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卷.doc_第1页
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卷.doc_第2页
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卷.doc_第3页
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卷.doc_第4页
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区) 小学 姓名 考场编号 密封线2005年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卷第一轮笔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项 目卷面书写积累与运用理解与感悟实践与创新合 计得 分卷面书写5分一、积累与运用(2555523550分)1填空。(25分)(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包括风、雅、 三部分。(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3)宋朝著名学者 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句:“ , 。” (4)古代少年王勃写的 是千古传诵的名文,其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两句是“ , ”。(5)“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 。(6)苏教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 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有 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有 的荷花;还选用了许多外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列夫托尔斯泰的 、有维克多雨果的 等。(7)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8)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资源和 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 。(10)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儿童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做事来学习”。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1)“南宁、虐待、思念、留恋、烦恼”中加点字的声母都是“n”。( )(2)“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是一个比喻句。( )(3)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4)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庄子、大学和中庸;所谓的“五经”指的是易经、诗经、书经、礼记和春秋。( )(5)苏教版教材在习作内容编排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策略,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构成了苏教版作文教学的新体系。( )3给下列各题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归田园居 饮酒 种豆南山下 山居秋暝(2)对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尽管我这个普通人对社会没有多大贡献,但如果我多献出一个笑容,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转折 条件 转折 因果 转折 假设 转折 假设(3)古诗词赏析:“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下面对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词追叙一次醉洒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沉醉”既指与友人尽兴畅饮而大醉,又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写出了词人因醉酒而深感懊恼的心情。最后一句很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4)凡要求小学生写的字,苏教版教材都根据国家语委的规定一一展示了笔顺,并要求小学生按笔顺描红。这体现了教材编写( )的特点。实 新 简 美(5)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56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字的习作。300 350 450 4004下面这段话中有5处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修改(5分)。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地区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都处于未发掘。但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这里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形基建工程实施,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因此,余杭地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紧急制定,本地区的文物保护就有了保障。5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上联:忆往昔峥嵘岁月。下联: 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主题连贯一致(3分)。小时候, 上学后, 长大后,母爱融在乳汁里, 母爱 , 母爱藏在枕头里,吮着它, , 枕着它,香甜甜。 。 爱意绵绵。7把你所熟知或崇拜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名气大的专家或名师写出来(至少写出45位),再用几句话写出其中两位专家或名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或教学风格(5分)。 二、理解与感悟(2015155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题(20分)。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用原文中的内容填空。(4分)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 、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请你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说说“无入而不自得”这句话的意思。(3分)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3分)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3分) (6)读完本文后,从教师的角度,请你谈谈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5分) 2我国古人在读书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观点,请你读读下面的语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些读书观点的认识和理解(15分)。(1)“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3)“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4)“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5)“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 3请你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15分)。(1)有位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他让学生说说喜欢谁、不喜欢谁。有个学生说他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有很强的生存本领。教师对他的观点大加赞赏。你对这位教师的“大加赞赏”持什么看法?(2)有位老师在教学燕子一课时,他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本领,又让学生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这样教学对吗?为什么? 三、实践与创新(301545分)1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30分)。(一)桂花雨(琦君)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二)祖 艺(笑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zhi)菜、淘米、喂猪、薅(ho)草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反刍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桂花雨和祖艺两篇文章分别可以作为四年级、六年级的阅读课文,请你从这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完成以下3项任务。(1)试以文学鉴赏的方法从文章内容、语言表达、主题思想等方面解读你所选的文章,品味作家在人物刻画、情景烘托、谋篇布局、斟词酌句、情感表达、意蕴象征等方面的独特匠心。(10分) (2)如果将你所选的文章作为语文阅读教材进行教学,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请你简单介绍本课教学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