有的高于掘进工的发病率。2不良气象条件煤矿井下气象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气流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煤矿工人的呼吸道感染及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率一般比其他工厂企业的高,矿井内不良的气象条件是煤矿工人发生感冒、上呼吸道炎症及风湿性疾病的促发因素。在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夏季可能发生中暑。气温的高低与巷道的深度有关,巷道每深入地下100m,流入的空气因压缩热而升高1oC;机械转动产生的热也能增高巷道内的局部温度;人员密度小的狭小工作面,人体散热差也是气温升高的因素之一。在通风不良、1000m以上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540oC。地面与井下作业面气温相差较大,在冬季温度可达3040oC。矿井内的气温也受地区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在巷道内的同一地点,夏季的平均气温一般比冬季高。气湿取决于巷道中的水量、流入的空气的湿度以及岩层的温度,由于地下水不断渗出和大量蒸发,相对湿度一般在8090%以上,常可达9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在深矿井(8001000),由于渗出水量明显减少,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一般较低。矿井中的气流,由于人工通风,在竖井或斜井中的风速有时可达35m/s,越往巷道伸出,气流越小。3有毒气体在矿井空气中,可存在沼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硫化氢等。4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矿井中的噪声和振动主要来源于机械工具,噪声和振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开采方法和使用工具。长期生活在强烈的噪声条件下,常表现为听觉敏感性降低,甚至可以发生噪声性耳聋。长期受局部振动作用可能引发振动病。一般来说,风动工具(风钻、风镐等)比电动工具(电钻)、振动式运输机比皮带运输机发生的噪声和振动更为严重。风动工具的噪声一般在9092dB;联合采煤机的噪声在100104dB。5劳动强度大和作业姿势不良煤矿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在薄煤层作业时,整个工作日内工人不得不采用弯腰、蹲位和跪卧位操作。6生产性外伤和多发病生产性外伤是煤矿工人的主要多发病。另外,在煤矿工人的多发病中,有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疾病、急慢性肠胃炎和化脓性皮肤病等。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用人单位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8、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0、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1、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1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3、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职业病预防与诊断小常识怎样避免得职业病?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它又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防治法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护。 1、职业病防治要从致病源头抓起。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使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提供上岗前和定期的健康监护。 2、卫生与劳动监察行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劳动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工作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地点时,在何处申请诊断职业病? 考虑到劳动者流动性较大,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可以在劳动者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向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考虑到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职业史、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