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教学案例 课题:“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学生:高二学生教学准备:学生备品、课本、彩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图片【教学目标】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重点与难点】 1.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是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的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2.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区别。 教材:人教版第六课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提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以改变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因为一般人的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由此强调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紧接着在第二部分“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中对“艺术美”及其表现作出说明。这里涉及到“美术形象”这个概念,可以参照第3课对“艺术形象”这个概念的解释。不过本课所说的“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已经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第三部分“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是从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开始讲解什么是形式美的,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这里先简单解释了什么是“形式”,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新授】一、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所谓“艺术美”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独立于现实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也许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许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术作品集中提示出来的。1、艺术美:综合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即艺术美。2、美术形象: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美术作品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直接反映。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特定的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的美术自身的美。即第二自然。相关作品分析:1、艾普色姆的赛马(油画,92122.5CM,1821,巴黎卢浮宫藏),热里柯(法国)热里柯(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生于卢昂一个律师的家里,幼年即随家迁往巴黎。热里柯在十九岁时进入格兰的画室,格兰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热里柯早期的作品即己表现出他的大度和热情,由于自小喜爱骑马,以后他成为画马的能手。他在18161817年去意大利时,迷恋上米开朗基罗和意大利巴洛克画家的作品。热里柯到达罗马后,不是一头扎进美术馆里,而是在街头发现自己的生活:人民广场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罗马狂欢节,一群无鞍马选手准备参赛,这是些青年农民。鼎沸的人群勉强闪出一条极窄的通道,让狂奔的观者攀缘在房子和教堂上,在为赛马手呐喊助兴。这幕旋风般令人亢奋的群情与盛况,激起了画家的兴趣。热里柯当场画了许多与马有关的速写。这一幅艾普色姆的赛马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倾向,是热里柯去英国访问(18201822)期间完成的,他把从意大利获得的题材,经过出国游览考察所得,酝酿成了这一幅赛马题材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看,热里柯的英国之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以马为主题的一系列后期创作,是他从英国返回后确立的。热里柯于1824年不幸在一次偶然的坠马中受伤去世,年仅33岁。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热里柯是向浪漫主义和现代倾向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他率先向文艺复兴的传统发起了总攻,这就是结束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延续的对视觉真实的再现,这种再现一直使得艺术家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而从浪漫主义开始(甚至也包括新古典主义某些极端的探索),艺术的个性化、艺术家的能动地位和艺术自身的价值体现逐步具有了主导意义,现实只是成为艺术和艺术家独立发展的参考,艺术的意义超过了现实的意义,或者说艺术家的现实观发生了变化。热里柯在这里不是再现他的所见,而是把他的所见情绪化的表现出来,代表了浪漫主义的特征。2、欧米艾尔(雕塑,1885),罗丹(法国)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出生于巴黎拉丁贫民区一个贫穷的基督徒家里,父亲是一名小职员,母亲是受雇于人的女佣。罗丹自小就参加了各种手工艺劳动,首饰匠、珠宝匠、泥水匠、木匠、模塑工他都干过,由此他逐步爱上了美术,父亲虽不同意,但姐姐却很支持他,以自己微薄的工钱供他学习,因此罗丹得以进入巴黎一所专门培养工艺美术技工的图画与数学学校学画,但不久便因买不起油画颜料而转入雕塑班,并成为当时著名动物雕塑家巴耶的学生。三年的学习使他打下良好的传统雕塑基础,但他三年报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个主考官给他的评价是:“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这给他很大的打击,但更大的打击还是姐姐的过世。从此他心灰意冷,便进入一家修道院出家了。有幸的是,修道院院长埃马尔神父发现了他的才能,便鼓励他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还在修道院内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画室。为了表达他对神父的感激之情,罗丹为神父做了一件胸像,从这件胸像中已可以看出罗丹的不同凡响之处了。欧米艾尔实际上是罗丹对从前的一个模特,一个老年的意大利女人所做的敏锐研究中得到灵感的,通过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和绝望。罗丹以极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老年人身上一切不忍目睹的肉体形态。但是罗丹绝不是仅仅为了再现老年人丑陋的肉体,而是用用无与伦比的丑陋形态,象征人贪欲的结局,是对人因追求享乐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这在资本主义金钱竞争、享乐造成灾难的年代,无疑是一种反思,是用丑陋的肉体形象对当代人类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思。这种丑陋衰败的结局展示人类追求享乐的代价。因此,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越是丑陋,越是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深沉的同情,体现出现人类追求享乐的巨大代价。而越是丑得真实、丑得可信,越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罗丹用其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绝望,也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的美,即形式美,它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form)一词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形体、形态,即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二是形体或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艺术形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但二者所指不同:所谓“艺术美”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独立于现实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也许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许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术作品集中提示出来的。而形式美尽管也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从现实中提炼而出,但它则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相关作品分析:1、雄视(中国画),潘天寿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县冠庄人,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1915年潘天寿考入浙江第一师范,是李叔同和经享颐的学生。1923年任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和上海美专国画系教师,开始研究中国画,并与吴昌硕交往密切,得到吴昌硕的称赞。1928年受林风眠之聘任西湖国立艺术院国画系主任、教授。1944年后任校长。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兼作山水画、人物画,又擅长书法、篆刻,特别是“指画”。他对中国绘画史和绘画理论也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花鸟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不论构图、用笔都追求雄强豪壮的气势,这不仅是他正直、倔强性格的写照,也是近代中国集体人格的反映。这幅雄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潘天寿在构图和主题处理上追求奇崛、险峻和险中求稳的艺术特征。正是由于潘天寿的杰出艺术成就,因而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一起被誉为“现代四大家”。2、春雪(中国画,69.5138CM,1984),吴冠中春雪体现了吴冠中的一贯艺术追求,但在他的同类作品中此画又是较为抒情的一幅。尽管此画尺寸较大,但仍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画面上似乎只有几块大片的墨色,间以墨点和墨线,少数地方用了一些色彩,但奇怪的是,一个巍峨秀丽的雪山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点、线、面等语言要素被作者运用的机巧而灵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语言特征,体现出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3、老国王(油画,76.854CM,19161917,匹兹堡卡内基学院藏),卢奥(法国)乔治卢奥(18711958年)出生于细木工家庭,原是法国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学生,莫罗死后,他曾被任命为陈列莫罗作品的美术馆馆长,与野兽派画家志同道合。卢奥的作品充满宗教情感,他憎恶法国社会道德的腐败,在经常出入巴黎地方法院时,看到一些“失去上帝恩宠的人们”,因而在他的画上增加了色衰的妓女、落网的歹徒、冷酷的法官等形象。这一幅老国王,体现出彩色玻璃窗画的特色。颜色很厚重,黑色勾轮廓,体现出油画特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特征。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很忧伤,不象国王,倒象个苦难者的化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这幅画约创作于19161917,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卢奥反复修改了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荒原里受苦难人的沉默的朋友。我是永恒苦难的常青藤,它攀缘在这被弃的墙上,墙内是反叛的人们藏着他们的罪恶与善行。作为基督徒我相信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4、向正方形致敬(油画,120.7120.7CM,1959,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藏),阿尔波斯(美国)约瑟夫阿尔波斯(19881976)生于德国波特罗普,三十二岁时进入包豪斯学院做学生,以后留校任教。1933年希特勒关闭包豪斯时,他是这个学院最早移居美国的教师之一,在美国他成为宣扬包豪斯设计革命和设计手段新观念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在北卡罗琳那开设的著名的黑山学院成为他传播他的思想的主要阵地,也成为美国先锋派艺术家荟萃和获取灵感的大本营。阿尔波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色彩知觉结构进行的详尽研究由其教学和作品传播开来。对美国的抽象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501960他离开黑山学院来到耶鲁大学成为建筑和设计系主任,这时期他开始了他著名的油画和正方形系列画,并都起名向正方形致敬,这组作品使他在抽象减少和视错觉的探索上达到一系列的高峰。其实,早在瓦萨莱利和巴黎的视觉艺术探索小组之前阿尔波斯就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动力知觉绘画,他的这种创造使包豪斯构成派变成一种更有活力的抽象艺术。他1959年开始的向正方形致敬系列使他近乎绘制性的重复着他早先就已经开始的尽管不是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用不同色调和比例以及不同变体的相叠的正方形色块,它使得埋藏在复杂视觉体验中的个人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5、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雕塑,高110.5CM,1913,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波菊尼(意大利)翁贝托波菊尼(18821916)是一位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未来派的重要理论家和灵魂,未来主义的两次宣言“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和“雕塑宣言”均出自他之手。他倡导艺术家积极投身于现代科技文明,在艺术中努力表现这些成就,鼓动艺术家去捕捉现代生活中的运动、生命和速度。在波菊尼的心目中,运动感的表现是艺术中的首要问题,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动感。波菊尼是未来派最有才华的艺术家,可惜他在艺术上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当一战爆发时他自愿入伍,1916年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战死于意大利前线,年仅34岁。波菊尼努力将运动的过程在空间中连续的形体这件雕塑上表现出来,即把时间这一因素引入到造型艺术中,为此他创作了这件作品。这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全身像,但这个形象并没有五官和双臂,艺术家将这人的每个运动步骤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充满运动感的现代机械形象。它带有写意的特点,尽管没有完整的五官,也没有双手,并非一个真实的人体,我们仍然能从它的动态感觉到一种力量速度,它在人的视觉上造成的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的印象。6、荷矛者(雕塑,高198CM,公元前5世纪,罗马时期复制品,那不勒斯考古美术馆藏),伯留克莱托斯(古希腊)伯留克莱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法式。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这里的荷矛者被塑造成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即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7,以肚脐附近为重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身体重心的垂直线落于右脚之上。整座雕像以均衡的动作形成统一的构成,显得极其完美和谐。三、名词解释1、美的规律和法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律与法则是一致的,因为法则体现了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则是通过法则呈现出来。对美的规律和法则的认识和总结在古希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时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塑之中,以后逐步扩展到绘画,形成造型艺术产生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规范。在古希腊,艺术的法则有三个特点:1、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规范,是达到完美艺术的保证;2、它是以比例的形式体现的,并且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现,例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比值和黄金分割率;3、它是灵活的,可以随着人的审美的变化和视觉的需要加以适当的调整,但只有一个相对的空间。这样的研究对造型艺术创造自身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手段,艺术家可以根据这样的美的规律和法则创造出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美的形象。也就是说,美的规律和法则是按照自然并符合人的比例关系创造出来的,是对自然界的艺术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这种规律和法则的普适性。在这其中人们又总结出了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规则。2、审美价值即审美对象中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从而引起审美感受的价值属性。审美价值是建立在人和对象的实践关系上的,凭借美的规律,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