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概 述11、编制说明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招标文件及全套构筑物、建筑物、管线、道路等招标图纸资料,并踏勘了施工现场,认真分析了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和本工程施工的特点、难点后,我公司编制了本方案。本方案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工程范围内结构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案和分部分项专项施工方案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出图情况分阶段及时详细编制再报审。 12、工程概要*城市污水处理厂于1999年建成旱流处理规模172万m3/d预处理厂,并在2004年续建了120万m3/d的一级强化设施,通过混凝沉淀的物化法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然后经出口泵房提升后深水排放入长江。为了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指标,必须对其进行扩建。工程采用分流处理达标排放方法,即从现有高效沉淀池前分流60万m3/d污水,进入新建的多模式AAO工艺生物反应沉淀池,处理到出水水质高于一级B标准,与剩下减负后的60万m3/d一级强化高效沉淀池出水充分混合后紫外消毒,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接入原有交汇井,通过出口泵房、高位井深水排放。13、工程目标131、工期目标本工程总工期304天,计划开工日期为XXXX年9月1日(最终正式开工日期以业主书面通知为准),计划竣工日期为XXXX年6月28日。确保工程在XXXX年2月完成涉及设备安装的所有建(构)筑物的土建工作及渗水试验,确保设备安装进场交接施工。XXXX年4月底前完成合同范围内所有工作内容具备调试条件;所有的设备安装及单机调试工作在XXXX年5月30日以前完成。各工序节点工期确保满足业主要求。132 、质量目标我方将本着“质量控制标准高于验收标准”的原则,按国家质量标准和上海市及建设部有关质量规定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并服从监理工程师的各项具体要求,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确保本工程按照国家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一次合格率100%,并通过建设工程竣工备案验收,确保达到上海市市政工程“市政金奖”和优质结构奖。133、 文明施工目标我方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上海市文明工地(场站)管理规定上海市扬尘防治管理办法贯彻文明施工要求,在基础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形象、宣传教育、卫生防疫、综合治理等方面,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及环境管理,确保达到市级文明工地。同时,我方将按照上海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确保达到市级标准化工地目标,确保创建“市级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134 、安全责任目标施工期间按照“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要求执行,加强安全施工法制意识,健全安全保证体制,强化职工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生产、防火、防盗等现场管理工作,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及治安防火责任协议书,确保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或人生安全事故。14、编制依据1、*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招标文件及补遗文件;2、*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招标设计图、地质资料、测量资料;3、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强制性条文,相关的国家、行业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4、现行的国家及*颁发的其他技术规范和标准,*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规定;5、施工现场踏勘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和资料;6、本公司相关工法、规定、技术设备力量及施工经验。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0-2002)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08-11-1999)12、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08-40-94)13、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BJ08-236-199)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1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1-2002)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1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1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20、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DBJ08-228-97)2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DBJ08-903-2003)2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2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30-2001)27、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试行) (DBJ08-70-98)2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29、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01)3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3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3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3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1-1990)34、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4-2002)35、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CJJ60-2002)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施工范围本工程主要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一、 主要施工内容:生物反应沉淀池(2座);二、 建、构筑物工程:交汇井、紫外线消毒池(1座)、出水泵房(1座)、1#连通阀门井(1座)、2#连通阀门井(1座)、厂区雨水泵房(1座)、厂区污水泵房(1座)、出水泵房上部建筑、鼓风机房(1座)、11#14#变电所(共4座)、15#变电所(1座)、运行技术研究用房(一座)。三、 厂区总平面布置:箱涵、各种管线、检查井、电缆沟、流量计井、电缆井、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厂区照明(包括路灯基础)等。四、 其他相应工程:包括除以上内容外,满足招投标要求的其它土建工程。22、工程地质概况221、土质概况扩建工程位于*污水处理厂厂区南侧围堤两侧。场地原为长江口潮间滩,现状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围堤促淤形成的荒地,除东南角(水厂南侧围堤外)地块为养草场及西瓜大棚外,其他地段水塘、沟渠纵横分布,野草、芦苇丛生。根据现场踏勘,场区内除南侧大堤附近地势较高外(标高约8.00m 左右),其他地段较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4.00m左右。*地区地基土主要是长江水系带来的巨量泥沙入海,在波、潮、流作用下沉积形成,其间受多次海侵海退,形成了一套粘、粉、砂土为主的沉积盖层,土层变化大,总体松软,含水量大,砂层多。根据上海地貌类型分区图,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位属区潮坪地貌类型。根据勘探资料分析,拟建场地为古河道沉积区,缺失、层。地基土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土组成,土层分布较为稳定。勘探孔揭示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根据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土的类别等,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六大层及八个亚层,其中层围海填土主要由1 层杂填土、3层冲填土组成,局部地段为2层淤泥;3层32 层为全新世Q4沉积层;1 层2 层为上更新世Q3沉积层。222、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拟建场区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粘、粉性土层中的潜水,未揭露承压(微承压)水。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一般为地表下0.31.5m,受降雨、潮讯、地表水的影响有所变化,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7m。设计时可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11.1.1条按埋深0.5m采用。2)地表水拟建场区内地表水主要为场区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塘、及排水渠积水,场区东侧是长江。拟建场地濒临长江口,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是地下水重要补给源,地下水水位受长江涨落潮影响较大。3)地下水、地表水及地基土腐蚀性分析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有关规定,上海地区地下水环境按类环境考虑。地下水如不受环境污染时,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23、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液化土层本场区浅部分布的3、3层经液化判别为可液化土层,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本工程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乙丙类,对采用桩基础的构筑物可消除地基液化影响;对基础埋深在5.0m 以上的构筑物,基底以下地基土液化指数ILe4,达到液化处理要求;除臭装置等轻型构筑物,可不考虑抗液化处理。2)厚填土本场地围海填土的主要组成为1层杂填土和3层冲填土、局部低洼地段中尚分布有2 层淤泥。围海填土厚度除在大堤附近局部地段较厚外(最厚处达7.9m,ZK32孔处),其他地段一般约2.5m 左右,本工程构筑物基础埋深一般较深,基础施工时,大部分将被挖除,但局部可能会对构筑物基础设置造成影响。3)浅层潜水对工程基坑开挖影响较大,当开挖形成水头差时,易使松散粉土层产生流砂现象,施工时可采用降水措施进行处理。224、场地地震效应拟建场地地基土属软弱场地土。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上海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中有关规定:拟建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三章 工程施工特点、难点与对策3.1、施工特点、难点分析3.1.1、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难点、特点分析1、生物反应沉淀池平面基坑面积大,基坑开挖深度5.90m左右,同时根据土质情况,浅层土的渗透系数较大,施工中如何保证整个基坑的降水。2、生物反应沉淀池平面基坑面积大,采用何种施工组织来使单体结构内形成基坑开挖与结构的流水式作业,加快施工速度及施工材料的水平、垂直运输。3、生物反应池底板面积较大,如何防止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不产生裂缝。4、底板分区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护已浇底板完全缝、引发缝、止水带、发泡材等不受到破坏。5、初沉段的污泥槽和二沉段配泥排水渠底板结构落底,如何安排该部分的施工组织;另外沟槽开挖过程中,如何对PHC桩进行保护。3.1.2、沉井施工难点、特点分析1、出水泵房沉井平面面积较大,如何保证制作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井身产生冷缝。2、出水泵房、污水泵房、雨水泵房沉井制作过程中,刃脚、梁墙交叉处、穿墙洞口处钢筋我较密集,如何解决钢筋过密区域混凝土浇筑的难题,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3、沉井穿墙洞口下部的混凝土浇筑较困难,不易密实,如何保证穿墙洞口处的混凝土浇筑质量。4、出水泵房、污水泵房、雨水泵房沉井结构壁厚较薄,井格较多,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下沉系数较小,根据计算表明,沉井下沉系数小于1,如何保证沉井的平稳下沉。5、出水泵房面积较大,机械挖土无法覆盖整个沉井,如何解决挖土问题。下沉过程中如何防止不均匀下沉,如何进行纠偏。6、沉井的体积较大,相对沉井的刚度较小。在下沉过程中,沉井四角的高度差相加可能无法归零,产生闭合差,表示沉井井身发生变形,施工中如何控制闭合差。3.1.3、箱涵施工难点、特点分析1、K1、K4箱涵连通管包管的埋深较深,连接K1、K4、1#阀门井,该段构筑物较多,埋深不一,应当如何进行该段施工。2、K6连通管施工区域处于已建污水处理厂内,并靠近需要高效沉淀池,且与已建溢流箱涵、高效沉淀池出水箱涵相连。采取何种措施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原厂区的各设备管线的正常运行,保护基坑周边地下管线、高效沉淀池和两段已建箱涵。3、如何保证K6连通管与已建溢流箱涵、高效沉淀池出水箱涵接口的质量。4、扩建工程局部放空管埋深深于K1箱涵,如何协调好该段区域的施工。5、如何保证箱涵制作的质量,如何保护橡胶止水带不受损坏,保证接口质量。6、箱涵与地下构筑物接口施工如何保证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拉裂。3.1.4、上部结构行车梁施工难点、特点分析如何保证出水泵房、鼓风机房上部结构行车梁的吊装到位。3.1.5、雨季、汛期、防雷施工难点、特点分析施工区域面积较大,雨季施工如何保证施工现场的排水。地下水位受雨季、汛期降雨量较大,如何解决场地内的排水降水措施。施工地处空旷地区,任何做好施工设备、人员的防雷措施。3.1.6、与其他标段衔接配合难点、特点分析本工程中管线、箱涵都预留与相邻标段的接口,如何与其他标段进行协调。3.1.7、土方调配难点、特点分析本工程中挖方、填方量大,面广,如何调配土方是控制工期和成本的关键。3.2、针对特点难点的主要措施3.2.1、解决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难点的主要措施1、大面积基坑降水的主要措施生物反应沉淀池平面总外包尺寸约为303.10247.90m,基坑开挖深度5.90m左右(现有地坪标高4.00m左右),基坑面积大,同时根据场地土质情况,浅层土的渗透系数较大,因此对整个基坑降水的难度较高。根据地质资料,并结合现场周边环境,确定每个生物反应沉淀池为一个独立降水区域,在开挖基坑面周边和单体分块施工作业面分界线位置布置轻型井点降水,并以此形成相对固定的隔水帷幕和降水面。生物反应沉淀池下卧层3灰黄灰色砂质粉土层,渗透系数较大,其下部为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渗透系数较小,因此基坑周边采用二级井点降水,基坑周边的降水井点须持续降水,直至基坑回填土结束才能拔除。基坑内井点降水:先将坑内上层土(约1.5米高左右)满堂挖去后,布置第一级降水管,基坑内当水位降至要求后,开始大面积开挖,上层土体开挖到+1.00m左右后,迅速补打一排井点配合降水;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纵、横每隔15m设1道碎石盲沟排水,垫层、底板完成后可拆除坑内后续区域井点,进行相应的开挖作业。降水管的布置,要根据挖土的顺序来考虑(详见井点降水布置示意图),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视现场实际情况,如二级井点降水效果不是很好时,我们将考虑再布置一排降水管,用三级井点降水或采用其他的降水措施,抽水泵的布置,不超过50米布置一台。总之,要确保基坑内作业面干燥。2、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组织难点的主要措施生物反应沉淀池基坑开挖总体上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本工程进度要求,单个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顺序由结构埋深较深的地方向埋深较浅的地方进行,推进程序和区域划分以变形缝为界,即当某区域基坑开挖完成后,在挖土向后推进的同时,该区域即开始浇筑素砼垫层,垫层完成后进行底板和井壁结构的施工,这样一个单体结构内便形成基坑开挖与结构的流水式作业。基坑开挖时,挖机能挖到的部位,尽量一次性挖掉,避免重复性挖土而影响工期,同时配备行走式塔吊来解决大面积结构施工的水平及垂直运输。3、大面积底板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措施生物反应沉淀池底板面积大,混凝土浇筑时易开裂。我们根据生物反应沉淀池底板混凝土的标号,根据现场的实验数据,配置合适的配合比,并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等措施,保证混凝土不开裂。4、初沉段的污泥槽和二沉段配泥排水渠施工流程初沉段的污泥槽和二沉段配泥排水渠施工结合每个区域底板分块施工,进行三次制作,具体见污泥沟槽施工流程图。5、初沉段的污泥槽和二沉段配泥排水渠施工对PHC工程桩的保护初沉段的污泥槽和二沉段配泥排水渠开挖采用放坡开挖的形式,开挖过程中对周边PHC工程桩会有影响,因此需要对暴露的桩位进行保护。具体措施如下:a、 保护放坡土体的稳定。将上层土(约2米左右)开挖后,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放坡开挖的方式,按1:1坡度放坡。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计算结果边坡稳定系数为1.2,表明以该种坡度放坡边坡是稳定的。b、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避免挖土机械对工程桩的撞击,开挖PHC桩中间土方时,调用小型挖机,对于工程桩附近的土方采用人工挖土,挖土时注意避免对桩的碰擦、撞击。同时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挖土位置和留土位置,这样有利于履带吊的行走,保证现场材料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c、污泥槽和配泥排水渠结构施工完毕后,该区域放坡部分土方回填建议用砂回填,因砂比原状土的密实度好,这样有利于保证回填土的密实。3.2.2、解决沉井施工难点的主要措施1、出水泵房大面积沉井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措施出水泵房下部沉井平面外包尺寸41.90m37.10m,平面面积较大,为保证沉井浇筑的连续性,避免井身产生冷缝,因此沉井浇筑前做好各项交底工作,合理组织混凝土搅拌车的调配工作,同时配备备用混凝土拌站、搅拌车、泵车等,保证混凝土不间断的浇注。混凝土浇筑时在沉井的四周安排四部混凝土泵车,保证混凝土浇筑面覆盖整个沉井。必须确保最小混凝土供应量,保证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小于300mm/小时。2、沉井局部钢筋加密区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措施对于三个沉井底部刃脚、梁墙结合处、穿墙洞口处钢筋较密集,上层钢筋间距很小,混凝土很难下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抽出部分上层钢筋,保证钢筋的间距能使混凝土下料,待下部混凝土浇筑至面层后,再将抽出的钢筋复位,继续浇筑。3、沉井穿墙洞口区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措施沉井穿墙洞口制作过程中,洞口下半部分的混凝土浇筑较难,质量不宜保证。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在洞口模板处开孔,浇捣洞口下部混凝土时,孔中插入振捣棒对下部混凝土进行振捣;结束封孔后浇筑洞口上半部分。4、沉井下沉中下沉、纠偏的主要措施根据计算,沉井下沉系数较小,拟采取空气幕沉助措施;空气幕法是一种较好的助沉减阻方法,且在施工时能在较大程度降低沉井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并可以利用空气幕的不均衡压气减阻来达到纠偏下沉的目的;必要时可以利用空气幕管道压触变泥浆减阻。该井面积大,易产生变形裂缝,施工期间随时观测,调整取土位置及取土量从而控制沉井的最大高差。5、出水泵房大面积沉井挖土的主要措施该井由于面积大,在下沉过程中给机械抓土带来一定困难,因而考虑采用50t吊车抓泥与水力机械排泥相结合的方式下沉。(图示详见下页)6、解决控制闭合差的主要措施若四角高差不闭合,应及时分析原因,找出沉井下部应力聚集点对相关的底梁或隔墙下侧土进行坡坏,释放沉井的施工内应力。7、出水泵房结构繁杂,管线繁多,施工工期长,考虑到本工程工期紧,出水泵房是本工程的关键线路,将沉井施工改为SMW工法施工。3.2.3、解决箱涵施工难点的主要措施1、K1、K4箱涵、连通管包管、1#阀门井区域的施工该段区间先行施工,基坑开挖深度约10m,采用拉森钢板桩加钢支撑的围护体系。钢板桩围护外侧设深度为12m的喷射井点降水。需要先施工该管段,后施工与其相连的两段箱涵。2、K6连通管、2#阀门井的施工及对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K6连通管与2#阀门井的施工区域处于已建污水处理厂内,与已建溢流箱涵、高效沉淀池出水箱涵,并靠近需要高效沉淀池,该区域施工前需用围墙将施工区与厂区隔离,基坑开挖前做好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工况进行施工,并且做好各项应急预案。3、K6连通管与已建溢流箱涵、高效沉淀池出水箱涵接口的连接措施K6连通管与已建箱涵预留孔之间净距较小,混凝土浇捣时不易密实,导致今后漏水渗水。因此在接口施工时,管道与已建箱涵内壁用钢板封堵,浇筑洞圈下半部混凝土时模板上开小孔排气,使下半部分混凝土密实;浇筑上半部分洞圈在已建箱涵侧壁上开孔注入混凝土,结束后封堵。洞圈凿除时,根据设计要求保留箱涵洞圈预留的钢筋,如有破坏应进行植筋等措施。接口处设置止水钢板,保证接口的防水。4、扩建工程局部放空管埋深深于K1箱涵,K1箱涵基底标高为+0.100,挖深4.3m,采用结合钢板桩的围护形式,邻近侧放空管直径1.35m,埋深8.5m,施工时采用拉森钢板桩围护开挖。为避免放空管开挖对浅层箱涵的影响,以先深后浅的原则先行施工埋深较深的放空管,待放空管施工完毕回填后再进行埋深较浅的箱涵施工。5、本工程中箱涵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在渠道内腋角部分也用定型钢模来控制,用采钢管支架组成整体。箱涵分段施工需对橡胶止水带进行保护,将橡胶止水带设置应固定在特制的框架上,防止止水带移动,绑扎钢筋时应注意保护,以免损伤变形。浇注混凝土时,应确保橡胶止水带平直,且在正中位置,先用泡沫板条在外口嵌平固定,然后在浇到外口时抽去泡沫条,以保证止水带位置正确。在一节箱涵浇注后,外露部分的止水带应注意保护,尤其是起端第一节的止水带外露面,由于外露时间长,为防止日晒雨淋,杂物侵蚀而变质老化,采用遮盖和包扎的保护方法来解决。3.2.4、解决上部结构行车梁吊装难点的主要措施出水泵房、鼓风机房周围施工条件有限,并且厂房内地坪高于厂区地坪。因此我们考虑采用吊车在厂房内部进行吊装。在高低台阶处搭设行车道板,吊车驶入厂房内部,行车梁置放在厂房外侧。吊车在厂房内伸出吊臂,将外侧的行车梁吊入厂房进行安装。3.2.5、解决雨季、汛期、防雷施工难点的主要措施为解决施工区域内的排水问题,结合现场总体布局,在纬十路下铺永久排水管,作为现场排水总管,接入厂区排水系统,并且在进场时,就先施工。施工区的雨水和降水都排入雨水管。沿施工道路走向布置排水干沟向厂区排水系统排水。过路段埋设300砼管,在基坑施工区域四周设置500300mm的截水沟,坑底布置500300mm的排水沟,并每隔30m布置一个集水井;基坑中部纵、横每隔15m设1道300300mm碎石盲沟排水。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受雨季、汛期影响较大,面临降雨量较大、汛期高峰时,对场地排水、基坑降水的要求高。在施工现场周边低洼处设置储水池。密切关注天气、季节的变化,做好应急预案和预排水,对现场排水、降水设备定期检修,并同时配备一所临时泵房及足够的排水泵,排放能力达最大降水量。每个区域较高设备上安装避雷针,以防雷雨期间的安全。3.2.6、解决与其他标段协调的主要措施本工程拟建管线、箱涵均与其他相邻标段衔接处预留接口,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树立全局观,积极与其他标段进行协调,保证整个污水厂项目顺利进行。3.2.7、解决土方调配的主要措施本工程中挖方、填方量大,面广,根据计算,本工程挖方量在95万方左右,填方量在16.9万方,在为保证土方调配的合理性,在场地东北侧设置两个集泥坑,临时堆放土方,用于今后沟槽、场地的回填,多余的土方,我们配备土方车外运。第四章 施工总体部署41、施工组织措施本工程总体上考虑各单体同步平行作业,每一单体作为一个单独的作业面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共划分6个作业分部,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作业分部:负责1#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第二作业分部:负责2#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第三作业分部:负责出水泵房、污水泵房、雨水泵房沉井结构及紫外线消毒池施工;第四作业分部:负责11#15#变电所、鼓风机房、运技术研究用房及围墙施工;第五作业分部:负责箱涵、管线、1#、2#连通阀门井及交汇井改造施工;第六作业分部:负责施工临时便道及厂区道路施工。42、施工现场总体部署4.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施工临时设施本工程的大临设施,拟在与业主协商后提供的区域作为生活、办公区用地,布置时应注意环境保护,绿化及整体美观,生活区中设有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宿舍均为二层彩钢板房结构,其它设施食堂、浴室、厕所、小卖部、早点部为单层砖砌结构。生活区和办公区四周各边修筑2.5m高围墙,场内四周均应设置排水沟。施工区四周设置钢丝网围栏。生产性设施主要布置于施工现场,主要有钢筋加工棚、木工棚、木材料堆场、料库、危险品仓库、工具间、修理间等,随工程的进展迁移。2、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是原滩涂围成,本工程施工道路结合扩建工程中拟建道路的位置以及新建(建)构筑物的位置,我们设想将拟建的位于扩建工程区域南侧的纬十路作为施工主干道,道路铺设过程中,道路的路基做法完全按照设计要求,路面采用C20的细石混凝土作为临时面层,待扩建工程结束后再根据设计要求重新铺设面层。同时,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纬十路下预埋的雨水管线也同期修筑铺设完毕,并于厂区排水系统相连,施工期间作为主要排水渠道。另外,根据施工需要,与纬十路垂直分别向北侧铺设施工临时道路,贯穿于整个扩建工程区域,施工主要道路宽7m,次要道路宽4m。施工便道按重型便道修筑,保证大型施工机械的行走,便于现场设备、材料的运输和通行。施工道路沿线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确保车辆安全顺利通行。施工期间做好临时施工道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施工道路最后与厂区内原有道路及坝堤相连。(详见临时道路布置图)4.2.2、施工用电、用水、排水1、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供电接入点安装临时供电网络,并且自配一台发电机备用。分阶段在生物反应沉淀池四周及AAO段与二沉段之间置电箱;确保井点降水及其它施工用电;在出水泵房、雨水泵房、污水泵房附近布置配电箱,确保沉井下沉施工用电。施工现场供电设施,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遵守一切国家和上海有关合理使用和安全用电的法规和规定,以确保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2、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可利用业主提供的100水管,并可大堤内侧沟渠内水源,若水源供应不足,则直接从长江抽水。试验用水可利用已完成的排放系统进行倒灌,如需达到更高水位,再利用水泵调水,一切服从调试组织安排。若不能利用排放口,侧配置适当数量的潜水泵从长江调入堤内沟渠初步沉淀后再调入需试验的构筑物内。该取水口位置应避开已建排放口的污水带,设在污水带与大堤之间。用脚手管搭设栈桥引水,栈桥设跳板并固定。生活用水从业主提供的用水点接到各用水点,安装为生活用水所用的供水管网和设施,以供饮用、洗涤卫生和清扫用。3、场地排水为解决施工区域内的排水问题,结合现场总体布局,在纬十路下铺永久排水管,作为现场排水总管,接入厂区排水系统,并且在进场时,就先施工。施工区的雨水和降水都排入雨水管。沿施工道路走向布置排水干沟向厂区排水系统排水。过路段埋设300砼管,在基坑施工区域四周设置300300mm的截水沟,坑底布置300300mm的排水沟,并每隔30m布置一个集水井;基坑中部纵、横每隔15m设1道300300mm碎石盲沟排水。本工程施工中不产生污染性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和施工排水产生的清水,一般可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或河道。施工场地部署具体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3、施工总体流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生物反应沉淀池、出水泵房沉井等为主线,结合附属工程,对整个标段工程统一协调、安排。施工总体规范和描述:工程主线是两个生物反应沉淀池,三个沉井以及鼓风机房的施工。出水泵房是本工程的关键线路,此条线路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控制,该线路一旦失控,将会影响整个施工工期。出水泵房下沉到位后,即进行旁边的桩基施工,随后进行旁通箱涵的施工,进水、出水箱涵可适时开挖施工,但须确保沉井内部结构施工的道路畅通。出水箱涵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完成,避免对上部结构施工造成影响。我们将出水泵房的沉井施工改为SMW工法施工。雨水泵房和污水泵房同时施工,沉井下沉到位时,鼓风机房和15#变电所基础和底圈梁施工完毕,经周围道路二次修正后可进行沉井内部、上部结构,鼓风机房和15#变电所上部结构施工。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到池壁完成时,可考虑生物反应池之间、生物反应池与紫外线消毒池之间的箱涵开挖制作。箱涵工程中工作量大的是K1和K4箱涵,与其他构筑物相互影响大,需合理安排,保证其他工程的不间断。施工难度大的是K1、K4箱涵间的连通管和主泵房边的旁通箱涵。K1、K4之间的连通管埋深较深,需要先施工该管段,并且其中的阀门井施工完毕后,连续施工与其相连的两段箱涵底板(以变形缝为界的一段)。出水泵房边的进出水箱涵与旁通箱涵需待沉井施工完毕且能保证井内和上部结构施工的不间断。箱涵开挖降水要与沉井统一起来,形成环闭。4.4、施工配合协调措施4.4.1、不同工序间的组织协调由于总体上考虑各单体同步平行作业,因此每一单体作为一个单独的作业面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生物反应沉淀池一个单体结构的施工顺序由结构埋深较深的地方向埋深较浅的地方进行,推进的程序和区域划分以变形缝为界,即当某区域基坑开挖完成后,在挖土向后推进的同时,该区域进行垫层的施工,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底板和井壁结构的施工,这样一个单体结构内便形成基坑开挖与结构施工的流水式作业。为确保单体施工时不同工序间的合理衔接和配合,首先必须严格按照上述确定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在每个单体施工区设专职协调员,负责各工序间的协调工作,同时制定严密科学的施工计划,并随时调整控制,加强过程中的动态管理。4.4.2、不同合同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措施考虑到多合同工程同步施工的局面,正式施工前将不同合同工程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中作为重点问题加以落实,在现场尽快建立起协调沟通的机制。在业主的协调下,定期召开协调会,彼此进行本合同范围内的施工内容、施工程序和现场管理的说明,避免施工中产生冲突和摩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相互沟通及信息交换,如场地安排、施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等信息能及时通知对方也是很必要的。明确划分施工界面和责任范围,避免引起施工混乱和某些工作面的管理真空状态。总体施工进度和现场管理需要各同步施工的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及整和安排,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这种关系一直存在。这种关系必须预先考虑,并定期和不定期形成信息交流的制度。实行工程例会制度,定期(如重要施工过程前)讨论上述问题,对各自的计划安排、质量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准备情况及对现场施工条件状态的需求等情况与对方充分沟通,并相互之间结合对方情况对自身进度等做必要的调整并取得一致的意见。这些协调管理可以具体落实到现场的平面安排和管理上,以及施工资源的管理既独立分块,有统一协调等方面。为此我们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强施工用水用电的管理;材料堆场和施工机具设备场地等根据业主要求合理安排,并实施专人管理。为使工程顺利进行及确保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根据有关规定及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同步协调的现场管理模式,除加强自身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外,应统一对场容、场貌的整合和管理,现场布置合理、有序进行协调和规划,使整个项目安全有序的进行。第五章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5.1、生物反应沉淀池施工方案5.1.1、工程概况1、总体概况及施工方法本工程生物反应沉淀池共2座,其结构形式:平面总外包尺寸约为303.10247.90m,设计地面标高4.40m,每座生物反应沉淀池由2组池体组成(204A、204B、204C、204D);两组池体外壁之间留有3.0m宽的联络通道。其中每组池体由初沉池、AAO池、二沉池合建而成,初沉池和AAO池之间设有3.0m净宽的连接管渠。总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地质资料,并结合现场周边环境,确定204A、204B、204C、204D每个池为一个独立降水区域,在开挖基坑面周边和单体分块施工作业面分界线位置布置轻型井点降水,并以此形成相对固定的隔水帷幕和降水面。生物反应沉淀池基坑开挖总体上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采用液压挖掘机配合自卸车分区作业,施工顺序由结构埋深较深的地方向埋深较浅的地方进行,推进程序和区域划分以变形缝为界,即当某区域基坑开挖完成后,在挖土向后推进的同时,该区域即开始浇筑素砼垫层,垫层完成后进行底板和井壁结构的施工,这样一个单体结构内便形成基坑开挖与结构的流水式作业。2、初沉池概况及施工方法每组初沉池的平面总外包尺寸约为28.55122.45m,共设4道纵向隔墙,主体结构底板面标高1.70m。池体外壁顶标高5.60m,池壁高3.90m,外壁厚0.250.35m;中隔墙顶标高5.60m,池壁高3.90m,厚0.20m;底板在外壁处厚度为0.35m,其余池中部构造底板厚0.30m。初沉池被东西向底板的完全缝和引发缝分割成五块,中间块有两道污泥槽,槽底开挖标高-2.65m,其它部位坑底开挖标高为1.25m,施工时分块浇筑。中间一块有两条排污泥槽,必须分两次浇筑。初沉池开挖采用放坡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计算结果稳定系数为1.69,表明以该种坡度放坡边坡是稳定的。施工流程为:井点降水分层开挖(至深槽坑底,绝对标高-2.85)深槽垫层浇筑深槽段钢筋砼底板浇筑纵向壁板浇筑回填砂施工浅坑底板(绝对标高1.700)。初沉段污泥槽的施工措施如下:沿两道污泥槽两侧和中间设置三道轻型井点管,管长8m,入深槽底标高(-2.650m)以下4m,用于深坑成槽时的降水。污泥沟槽施工时,打设泄压井,泄压井的构造为250的钢管,上部至底板顶部20cm,上口带法兰,泄压井下部开孔,外包钢丝网片,至于素砼下80cm处,周边回填砂,泄压井于插入底板位置设置一道止水片。(详见附图)深槽侧壁支模时,内侧布置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为节约工期,在深槽侧壁初凝前施工两侧浅坑的底板,但由于侧壁不能参与土体受力,拆模后在墙 铺设木板,利用满堂脚手架将墙壁对称,直至两侧浅坑底板浇筑完毕并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3、AAO池概况及施工方法每组AAO池平面总外包尺寸约为141.80122.45m,主体结构底板面标高1.20m,池顶标高5.60m,池壁高6.80m,每座池体共设7道横向隔墙(其中中间1道为受力隔墙),8道纵向隔墙(靠外墙处)。与初沉池连接处的纵向外壁利用两池之间的连接渠底板作为支撑,池壁厚为0.40m;其余外壁利用池内纵横向隔墙作为支撑,形成双向板,池壁厚为0.300.55m;池体中间横向受力中隔墙为单向悬臂板,池壁厚为0.350.65m;非受力隔墙厚均为0.20m。底板在外壁即受力中隔墙处的厚度0.500.70m不等,池中部构造底板厚0.30m。AAO段位于初沉池下游,被引发缝和完全缝分隔成30块,普遍开挖深度为-1.6m,局部开挖最深至-1.9m。AAO段开挖采用两级放坡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计算结果稳定系数为1.41,表明以该种坡度放坡边坡是稳定的。施工流程为:由于大面积混凝土无法一次浇筑,在素砼垫层浇筑完成后,底板与井壁结构采取跳仓。浇筑示意如下图所示:阴影处表示第一次浇筑的底板区域,其余隔块为第二次浇筑。4、二沉池概况及施工方法每组二沉池的平面总外包尺寸约为114.75122.45m,共设11道纵向隔墙(其中中间1道为受力隔墙),主体结构底板面标高0.15m。池体外壁顶标高4.65m,池壁高4.50m,外壁厚0.250.35m;非受力中隔墙顶标高5.00m,池壁高4.00m,厚0.20m;受力中隔墙顶标高5.80m,池壁高4.80m,厚0.35m;底板在外壁及受力中隔墙处厚度为0.35m,其余池中部构造底板厚0.30m。二沉段位于AAO段下游,被引发缝和完全封分隔成25块,中间块有两道配水排泥渠,槽底开挖标高-2.65m,其它部位坑底开挖标高为+0.15m,施工时分块浇筑。中间一块因为有两条排污泥槽,因此必须分两次浇筑。施工流程为:井点降水分层开挖(至深槽坑底,绝对标高-2.650)深槽垫层浇筑深槽段钢筋砼底板浇筑 纵向壁板浇筑回填砂施工浅坑底板(绝对标高1.700)二沉段配水排泥渠的施工措施如下:沿两道配水排泥渠两侧和中间设置三道轻型井点管,管长8m,入深槽底标高(-2.650m)以下4m,用于深坑成槽时的降水。深槽侧壁支模时,内侧布置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为节约工期,在深槽侧壁初凝前施工两侧浅坑的底板,但由于侧壁不能参与土体受力,拆模后在墙铺设木板,利用满堂脚手架将墙壁对称,直至两侧浅坑底板浇筑完毕并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5.1.2、施工测量(1)标高引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用DS3水准仪将标高分别引至施工场地内若干个较为稳固的地方,作为永久型的标高控制点,该标高控制点需经施工监理复核后方可使用,并且需定期对该点复核。各单体施工时,根据永久型标高控制点引测出单位工程标高控制点,经复核后方可投入使用,基础施工时,用水准仪配合竹桩控制挖土标高。上部结构施工时,将标高引测至底层柱上,每层通过经检验的钢尺引测至楼板排架上,作为结构施工时的依据。结构完成后每个楼层内引测lm标高控制线作为装饰、安装等施工的标高控制线。(2)轴线引测根据提供的城市坐标点,同J2-1经纬仪和测距仪引至施工场地内,用钢钉固定在砼地坪上形成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需经施工监理复核后方可使用,并且需定期复核。基础施工时,用T1经纬仪和测距仪将轴线引测至底板垫层上和底板面上,并形成90封闭回路,轴线相互之间控制距离在30m以内。以便于用钢卷尺复核。上部结构施工时,在基础顶板面上做四个轴线控制点(即轴线的十字交叉点),每个楼层施工时,在这些控制点上方各开一个200200方孔,用俯视法将轴线控制点引至每个楼层上,作为下一个楼层的轴线尺寸控制依据。(3)沉降观察测量在地上部分施工时,在规范规定的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构筑物每隔12m及转角处设一沉降观测头子。在一层结构完成,模板拆除后,即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并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的方法测定其初始值。以后按规定定期或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其标高。前后标高的差值就是该段时间里的沉降量,消除因沉降而引起的施工误差。 沉降观测结构阶段每施工一层测一次,地下或地上的水池结构蓄水期每星期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蓄水后连续一周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周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装饰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至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或需要及时报送监理、设计。5.1.3、场地降水本工程生物反应沉淀池平面总外包尺寸约为303.10247.90m,基坑开挖深度5.90m左右(现有地坪标高4.00m左右),场地范围特别大,且地下水水位较高,确定合理可行的降水方案是确保基坑开挖和后续结构施工的关键。根据地质资料,并结合现场周边环境,确定204A、204B、204C、204D每个池为一个独立降水区域,在开挖基坑面周边和单体分块施工作业面分界线位置布置轻型井点降水,并以此形成相对固定的隔水帷幕和降水面。生物反应沉淀池下卧层3灰黄灰色砂质粉土层,渗透系数Kv=7.18E-5,Kh=1.84E-4,层底标高在-2.65-7.5m,绝大部分在-7m以内,其下部为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v=1.38E-7,Kh=1.58E-7,渗透系数较小,因而基坑周边采用二级井点降水,形成相对固定的隔水帷幕。基坑周边的降水井点须持续降水,直至基坑回填土结合才能拔除。基坑内当水位降至要求后拔除原井管开始开挖,上层土体开挖到+1.00m左右后,迅速补打一排井点配合降水。为解决施工区域内的排水问题,在施工区域四周设置800300mm的排水沟,在基坑四角及每隔30m挖6006001000mm集水井,用砖砌。在基坑内排水沟距坡脚为300mm,排水沟坡度为05。基坑中部纵、横每隔15m设1道300300mm碎石盲沟排水,或用600PVC管从中间锯开,做成300半园形排水沟。本工程轻型井点每组控制在6080m,井点支管长7.5m,滤头长1.2m,支管间距1.2米。本工程生物反应沉淀池靠长江比较近,对生物反应沉淀池降水带来困难,所以考虑采用坑内和坑外同时降水的方法,生物反应沉淀池内外设观察井,测试每天观察井水位的高度,降水降至基坑以下0.5M水位,基坑内标高高低变化大,高差5米多,采用二级或三级井点降水。(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开挖冲孔沟布置总管、轻井泵水冲孔插入支管灌砂连接支管、总管、轻井泵封土试抽正常抽水填平冲孔沟。(2)轻型井点施工要点为了提高并检查轻型井点的降水效果,为土方开挖提供有利条件,我方拟在生物反应沉淀池与沉井等建筑的基础外围10m左右处每隔30m设置一口观察井,基坑内每隔50m设一观察井。观察井深度在基础标高以下1.5m左右。观察井将用于观察水位的高低变化,为此我方将派人员每天做好观察记录。井点支管的埋设,选用冲水管冲击成孔后再沉放井点。支管的施工方法冲孔直径为30cm。配合打设轻井的起重设备1台履带吊。井点冲孔施工时,应保持孔径上下均匀、垂直,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加0.5米深为宜,井点支管应置于孔的中央,四周适时填入中粗沙至距地面自然土以下1米深度,以上部分用粘土填实封闭支管四周防止真空泄漏。井点用砂,颗粒直径为0.30.5毫米,含泥量不得超过3%。为了确保支管的抽水质量,冲孔操作时,当冲孔深度达设计深度时,不应急于拨出冲孔枪头,应让枪头在孔内冲翻二分钟,让清水将污水基本排出后再拔出冲孔枪头,并随即灌入一反斗车中粗砂,然后再可将支管插入。井点集水总管布设就位和支管打设完成以后,在两者没连接完成之前,应用木塞或塑料布包裹裸露的管口丝牙,防止异物入内或施工不小小心碰坏管口。当总管和支管连接完成以后,应检查弯管等各部件接口是否紧配、严密,防止漏气。井点管正常运转时,应保证连续地抽水,并做好记录。土方开挖前,开始预降水,根据观测井水位的变化情况,当水位降至符合开挖条件时,即开始开挖,确保基坑作业面内干燥。5.1.4、土方工程本工程基坑开挖总体上分两个阶级进行,第一阶级为图示上阴影部分的开挖,采用条形开挖的形式,由中间向东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