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梳理与专项阅读.doc_第1页
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梳理与专项阅读.doc_第2页
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梳理与专项阅读.doc_第3页
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梳理与专项阅读.doc_第4页
孟子二章知识点最新梳理与专项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2、重点字词注音:域民(y)畎亩(qun)拂士(b)3、重点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 城:内城。郭:外城。环:围。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域:限制。寡助之至 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故君子有不战 君子:得道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士:狱官。拂:违背。乱:扰乱。曾益:增加。“曾 ”通“增”。恒过 :经常犯错误。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有所作为。征于色 征:表现。喻:了解。入:在国内。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出:在国外。4、重点语句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行拂乱其所为:是他做事不顺。5、重点句子背诵、默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现不得民心、众叛亲离的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排比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析亡国条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成才的客观条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主旨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内容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三、课后题四、知识点归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郭 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池 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去 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委 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域 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是 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3、一词多义;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以天下之所顺(用)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之 三里之城(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4、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 :(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五、中考体验:阅读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词词义例句 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答案:1、在国内 映入 进入 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3、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一3题( 9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3 分)A、委而去之 (到 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2、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 4 分)3、翻译下面句子。( 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答案:1 、A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阅读三: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5题。(13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委而去之(委: )(去: ) 亲戚畔之(畔: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4翻译下列句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含义: 。事例: 。答案:1委:放弃 去:离开 畔:通“叛”,背叛2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5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阅读四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A、以 B、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 D、而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答案:8A 9D 10C 阅读五【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