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文艺观.doc_第1页
柏拉图的文艺观.doc_第2页
柏拉图的文艺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拉图的文艺观:1. 哲学体系核心:理式论理式是实体,感觉是幻影,理式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它的摹本。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的东西。其价值在于柏拉图第一次自觉地认识到必须用普遍作为说明一切个别的根据,抓住了人类认识世界整个行程的转折点,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理式论割裂、颠倒了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一般当作先于个别的独立的存在,成为个别的真源,使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2. 理想国:统治者武士农夫和手工艺者;人的灵魂分理智、意志和情欲,与此对应的是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知识即道德;哲人之治。3. 美论:“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得那个品质。美本身就是一种先验的绝对的美的理式,这种理式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柏拉图把对美的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比前人向前跨了一步。4. “回忆说”:人对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循阶而上的过程:形体美心灵美行为制度美学问知识美彻悟美的本体。5. 艺术论:区分灵感与模仿模仿:A“临摹”、“摹本”,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功利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三种世界:理式的、现实的、艺术的。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并不曾抓住真理。” 他认为艺术家虽能模仿一切却并无知识,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于自然,艺术应追求事物的本质真实,向人们提供真理。B 模仿艺术伤风败俗,会破坏“心灵的城邦”模仿诗产生的快感对人有害,模仿诗人为讨好观众,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着重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即无理性部分,来迎合人性中的脆弱感情,满足群众的情欲,使之摆脱理智的节制,得到快感,而不愿费心思去模仿人性中理性的部分,帮助理智去节制情欲。所以模仿的作用在于逢迎人性的无理性部分,摧残理性部分。柏拉图理想中的人要中正、平和、不悲不笑,让一切欲念枯萎,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统治、保卫城邦的任务。而喜剧挑动观众的“诙谐欲念”,悲剧滋养“感伤癖”和“哀怜癖”。灵感:神启迷狂 “诗人是神圣之种,凭诗神和美神的帮助,他们往往在其诗歌中能达到真理。” “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由诗神凭附而来。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露于各种诗歌。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这里所描绘的正是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状态。文艺创作不是纯理智的逻辑思维,诗的产生有赖于诗人高涨的热情。所谓“迷狂远胜于清醒”,正道出了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清醒的诗即模仿的诗,迷狂的诗即灵感诗。灵感诗的特点在于它出自人的本性,是“心灵生殖力的产物”,因而能触及到审美主体灵魂中的高级因素,能超越功利,达到真善美的本体。 别林斯基:“他所说的疯狂,指的是那种神妙的激情,这是合理的疯狂神妙的疯狂,它使一个人远远地上升于这个明智的世界之上,与众神并驾齐驱。”总:柏拉图以理式论为基础去探讨艺术,把诗从传统的“艺术”中独立出来,揭示其非功利的、创造的、与美相联系的本质。他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可以说标志着古希腊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艺术的审美特性:魔力与浸润心灵审美是对美的理式的“凝神观照”,审美快感就是观照到美的理式时心灵上产生的一种“欢喜”,其特殊性质在于审美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受,整个心灵呈现为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艺术的感染作用:诗的魔力:神诗人读者 “磁石不仅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像磁石那样,能吸引其他铁环诗神就像磁石,得到灵感的诗人又把它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文艺作品对人的灵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诗的真正和最终目的在于影响和塑造人的灵魂。浸润心灵艺术创作的辩证法:有机统一与适应心灵柏拉图的唯心辩证法是把概念对立起来的方法。如音乐的和谐是高低音相反相谐造成的,诗的格律根据长音和短音的配合,思想与文辞、节奏与歌词、有益与快感都是对立的统一,喜剧的存在是因为“没有可笑的事物,严肃的事物就不可理解”。柏拉图主张艺术要靠对立的因素调和,据此,他对作品的结构提出“有机对立”的原则。 文章布局的两个法则:统观全体,把和题目有关的纷纭散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概念下面;顺自然的关节,把全体剖析成各个部分。 文章的秘诀: 合乎艺术的文章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长短适中。关于创作与欣赏的关系,作家应“尽量按照艺术来写作”,合不合艺术取决于作品能否适应欣赏者的心灵的需要。在他看来,文章的类别和心灵的类别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所以作家须知欣赏者心灵的种类,研究他们的心灵性格,对之作出“精确描绘”,从而按其需要和特点来写作。 艺术不但要适应欣赏者的心灵、性格,还应积极影响、改造人的心灵和性格。所以柏拉图严厉批评那些为迎合裁判人的低级趣味而写作的诗人。艺术的社会功用:一要有益于城邦,二要合乎城邦制定的规范。他既用宽阔的艺术眼光又用狭隘的政治眼光来看待艺术,从而难逃矛盾。影响:朗基努斯受“迷狂说”的启示,专门提出情感的重要性; 普洛丁将他的美学思想与埃及宗教哲学结合起来,建立新柏拉图主义; 中世纪,经院派学者又把新柏拉图主义附会到基督教神学上,使柏拉图的美学文艺思想统治了大部分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盛行研究柏拉图的风气,他们接受“绝对美”的概念,模糊文艺与伦理的界限,用狭隘的道德观点评价文艺,提出“诗学即神学”的口号; 启蒙运动和浪漫运动时期,开创英国研究美学风气的夏夫兹博里和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温克尔曼都是新柏拉图主义者,赫尔德、席勒、施莱格尔不同程度上是柏拉图主义者或新柏拉图主义者,康德的鉴赏的原型只是一个概念,接近柏拉图的最高理式说,而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则与柏拉图接近;浪漫主义运动流行的天才、情感、想象三大口号,更明显地来自于“灵感迷狂说”; 19世纪以后,叔本华将以意志为主宰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杂凑在一起,认为艺术是关于理式的知识;而柏拉图、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