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治疗-IPT.doc_第1页
人际心理治疗-IPT.doc_第2页
人际心理治疗-IPT.doc_第3页
人际心理治疗-IPT.doc_第4页
人际心理治疗-IPT.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 叶红萍 (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2002级研究生 YS02-22029) 摘 要: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一种短程治疗,1993年由美国哥伦比亚研究小组在传统人际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本文的目的在于简单介绍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的理论背景、治疗实用技术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 抑郁症 Abstract: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 (IPT-A) is a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IPT-A was developed by the Columbia Group in 1993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Many researches have proved its curative effect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This article aims to briefly introduce its conceptual background,practical techniques and current research issuesKey Words: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Depression引 言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是一种短程、限时和可操作性的抗抑郁心理治疗,最早起源于美国精神病学家Klerman与其同事于1984年作为成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时实施的人际治疗方法。从那时起,IPT已不断修改被用于治疗其他的心理障碍,如:心境恶劣、易饿症、物质滥用、躯体转化症、婚姻问题以及HIV患者咨询。同时,IPT还被用于作为其他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包括,青少年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以及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但由于抑郁症患者处于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尽管要坚持IPT的基本原则,但IPT依然需要强调不同的治疗侧重点。IPT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由美国哥伦比亚研究小组在1993年发展起来。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 IPT-A)适用于12-18岁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但要排除精神病性抑郁、明显自杀倾向和双相性情感障碍,IPT-A的治疗目的:(1)减缓抑郁症状;(2)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IPT-A是一种旨在改善症状的治疗干预方法。本文将对IPT-A的理论背景、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作一个概述。IPT-A的理论背景: 尽管TPT-A理论基础被认为来自Sullivan、和Bowlby的理论影响,但其实IPT-并没有特定的理论来源。当Sullivan在三十年代描述到一种人际间的治疗时,那只是一种长期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分析,与目前的IPT-A形式却不同。Bowlby的著作与IPT-A的理论和操作有着最大的联系,依附理论学家视丧失体验和较低程度的紊乱性依附为人类精神疾病的潜在原因。IPT-A可被看作在这一治疗框架下间接地解决青少年的这些依附问题。实验研究证明,压力、生活事件和社会依附关系的缺乏与成年抑郁症的发作、病程以及预后相关。同样,临床上对成年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也表明,保持亲密关系和得到及时的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在面对疾病导致的人际关系缺乏、失业、经济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生活困境起到增强抑郁症患者适应环境的信心和能力。IPT-A不依赖于特定的抑郁症病因学模式,而是认为抑郁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生,包括,生物学、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各种综合的方式促成抑郁症。IPT-A特别强调抑郁症,不管其特定的原因如何,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和人际环境下,这种环境影响抑郁症的发作、病程和预后。Klerman和Weissman等人提出,以下三个过程被认为促成了抑郁症的发生:(1)一系列的生物心理学机制导致抑郁症状;(2)反映童年经历和目前社会交互作用的社会功能;(3)代表稳定特质和行为的独特人格,这种人格往往容易使个体抑郁发作。人际心理治疗就是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在抑郁症中的作用,通过干预社会人际关系功能,阻断抑郁与人际关系之间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由于人际心理治疗是关注目前抑郁症状的治疗,所以,不尝试去影响病人的内在人格。IPT-A将青少年社会功能问题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悲伤、角色冲突、角色转变、人际关系缺乏以及离异家庭中人际问题。IPT-A中治疗师的角色 在IPT-A中,治疗师是病人的支持者(advocate),不保持中立。治疗师必须为病人说话,解释病人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法。治疗师必须主动积极,而不是被动。并且治疗师还要与家庭和学校取得联系和合作(必要的时候),治疗的中心在于病人此时此地的关系网络。最后,治疗关系不是友谊,明确的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保留。 IPT-A中治疗师角色的许多特征并不特别,与其他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特定的任务需要采取不同的立场和策略。 IPT-A的治疗技术 IPT-A运用特定的特殊的治疗技,包括(1)教育,教育是IPT-A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提供有关抑郁的信息,如抑郁的发病率、抑郁的表现和性质、以及抑郁对病人和其有关的重要人物生活的影响。教育被认为是治疗关键的初始步骤,因为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对疾病与目前人际关系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2)澄清,是指用来帮助病人认识、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澄清可以以这样的形式:使行为、感觉和思想联系起来,但要对病人在有意义的关系情景中发生的行为、感觉和思想联系起来。此外,在特定关系中的角色澄清也被用于那些青少年,其角色在不同的发展压力下,要求青少和其亲属采用不同的、灵活的角色期望。(3)问题解决,被用来帮助青少年处理特定的问题和冲突,如,帮助病人如何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4)改变行为的技术,通过治疗过程各种的角色扮演、和社会技能训练以提高和改善病人的人际交往能力。IPT-A的治疗步骤 IPT-A常常被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始阶段(13个次会谈),中间阶段(58次会谈)和终止阶段(912次会谈),具体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做出灵活的变动。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的治疗任务包括5个目标。(1) 认识并面对抑郁症。回顾有那些抑郁症状;抑郁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抑郁如何破坏我们与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给予病人一个病人的角色,其目的为了使抑郁症青少年患者避免因人际关系退缩或避免人际交往而遭受批评;评估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可能性和有关上学和学习成绩不良等问题。(2) 建立抑郁症状和抑郁时人际情景之间的联系。调查个体生活的所有关键的关系,提供对病人具有重要意义的关系网络全景;确定功能失调的以及具有保护支持作用的关系;澄清人际关系中双方的期望以及病人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想要做出的改变。(3) 确定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确定与目前抑郁有关的人际问题。问题的确定必须与病人一起商讨,并且就病人期望达到的治疗目标与病人保持一致。(4) 评估IPT-A对病人的适宜性。首先,是病人是否有意愿参加个对个的心理治疗;其次,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必须达成协议,什么是病人的核心问题;最后,治疗师还必须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保证可以提供适当的家庭支持。如果家庭功能的严重缺乏,那么,先要考虑是否应该住院或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5)建立治疗协议。当初始阶段将要结束时,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必须签订治疗协议,协议包括病人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病人和父母亲特定的治疗目标,治疗时间和面谈频率,治疗的保密原则等等,此外,治疗师处理自杀危险的方法必须对病人开诚布公地进行说明。中间阶段 在治疗的中间阶段,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五个方面的人际问题(悲伤、角色冲突、角色转变、人际关系缺乏以及离异家庭中人际问题)选择一个或两个作为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与青少年发展时期发生的普遍难题是一致的。(1) 悲伤:悲伤是病人对丧失的一种痛苦体验。当抑郁与因丧失心爱的人物而发生的歪曲、迟滞和持久的悲伤有关时,我们可以选择把悲伤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常的悲伤是自限的,很少超过6-9个月,可有暂时性的社交活动能力下降,但不需要专业的帮助。而抑郁症病人出现的悲伤反应时间超过6-9个月,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人际交往,需要给予处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治疗师运用共情、积极倾听和鼓励诉说来帮助青少年接受丧失以及丧失后的痛苦感觉,重新评估丧失的利和弊,更加现实地评估剩余的关系以及存在的社会网络。并取得这些关系网络的支持。(2) 角色冲突:当青少年与某一个人,尤其是父母亲之间缺乏满意的关系,而且这种人际冲突与抑郁的征候群之间的关系能被发现时,我们选择角色冲突作为需要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治疗的目标是鼓励冲突双方进行新的商榷,通过交流来认识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转变,并调整期望。(3) 角色转变:当抑郁症状与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困难有关,其原因不仅在于父母不能接受青少年的新角色,而且还在于青少年在处理新的需要和期望时存在自身的困难。最常见的是青少年从团体关系转变为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他的转变还有离开家庭的生活和学习、职业选择和计划等等。治疗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评估新的角色与以往角色之间的区别,确定新角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4)人际关系缺乏:抑郁的发作与长期的人际关系技巧缺乏和社会隔离有关,对于这种人际关系数量和质量上的贫乏问题,除了关注旧的关系,即与目前抑郁有关的人际关系缺乏以外,治疗师还需关注目前的治疗关系,如病人对治疗师的过度依赖、敌意。在治疗的框架中纠正这些问题,治疗关系能被作为治疗师旨在帮助病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模板。具体可以通过教授相应的社交技巧、改变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非理性信念而改善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数量。(5)单亲家庭:认识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父母离异,青少年必须处理与其中的一位父母分离或面临新的家庭成员等人际问题,所以单亲家庭是作为人际心理治疗中青少年人际问题的补充很有必要。治疗的目标是帮助病人处理痛失和被抛弃的感觉,澄清自己与那个离他而去的父亲或母亲之间关系的期望,商榷如何与继父或继母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及帮助病人接受与父亲或母亲长久分离的现实。终止阶段 治疗的最后四次面谈被用来回顾治疗中的变化和依然存在的问题。回顾时,父母和青少年必须同时参加讨论。同时要向病人和父母说明抑郁复发的问题,以及病人需要的时候,治疗师依然会向病人提供这方面的帮助。然而,关键问题是治疗师不能简短结束治疗,这样会逐渐破坏病人自我满意的情感,使复发的风险加大。让病人回忆最初治疗的目的已经完成,结束是一个自然和适当的步骤,而非失败。病人已经得到了抑郁症和人际干预的知识,以防止复发。IPT-A结束时病人的抑郁症状可能仍存在,但治疗师应充分相信病人的作用,把治疗失败的自我挫败的可能性减到最小。IPT-A与其他心理治疗的比较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有关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干预已取得很大进展,尽管近年来有许多文献已经证实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较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更具有实用性及科学性等,但并不表明这些方法或技术完美无缺、或者说精神动力学治疗日落西山、一无是处。表1将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心理动力学治疗(Psychodynamic)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对青少年的自我以及对青少年与客体的重要关系的关注为人际心理治疗和精神动力学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之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认知行为治疗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注重重新构建适应不良的认知方式,而人际心理治疗没有特定的理论模式,注重改善病人目前的重要人际问题。 表1 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动力学治疗的区别 IPT-A CBT Psychodynamic 抑郁的病因学假设 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多因素、功能失调性信念和歪曲的认知模式来自愧疚、愤怒和敌意的内驱力关注点 此时次地,现实的人际关系此时次地,认知和信念系统早年经历,潜意识的心理活动目标 缓解症状缓解症状人格改变时间设置 短程,限时短程,限时长时间的治疗治疗师的角色 积极,支持积极,支持中立,不干预治疗技术 对治疗关系不作解释,两次面谈之间没有家庭作业对治疗关系不作解释,布置家庭作业解释移情,并非积极的治疗技术IPT-A的研究进展 IPT-A最早在1993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小组Mufson和她的同事发展用来治疗14个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5岁,每周一次的治疗,持续十二周的疗程。在治疗后的,99%的青少年从严重的抑郁中恢复,显示抑郁量表分(BDI,HRS)的下降和一些社会功能的改善。在1996年他们完成的一年后随访,发现其中10人中只有一人复发。尽管这些研究在显示IPT-A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疗效,但必须对结果解释加以注意,因为这项研究没有对照组,治疗由一人进行,结果不是单盲测定,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此外,患者对他们正在接受的治疗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因此,这一实验结果的证明是有限的。此后,他们又在1999年施行了另一个控制性的临床实验。48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年龄在12-18岁,随机分成IPT-A组和临床检测组(指每月一次,每次三十分钟与治疗师会面谈论一些抑郁的症状和影响)实验结果显示,IPT-A组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临床检测组。在PT-A组88%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并且不再符合抑郁的临床诊断。Possellor和Bernel在1999年实施了第三个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IPTA有效性研究。71名青少年被随机分组为IPT组、CBT组和对照组,治疗每周一次,共十二次。只有自我报告和父母亲报告的方式用来评价结果。在父母报告中没有表明治疗效果,但青少年报告表明IPT-A和CBT对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IPT-A还改善病人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上述的初步研究资料表明IPT-A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IPT-A还没有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被深入地评估过,如,IPT-A在抑郁症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以及IPT-A的持续作用时间等等,更没有任何一个IPT-A与药物或其他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所以,IPT-A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有待于未来更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的证实。参考文献: 1 姚芳传主编情感性精神障碍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64-2772 赵静波,季建林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56-613 Eric Fombonne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 DepressionClinical Psychology&Psychiatry ReviewVolume 3No4,1998,169-1754 Michael RobertsonInterpersonal Therapy:An Introduction For DepressionAustralasian PsychiatryVolume 7February 1999,25-275 John F.CurrySpecific Psychotherapi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Society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1;49:1097-10116 Scott Stuart MDMichael Robertson FRANZCP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A Clinician GuideFirst published in London,Britain in 2003作者:叶红萍 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02级研究生联系电话:66857299-MAIL: 何谓人际心理治疗? 作者/出处:未知 日期:2006-09-10 人际心理治疗针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在疾病或障碍中的作用,侧重改善病人与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问题,打断疾病与人际关系之间的恶性循环(如抑郁症病人有社交回避或封闭隔离,反过来社交缺乏又会使症状加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时,先了解、检查病人的症状,评估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并建立良好的治疗协作关系,治疗中不断解决与其病症发作有关的人际问题。 人际心理治疗所应用的技术并非特殊,一般也是其他心理疗法所常采用的那些技术,具体应用,归纳于下: (1)询问:了解症状及存在问题。 (2)情感的鼓励和疏泄:通过医生帮助,认识和接纳痛苦的情感,表达出被压抑的情感,学会应用积极的情感处理好人际关系。 (3)澄清问题:在治疗性会谈中,医师会不断复述和反馈病人的话,以澄清一些问题和帮助病人疏泄被压抑的情感,医思产生情感共鸣。 (4)沟通和交往分析:帮助病人明确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存在的不恰当的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学会用新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来与人交往或建立人际关系,包括社交技巧训练的应用。 (5)改变行为:让病人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解决。如应用角色扮演技巧来检查和了解病人与他人的关系,应用家庭行为作业来训练病人新的社交技巧或方式。人际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12。16周)的心理疗法,尽管有些人际问题可能与个性有关,但人格的塑造与改变,需要另一范畴的治疗.动,心理也就难以保持健康的水平。抑郁症系列文章之三人际心理治疗方法这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在长达15年之久的对抑郁症研究后建立起来的一种短程(1216周)心理治疗方法。一系列研究发现,应激和生活事件、社会交往缺乏和缺少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紧张和婚姻危机等,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两者之间呈恶性循环的变化。具体存在下述四类与抑郁发作有关的人际问题。(1)不正常的悲伤反应:指与亲人死亡有关的情绪抑郁反应。正常的悲伤反应一般是自限性的,很少超过69个月,可有暂时性的社会交际能力下降,但不需要专门的帮助。而抑郁症病人超出正常的悲伤,悲伤反应时间甚至持续数年,需要给予处理。(2)人际角色的困扰:指病人至少与某一个人之间缺乏相互满意的关系。如婚姻矛盾、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以及同事或朋友的矛盾等。临床上,人际角色困扰是人际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抑郁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女性。(3)角色转换:指随着生活的变化,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如中学生或大学毕业、离家上学、参军、参加工作、退休、职务变迁、生育子女等。大多数人能够适应这些角色的转换,但有些人往往在面临这些转折时发生抑郁表现。(4)人际关系缺乏:指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不能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一般来说,伴有社交回避或封闭隔离的抑郁症病人较其他表现的抑郁症病人症状更为严重。人际心理治疗所应用的技术并非专门的特殊技术,他们往往也是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所常采用的技术,如询问的技巧、情感的鼓励和疏导。可归纳为:(1)询问的技巧:应用直接或间接提问的方法来收集有关症状及存在问题的资料。注意:交谈中询问的语气应自然、温和;方式应循序渐进,先间接、一般性提问,然后对部分问题进行直接或针对性提问。(2)情感的鼓励和疏泄:帮助患者认识和接纳痛苦的情感、鼓励其表达出压抑的情感,同时帮助患者学会应用和处理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3)澄清的技术:在治疗性会谈中,治疗医生不断地复述和反馈患者的讲话。有利于澄清一些问题和帮助患者疏泄被压抑的情感而且还可进一步增加患者对治疗医生的信任,以及引起患者的情感共鸣。(4)沟通和交往分析:帮助患者明确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存在不恰当的语言或言语沟通方式,学会用新的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来与人交往或建立人际关系,如社交技巧训练技术的应用。(5)改变行为的技术:人际心理治疗中行为干预技术的应用旨在帮助患者解决一般生活问题,让患者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解决。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技术来检查和了解患者与他人的关系,应用家庭行为作业来训练患者新的社交技巧或方式与他人建立交往。人际心理治疗 作者:不详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08-12-20 病灶清除后结膜瓣覆盖联 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 输尿管结石反复碎石后手 14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病临 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8卷 讲座作者:赵静波季建林单位:赵静波(广东粤北第三人民医院,韶关,512200);季建林(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200032)分类号:R3955感染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0)01-0058-04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ZHAO Jingbo(Yuebe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haoguan)Abstract:Inte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 is a relatively new kind of psychotherapy which developed in 1970s by klerman et 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have proved its curative effects to emotional disorders. This article aims to briefly introduct the practical techniques and some relevant clinical issues.Key words: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Emotional disorders人际心理治疗(IPT)是由Klerman等人在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起初主要用于门诊重性质量抑郁病人维生素的维持心理治疗。由于一系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疾病证实了IPT对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治疗的有效性,使其逐渐发展并用于精神蛋白质疾病的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CBT)一道成为198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有肯定疗效和能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疾病的心理治疗。然而,尽管IPT疗效肯定,临床上却只有少数医师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本文将概述IPT的操作技巧、临床应用步骤及要点。1人际心理治疗的特点IPT是一种限时、可操作性的抗质量抑郁心理治疗,治疗时间可以壮阳与焦虑药物治疗相对应,对急性期的治疗通常为每周12次(每次5060分钟)的门诊治疗,共持续1220周;维持治疗每月一次,可持续几年。其治疗目标针对病人维生素的核心症状,即情绪障碍,而非改变性格。IPT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不完全一样,它不强调病因学和因果关系,如假设不幸的社会事件引起质量抑郁,而是让病人维生素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起来,通过适当的人际关系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来减轻质量抑郁。1.1时间限制IPT用于急性期治疗时,要求过去习惯于长程治疗的心理治疗师作自我调整,即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维生素和医师都不应该采取观望的态度,长时间的沉默对质量抑郁寡言的病人维生素没有帮助。时间限制能给病人维生素和医生以情人压力。但治疗师也不能太急躁,否则会破坏治疗联盟或扰乱病人维生素的情绪。一般来说,治疗师经过一定的实践练习之后,都能掌握时间的合理分配。用于维持治疗时,如果质量抑郁已经缓解,则对时间的限制不严格。1.2直接、积极的观点明确治疗的时限和目的后,确定某个问题来治疗则更为重要。治疗师把治疗的重点放在病人维生素的情感调节上,注意质量抑郁症状与人际事件的相互作用。治疗师可以壮阳采取积极鼓励、尝试多种选择,并在适当的时候直接提供建议等方式。另外,角色扮演对病人维生素建立新的人际交往模式通常也是有帮助的。1.3不同专业心理治疗师使用IPT人际心理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壮阳由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治疗师操作和应用,不过,不同背景的治疗师侧重点有所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引起重视。如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有较好的洞察力,更容易接近病人维生素,明确表达感觉,他们侧重于被动的观望、对先天遗传素质、内心冲突、梦和移情的解释和分析,而IPT则注重在“此时此地”。另外,一些精神动力学治疗师不赞成公开地支持病人维生素的行为。问题是质量抑郁病人维生素不会客观的评价他们过去的行为,对结果和预后皆悲观。因此,治疗师对病人维生素的进步和成功给予表扬是合理的,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师“站在病人维生素一面”。直接提供建议可能违反中立原则。大多数治疗师在治疗中带着自己的主观偏见,在IPT治疗中,这有时是公开的。关键是要明确:病人维生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及有哪些办法能达到那些目的,这样能够减少治疗师直接提供建议。当病人维生素能迅速独立地解决一个问题时,说明病人维生素的情况是较好的。然而,有时当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孩子明显但病人维生素却看不出来时,可以壮阳直接给出建议。质量抑郁病人维生素有时需要轻轻的推一下。这样,一个IPT治疗师不是中立的,至少在为减轻病人维生素的精神症状而积极的工作。接受过认知行为治疗(CBT)训练的治疗师学习IPT时,应注意调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感觉,而不是自动的想法和基本的纲要。在病人维生素没有弄清情绪和人际事件的关系时,认知训练可能会使情绪低落。IPT和CBT技巧的不同在于IPT总体上结构较少,分项解决程序和正式的家庭作业少。一种特殊的技巧侧重于心理治疗的一个方面。正如精神动力学方法能帮助IPT更好的理解,在其他心理治疗中,IPT又能增加对病人维生素的理解。另一种趋势是把人际、认知、行为、精神动力学和其他干预方式综合,作为整合心理治疗模式。2人际心理治疗的过程IPT可以壮阳分为三个阶段。治疗初期通常为13次会谈,主要工作为采集病史、做出患者诊断及介绍IPT治疗的一般情况;治疗中期为治疗的主要阶段,重点在四个人际问题中的一个或二个以上悲伤反应、人际角色的困扰、角色变化或人际关系缺乏;治疗后期为回顾治疗的全过程,巩固疗效并准备结束治疗。2.1治疗初期(1) 患者诊断:遵循医学乙肝模式,按照正式的患者诊断标准,用汉密尔顿质量抑郁自评量表或贝克质量抑郁问卷对病人维生素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及向病人维生素说明质量抑郁症的严重性。(2) 人际问卷:弄清楚病人维生素过去重要的生活事件和现在的关系,制定一个“人际关系详细目录”。特别要清楚病人维生素在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度、信任度、期望值、人际功能失调模式及履行承诺的程度,知道病人维生素在人际交往中期待什么?信赖谁?在质量抑郁发生前和质量抑郁期间关键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确定人际问题:以病人维生素和人际问卷为基础,治疗师应选择四个人际问题中对病人维生素困扰最大的一个做为治疗重点。从临床实用的观点出发,治疗重点太多可能使治疗重心分散,疗效降低,因此治疗目标应该明确和具体。人际关系缺乏一般应作为治疗选择中最后要解决的问题。(4) 选择治疗方法:有经验的治疗师会考虑多种治疗方法,如:是否用药治疗,IPT一般不排斥用药治疗,心理治疗和焦虑药物治疗结合会更容易被病人维生素接受。IPT较适合于严重的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尤其是伴有社会功能失调、人际关系缺乏及缺少人际交往动机等情况。(5) 确定病人维生素角色:正如Parsons所说,病人维生素角色通常没有改变病人维生素的社会角色和义务,而是要求他们去坚持工作来恢复健康。IPT承认病人维生素角色并认为它是质量抑郁的本质。由于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本身及其周围的人都可能认为患者老年人的质量抑郁症状就是绝望和虚弱(如把疲乏看作懒散,把不恰当的罪恶感看成是理所当然等),对这些所谓的实际问题治疗师可以壮阳从医学乙肝的角度给予解释。(6) 对治疗的解释:IPT开始的关键是综合从患者诊断和人际问卷所收集到的信息,简短地向病人维生素解释其质量抑郁情绪和人际问题的关系,即情绪低落、压抑、病毒睡眠障碍、疲乏、自杀观念和无助、失落感以及无价值感等都是质量抑郁症的症状,并且与其人际交往方式有关。另外,对治疗没有信心也是质量抑郁症的一个表现。可以壮阳这样说,人的质量抑郁情绪与其人际关系是互相影响的,而IPT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7) 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治疗早期应建立一个较好的治疗同盟,治疗师应该多给病人维生素以积极支持、耐心解释和唤醒希望。由于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经常呆在家里,长期存在失落和无价值的体验。因此治疗师应鼓励病人维生素多走出家门与人交往,虽然他们感觉信心不足,可解释行动总比不行动感觉好,让他们想象成功的感觉,而较少有时间担心。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2.2治疗中期重点在四个人际问题中的一个或二个以上,是治疗的核心阶段。每次治疗性会谈开始时治疗师可向病人维生素问这样一个问题:“上次会谈以后到现在这段时间内发生过什么吗?”这样提问可使治疗的重点集中在“此时此刻”,病人维生素有两种回答:即对他们心境或最近事件的描述。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助病人维生素找出心境与人际事件之间的关系。如果病人维生素情绪好转或变差,应进一步提问:“有什么事情发生过吗?病人维生素做了些什么?治疗期间要改变什么方面的问题?”如果病人维生素叙述一个事件,则询问他的情感反应怎样?一句话,此治疗阶段的关键是找出病人维生素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向病人维生素提供对质量抑郁症状的理解,结束时概括总结治疗的关键点。当然,四个人际问题都有不同的处理策略。(1) 悲伤反应:一般来说,丧失并不导致精神障碍,尽管病人维生素可能伴随长期的质量抑郁情绪,但是有少数的质量抑郁症与丧失事件有关。在IPT中悲伤被定义为丧失了重要亲人的反应,即丧恸,其他的丧失:如失业、理想破灭、离婚,则在角色变化中讨论。丧失一个重要的亲人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可能迅速导致质量抑郁。治疗师应该判断病人维生素是否丧失了重要的亲人,如果确认,应弄明白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病人维生素当时有什么反应。如果病人维生素当时没有悲伤反应,则可判断目前的质量抑郁可能是他们逆遇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治疗可使得病人维生素度过难关,鼓励情绪的渲泄,同时需要弄清楚这种丧失对病人维生素意味着什么,在他们的关系中好的和坏的方面,以及死者给病人维生素生活留下的缺憾。一旦病人维生素认识到悲伤反应与他们质量抑郁状态的关系,他们通常希望从治疗师处得到更多的帮助。治疗师治疗起到移情角色的作用,干预丧失与病人维生素症状的联系。治疗师还应帮助病人维生素寻找新的支持和关系来补充对丧失者的需要,这当然不能代替丧失者,但病人维生素已经能够重新开始培养兴趣、建立关系、开创幸福的生活。(2) 人际角色的困扰: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通常存在多种人际困扰,与性伴侣、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的角色困扰。如质量抑郁症的社会退缩可使病人维生素与知心朋友的关系疏远,性欲减退可使婚姻关系恶化,思维减退可导致工作困难等。相反,任何功能不良的社会关系都可能使质量抑郁症状加重。因此,治疗师帮助病人维生素理解其人际角色相互间的冲突,及角色冲突与质量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然后挖掘资源鼓励病人维生素改变这种关系,关键是帮助病人维生素找出想要建立什么关系及达到此目的的最好的方法。当然,首先要弄清病人维生素的关系问题是否真的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有时治疗师只要澄清交往方式或简单的解释就够了。如果人际关系真的处于绝境和不能改变,则应让病人维生素认识到结束这种人际关系更为合适。在角色困扰中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是伦理犯罪。有些人际冲突较复杂,没有一方真正“错误”。例如,国外象这样的伤害性事件患者老年人让无辜的性伴侣同时染上HIV病毒,或者有婚外的性行为。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他会用道德标准去判断,得到报应,或至少去道歉。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通常描述由于没有保护自己而受到不公正的伤害,这可能由于病人维生素自我判断的困难和作为情绪障碍的一个症状罪恶感。治疗师帮助受伤害的病人维生素纠正自我判断,面对伤害者宣布他们在伦理上的权力。动员病人维生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避免被更深的伤害,增强自信。(3) 角色变化:广义的社会角色变化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任何变化,如结婚或离婚,升学或毕业,雇佣或解雇,患病就诊或治疗、康复青少年等。每种角色的转变都会给病人维生素带来心理上的情人压力和紧张,尤其是曾患过质量抑郁症的病人维生素。IPT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帮助病人维生素了解角色变化有积极和消极二方面,以便使病人维生素更好的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第一步是让病人维生素认识变化的事实,及与情绪低落等症状之间的联系。帮助病人维生素找出原来角色丧失的原因明显,回忆它的好处,祝贺它的成绩,然后探讨实现愿望的可能性,逐渐看到角色变化的有利方面。(4) 人际关系缺乏:这是IPT中最困难的问题。病人维生素往往有严重的性格问题,而且亲密和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很少,治疗中应向病人维生素解释其个性特征,病人维生素的人际交往困难反映了其病态的人格障碍和较差的预后。有些人可能符合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患者诊断标准,缺少亲密的人际关系。另外,如果病人维生素患有情绪质量抑郁,长期的慢性情绪障碍可导致显著的人际关系缺乏。对于这样的病人维生素,通常可以壮阳用建立或培养新的人际关系的方式来取代固有、单调的社会角色。尽管这样,人际关系缺乏的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仍可能对治疗有效。鼓励病人维生素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避免与社会隔绝,回顾受挫折的过程,找出病人维生素在所处人际关系中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在目前的情况下可改变的方面,不要过分追究过去。2.3治疗后期在IPT的最后几周里,大多数病人维生素的质量抑郁症状已经缓解,此阶段的任务是回顾治疗经过并展望未来。此期的治疗有几个目的:巩固疗效,培养独立性,减轻对预后的担心,以及提高自信,使病人维生素感到有能力控制他们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第二个目的是帮助病人维生素回顾质量抑郁症状和人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潜在的质量抑郁复发和恢复及其性格上易受伤害等特点。2.4维持治疗Frank等人提出IPT用于质量抑郁症病人维生素的维持治疗有预防价值,即每月治疗会谈一次,对有三次或以上的重症质量抑郁发作的病人维生素可防止病情复发。由于重性质量抑郁是较易复发的蛋白质疾病,维持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已有对照研究疾病证实,IPT的维持治疗与抗质量抑郁药的维持治疗疗效接近,特别是与焦虑药物合用,疗效巩固,复发率最低。有关维持治疗的疗程,近年来国外主张每12月1次,维持半年到1年,也应该象急性期治疗一样制订有关计划。因为随着急性期治疗任务的完成,病人维生素已经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维持良好的情绪并继续解决存在的人际问题。另外,在IPT急性期治疗结束之前,治疗师和病人维生素应对维持治疗的时间和频度达成一致。3总结已经证明IPT在重性质量抑郁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目前IPT可适用于成人、老年人、青少年的情绪障碍、HIT阳性的病人维生素、进食障碍、人格障碍及精神分裂症康复青少年病人维生素等。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病人维生素的心理社会康复青少年治疗只有少量报道,疗效不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