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星星变奏曲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标虽未对第四学段的现代诗的教学做出明确的表述,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个诗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颂歌,而本文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和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3.中招考点 近年来的河南中招对于诗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1)诗歌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语言。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能够结合自身欣赏诗歌的经验,初步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但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及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能说出诗歌的主旨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及对诗歌中“星星”等意象的分析和理解,能说出诗歌的主旨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的重点语句,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师朗诵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是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那么,一颗高贵的心灵在遭遇挫折和不幸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星变奏曲展示的就是一颗高贵的心灵在面对困苦时的态度。(板书:课题、作者)(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诗人是文革后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反思现实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本诗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2、 “朦胧诗”派朦胧诗: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种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给诗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他们被称为朦胧诗的五位主将。(三)新课讲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及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能说出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自学指导一:内容:课文方法: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每一节诗中的意象。时间:10分钟要求:1、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2、 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自学检测一1、 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2、 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1、能准确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说出其特点或营造的意境,及由此所联想到的;2、能说出作者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1、 找意象;2、析象征义;学习目标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自学指导二:内容:“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方法:组内一名成员朗读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时间:10分钟要求:解决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中的问题。自学检测二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安宁 平静 柔和 温馨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宁静 闲适 自在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形容视觉的词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受。 能总结出赏析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1. 看修辞(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辞的作用)2.抓关键词(4) 当堂训练 1、写作练习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2、诗歌欣赏(五)、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