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妇幼、全科、高护、卫管、医保、信息教....doc_第1页
《病理解剖学》妇幼、全科、高护、卫管、医保、信息教....doc_第2页
《病理解剖学》妇幼、全科、高护、卫管、医保、信息教....doc_第3页
《病理解剖学》妇幼、全科、高护、卫管、医保、信息教....doc_第4页
《病理解剖学》妇幼、全科、高护、卫管、医保、信息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妇幼、全科、高护、卫管、医保、信息专业使用) 安徽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修订 2 0 0 3 年 7 月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 教学时数:48/12 (理论/实验) 学分数一 目的和要求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科学。它研究疾病为什么会发生(病因),怎样发生(发病机理),会出现哪些变化(代谢、功能和形态方面)以及会有怎样的转归。病理学的任务是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基础;参与临床疾病的确诊;与临床共同进行对新疗法的评价及发现和认识新的疾病。进行病理学教学不是为了使医学生成为病理医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医学生进而学习临床课。二 相关课程病理学是界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互相配合的学科,前者较侧重于疾病的形态变化,后者更侧重于功能、代谢方面的变化。 三课程内容简介及要求 绪论 1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第一章 组织和细胞损伤与修复第一节 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理 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 掌握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2 理解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原因及发生机理。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1 掌握变性的概念。2 掌握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纤维蛋白样变的概念及病变特点。3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及病变特点。4 理解坏死的结局。5 掌握凋亡的概念。第四节 再生与修复1 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2 掌握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方式。3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及再生的机理。4 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作用。5 理解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第二章 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1 掌握充血、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 掌握肺、肝、脾淤血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 血栓形成1 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2 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3 理解血栓形成的机理4 理解血栓形成的过程。5 掌握血栓的类型及形态。6 掌握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第三节 栓塞1 掌握栓塞的概念。2 理解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后果。第四节 梗死1 掌握梗死的概念。2 理解梗死的原因及形成条件。3 掌握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第三章 炎症第一节 概述1 掌握炎症的概念。2 理解炎症的原因。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1 掌握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及增生),并理解其发生机理。2 掌握炎症介质的概念,并了解其作用。第三节 炎症的形态学分类1 掌握炎症的形态学分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及增生性炎。2 掌握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急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3 掌握慢性炎症的一般病理变化、炎性息肉及炎性假瘤的概念。4 掌握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征。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 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1 理解炎症的经过和结局。2 理解炎症的意义。第四章 肿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1 掌握肿瘤的概念。2 理解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1 理解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2 掌握肿瘤的异型性。3 掌握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与转移途径)。4 理解肿瘤的复发。第三节 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1 理解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2 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3 掌握交界性肿瘤的概念。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 掌握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原则。2 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3 掌握常见肿瘤: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及畸胎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点。4 掌握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概念。5 了解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6 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及发病学。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 风湿病1 理解风湿病病因和发病机理。2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3 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理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三节 心瓣膜病 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病因、常见类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四节 高血压病1 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及诊断标准。2 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3 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后果。4 理解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特点。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1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后果。3 理解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及后果。4 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后果。第六节 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 了解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概念及常见类型。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理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第二节 肺炎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理解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合并症。第三节 尘肺 了解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特点和合并症。第四节 肺原性心脏病 1.理解肺原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掌握肺原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了解鼻咽癌、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常见类型、形态特征、转移及合并症。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1.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第二节 肝硬变1.理解肝硬变的概念、类型、病因和发病机理。2.掌握肝硬变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三节 胃炎、溃疡病1了解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2.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3.了解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4.掌握溃疡病的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 第四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理解食管癌、胃癌、肝癌及结肠癌的病因、病理变化(肉眼及组织学类型)、转移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1.理解肾小球肾炎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及分类。2.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 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3.了解其余几种类型肾小球肾炎病理特点。第二节 肾盂肾炎1.理解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感染途径。2.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了解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一节 子宫颈癌1.理解子宫颈癌的病因及组织发生。2掌握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和扩散。第二节 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肿瘤 掌握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三节 乳腺癌1.了解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掌握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及扩散与转移。第十章 传染病第一节 结核病1.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2.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3.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1.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2.掌握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2.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1.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2.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病理学主要是以形态学方法研究疾病本质的一门科学,实验课的目的就在于:1 培养同学逐步掌握病理形态学的观察、记述和描绘方法。2 通过观察实际病变,参观尸体解剖和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等形式,通过 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对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分析、归纳,培养同学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对所学病变能作出较正确的病理诊断。 病理解剖学实验内容主要为观察大体标本、参观尸体解剖、观看电影或录象、以及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等。 五. 习题数量及要求采用自编的病理解剖学习题集病理学实验指导,包括多选题、思考题、临床病理讨论实例,随堂练习,以便学生学习及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六.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采用大班理论课教学及小班实验课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闭路电视、录象、挂图、标本等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七. 教材及参考教材 教材:1病理学第五版杨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2病理学徐英含 龚西瑜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12月 参考教材:1.Robbin SL,et al: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3rd ed,London,W B Saunders Company,1984 2.Anderson WAD:Pathology,11th ed,St Louis Mosby,1985八学时分配 理 论 课 实 验 课 节次 内容 学时 节次 内 容 学时 1 绪论、组织和细胞损伤 2 1. 绪论、组织和细胞损伤 2 组织和细胞损伤 2 血液循环障碍 3 3 组织和细胞损伤与修复 2 2. 炎 症 4. 血液循环障碍 2 肿 瘤 35. 血液循环障碍 2 3.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血液循环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