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煤油换热器设计.doc_第1页
列管式煤油换热器设计.doc_第2页
列管式煤油换热器设计.doc_第3页
列管式煤油换热器设计.doc_第4页
列管式煤油换热器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设计题目: 列管式煤油换热器设计 设 计 人: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二 年 月 日设计任务书(一)设计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循环水(P为0.3MPa,进口温度15,出口温度40)3允许压强降:不超过1.5*105Pa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转5处理能力:100000t/年煤油6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二)设计内容及要求1根据换热任务和相关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 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3. 核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阻力4确定换热器的工艺结构,绘制总装图5. 完成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8000字),设计思路明确,层次分明,内容详尽严谨求实,书写规范(三)参考书目1谭天恩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2柴诚敬,刘国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贾绍义,柴敬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4 夏清,姚玉英,陈常贵,等. 化工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5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组. 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6 刁玉玮,王立业.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五版)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7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8 魏崇光,郑晓梅. 化工工程制图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9 娄爱娟,吴志泉. 化工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制图教研组. 化工制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 王静康. 化工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99812 傅启民. 化工设计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13 董大勤. 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四)进度计划(时间自己确定)1、查找资料,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确定设计说明书初稿3、撰写设计说明书4、绘制总装图 摘 要 在生产中的许多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类换热器,是众多行业的通用型设备,对实践生产非常重要。无论在哪种类型的设备中,必需要有两种或者以上的温度不同的物料,其中一种传出热量的高温物料,降低自身的温度;另一种流体则温度相对较低,需要吸收热量,升高温度。 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年处理能力为10万吨煤油的列管式换热器,达到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制造、安装、检修方便、节省物力和财力的效果。关键词 列管式换热器,煤油,CAD电脑辅助设计目 录1绪论11.1 换热器概述11.2 换热器种类11.3 换热器流动空间的选择原则22. 换热器设计32.1 设计方案的选定32.2 确定物料的物性数据32.3 计算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42.4 传热面积初值的计算52.5 管侧的传热系数52.6 管内给热系数62.7 传热核算62.8 换热器壳侧压强降72.9 换热器管侧压强降82.10 换热裕度92.11 壳程接管计算92.12 管程接管计算92.13 壳体和封头的设计102.13.1 壁厚的确定102.13.2封头的选取122.14 管板与换热管142.14.1管板142.14.2换热管152.15 壳体与管板、管板与法兰及换热管的连接192.15.1 壳体与管板的连接结构192.15.2 管板与法兰的连接202.15.3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212.16 折流板或支持板222.16.1 折流板型式222.16.2 折流板尺寸222.16.3 折流板的布置232.16.4支持板242.16.5 折流板质量计算242.17 膨胀节242.17.1 膨胀节252.17.2 膨胀节计算25致 谢29附 录301绪论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指的是把高温物料的一部分热量通过换热器件传递给低温物料的一种热传递专业生产设备。 在生产的许多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类换热器,是众多行业的通用型设备,对实践生产非常重要。无论在哪种类型的设备中,必需要有两种或者以上的温度不同的物料,其中一种传出热量的高温物料,降低自身的温度;另一种流体则温度相对较低,需要吸收热量,升高温度。随着我国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社会生产中对能源利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社会生产中需要更高效能的专业换热设备。目前,对于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性能改进以及工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门领域。同时,一些新颖的、效能高的换热器也相继投入生产。1.2 换热器种类 换热器重点应用在那些消耗能源比较多的生产领域中。随着人们设计水平的提高,生产中出现了各色的专业换热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的换热介质、不同的生产温度、不同的生产压力、不同的工作状况的换热器,其内部结构样式也有很多不同。间壁式、流体连接间接式、蓄热式、混合式换热器;以及冷却器、预热器、过热器、加热器、蒸发器等各种类型是目前换热器主要的一些设计形式。列管式换热器是这些形式中应用比较广泛、实际利用性最好的一种。 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是由换热壳体、封头、折流挡板、换热管板、换热管等器件组成。管程指的是进行热交换的物料在换热管内流动的行程;而壳程则指的是进行热交换的另一种物料在换热管的外侧流动的行程。列管式换热器是生产中非常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因此它的别称是管壳式换热器。以列管式换热器温差的补偿构造来分类,可以被分出以下类型:浮头式、固定式换热器、U管式等等。优点:换热器设备多提供的单位体积比传热面积较大,设备结构坚固实用,结构材料可选择的范围较大,操作省时省力,在许多的大型生产装置中被广泛采用。1.3 换热器流动空间的选择原则1.3.1 总体换热原则:传热面对侧的传热系数尽量靠近,不要差距太大。管、壳程流体的选择要利于设备的清洗和设备的维修。降低设备器件由于受热不均而产生不利的热效应。有毒性的传热媒介,必需做到严格密封。尽量不要使用价钱较贵的金属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支出。1.3.2 选择管程的流体:相对清洁度较低的流体 在管字内部的流速较高情况下,悬浮物很难沉积,管字内空间也可以比较方便的清洗。体积较小的物料 为了可以更好的控制物料,能够得到特定的流动速度,一般管子内面比外面的流动截面要小,对设计成成程性流动也有益处。压力较大的流体 换热器的换热管耐压力比较强,可以降低换热器壳体对密封性的要求。有腐蚀性的流体 把管子和管箱做成耐腐蚀的材料器件,把其他所有器件都使用普通材料生产,设备的总体造价较低。2. 换热器设计在理论知识及专业设计内容的学习后,进行下面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2.1 设计方案的选定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内两种操作物料(煤油和水)温度的转化:煤油的进口处温度达到150C,其出口处的温度则为50C;冷流体物料自来水的进口处的温度是15C,而其出口处则为40C。综合考虑清洗、操作、维修等各类因素,确定设计为固定管板式的列管式换热器。2. 选定流动空间及流速 考虑到冷却水易结污垢,为了方便清洗、维护设备,设计管程内走水,壳程内通煤油。于此时,在换热器壳程内流动的高温煤油可以和空气进行有效的热传递,这在本质上加大了换热器装置本身的热交换强度,提供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换热设备选用252.5 mm规格的10号碳钢管。2.2 确定物料的物性数据物料的定性温度以热交换装置内流动物料在设备进口以及出口处的温度的平均值来表示。物料煤油在壳程中的定性温度是:T1=150C,T2=50C,t1=15C,t2=40CT=(150+50)/2=100(C)流体物料循环冷却水在换热器中的定性温度:t=(15+40)/2=27.5(C)已知管程和壳程内水和煤油的物性数据为:煤油在温度100C下的相关物性数据是:导热系数 o=0.145 W/(mk)粘度 o=7.05104 Ns/m2密度 o=790 kg/m3 定压比热容 Co=2.24 kJ/(kgk)水在温度27.5C的相关物性数据为:导热系数 i =0.632 W/(mk)粘度 i =7.19104 Ns/m2密度 i =990 kg/m3 定压比热容 C i =4.189 kJ/(kgk)2.3 计算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1.热流量 m0=10104103/(33024)=12626.26(kg/h) Q0= m0Coto=12626.262.22(15050) =2.8106 kJ/h=778.62(kw)2.平均传热温差 =(t1t2 )/ ln(t1/t2) =(15050) (4015) / ln(15050) / (4015) =54(C)其中t1=T1t2,t2=T2t1。3. 水用量 Wi =Q0/(C iti)=2.8106/4.174(4015)=67154.6kg/h=7.46kg/s平均温差=4 =0.259选择卧式冷凝器,冷凝在壳程,为一壳程四管程,查图可得=0.83。=540.83=44C管子规格,L=3m。换热管管束的排列:采用正三角形。一壳程四管程的三角形管束排列方式为。2.4 传热面积初值的计算总传热系数选取为K=500W/(m2.C)=35.5m2单个管子面积 =0.1874m2换热管个数 =188换热管中心距离 =1.2525=31.35mm,取t=32mm换热管束的直径 =408mm中心单行管束 =132.5 管侧的传热系数估算壳体的壁温Tw 预设冷凝给热系数是100W/(m2K)。换热器壳程的平均温度:T=(150+50)/2=100(C)换热器管程的平均温度:t=(15+40)/2=27.5(C)那么(100Tw )1000=(10027.5)500所以:Tw =62.5C平均冷凝温度C76.2C时煤油物性:密度 o=825 kg/m3 定压比热容 Co=2.22 kJ/(kgk)导热的系数 o=0.130 W/(mk)粘度值 o=9104 Ns/m2=4.5103kg/(sm)=1024.6W/(m2K)计算值与假设值基本相同,符合要求。2.6 管内给热系数换热管的横截面积 m2换热管内部的流速 2.7 传热核算水污垢的热阻选取为=3.44104 m2K/W 煤油的污垢热阻选取为=1.72104 m2K/W 选择换热管管壁的导热系数是 =45 W / (mK)那么与前面所预设的K值基本相同,试差完毕。2.8 换热器壳侧压强降1) 折流板计算DS=Db+13=408+13=421mm选DS=400mm选择折流板为25%圆缺度的圆缺型的折流板。那么其圆缺高度是:H=0.25400=100mm所以,折流板的板间距计算得 B=0.4DS=0.4300=120mm折流板的板间距选取为 100mm由此,折流板数目计算是 NB=L/B-1=3000/100-1=292) Kerns法计算换热器压降换热管的横截面面积 那么,换热器壳侧的质量流速为 则换热器壳侧的流体流速为 换热器壳体的当量直径为 其雷诺数为 通过查找壳侧阻力因子图可得 =5.8102取,流体粘度有关的影响可以被忽视掉,使用进口处的物料流动速度,其压强降低了50%, 但所以,换热器的壳侧压强降是1.2332kPa2.9 换热器管侧压强降雷诺数为 根据壳侧阻力因子图可以查得=3.6103换热管压强降为:2.10 换热裕度实际生产所需的换热面积为:换热器换热裕度由公式可得:所以,换热面积裕度符合要求,设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2.11 壳程接管计算 选择换热器接管内物料的流动速度u=1.35m/s,因此可以得到它的直径为:所以选取接管d=80mm。 2.12 管程接管计算 接管内流速选取为u=1.35m/s,那么其直径为:所以选取接管d=150mm。工作压力:换热器管程为0.3MPa,换热器壳程为0.3MPa。标准换热器选取为:公称直径DN=400mm;公称压力:换热器管程为0.3MPa,而其壳程也为0.3MPa;管程数:4程;总管数:188;中心一行管数:13;管长:3m;管程流通面积:0.0174m2;计算换热面积:40.39m2;2.13 壳体和封头的设计2.13.1 壁厚的确定管壳式换热器外壳主要是由封头、管箱壳体和壳体三部分组成。生产上,一般用管材或板材来制作换热器的壳体。对于那些小于400mm直径的设备,壳体往往选择采用管材和管箱。对于不小于400mm的直径的设备,往往以板材来卷制制作出换热器的壳体。设备所对应的直径种类要能够与换热器封头、连接法兰的种类相配合,如此可以更好的选择法兰和封头的构型。往往,在换热器设备小于1000mm的直径情况下,100mm的差距被当做系列间的均等差;当设备大于1000mm的直径情况下,200mm被当做是一个系列的均等差值。但是如若期望采用旋压式的封头,那么能够选取100mm当做直径系列的一个均等差。表2.13.1 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圆筒的最小厚度公称直径400700800100011001500160020020002600浮头式810121416U型管式810121416固定管板式68101214表2.13.2 壳体、管箱壳体厚度DN,mm材料壳程或管程公称压力PN,MPa0.61.01.62.54.06.4厚度,mm400Q235A/B/C8881016MnR888812161Cr18Ni9Ti55681218根据先前的计算,换热器的壳体和管箱壳体的外围直径是400mm。因此可以选Q235A碳素钢板材质来制作器件。根据有关的资料记录,在100C下t=113MPa。接下来进行设备壳体壁厚度的设计。如若取设备的工作压力与其设计的压力数值相等,那么pc=0.3MPa,此种设备的焊接接头的系数为=0.83。壁厚计算为 壁厚设计 由于煤油是具有低腐蚀度的物料,那么选腐蚀裕量C2=1mm。所以 同时壁厚的负偏差是 C1=0.5mm,所以Sd+C1=4.42mm。名义上的壁厚为 ,所以选择名义上的壁厚是5mm。由以上所列的图表可以做出分析,6mm的大小能够被用来当做设备壳体以及管箱壳体的壁的厚度值,同时以前面所列的公称压力和设备所用的材料来分析的话,最后取8mm当做设备的壳体以及管箱壳体的适宜厚度。因此,所设计设备的壳体的单位长度是120kg的重量,单位长度是0.283m3的体积。2.13.2封头的选取:椭圆形的封头JB/T473795高ho的小圆筒(直边)和长半轴、短半轴大小依次为a,b的半椭圆一起组成了换热设备的椭圆形封头。为了防止边缘应力影响封头与筒体间的环向焊缝以及保持封头的生产制造的品质,所以设置了直边,这也是它的最大作用。设备的椭圆形封头壁的厚度公式计算为:标准椭圆形封头的K值为1,因此表2.13.3 不同封头的厚度DN,mm材质壳程或管程的公称压力PN,单位MPa0.51.21.52.44.16.5厚度,mm400Q235A/B/C8881016MnR888810161Cr18Ni9Ti55681218表2.13.4 各种椭圆形封头的ho(mm)封头材料碳素钢、普低钢、复合钢板不锈钢封头壁厚4810182039101820直边高度254050254050依据以上相关资料和本设计的实际需求考虑,换热器封头选择为DN=400mm,设备的制作材质使用Q235.A,换热器的封头的厚度值选择为 8mm,直边ho选择为25mm的大小。2.14 管板与换热管2.14.1管板管板作为管壳式换热器的其中非常关键的器件,其不光与管子和壳体等处接通,同时作为换热器中非常关键的耐压器件。面对管板的设置,不光要符合强度的硬性要求,还应该充分的考量它的内部结构。1)管板结构以下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同时作为法兰的管板,可以观察得到,一个明显的凸起的面是管板和法兰的连接密封面,在器件中的隔板槽拐角的地方,倒角为1045。图2.14.1 换热器的整体管板构造 图2.14.2 换热器的堆焊管板构造图2.14.1是由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共同打造的一个联合管板,其中不锈钢管板的隔板槽是11mm的宽,而碳钢、低合金钢管板的为12mm大小,管板的槽深往往大于4mm。图片2.14.2为采用堆焊的不锈钢管板,首先是堆焊,再来钻管孔。采用堆焊的不锈钢,提倡使用带级堆焊。2)管板的最小厚度如果换热器的管板和它的换热管采用胀接,换热器管板的最小厚度(腐蚀裕度不算在内)要符合表格2.14.1。表2.14.1 胀接情况的管板最小厚度换热管外径值do/mm242430502.53.50.300.45573.50.8%10%1.0%+12%10%选取10号碳钢为本设计的换热管,L=3000mm;表2.14.3 10号碳钢的相关应力型号规格厚度(mm)常温压强指示在以下温度(C)下的应力大小(MPa)b(MPa)t(MPa)2010015010GB816310335205112112108GB994816335205112112108GB64791633520511211210817403351951121101043)换热管的排列(1)换热管的排列型式换热管的排列型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图2.14.3 换热管的排列型式图2.13.3中(a)和(d)两类排列,在管距一样的情况下的挡板,流体的截面相对于(b)和(c)两类要小一些,可以更好的增加流量,所以在理论上更加的合理、更加的科学。本设计综合分析以上因素,煤油换热器采用(a)类的排列。(2)换热管中心距换热管中心的距离,最小应为1.25倍管直径,热交换管的中心距分区支管,应最小传热管中心距与厚度的挡板槽密封面,以保证在膨胀管桥具有足够的强度。设计中能够采用焊接的技术来连接换热器器件,管的间距可以更加的小,但为了能够确保壳程清洗,清洗的通道定为6mm大小。当外壳用于蒸发过程,为了使气相更好的逃脱,管间距可为1.4倍管外径大。依据制作规范,热管直径为25mm大小的管,设备的管中心距为32mm,位于换热管中心两侧位置的隔板槽为44mm大小。(3)布管限定圆DL布管限定、圆确定等参数可以依据下面的资料来制定。表2.14.5 b的值Dib 3100026004表2.14.6 bn、b1的值Dibnb1700103700135 表中:b的值、b1的值、bn为垫片厚度,分别按上面的表取值; b2=bn+1.5(mm);b3为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束最外层换热管外表面至壳体内壁的最短距离,b3=0.25d且不小于8mm。 D为换热管外径,mm; Di为换热管筒体内直径,mm; DL为布管限定圆直径,mm。 (a) (b)图2.14.4 布管示意图根据前面的条件可得:b3=0.35d=0.3525=6.25mm那么,DL=Di2b3=50026.35=587.5mm。除了考虑有限循环布管直径,管换热器和侵蚀之间的距离需要考虑。通常,换热管外表面和相邻的抗冲刷面板之间的距离,最小。(4)换热管排列原则以完全对称的原则来排列换热管得所有管束。可以都布满换热管的领域应该是符合换热管与防冲板的距离规则和布管限定圆直径的数值。尽可能的把拉杆平均的安置在管束的外侧一面。拉杆能够被安排在折流板缺边的位置上,而且其间的远近不可以大过700mm的大小。换热器折流板的缺边和换热器拉杆中心处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中心距的(0.51.5)区间之内。那些多管程的设备的各程管数的相对误差值也理应维持在10%的范围之内,同时也要维持大小等值,而误差绝对不能够超越20%的最大限制。而相对误差的公式为:式中:Ncp各程平均数,;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各程中最小(或最大)管数。总管数:188管程数:4计算的平均每程换热器的管数:Ncp=47各程管数:=51(3程),=60(1程)中心一行的管数Nr=587.5/32=18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层数为8层2.15 壳体与管板、管板与法兰及换热管的连接对不可拆式的换热器来说,管壳板的焊接式连接。由于壳壁的厚度,类型,直径,和管板(如管板法兰),所以必须焊接方法和焊接接头在不同的地方。2.15.1 壳体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因为温度的差异,压力和材料的性质,因此固定管板与壳体的类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非固定管板换热器的可拆卸的,从结构上看有两种类型,一是管板法兰(见图2.14.5(a),另一个是一个夹式固定管板。此种列管式换热器使用碳钢为其所有材质,适宜采用同时兼作法兰的管板,换热器圆筒与它所用的连接结构形式为:图2.14.5 管板圆筒(可以兼做法兰)的构造2.15.2 管板与法兰的连接连接管板,法兰,当管板法兰,法兰连接管箱和一般固定管板换热器。固定管板换热装置的管板本身就能够当做一个法兰的连接类型,这相对要简单一些,不光是应该满足生产操作的工艺条件,对于选一些密封型,其还应该要依据操作的压力和温度选择。结构式法兰的选择。如图所示的2.14.6图2.14.6 管板的连接构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a)用在管侧和壳侧压力为0.3MPa的结构,而不是在气密性要求。2.15.3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换热管子与换热设备管板间的构造样式主要包括这几类:(1)胀接;(2)胀焊结合;(3)焊接。根据前面的考虑可以知道,此种设计的煤油换热器管子与管板之间的连接仅能够适用焊接的技术去实现。强度焊接的参数,参照国标GB1511999,如下所示。 图2.14.7 强度焊结的结构及参数表2.14.7 换热器换热管的延伸长度换热管规格外径壁厚101.5121.0141.5161.5192252322.5383453573.5换热管最小伸出长度l10.51.31.81.23.43.2l21.62.12.62.02.53.0坡深的最小值l31.22.12.6如若在设计中选择上面的参数,那么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在意:(1) 若换热器部件的所需加工参数不大于如上列出的参数值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换热器管板上面的坡口深度。(2) 如若换热管子的直径和换热器的壁厚不在上面所列的参数范围内,那么可以对l1、l2、l3的值做适宜的调整。(3) 图2.14.7(c)所示的情况,适宜于压力比较高的工作情况;图2.14.7(a)所示的构造,适宜于碳钢、整体不锈钢管板以及低合金钢材质的换热装置;图2.14.7(b)的构造,适宜于堆焊不锈钢钢板材质的换热装置。2.16 折流板或支持板关于换热器中折流板或支持板的构造规划,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及生产要素。 2.16.1 折流板型式折流板有很多的造型,比如弓形的以及矩形形状的折流板。其中弓形折流板是最常用、最实用、最好用的折流板。此设计装置所最终使用的是弓形的折流板。而单、双、三弓形的折流板是弓形折流板的三种主要形式,并且生产中换热器基本上采用的是单弓形的折流板构造。2.16.2 折流板尺寸 1)弓形折流板的缺口高度弧形板挡板间隙高度应允许流体通过的间隙,在管束流动接近。通过降低气缸直径弓高的比例确定单弓形折流板间隙对气隙的大小。气缸间隙高度也可以0.20 0.45倍的内直径。挡板切割切口在下面的行中心线根据权利,或剪两排管孔桥。 2)折流板或支持板最小厚度表2.14.8 折流板最小厚度 公称直径DN换热管无支撑跨距l3003006006009009001200120015001500折流板或支持板最小厚度400700456101012 3)折流板或支持板外直径及允许偏差表2.14.9公称直径DN400400500500900900130013001700170020002000230023002600折流板名义直径DN-2.6DN-3.4DN-3.5DN-7DN-9DN-11DN-13DN-15折流板外直径允许偏差0-0.50-0.80-1.20-1.40-1.62.16.3 折流板的布置1)折流板的布置 一般的折流板按等距离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换热器管束端头的折流板要适当的排列在换热器壳程的端口接管位置,位于管板附近的折流板和其之间的远近值如图所示,折流板的大小能够照公式来计算:公式内符号L1表示的是壳程接管地方的尺寸的最小值;公式内符号B2表示的是换热器内防冲板的长度值,而若没有防冲板的情况下,其值B2=di。 如若单一成分的清洁流体作为卧式换热器的壳程,挡板间隙应水平的安排下,如果少量液体中含有气体,应在获得了最低的孔的液体出口挡板;如若在流动物料中夹杂有一小部分的气态物质,应当在设备挡板端口的最高。卧式热交换器,冷凝器和再沸器壳含有气体的固体材料中,液相或液,挡板间隙应垂直布局,与挡板打开出液最低。2)折流板间距 折流板之间间隔距离最低也要达到圆柱壳的1 / 5直径的大小,而且要求不能够低于50mm的大小;在特殊情况下的距离也较小。挡板最大间距应无支撑长度的变化对热管(包括边缘方向相同的折流板间距和其他支撑管长度的两个相邻块缺乏)应不超过表指定的,作为一个挡板,其值应小于壳体内径。2.16.4支持板本换热器设置了折流板,因此可以不使用支持板。2.16.5 折流板质量计算按下式进行折流板质量计算:式中:Q折流板质量,kg; Da折流板外圆直径,mm; Af去掉一部分的折流板的弓形面积,Af=Da2C,mm表示; C1一种关系系数,可以根据ha/Da由表来查阅。 ha折流板所去除掉的弓形的高度,mm表示; d1管孔直径,mm; d2拉杆孔直径,mm; n1管孔数量; n2拉杆空数量; 折流板或支持板厚度,mm。得Q=26.62kg2.17 膨胀节固定管板换热器装置在工作中,装置的管束与壳体间有一些的不同,换热管束和换热壳体刚性地结合,如若温度变为一定的限度,由于大的温差应力可能造成损害或者造成管弯曲。如若两者的温差超过一定限度,那么便可以考虑浮头式、U型管等换热装置。但换热器成本较高,如果不清洗管,也可以使用一个固定管板换热器,但需要设置温度补偿装置,如膨胀接头。2.17.1 膨胀节膨胀柔性件时装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壳,依靠弹性元件的变形,以补偿管束与壳体之间的变形差异,以消除壳体和管束因温度应力引起的温度。 理论上来说,多层的膨胀节在结构上比单膨胀就拥有了许多让人称赞的优点,多层的膨胀接头的弹性比较好,较高的操作灵敏度,较强的补偿能力、生产承载能力和生产强度高,结构紧凑等。2.17.2 膨胀节计算1) 管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