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相关资料.doc_第1页
扬州博物馆相关资料.doc_第2页
扬州博物馆相关资料.doc_第3页
扬州博物馆相关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建筑博馆总占地面积50730M2,建筑面积22146.99M2,陈展面积10000M2。“豪华落尽见真淳”,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物。扬州博物馆就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扬博馆”计有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4个,临时展厅1个。基本陈列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陈列面积2300平方米,展线长度580米,陈列文物856件,以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映衬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广陵潮在陈列内容设计上采用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最新设计理念。整个展览以江、河、海为依托,以汉、唐、清三个时期为突出点,以扬州历史上五大城池为主线,构成一个结构明晰的和谐整体。展览运用色彩基调和一定的线形关系,鲜明而准确地阐释主题。整个陈列将柳树色彩元素作为基本调子,表现“绿扬城廓是扬州”的文化特征。用古楠木色作为辅助色调,寓意扬州历史的深厚底蕴。展厅平、立面长短弧线与直线的有机结合,象征扬州历史连绵不断,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展览虽没有刻意寻求造型元素和艺术符号来强化主题,但由形、色、光构成的整个艺术空间,始终充满着扬州文化特有的品质和风格。 展览尊重史实和展陈逻辑结构,对空间体量作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汉、唐、明清三个时期的空间份额,以重点带两头,使展示空间形成连绵有序、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韵律节奏。在确保流线顺畅的前提下,对特定空间的情境设置作重点关照。国宝厅陈列面积184平方米,展厅仅陈列1件展品,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该梅瓶属于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蓝釉呈色鲜明纯正,腹部白龙环绕于瓶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此种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两瓶都有残损,唯我馆此件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古代雕刻艺术展陈列面积526平方米,陈列文物135件。该展览展出文物以材质分为玉雕类、石雕类、砖雕类、漆雕类、骨、象牙雕刻类、竹雕类、瓷雕类、核雕类和木雕类等9个种类,分别诠释灿烂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其中多个种类如玉雕、漆雕、木雕、砖雕、核雕等,具有十分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书画厅陈列面积717.2平方米,包括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和馆藏明清书画展两个展览,陈列文物66件。明清书画展所选展品多是与扬州密切相关的书画家的作品,与扬州八怪精品展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书画家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反映了扬州画坛曾经有过的文人荟萃和异彩纷呈,同时也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丰厚的文化底蕴。临时展厅面积1065.3平方米,可独立对外开放。双博馆开馆以来,就不断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或从外引进,或内部挖掘主题,先后举办了扬州文物精品集粹展、凤鸣岐山周原西周王朝青铜器玉器精品展、走进“神五”“神六”大型航天展、流光溢彩馆藏明清瓷器展等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将扬州广陵书社收藏的30万古书版片与扬州博物馆合二而一,成为“扬州双博馆”。 扬州双博馆自2003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05年4月18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顺利落成,作为文化名城文化领域的标志性建筑,双博馆体现了扬州市政府打造文化大市,构建人文和谐社会的城市发展思路,更是扬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双博馆大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分为东西两大区。东区为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西区为扬州博物馆新馆,中部共享大厅有机连接两馆,使整个建筑融为一体。进入双博馆大门,迎面而来的即是双博馆的馆标伏羲女娲像,立刻把你的思绪带到了我们祖先生活的远古时代。向左转进入序厅,里面就是一个能够承接各类展品的大型临展厅,在这里你有可能看到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出临展厅顺大厅拾阶而上,您就来到了扬州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厅,这里设有展示本馆“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国宝厅”,有展示扬州独特雕刻艺术的“扬州雕刻艺术陈列厅”,扬州博物馆还有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八怪书画精品陈列”以及“扬州博物馆馆藏书画展厅”。走出专题陈列厅,对面就是反映中国雕版印刷的雕版印刷通史陈列厅,这里的各种展示将向您介绍中国雕版印刷工艺的起源、发展及各种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现场还有雕版印刷工艺操作表演,观众如有兴致可参与互动,亲身体验一次古人刻板印刷的感受。三楼西区就是“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基本陈列,在这里您可以清晰地了解扬州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两汉时期富庶,隋唐时代的空前繁荣以及明清时期日落之前的辉煌历历在目。东区是扬州雕版印刷专题馆,包括专题陈列及开放式雕版版片库,向您再现扬州历史上雕版印刷业兴盛发达的盛况。镇馆国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价值3.6亿元的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元代景德镇所产文物,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梅瓶颈细小口,短颈溜肩,肩丰圆腹,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圈足微外撇。梅瓶是宋朝出现的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开始的时候作为盛器,后来因为口沿极小,刚好为插梅枝所用,被称作为“梅瓶”。梅瓶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所产梅瓶最为精湛。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造型端庄隽秀,是梅瓶中的极品。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通体施霁蓝釉,釉质肥厚莹润,釉面匀净稳定,釉色蓝如深海。腹部刻画“赶珠龙纹”: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白龙环绕瓶身一周,龙首上仰,颈部细长,长鬣飘拂,双角微微后翘,龙眼突起,张口吐舌,露出利齿,上、下颚唇边卷翘,四肢长而粗壮,呈大步行进状,伸出的四肢,机构设置图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锋利。巨龙周边的空间以四朵飘动的火焰形云纹,衬托出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之中的大气磅礴之势。从整体上看,主体纹饰白龙和火焰宝珠与辅助纹饰四朵火焰形云相映成趣。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好似威武、雄壮、悍猛的巨龙叱咤于万里蓝天之中,以蓝釉点缀的眼珠,在青白釉的衬托下,尤显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装饰效果极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镇窑高超制瓷水准的代表性精品。 扬州博物馆这件原流落民间,在扬州市一户普通人家传承了不知多少代。据那户人家的后人介绍,这瓶到底有什么来历他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长辈们日日扫尘、每每擦拭、精心呵护,平时也从不示人。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害怕地震瞒着母亲将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币的价钱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六百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馆内设有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扬州八怪书画、馆藏明清书画、国宝厅、扬州古代雕刻、中国雕版印刷展厅、扬州雕版印刷展厅和一个临展厅计八个展厅。明仙人乘槎犀牛角杯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酒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犀角杯曾在历史上风光无限。犀角杯材料珍贵,雕刻精美,被誉为古玩杂件中的佳器,是历代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骚客用来炫耀财富的一种奢侈品。四、犀角杯赏析扬州博物馆藏明仙人乘槎犀牛角杯,系选用一支上乘的犀角,以仙人乘槎凌空到达天河的神话故事为题材,依犀角的自然形状,雕刻成树槎形一叶扁舟。以角根为槎尾,以角梢为槎头,角梢处有一圆形流孔,槎身和槎底环绕浮雕的流水纹,槎内端坐着一位老者背靠假山和枯木,神态怡然。艺人采用圆雕、透雕、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技法,使整个作品层次丰富,雕刻精湛。它既是一件极佳的工艺品,又是一种清凉、解毒实用的酒具,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虽没有名家款识,但整体造型生动、技法娴熟,不失为一件珍品。此外还有典型的清代风格犀角杯如松叶纹犀牛角杯, 此杯系采用多种琢刻技法于杯之外部刻画出盘曲苍劲的古松形态。用镂雕和深刻的激发分别在杯的口沿、身、底部各雕刻了一组团簇的松针,同时又运用深刻、铲地和推磨及浅刻的技法在杯身一周表现出古松表皮疙瘩瘤球的苍劲感;再如秋叶形芝草纹犀牛角杯该犀角杯的造型为一片深凹成窝状的秋叶,外端镂有一根植物粗茎为杯之把手,连绵盘曲至底部,杯底座亦雕成一片叶状,杯身一周浮雕几根修长曲折的叶纹作为装饰。还有竹叶螭虎纹犀牛角杯,该件藏品系在犀牛角原形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制成犀牛角杯,杯体外部产地浮雕成螭虎竹叶纹饰,杯体内外又加饰如意云纹,并就整料上镂出竹茎把手和杯座,使整体器物浑然一体。这些犀角杯造型俊秀、风格清新、格调高雅,是极其珍贵的犀雕艺术品。郑燮行书“江上愁心”诗轴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初“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一生中作书画无数,且流传久远。因名声较大,二百多年来,研究板桥者不计其数从书体看,这件诗轴是典型的“六分半书”(一)青睐有加从题跋看出,这幅“江上愁心”诗轴是送给堂弟郑墨的。郑墨,字五桥,小板桥25岁,是板桥的叔父之标先生的独生子。板桥没有同胞兄弟,只有这个堂弟,他们常一块玩耍,感情很深。日后板桥赴任山东,郑墨只手撑家,建房买地、照顾堂嫂、教育侄儿等等,事无巨细,尽力操持,既表现出郑墨的治家才能,同时也表现出全力支持兄长事业的自我牺牲精神。在板桥一生中,堂弟既是亲人,又是知己。在其留下的许多作品中,写给堂弟的家书就占很大比例。在家书中,弟兄俩常常互通音讯,纵谈人生,讨论学问,商量家事。在与人为善、宽待佣人方面,郑板桥甚至曾举宋代苏东坡和自己的例子,告诫郑墨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话语之中充满着人生哲理。可见,郑板桥和郑墨对苏东坡的人品都非常推崇。由此,板桥在晚年时还将苏东坡的题诗写下来,送给堂弟,且笑称堂弟“何苦索攫使吾家无一实之遗也”,表现出板桥已将此轴视为心爱之物,另一方面也反映板桥与苏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