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doc_第1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doc_第2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doc_第3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然而,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显得迟滞了,逐步被边缘化。本文首先阐述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和现实状况,接着着重描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现状 发展方向 问题 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主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本文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和现状,对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思路。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一)多样化 因地域分布的迥异,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也就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汉民族以外的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各类风格差异显著的传统体育项目共千余项,这些繁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不单单能记载民族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的面貌,也突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二)专属性 中华民族历时五千年华夏文明,各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也可通过传统的体育项目所展现出来,这也是多年来民族文化积淀的必然结果。同时,各民族传统文化也仅能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范围内才能得到传承与创新,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呈现的各种文化形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唯有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推动其在新形势下继续繁荣发展,才能促使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应有的保护。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在自身发展中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 (三)群众性 相较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体育发展的总体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更加凸显群众性,这一方面得益于民族传统体育强身健体的特点,并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其所接受,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民健身普及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各个项目基本上都延续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运动方式,其活动的形式也更加简易化,出现了较多老少咸宜的项目,强壮身体的效果明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呼应,满足了人们的体育娱乐需求。 (四)区域性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文化古国,除汉族之外的每一个少数民族均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其中,传统体育文化就是贯穿整个民族发展进程的标志之一,其分布自然而然会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分布而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众所周知,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从北到南的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这造就了各地独具风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严寒的北方冬季,则有著名的滑冰、抽陀螺、冬泳等项目;在大风天气频繁、多荒漠的大西北,则产生了回族武术、内蒙古赛马等项目;在潮湿温暖的南方地区,自古就盛行上刀山和赛龙舟等体育活动。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一)普及度不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例偏小 学校体育是传统体育中的一大传播源头,要想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就必须使青年学生了解、学习传统体育。然而,截止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仍然被西方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所占据,比较典型的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项目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开展了富有本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也仅是“走形式”,并未深入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内涵与相关的配套资源。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早已摒弃民族传统体育,甚至认为开设相关的教学项目会遭遇“歧视”;在大城市,学校显得更加“现实主义”化,只学习和训练体育考试的相关科目内容,对于其他体育项目则充耳不闻;当然,不少青年学生总以为学习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远远落伍了,他们会喜爱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和网球等活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非常低、甚至置之不理。长此以往,民族传统体育就会在年轻一代中出现继承不利的局面。 (二)宣传力度不足够,国民偏爱程度下降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摘得51枚金牌的成绩,高举金牌榜的首位,在2012年的伦敦夏季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仍获得了在所有参赛国中第二名的优异竞技成绩。然而,一方面是体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确实民族传统体育的被轻视。各级体育部门几乎要将所有的资源与资金运用到西方竞技赛事项目上,致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显得异常可怜,再加上国际国内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播媒介倾向于西方体育项目的报道,也将国人对体育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上面,久而久之,民众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也就在所难免了。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现状也令人堪忧,形成了一股恶性循环。由此可见,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很好地认识与了解,导致传统体育自然也未提升到与西方体育项目同等的地位,在群众中也丧失了一定的发展市场。 (三)缺乏资金投入,载体稀少 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迅速发展的道路,就需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就目前而言,本该用于扶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资金都用到了西方竞技项目上,致使民族传统体育自始至终处于经费匮乏的窘境,这也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发挥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经费长期依托于政府的投入,只是早期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欠发达,财政收入也时常受到限制。然而,随着各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财政收入逐步宽裕,这时为与国际竞技活动接轨,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政府便把西方竞技项目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显著,因而,这也就挤占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不少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知之甚少,即使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与其相关的赛事,不论从规模还是水平,都处于一种低层次的阶段。群众自愿参与的人数少、活跃度低,项目进行比赛时宣传也偏少,与现如今充满活力的体坛氛围不相符合。 (四)对这一体育项目的理论研究匮乏 任何一项成熟的体育项目,都离不开支撑其发展的理论,只有在形成一套竞技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该项目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重视实践,认为仅在实践中积累运动经验就能顺利完成各种赛事项目,迄今为止并未产生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理论体系。虽然有不少常识性的经验总结,但那只是非常主观化的并带有个人嗜好的论述,并未经得起推敲和时代检验,其实也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被列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专业课程,在这以前的许多年里,对其研究均为片面化的、散乱的。在成为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之后的十几年间,研究的重点也仅拘泥于武术等个别项目,并展现出研究范围狭隘、理论水平不高、层次较为低下等特征,也未成立专业的学术机构开展系统地、比较性的研究。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一)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力争在教学中得到推广 任何一类体育人才的培养,都要从青少年甚至儿童做起。前文已提及,我国现今的体育教学仍全盘“西化”,只以西方竞技项目为体育教学内容,这也减少了少数民族学生展现特色民族体育魅力的机会。我国的大学体育课堂,从最初的预备活动,到正课的项目内容、运动要领,再到最后的自由放松时间,均无法找寻点滴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色彩。面对一系列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状况,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中,使之能够在推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体育文化交融的同时,满足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各个项目的好奇心;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对民族体育活动的认同,在校园中尽快设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与竞技运动相结合进行训练,在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中不断创新形式,实现良性互动。 (二)积极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失去了继承与进步的原动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不善于开发利用相关资源。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性”资源正逐步丧失,相较于以往来说,对这些散布于民间的体育资源的保护与配置不力。基于此,各级文化、体育部门要开展好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积极寻求民族体育进步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提高配置体育资源的能力与水准,构筑体育活动传承体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同时,用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三)以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为契机,实现民族体育的勃兴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和环境资源,然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常常欠发达,为了刺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必要利用优越的条件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伴随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大多数人选择背井离乡,前去发达地区务工,可经由对当地民族风俗旅游业开发的方式促使人力资源的回流。例如,在湖南省,可通过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秒鼓表演,发展成独到的旅游风景线,这也符合当下都市人“返璞归真”的心态,同时,更能起到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振兴民族体育产业的作用,有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调动了少数民族群众投身于发展民族体育的热情和自信心。 (四)政府加大财力投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突破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理论,针对目前对其研究尚处于观望阶段的情形,政府要提高认识,组织优秀人才对民族体育开展科学的研究。可召开年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