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探索.pdf_第1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探索.pdf_第2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探索.pdf_第3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探索.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EC NO 12 2009 Forum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 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以 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 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 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长远看 特 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 性经济衰退 影响到我国对外贸 易的持续增长 出现了很多现实 问题 如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倾 斜 在高 中 低产品贸易层次中 没有形成合理 均衡的结构 与 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摩擦加剧 国 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 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我国 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 对我国对 外贸易政策的引导带来了新的 挑战 一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与现实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可以 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 发展的历史 一国不同时期采用 的贸易政策 往往取决于其经济 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 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 当一个国 家经济稳定增长 贸易交换的商 品具有比较优势 并对经济发展 起促进作用时 就会倡导自由贸 易政策 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 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 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 必然转向 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 统的比较利益理论 并随着世界 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 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 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 如从需求 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 理论 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 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 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而保护贸 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 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 其理论基 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 李斯特 的幼稚产业保护 凯恩斯的超贸 易保护观点 以及在新的市场竞 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 论等 其次 根据政策目标选择 适当的政策措施 由于全球贸易 自由化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世界 贸易组织 WTO 框架下对各国 实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明显 抑制作用 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 施层出不穷 并成为实现政府政 策目标的工具 最后 这些政策 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 府的政策目标 从而成为继续或 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 对外贸 易经历了由国家统一经营 国家 管理经营到放开经营的过程 贸 易开放程度和自由化程度在以 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 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不断深化 但是 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 主义却在自由化进程中更加激 烈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 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 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 发展 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 另 一 方 面 与 我 国 主 要 贸 易 对 象 发达国家 之间的贸 易摩擦也凸显出来 而这一变化 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 的发展水平和采取的政策调整 分不开的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尚 未完成之时 因贸易的迅速增长 而引起的贸易冲突加剧 势必影 响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因 此 当前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必 须注意保留贸易平衡政策运用 的空间 二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 的阶段发展及其效果评析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离不开我国改革开放总体经济 发展的背景 同时又与我国对外 贸易发展战略与外贸体制改革 谢娟娟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探索 14 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12期 研究与探讨 的进程息息相关 一 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贸 易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初 我国在沿袭建国后进口替代发展 战略的同时 提出了出口导向的 发展战略 主要采取的是 奖出限 入 的政策 这与当时我国经济发 展基础和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 境是相适应的 也符合国际贸易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及发展中国 家对外贸易发展的 中心 外围 理论的观点 实施促进国内工业 发展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主要是 关税 以及进口许可证 外汇管 制 商品分类经营和国营贸易等 较严格的 传统的贸易措施 伴随 着我国外贸体制实践中的外贸承 包经营责任制 下放部分外贸经 营权 开展工贸结合 取消财政补 贴等改革进程 采取了放宽外汇 管制 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等一系 列配套措施 为外贸企业自主经 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为对外贸易 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该阶段采取了动态的 有条 件的贸易保护措施 倡导的是国 家统制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 策 结果促进了国内民族工业的 发展 鼓励和扶持了一批出口型 企业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和大批工业项目建立了我国的出 口生产体系 形成了我国明显的 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与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商品进口的贸易结构 体现了比较优势行业和产品贸易 的发展 但是由于政策实施上的 不平衡 我国东西部贸易发展差 距较大 外资政策与外贸政策的 不配套 冲击了一般贸易下的设 备进口 甚至造就了一些假合资 企业 同时设备的引进存在一定 的盲目性 导致较先进的设备闲 置 浪费了宝贵的外汇 二 贸易自由化倾向的过渡 型贸易政策 进入90年代到我国入世前 是我国对外贸易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转变的时期 该时期我国经济 提出了 外向型 发展和 国际大 循环 战略 为此国家外经贸部提 出 大经贸战略 和 科技兴贸战 略 该时期对进口管制进行了较 大的改革 在进口方面 1992年 开始按照HS编码协调制度对 225个税目进口税率下调 减少 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 壁垒 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制度等 在出口方面继 续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成立中国 进出口银行专门扶持企业的对外 出口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等 特别 是1994年外汇并轨制为代表的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 对外 贸企业实行统一的结汇制 减少 进出口数量限制 鼓励企业所有 制的多元化 加强出口退税制度 等 理顺了连接国内市场价格体 系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的通道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 速增长 到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 总额达5097 68亿美元 大约是 改革开放初期1987年 206 4亿 美 元 的24 6倍 是1992年 1655 3亿美元 的三倍 确立了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 品结构 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 国奠定了基础 该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市 场化取向 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倾 向于贸易自由化的过渡型贸易保 护政策 尽管政府实施政策的目 的是为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与开放之初的政策目的有所不 同 但仍然受古典重商主义观点 的影响 重点鼓励出口创汇 甚至 不遗余力地从事亏损出口创汇 结果长期的 越来越大的贸易顺 差在给中国带来发展经济 引进 技术所需的雄厚外汇资金的同 时 中国制造 的优势也给中国 制造 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此外还存在出口贸易方式和结构 的不平衡 加工贸易 代工贸易比 重和出口中外资所有制比重上升 的结构 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和 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 行资源配置进行的全球生产链的 转移 中国处于全球低端生产环 节 固化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低端 产品的比较优势 刚性的出口收 汇任务与国家资源收购方法之间 的矛盾 引发了外贸经营者之间 对国内货源的争夺 优惠政策倾 斜的目的与实施对象的矛盾 由 于国家鼓励多创汇 原有专业外 贸公司或国营外贸企业实力强 仍是受惠主力 与优惠政策扶植 我国私营和民营等外贸新生力量 的初衷相悖 三 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 策 加入WTO以后至2007年 我国面临着加入WTO后如何推 进外贸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内外 贸一体化的变化 为适应新的国 际经济环境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 中地位的变化 实现经济的可持 15 IEC NO 12 2009 续发展 增强经济安全成为新时 期中国外贸战略理念的核心 对 外贸易政策目标以构造有利于经 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实现产 业的持续升级 推动中国经济在 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 和对外贸易由静态比较优势向动 态比较优势转移为重点 尤其是 WTO非歧视原则下的国民待遇 公平竞争与贸易 贸易政策的透 明度等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 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 因此 我 国采取的基本是相对较低的保护 与温和的出口鼓励政策相结合的 措施 即运用关税 反倾销 反补 贴 反垄断 保障 政府采购等措 施对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实 行动态的 以扩张出口为目标的 保护 运用低估汇率 调整出口退 税和补贴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的出口鼓励措施 入世后我国的 对外贸易地位急剧上升 2004年 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 关 达到11547 4亿美元 成为仅 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 国 短短四年后 即使在金融危机 开始影响下的2008年 全国进出 口总额达25616 3亿美元 是入 世时 2001年 的五倍 是改革开 放时 1987年 的一百二十多倍 该阶段 入世 的要求决定了 我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 要体 现社会经济形态向现代市场体制 转变的发展要求 具体体现在贸 易政策重心的转移 即政府从侧 重宏观外贸战略向侧重微观主体 发展方向转移 实施有管理的自 由化贸易政策 而现实中我国与 贸易国的摩擦却并没有因为入世 后自由化进程加快而有所减少 相反我国遭遇了更为频繁的贸易 纠纷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 成之时 因贸易的快速增长而引 起贸易冲突的加剧 对我国经济 的长远发展必然带来不利的影 响 因此 调整现行贸易政策 保 持贸易的平衡和经济持续稳定增 长成为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的长 期问题 三 新时期对外贸易政 策导向与对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加入 WTO最主要的目的 是利用加入 WTO的机会熟悉运用其中的规 则 保护和发展本国产品的对外 贸易能力和自己的民族工业 而 不是单纯强调对WTO承诺的兑 现 WTO赖以建立的经济学理论 基础 比较利益理论是有利于 世界贸易发展的 但是其有效实 现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 即参与 贸易的各国面对的竞争条件应是 平等 公正的 而现实中的国际体 系和国际分工 存在着强权政治 和霸权体系 国际关系中充满了 矛盾和斗争 在这种体系中 国家 实力和地位始终是本国 本民族 最大经济利益的可靠保证 一个 国家如果没有坚实的工业基础 不但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 而且 很难保持政治统一和国家权力的 独立地位 从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的发展与美国 欧盟等发达国家 对外贸易实践来看 在实现工业 化的道路上无不利用了重商主义 学派的观点 也为像中国这样的 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提 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取向 一 贸易政策中性化趋势中 的适度保护政策 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 经济地位的提升 引发了发达国 家与我国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 我国出口额的增长率自2005年 至2008年不断下降 但2009年 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出 口总额首次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 同时受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影响 世界贸易保护更加严重 根 据世界银行监测统计 从2008年 10月到2009年2月 各国政府 提出的与贸易相关的提案有78 例 其中66例涉及到贸易保护 高达84 6 而在66例与贸易保 护相关的提案中 已有47例被执 行 其中发达国家在最终执行反 倾销 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 措施上的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 面对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升级 我国与贸易对象国特别是发达国 家贸易摩擦的加剧 以及我国对 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 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 决 定了我国应在中性化趋势中进行 适度保护的政策取向 我国面对贸易争端如果采取 简单的贸易报复措施 引发贸易 战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但在工 业化发展进程中对本国幼稚产业 实施保护 是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的 因为一国贸易政策是倾向于 保护或开放还是中性 根本上取 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我国 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道路的选择 以及实施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 决定了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强调促进结构的转变 进出口政 策作用力的相互抵消 使总体的 贸易制度走向中性化 但是一个 Forum 16 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12期 国家的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 政 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基于本国经 济发展的实际 市场机制和国际 环境的有效作用 货币 贸易政策 以及其他经济手段是达到这种目 的的工具 但问题是对 幼稚产 业 的选择和判断应避免出现最 终演变为保护落后产业的失误 因此 采取的保护政策必须注意 以下的问题 一是扶持的范围必 须是具有未来发展潜能的 达到 保护是为了日后不需再保护的几 个行业 因此所选定的行业必须 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提高 并 且存在显著的关联效应 学习效 应和动态外部效应 二是应该明 确保护或扶持的时间 对被保护 的企业和行业规定限期 三是扶 持目标 定位于能成为国际市场 最主要的竞争者的这些产业 通 过整合的方式提高大企业间高强 度的竞争 以竞争促发展 四是政 策手段不强调贸易保护 而主要 是通过国内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等加以规范 诱导 和扶持 例如 可以考虑把汽车 半导体 数控机床和飞机工业列 为幼稚产业 扶持时间定为今后 的 XX个五年计划 并对扶持 目标和任务进行详细分解 二 扩大内需 以进促出 保 持经济可持续和稳定发展 2007年我国GDP总量 按 当时价格计算 为2 49万亿元 经济规模居世界前列 预计到 2010年 我 国GDP总 量 将 比 2000年翻一番 届时我国大国经 济体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在世 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考虑 到经济发展潜力 人口规模 市场 规模 我国的经济增长比较趋近 于大国的经济模式 应更加强调 内需的作用 同时 面对当前对外 贸易不确定性因素 合理化解高 外贸依存度带来的潜在风险 提 高本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 承受力和消化力 也需要依靠扩 大内需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 有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 可借鉴我国主要贸易市场的经 验 在美国 欧盟 日本等发达经 济体中 是在通过税收政策基本 解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并且创造 了 中产阶级 以后 才达到提高 内需 的目的 而这种 内需 又 推动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美国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 时 就是依靠巨大的 内需 使美 国经济长期繁荣 直到这次 全球 经济危机 爆发为止 相比之下 中国没有利用对中国投资的外商 通过征收大量税金来缩小外商与 中国平民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甚 至也没有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和国 有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征收大量税 收 以解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 题 如果中国能采取相应的财政政 策 帮助大量相对贫穷的消费者提 高收入 尤其是帮助中国消费者减 少在 医疗 住房 教育 三方面的 巨大支出 中国 内需不足 的问题 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另外 我国经济增长应依靠 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 的提高 而这些要素的加强有赖 于我国的进口结构和质量 因为 进口中的先进设备 先进技术和 战略资源 虽然不会直接对GDP 总额产生作用 但将促进科技进 步和生产率的提高 促进经济集 约化增长 从而提高GDP增长率 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利用充足的 外汇储备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 设备和科学的管理 并注重消化 吸收和创新 增强本国产业和产 品国际竞争力 可以 以进促出 保持适度的国际贸易收支顺差作 为促进中国外贸和经济可持续增 长的支撑条件 三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减 少贸易摩擦 面对经济危机每个国家都在 寻找各自的出路 美国强烈要求 謼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 给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带来了新 的挑战 本刊资料 研究与探讨 17 IEC NO 12 2009 中国减少外汇储备 改变靠投资 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 实 施进出口平衡政策 而这一政策 却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陷入两 难 一方面实施进出口平衡政策 会造成出口受阻 企业倒闭和工 人失业 从而引发银行出现大量 的呆账坏账 使国内的总供给能 力大于总需求 从而产生与经济 危机类似的产能过剩问题 另一 方面如果不实施进出口平衡政 策 4万亿计划 又可能引发通 胀问题 从而加剧被美国套住和 承受外汇储备大幅贬值的可能 因此 应当转变当前对外贸易增 长方式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行 进出口平衡 减少贸易摩擦 从贸易结构来看 应逐步改 善商品结构单一 技术含量低的 现状 加大研发投资的力度和重 视程度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推进 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调整和完善 出口税收 加工贸易等政策 改变 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大部分处于 低附加值 价值链低端的局面 我 国对外贸易区域的结构性问题恐 怕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要想 减少贸易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威 胁 需要加强内需 扩大国内市场 来分散风险 针对长期以来大多 出口产品采用贴牌的生产方式 鼓励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严格控 制 两高一资 产品的生产和出 口 对环保节能型产品的出口给 予优惠政策 规范出口竞争秩序 和行业自律 稳步推进对外贸易 秩序的法律法规建设 加快建设 外贸信用体系 同时应协调利用 外资政策 调整外商的投资结构 减少外商低端制造业的投资 限 制技术含量低 资源消耗高 污染 排放大的外资项目 提高外商投 资的质量 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 惠政策 缩小民族产业与外资企 业之间的差距和资源配置的不平 衡性 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流失 增 加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能力 另外 政策措施应注意加强 针对性 例如 美国轮胎特保案对 我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是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国家干 预不当问题 对于在国际上容易 引起纠纷的传统优势产业 出口 退税只要达到使出口产品以不含 国内间接税的公平价格参与国际 竞争即可 避免出口企业以退税 作为压低报价的 优惠鼓励政 策 从而避免国外进行反倾销的 可能 二是上述提到的国内外市 场不统一 存在国家干预的缺位 问题 目前出口市场的信用体系 畅通 而国内市场信用体系相对 滞后 交易成本高 风险大 导致 对内销售的报价偏高 三国内商 品流通出现阻滞的物流系统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