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六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六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六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六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六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市六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卷面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用钢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请勿遗漏。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潺潺流淌、滋润甘chn 的清泉,那是仁厚的土地母亲从自己血管里挤给生民的玉液qing 浆。有了水,孱弱的植物就会蓬蓬勃勃,jio 渴的动物就会起死回生。有了水,就有了大山的蓊郁,湖海的ho 荡。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3分)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a. b. c. d. 3.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好文章能陶冶性情,能修心养性,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读珍珠鸟能使人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 美;读朱自清背影能使人珍惜人世间最弥足珍贵的 美 ;读岳阳楼记能使我们感受到范仲淹的 胸怀。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 情怀。4古诗文名句默写。(分)(1)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2)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3)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4)但愿人长久,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5)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5仿照例子,任选一个汉字,合理想象,解说字中人生。(分) 例: 信 一个人的言语与他本人一般比肩齐高,不夸张,不装小,堂堂正正,这个人便足以信赖了。备选汉字:贪资人 6语文综合性学习。(分)【看新闻,论阅读】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据调查,当今一个中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包括文字、影像、广告等,大约在20万字左右,这已超出了15世纪一个成年人一年的阅读量。如此海量的信息摄入主要是以“微阅读”的方式进行着,这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正在盛行,它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人类在面对资讯爆炸下的自然选择。有人因此断言,“微阅读”时代正在到来。“微阅读”为何受追捧?我们熟知的传统阅读方式会否因此被颠覆?技术革新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再一次提出了时代的追问。(摘自人民网) 【读名著,知情节】按提示完成下列填空。(3分)“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这一对联描绘的是哪一部名著? 我还知道这部作品中的 (填人物) (填情节)的故事。【话家乡,说名人】根据你对家乡名人的了解,为下文仿写一个句子。(分)我的家乡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赵师秀为我们留下了约客的名诗;朱自清为我们创作了绿的名篇;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13分)勇敢的追求真正的美 秦牧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力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她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他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环节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地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仪表美、修饰美在某种阶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熠熠闪光的缘故。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以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本文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3分) 第段中契诃夫的话和第段中托尔斯泰的话,都是理论论据,两者是否可调换使用,为什么?(3分) . “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中的“不寻常”指的是什么?(3分)_ 1.第段中作者对忘我的科学家、思想家对“美”的追求的观点你同意吗?(4分) (二)(17分)不肯死去的心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和她共同走了50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骗着,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后来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群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我的母亲。每次看到她,外婆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有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餐桌上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a】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菜放进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那顿饭大家都吃得很艰苦。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也坐了下来,同客人寒暄。【b】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其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到了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费力的从口袋里掏出油腻腻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外婆呵外婆,她的灵魂已在疾病折磨中慢慢死去;但永远强健的,是那颗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11说说第一段对外婆的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12本文写外婆的细节很传神,请在【a】【b】句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4分) 13读第五段“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写母亲在这“半晌”时间里的心理活动。(4分) 14外婆的形象相当独特,也相当感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读后感想。(6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一)(4分)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杨万里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15这首诗写的是回顾对岸所见到的景象,从诗句“ ”可以看出。(2分)16“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分) (二)(10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会天大雨 今亡亦死 宜多应者 旦日,卒中往往语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13分)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注】车轊(wi):车轴头。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皆以轊折车败 期年不克 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南面而王耳 21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分)例句:或谗之于燕昭王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22翻译下列句子。(3分)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23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3分) 四、写作(60分)24.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请你根据亲身体验,将的题目补充完整并写作。题目:我在_中成长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4分)醇 琼 焦 浩2(3分)c3.(4分)(1)示例:信赖(信任、和谐) (2)亲情 (3) 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济世4(分)(1)背灼炎天光。 (2)人迹板桥霜 (3)虫声新透绿窗纱 (4)千里共婵娟 (5)枯藤老树昏鸦 (6)随风直到夜郎西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2分)示例: 贪一个完完全全瘫趴在些许钱财上的人,其形象实在不怎么雅观。 资资金、钱财是次等的宝贝,所谓“金钱万能”古来便视之为谬误。人 既是一种相互支撑,也是一种相互拖累,支撑与拖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绝对“独立于世”的人并不存在。6(分)【看新闻,论阅读】“微阅读”时代正在到来【读名著,知情节】水浒或水浒传 人物、情节(略)【话家乡,说名人】写温州名人,句式一致2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13分)(3分)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3分)不能调换,两个强调的重点不同,是分别为所在的段落所要论述的观点服务的。(3分)指的是心灵美和行为美; 10.(4分)答同意或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17分)11(3分)写出外婆的病状,为下文铺垫 12(4分)示例1:“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菜放进口袋里”这一细节,既反映外婆病状,又表现出目睹者的惊愕。示例2:“弹”字写出外婆动作的急速,反映她急切的心情,表现她那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13. (4分)用第一人称(1分)围绕“感激、感动,报恩”两方面来写2分,语言1分14. (6分)示例:文中外婆在患老年痴呆症后,忘记了生命中很多重要的,而唯独忘不了对女儿的爱。外婆的言行似乎可笑,但这言行的背后却蕴藏着一颗永不死的伟大的母亲的心。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我们的母亲在餐桌上把喜欢的菜往儿女的碗里夹,自己却说“不喜欢吃”或说“我吃饱了”,这何尝不是一颗伟大的母亲之心呢!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围绕“母爱的伟大”主题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论述3分,语言表达1分)三、古诗文阅读(27分)(一)(4分)15(2分)过了春江偶回首(“偶回首”对应“回顾”之意)16(2分)诗人用“嫩”“新生”形容水,流露出了喜悦和怜爱之情(二)(10分) 17. (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