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_第1页
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_第2页
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_第3页
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_第4页
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学智慧 现代管理谋略 课名: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 使用教材:儒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谋略(西南财大出版) 任课教师: 任课学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 第十六周 主要参考资料: 1. 孔子管理学 杨先举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版 2. 论语 的哲学诠释 罗思文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 批判与继承 20世纪后半期中国孔子研究 徐庆文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1出版 4. 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 马涛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月出版 5. 原始儒家考述 吴龙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2月出版 孔子 (前 551年前 479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 (今山东曲阜 )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论语 颜渊 第一章 哲人圣智 华夏管理谋略 管理谋略释名 管理谋略朔源 诸子管理谋略 管理谋略儒智 管理谋略儒风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 。 孔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 .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 1管理谋略释名 管理谋略,即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所运用的谋略。 谋、略两字并非同时出现。谋字的问世早于略字一千多年。谋略二字连用,见于 六韬 : “ 无智略权谋 ” ,明确提出 “ 谋略 ” 一词是 淮南子 兵略训 “ 兵,止也,防乱之萌,皆在谋略 ” 。 谋略的基本含义:一、是指人们事先的运筹活动,即思维主体运用知识、经验、指挥能力进行思考运筹的行为过程;二、是指运筹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如计划、规划、措施与方案。 管理谋略:管理主体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在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心智活动,以及由此心智活动而产生的计划、方法、策略和手段。 管理谋略朔源 夏代的皋韬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管理谋略家 商朝的 箕子 、 比干 也是著名的管理谋略家 周代的吕商、周公、散宜生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娴熟运用管理谋略的辅谋重臣。 三代管理谋略文化集中体现在 “ 牧民 ” 、 “ 训臣 ” 术之中。牧民术一般强调德、威并重,训臣术体现为 “ 知人术 ” (九德)、 “ 防范术 ”(刘邦的将将法、武则天的驭马术)。 箕子 箕子, 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 箕子,子姓,名胥余,因封国箕都,称为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末三贤, 商纣王时曾官居太师。因不满纣王暴政和淫逸,率众五千人东奔朝鲜。箕子入朝后,教民耕作,仿井田制造之 “ 箕田 ” ,并讲礼仪,重法制,被朝鲜列为第一个王朝,尊为农神。箕子晚年朝周,伤情旧都,作 麦秀 诗寄以咏怀,病亡故土,葬于当今曹县郑庄乡王胜普村南,有墓、碑为证。曾有 箕子操 及中华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论著 洪范 传世。 箕子与箕子朝鲜在中国商周古史、中国东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箕子以一个哲学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 比干 千古直谏第一人 比干(公元前 1092年 前 1029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贵族,商朝第十五代王太丁(文丁)帝的儿子,十六代王帝乙的亲弟弟,末代王帝辛(商纣王)的叔父。据 孟子杂记 载: “ 王子干,封于比,叫比干。 ” 可见,比干本名干,因受封于比(今山东省曲阜一带),故名比干。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受封的王,又同时担任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 “ 少师 ” 。 由于看到纣王荒于政事 , 比干冒着丧生灭族的危险,连续天进宫向纣王进谏,抨击、指责纣王杀皇后、杀大臣、谪太子的过错,斥责他的暴政。纣王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公元前 1029年夏四月初四,比干被纣王杀害于朝歌摘星台。 3诸子管理谋略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管理思想充分体现在 道德经 之中。老子的 “ 无为而治 ” 谋略。 法家继承、改造、发挥道家管理谋略,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主张以法教民、以势牧民、以术察奸以监督臣下。 兵家的谋略可分为两类: 一、对外的战略战术; 二、对内治军的谋略,即军事管理谋略。 兵家管理谋略突出表现为 “ 仁、信、严 ” 上。如吴起的 “ 仁 ” 、晋文公的 “ 信 ” 、孙武的 “ 严 ” 。 4管理谋略儒智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论语 一书,堪称中国古代第一部行政管理学著作,可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管理学著作 孙子 相媲美。 儒家强调 “ 仁政 ” 、 “ 德治 ” 、重权变(惠而不费、无为而治) 孔子简介 孔 子 孔子 (前 551年前 479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 (今山东曲阜 )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殷人后裔,居于鲁。盖其父以其乡之尼丘山为纪念,又孔子家中行二,故因之名丘,字仲尼。 父叔梁纥,母颜氏,成婚之时,叔梁纥已七十岁,而颜氏年方十六,时人谓之野合,即老夫少妻,不合礼制。孔丘父早丧,由其母抚养成人。以孤儿寡母而不容于家族,孔子的幼年极为艰辛。精通六艺,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 (管仓库 )和乘田 (管繁殖牲口 )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 (都城行政长官 )升任司寇 (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宣扬其政治理想,却不得重用。其间广收学生,相传弟子先后有 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 72人。 教育上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打破贵族垄断知识之局面,首开私人讲学风气的先河,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历代帝王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相传孔子修订 春秋 ,据传统的说法,其中使用春秋笔法而含有微言大义,寄托孔子的政治理想。(现在一般认为 春秋 并非孔子编撰)是以春秋一书所在年代称为春秋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将其学说结辑成书,是为研究孔子思想最主要的文献: 论语 。汉代定型的 礼记 一书中也有关于孔子思想的记述(如其中的 大学 及 中庸 等),又有记录孔门思想的 孔子家语 一书,传统上被认为多伪撰之说,近年来,逐步得到学界重视。 南宋时,朱熹将 论语 以及 礼记 中的 大学 、 中庸 两篇与反映被称为亚圣的孔丘之后最伟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的 孟子 一书合在一起撰写了 四书集注 ,是谓四书。四书与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部经典合称“四书五经”,乃儒家学说之核心经典。 孔丘育一子孔鲤。 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什么,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礼”,有人说是“礼与仁”。 孔子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而“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但是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后世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思想的实质是维护当时奴隶主贵族等级秩序。 自汉武帝以后,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一系思想构成了其后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及部分周边国家的社会及民众各方面的发展均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孔子的形象与思想也被后人根据当时的需要做出了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与诠释。北宋时孔子被封为“衍圣公”,子孙世袭一直到中华民国, 77代“衍圣公”孔德成现居台湾。 5管理谋略儒风 第一 |、推崇道德,提倡诚信:近代爱国实业家陈嘉庚、福州铅笔厂、四川长虹 第二、以人为本、注重和谐:河南洛阳市色织一厂 第三、义利合一,义以生利:天津市 “ 为民 ” 副食商店 二、和而不同 现代人事管理的协调谋略 1、 “ 和 ” 之精义: ( 1)对立统一,共成一体: 史伯说 “ 以它平它谓之和 ” ( 2)阴阳交加,以成万物: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 荀子 礼论 “ 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 ” ( 春秋繁露 卷十四 循天之道 汉 董仲疏 ) 阴阳说 ( 3)声音相和,社会相和 ( 4)勿烦勿燥,发而中节 ( 5)人迹和谐,无争无诉 2、同之本意 “ 同 ” 则否认差别,抹杀矛盾,主张各个方面无差别的等量齐观。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 同则不继 ”“ 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 . 国语 郑语 即是说,任何事物应有差别 ,才能优势互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对儒家来说,两者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和而不同的艺术 1以和为贵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 汉代董仲舒: “ 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 ” 2、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论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礼记 : “ 君子和而不流 ” 意思就是说君子应做到真正的协调随和,但是不否认差别,不抹杀矛盾,更不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儒家认为,人和人、组织和组织之间之所以能以个体存在,肯定有其异于他人、他组织的利益、特征。但是这种异并不是必然妨碍他们共存、共进,相反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这种 “ 异 ” ,更有益于其共利、公利的实现。 过去的重视和强调因事择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有其合理性,但不易使人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消极怠工等现象产生。 因此,因人择事以人为中心来设计工作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历史事例 “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史记 高祖本礼 高祖之所以取天下,不赖因事择人,全赖因人择事,因人任事。 唐太宗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魏征善谏。唐太宗都是因人而授之以权、责之以责,使其相互配合,各尽其才,以共同匡扶天下,辅佐他镇抚太平,最后成就 “ 贞观之治 ” 。 可见,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把握差别的基础上,加以配合利用,达到合则同利,分则同害之效。而不是只用 “ 同质 ” 的人,媚上欺下,最终必定身死国灭。 “ 和而不同 ” 的内在机制 和而不同,和而不流的价值 : ( 1)和则生物、同则不继: 只有和才能生万物,只有和,才可以治国平天下。史伯在与周幽王对话中指出: “ 夫和生实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 ” 意思是只有各种有的东西的和平、共生,相互平衡有相互斗争,阴阳交感,方可能生成万物,只附议,无非是数量的增加,不可能产生质变,产生新事物,于是文化、国家便会缺乏生机活力而日渐走向堕落、衰败。 (2)和则相利、同则相伤 在和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合而为一的整体优势,实现 1+12的优化结构效应,提高整体效益,增强组织、企业的实力。 “ 和无寡 ” ( 论语季氏 )意思是能和就不会成为孤家寡人,可以合众人之力。 荀子曰 “ 人何以胜君: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 荀子王剑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孟子公孙丑下 ) (3)和为智慧,同为奸愚 和而不同,和而不流的现代价值 : ( 1)有利于优势互补、公共前进; ( 2) “ 和 ” 有利于协调内外关系,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 3) 有利于 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强归属感。 管理者要做到 “ 和而不同 ” 应注意的方面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任何人包括自己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所以要从内心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要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自己。 ( 2)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管理者要视每个员工为组织的财富,把员工的财富、潜能的发挥同组织的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在保障机制方面,尽可能按其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气质结构安排适当工作,作到人适其用,人尽其才。 ( 3) 上下沟通,人人相和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的内部沟通体系,使得上下通达,左右和谐。努力在组织内形成一种知无不言、言者无罪的文化氛围。 ( 4)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在对组织根本宗旨、目标共同认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组织成员的异质性。即是说,不要追求表面上的同质性,而应该永远保持组织内 “ 持不同政见者 ” 的地位和权利,鼓励他们从组织利益、前途的角度多发 “ 逆耳之言 ” ,并充分重视其意见和建议,以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 ( 5) 各取所长,相互配合 在组织成员的吸收和使用上,要尽可能保持成员在知识结、气质结构、性格结构的恰当配合,不要安排同质结构的成员过分集中于一个部门,从而达到 “ 和 ” 而不同的功效。 成功典范:新加坡、印尼华商 “ 徽商 ” -精神的内涵及现代价值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 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竞争对手。 二、进取的人生态度。 出于谋生的需要,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异地的陌生、商路的艰险,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残酷地折磨着他们。但素以 “ 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 ” 著称的徽州人,都能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 “ 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 ” , “ 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 ” 。许多人 “ 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扰未厌焉。 ” 歙县商人许荆南在荆州贸易,生意亏本自感无脸回家;其子许尚质继承父业, “ 浮游四方,取什百之利 ” ,前后在四川活动二十年,虽家资百万,也 “ 不竞芬华 ” 。 三、诚信的处世风格。 徽商在经营中举起 “ 诚信 ” 的旗帜,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市场,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等基本道德,自然博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费的欢迎,使他们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处处受益。 徽商吴南坡 “ 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 ” 、 “ 人宁贸诈,吾宁贸信 ” 的表示,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 斗米千钱 ” 所动、平价售粮的举动,都使徽商 “ 诚信 ” 的风格得以彰显,进而成为徽商集团的标识。 四、合作的人际关系。 徽商在商海竞争中,他们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 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 “ 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 ” 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 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 “ 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 ” ,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 “ 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 。 五、超首的契约意识。 正是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徽州商人依靠 “ 约 ” 和 “ 法 ” 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并逐渐形成了凡事 “ 立字为据 ” 的习惯。现存涉及社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就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 “ 民间法 ”由原始走向规范、走向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长期为外人所责难的 “ 徽人好讼 ” ,实际上正是徽州人致力于构建法制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 薇商经营的 “ 人和 ” 特点: 第一,商人同用事者之间,既重视保障每一个成员分的经济利益,也追求协同用事者之间的人伦关系,达成内部人际和谐。 第二,商人与商人之间,十分重视内部结构,合伙经营现象十分普遍。 第三,在商人与顾客之间,薇商十分重视塑造自己良好的商业形象,以诚信吸引、招揽顾客。 “ 人和艺术 ” 管理者把人和作为一种艺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各取所需,投其所好; ( 2)投身人群,与民同乐; 放下架子,平等交往; 灵活应变,形式多样; 抓住重点,以简御繁; ( 3)加强教育,化人无形 先入为主,教化为先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树造典型,以先带后。 人和与竞争 1、 “ 和 ” 、 “ 争 ” 之辩 “ 和 ” 的前提是异质性的相互和谐、相互协调才是和。同质的人容易引起共鸣,形成非正式的小群体,它会与其他群体竞争,并排斥它。同质内部同样存在竞争。 2、 “ 内和 ” 与 “ 外争 ” 竞争并不否认和排斥人和。竞争是对有限资源的的占有和分配而进行的。 3、内争促内和 内争不同于外争。组织内部的竞争是良性的而不是恶性的;必须在内和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竞争;把争与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争与和的互补,以和济争,以争促和 4、 “ 外争促内和 ” 内和是任何一个组织的一种极好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达成,一方面固然少不了内因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领导者管理者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民心, “ 外争 ” 也可以成为促成 “ 内和 ”的重要锲机。 例子:近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5、公平、公正、公开 公开:即评价的标准,竞争的规则必须让每一个组织成员周知,给予每一个组织成员平等的参与 “ 争 ” 的机会,并且让所有成员来参与监督、评价。 专家提议把孔子诞辰纪念日定为中国圣诞日 2006.9.28日是孔子诞辰 2557周年纪念日。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财贵和人大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一起发出倡议,建议将 9月 28日定为中国的 “ 圣诞日 ” 。 “ 建议每人读 论语 100遍 ” 本次文化月的主题为 “ 明德贵和,读经新民 ” ,人大副校长冯俊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是: “ 明了、弘扬、彰显美好品德 ” 。他说自去年起掀起的国学热是近十年来文化界最热烈的话题,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传统文化将从花果飘零变成枝繁叶茂。 台中教育大学教授王财贵宣布将筹建 “ 全球论语读者俱乐部 ” ,提出了 “ 全球读经,论语 100” 的概念。方法则是只读原文不管懂不懂,随着次数的增加,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深度理解。 “ 圣诞日应为圣人孔子诞辰 ” 孔子诞辰日这一天定为中国的圣诞日。他们都认为, 12月 25日实际上是耶诞日 (耶稣的诞辰日 ),而圣诞日应为圣人孔子的诞辰日, “ 圣 ”在中国有特殊意义。 为了配合此次文化月活动,同心出版社与人大孔子研究院还共同推出了 国学 365 一书,该书分为 礼仪 365 和 国学 365 两册。该书选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一些警世名言,内容包括原文、出处、注释、英文翻译,并配以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美插图。同心出版社副总编王薇认为,国学和礼仪是两门必修课,二者同修方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在本次文化月中,将陆续举办 “ 经典教育系列讲座 ” 、 “ 传统文化推广者论坛 ” 、 “ 孔子文化展暨传统文化推广展 ” 、 “ 国学大家高校行音乐会 ” 等系列活动,从礼教、乐教、书教等多方面来推广经典教育和孔学知识,所有活动均对社会开放。 三、 “ 中庸之道 ” 现代经营管理的调控谋略 “ 中庸之道 ” 清源 “ 守经行权 ” 纵横 屈伸变化有度 “ 中庸之道 ” 清源 1、中庸的含义: 中的含义: 中最早源于 尚书 之中 :汝兮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长不迪,颠越 不恭 ,暂遇奸宄 ,我乃劓殄灭之 ,乃遗盲,无俾易种于兹 新邑。意思是你们各自把自己的心放得中正。我们一同打算,倘有不道德的人胡作非为,不肖恭奉上帝,以及作歹为非,我们就把他杀戳了,不得使他们恶劣的种子留一个在新邑之内。 宋代朱熹在 四书集注 的 中庸 一书题解中 ,对 “ 中 ” 的解释为:“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诗经 中包含着 “ 中 ” 的思想: “ 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 ” 孟子: “ 汤执中,立贤无方。 ” ,所谓立贤无方,就是不带框框,就是“ 中 ” 。 庸的含义 其一,庸也 。 “ 舜其大知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 其二,庸,常也。宋代二程说: “ 不易之为庸 ”“ 雍者,天下之定理。 ” 其三,庸,平常也 。朱熹说: “ 庸,平常也。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金也。 ” 中庸的价值 首先, “ 中庸 ”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在承认事物对立两极的前提下, “ 执中 ” 、 “ 用中 ” 。 庞朴教授说中庸 “ 执两用中,用中为常道,中和可常行 ” ,这表现在以下四种思维形式: A然而 B的形式 :温而厉、恭而安 论语 述而 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淮南子 人间训 A而不 B的形式: 威而不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不 A不 B的形式: 无偏无颇、无偏不党、无党不偏 ; 亦 A亦 B的形式: 宽猛相济 。 其次,中庸可以作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准则 “ 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哲过之,不肖者不及;狂者过之,狷者不及。 ” 亚里士多德十分推崇中道,他认为凡是取得恰当,都是指它是过度与不及之间的中道,并举出中道例子: 关于恐惧和自恃的情感,它的中道就是 勇敢 。 关于快乐和痛苦的适度是 节制 ;过度是 放荡 ,不及则为 不愿行乐 。 关于金钱的取舍的适度是 乐施 ,过度与不及是 挥霍与吝啬。 关于荣誉与耻辱,其适度是适当的 自豪 ,其过度叫 虚荣 ,不及则叫 卑贱 。 公元 6世纪的诗人潘季里特在祈祷诗中赞中庸之道说:“ 无过不及,庸言致详,生息斯邦,乐此中行 ” 。 守经行权 1、通权达变,反经合道。 孔子说: “ 可与学,未可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 ( 论语 子罕 )即使说,可以同他一起求学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块依道而行;可以同他一块依道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通权达变。可见通权达变是孔子追求的高级境界。 “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 ( 里仁 ) 2、经权与现代管理 屈伸变化有度 1、 “ 中庸 ” 与 “ 度 ” 中庸反对 “ 过 ” 与 “ 不及 ” 的极端状态,主张 “ 中道 ” 。 这里的 “ 中庸 ” 并非折中主义、调和主义,这里的中,不是 “ 正中间 ” 、 “ 折中 ” ,而是 “ 适度 ” 、 “ 恰倒好处 ” 。 做任何事情,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要做到恰到好处。 适度才是做事的原则。 中庸 说: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这是从人的情感角度说明什么是适度,怎样才能做到适度。喜、怒、哀、乐都是人情感处于极端状态,大喜大悲、发怒都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危害,但人又是有情感的动物,情感的发作又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情感发作要适度,做到了适度就是达到了 “ 和 ” ,这才能使人健康。因此,在 “ 中 ” 、 “ 和 ” 的境界下,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 现代管理既要讲原则,又要注意权变,但在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时,要讲求 “ 适度 ” ,不能走向两个极端,否则会给管理带来危害。把握适度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 1)激励机制适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想结合。改革开放以前,激励方法主要是精神激励;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货币奖励。这两种激励方法都是失之偏颇的,不符合适度原则。 ( 2)竞争与合作适度。没有竞争,企业难以生存发展。过度竞争,会使群体面临淘汰的危险。因此,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合作,通过不同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的重新组合,取长补短,形成新的优势,减少不确定性,共享利益。 2、管理中的适度 ( 3)企业组织规模适度。 企业规模过大,层级增多,协调困难,沟通不畅,管理成本增加;规模过小,则资金少、力量弱,缺乏竞争力。 企业管理幅度过宽,则会管理失控;管理幅度过窄,会增加相应的管理层级,造成层次过多的弊端。 ( 4)企业的利润处理和分配适度。 企业的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度,否则,会影响职工劳动的积极性或企业的发展。 四、 “ 宽猛相济 ” “ 宽猛相济新解 ” “ 宽猛相济 ” 是古人提出的一条治国谋略。 所谓 “ 宽 ” ,是指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过程中采用宽松、怀柔、恩惠的策略或手段,使人民能够自觉接受并遵循统治者所提倡的礼仪道德规范和法律规章制度。如:德治、仁政、以德化民。 所谓 “ 猛 ” ,是指统治者利用严格的法制、刑罚等强硬手段来管理百姓,使百姓生活在一种严格的管理氛围之下。如 :法家的 “ 法治 ” 宽猛相济溯源 一、春秋时期的齐恒公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完成霸业。管子在治国的过程中,主张依法治国,而且提出两条治国的原则: 一)、 “ 令顺民心 ” 。他说: “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 ” 管子 牧民 二)、 “ 信赏必罚 ” 。他认为,法律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对不遵守法律规章的,就必须以相应的处罚。 管仲治国名言: “ 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 ” 国语 齐语 即是说,统治者治理百姓应该使用赏赐和刑罚。赏赐即为宽,刑罚即为猛,这是关于 “ 宽猛相济 ” 的最早论述。 二、公元前 6世纪的郑国执政子产是第一个明确提出“ 宽 ” 、 “ 猛 ” 两手治国策略的人。 他说: “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治,故鲜死焉。水懦弱,名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 左转 昭公二十年 三、孔子在管仲和子产论述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 “ 宽猛相济 ” 这一命题。它作为一项治国谋略进行了详尽论述。他说: “ 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左转 昭公二十年 1)孟子继承孔子 “ 德主刑辅 ” 的主张来理解 “ 宽猛相济 ” ,强调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软性管理和策略为主,硬性的管理方式在必要时加以辅助。 孟子在孔子德政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 “ 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 ” ( 孟子 公孙丑上 )即以道德的方式说服人,不以武力胁迫人,这是孟子管理思想的第一个原则。 2、宽猛相济的发展 孟子不否认法律、规章制度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他说: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孟子 离娄上 ),认为任何组织或团体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来保持其稳定性和有序性。 对于道德与法律,孟子主张二者应该互补,“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自行 ” ,如果单独依靠其中之一,都不会使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 荀子则从 “ 隆礼 ” 、 “ 重法 ” 的角度来论述 “ 宽猛相济 ”的管理思想。 荀子所提倡的礼与前人所提倡的周礼不同,而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代表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新礼。 荀子从 “ 隆礼 ” 、 “ 重法 ” 的角度来论述 “ 宽猛相济 ” 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强调法律规范以及形成制度的道德礼仪规范在管理中的作用。他说: “ 治之端,礼与刑 ” ( 荀子 成相 ), “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 ( 荀子 君道 )主张道德和法律相结合,把以前的思想家看成截然相对的一对范畴:道德和法律,在管理国家、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前提统一起来,这对我们不能不是一个启示。 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却一反以往儒家 “ 德主刑辅 ” 的观点,提出了他关于法制和刑罚的一些新思想。 他主张制定成文法,认为执行法律应该 “ 庆赏刑罚必以信 ” ( 荀子 议兵 ),做到“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 荀子 君子 ),在信的基础上执行法律,以树立法律在任命群众中的威严性和威慑力,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法制在治国和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2)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以 “ 刑主德辅 ” 的法治观点来解释和宣扬 “ 宽猛相济 ” ,主张以硬性的管理方式为主,辅之以软性管理。 他提出 “ 以法为本 ” 的主张,认为 “ 朋法者强,慢法者弱 ” ( 韩非子 饰邪 )。认为国家的强弱取决于管理者对法制的态度,重视法律国家就会强大。 他说: “ 刑胜而民静,赏繁则奸来,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道也;赏繁,乱之本也。 ” ( 韩非子 心度 ),认为刑罚是管理有序的保证,而赏赐等软性手段则是造乱的根源。因而他提出 “ 重刑止奸 ” 的思想。 刑德互补权谋 1、刑德即刚柔,互补显权谋 宽猛相济之中的宽与猛,在古人那里就是德和刑。古人所指的德和宽,主要就是指现代管理中的软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刑或猛,主要就是指现代管理中的刚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中,德包括的内容: 1)宽松的管理氛围;但宽中必须要有严。 2)软性的管理手段 ,如教育、说服表扬、激励、关爱、决策的公开、员工的参与、员工的培训、人权保障。 3)严格依据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赏; 现代企业管理中,刑包括的内容: 严格的管理氛围;有效的惩罚措施; 强硬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发;标准化。 2以刚克柔,以柔克刚 1)孔子在论述宽猛相济时说明了管理的两种失衡: 第一种是管理中宽松过渡从而出现被管理者的懈怠、散慢情况,即 “ 政宽民慢 ” 的情况。调整这种失衡的情况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严格法律规章,对违纪者施以处罚,实行严格的管理,以刑纠德、以猛纠宽、以刚克柔。如:秦国商鞅变法、诸葛亮治蜀。 第二种情况是管理过于严厉缺乏相应的缓和、松弛手段,只讲刑 而不讲德,只有硬性管理而无软性管理,就容易造成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即 “ 猛则民残 ” 。调整这种失衡的情况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用宽松的管理手段调整管理氛围,利用软性的管理方法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就是以德纠刑、以柔克刚、以宽济猛。如:刘邦与民约法三章。 以柔克刚 明史 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是 “ 以柔克刚 ” 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这一招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性格千奇百怪,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软硬不吃,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任何人的不合作态度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为待遇太低,或者不公平,或者是工作量的分配不匀,或者是在对员工的各项政策上有所误解,而这些都是与你这个作决策的管理者有关。也许你不是决策者,而只是个执行者,那你又应该怎么面对下属的这种不满情绪呢?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听指挥的我就辞掉他!这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 要知道一个企业解聘一个员工很容易,如果不是太差的企业招进一个员工也不难,可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员工就真的非常难,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失去了一些好的员工,对企业就是相当大的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战斗力。 这时候就需要领导发挥以柔克刚的本领了,首先承认错误在自己,让他的气有地方撒,然后再施以缓兵之计,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有的放矢,不是很好吗?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孙子兵法 ) 3、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企业管理中,过宽与过严都有许多缺陷,如何才能将宽与严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面对与考虑的问题。 在管理中,要做到 严中有情,宽中有猛;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兼顾二者,又不失灵活。 抗倭名将戚继光治军。他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士兵们遵守军纪。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戚继光的这一举措严中有情,在严格军纪的同时体现了他的爱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管理上的计谋。 严中有情,宽中有猛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在管理过程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罚不失爱,严重有情,这也是惩戒部下时的一条很好的处理原则。 宋朝大将曹彬推迟惩罚违纪军官的艺术。 同样, 宽不离严,宽中有严,情不离法 。如:诸葛亮斩马谡。 沃尔玛:企业管理十大成功原则 以下是牛津管理评论为您精心推荐的 沃尔玛企业管理十大成功原则 : 第一,必须忠于你的事业。只有热爱工作,才会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并且可以通过对工作的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也提高他们的效率。 第二,必须与员工分享利润。对待员工要象对待伙伴一样,这样员工也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合伙人。 第三,要不断地激励员工,但不能只靠金钱,必须想一些新的有趣的办法比如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励员工,同事鼓励竞争,并进行评分。 第四,尽可能和员工进行交流。员工知道的越多,理解越深,他们对工作就越关心,那么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拦他们。 第五,必须感激员工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 沃尔玛会经常在适当的时机感激员工作出的贡献。沃尔玛认为,不管你是什么国家、什么背景、什么宗教信仰,当有人赞赏你的工作表现,你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 第六,提倡要庆祝每一次成功,而且要在失败中寻找乐趣。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充满激情,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第七,必须听取员工的意见。 尤其在零售业,最了解信息的往往是最基层的员工。所以,听取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 第八,必须超出顾客的期望。 这是沃尔玛一贯的努力方向。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不断地吸引顾客光顾,使销售额不断提高。 第九,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加节约成本。 必须严格地控制开销,控制损耗。既然 “ 天天平价 ” 是沃尔玛对顾客的不变承诺,那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就必须要有低成本。 第十,必须逆流而上、另辟蹊径,不要墨守成规 ,这是山姆 沃尔顿十条基本原则之一。 “ 如果你想取得成功 , 就必须有创造力 ” ,世界各地的沃尔玛同事为公司的管理提出各种富有新意的主张。只有创新才能使沃尔玛公司在迅速发展和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简洁而充满活力 , 严谨而创新是沃尔玛的精神所在。 仁静智动交生 1、仁者静、智者动 : “ 人者安仁,智者利仁 ” 论语 离仁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人者寿 ” 论语 雍也 2、仁智交生,和合管理: 首先,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有仁德的人。 其次,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管理者必须掌握灵活变通的谋略与技巧。 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省常德出任镇守使,此时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 ,常德的大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日货商店。一些进步学生在店门口发表演讲,劝群众拒买日货。日本商人对此恨之入骨,把这件事告诉了常德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高桥新二来到冯玉祥官邸,要求冯玉祥用军队对那家日本商店进行保护,以阻止学生在商店门前集会。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守住了商店门口,几个正偷偷购买日货的人吓得赶快跑了。打这以后,士兵轮流整日整夜地站岗,一些本来想买日货的人也不敢再登这家商店的门了。日本商店的生意越来越萧条。高桥新二再次登上冯玉祥的官邸,要求撤回军队。冯玉祥说: “ 高桥先生,你也算是个中国通了。你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吗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既然高桥先生提出派军队保护贵国商店,就应该保护到底。我们的民族最恨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高桥新二无话可说。那家商店无法经营倒闭。 冯玉祥将军将计就计,将日本商店 “ 保护到底 ” ,当对方提出要撤回军队时,将军以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之言,让对方找不出反驳理由来。 案例:冯玉祥让洋人无话可说 1、儒家正名学说源流 正名,是关于名实关系的学说,正是正定,名是名分,其实质是礼乐等级制度。这一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对名实相怨的现实深表忧虑,提出 “ 名实之相怨久矣 ” ,认为这不利于统治,主张恢复周礼,他提出当前治国首要问题是 “ 正名 ” 问题。正名的内容和目的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论语 子路 ,从实质上看,正名是辩证等级人伦关系的名职,名分,以符合礼制等级规定。 五 “ 必也正名 ” 现代监督管理的运用谋略 汉代董仲舒对正名思想有新的发展 , 他认为圣人效法天地而名号 , 根据天地万物的形状而造名 , 这是 “ 达天意 ” 表达天意 , 体现天意 。 事 、明 、 天 、 三者的关系是事要顺名 , 名要顺天 。名被看作表达天意的神圣工具 。 明代清初学者王夫之,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比较深刻而全面的阐述了 “ 正名 ” 问题 。 2、儒家正名学说的特征 ( 1) “ 正名 ” 实质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等级制度。 ( 2)、正名与政治道德相结合。 ( 3)名与实相统一,达到名实相符。 ( 4)对 “ 名 ” 的作用形成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是重视名的作用,。如儒家、法家、墨家和名家。另一种主张是贬斥或否定名的作用,如道家、佛家。 权力集分有据 1、 “ 正名 ” 与领导体制 孔子: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所包含的吩咐思想及其三个推论。 第一, “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 。 这是名与实不相符的情形之一。原因有三: 其一是有 “ 名 ” 的领导个人素质和能力与他所谋求的政的要求要求相差较远,无法完全胜任其职,只能挂有虚名,不行使职权。 其二,有名的领导者人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在领导岗位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到任期一到,溜之大吉。 其三,企业照顾关系,为某些特殊人物安排职位,而不给与职权和责任。 第二个推论是 “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 。 在管理中这是一种越权现象。表现为: 第一、 上级越下级之权。 克服这种越权现象的途径有三: 首先,必须健全制度建设。 其次领导者必须提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最后,涉及到领导的认识问题。 第二个推论“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第二、 下级越上级之权。 原因有:上级管理软弱无能决策优柔寡断,下级逐渐失去对上级的尊重和耐心,各行其是;有的下级权利欲教强,喜欢拿权。 第三、 横向越权。 指组织内部部门之间,尤其是生产各职能部门之权力的相互重叠。 原因是:第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出现权力交叉、重叠。第二,各部门、机构分工不明确。第三,少数部门或领导人个人主义突出。 第三个推论是 “ 在其位,谋其政 ” 。 第三个推论是 “ 在其位,谋其政 ” 。 这是名与实相符的最佳状态。 古代儒家的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就是名与实相符的状态。 现代管理中,名与实相符的状态就是要实现领导职责与权限的统一。 有职责无权限,则不能尽职责;有权力无相应义务,就会带来权力的不当使用和滥用,就会形成腐败。 集权与分权的标准 1、企业经济规模的大小: 企业经济规模大,宜采用分权;小则可采用集权。 2、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 如果高层管理者素质高、精力充沛、协调能力强、工作有魄力,则可适度集权,反之则应多分权。如果中、下级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则分权程度应大一些。 3、企业生产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特点。 生产产品比较单一,生产连续性强,各部门协作关系密切,市场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对其成本控制、生产指挥和销售应适当集权。产品不复杂,市场变化较大,在生产和销售上适当分权。 4、企业组织形式。 单厂企业一般来说地域集中,规模较小,产品和工艺简单,内部各单位协作密切,管理体制只应适当集权。总厂企业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长期规划,质量监控以及分厂的协调宜集权。 5、决策类型。 对战略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而言,应集中在最高层,而对战术决策、常规决策、风险决策则可以分散在中下层。 6、外部环境的变化。 当企业处于发展环境时,应下放权力,反之,应集权,以摆脱困境,减少风险。 名与实相符建制 1、名与实相符与封建等级制度 2、名与实相符与现代企业制度:直线制组织、事业部制。 循名责实察奸 1、循名责实与群臣考核 “ 循名责实 ” 最早出自 管子 九守 中, “ 循名而监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 ” 其意为根据官员的职务名份来考察其实际才能,又根据其实际才能确定它的职务名称。职务名分与实际才能相当,国家就能治理好,不相符就会产生祸乱。 古代循名责实是一种君主驭臣之术; 韩非 “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抄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