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doc_第1页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doc_第2页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doc_第3页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doc_第4页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姓 名: 苏瑞雪专 业: 测绘工程 实验名称: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实验类型: 开放性 指导老师: 董海鹏时 间: 2012年12月15日 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4.4 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我于2012年12月15日,早上八点十五分到达七号教学楼C座106教室, 准备做4.4“弦振动与弦驻波实验”。刚开始,董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张表格,并给我们讲解怎么填这张表格和写实验报告的方式和方法。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后,时间差不多是八点半,首先检查和观看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装置,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了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波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通过沿相反方向传播的完全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可以得到驻波。在与振动源连接的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可以直观而清楚地了解弦振动的基频与张力、弦长的关系,从而测量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并由此求出振动源的频率。一、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 观察弦振动时形成的驻波,学习与弦振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2. 通过实验测量振动源的频率。二、实验内容和原理:振动频率与横波波长、弦线张力及线密度的关系:将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源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悬挂砝码。当振子振动时,弦线也在振子的带动下振动,即振子的振动沿弦线传播,弦线振动频率和振子振动频率相等。选择适当的砝码重量,可在弦线上形成稳定的驻波。驻波波长为,则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为v=,又因为v=(F/),所以有=(F/)。设弦线长为L,形成稳定驻波时,弦线的半波(波腹)数为n,则L/n=/2,即=2L/n,从而有=n/2L*(F/)=n/2L*(mg/) 。驻波的形成和特点:振动弦线的传播形成了行波,当在传播方向上遇到障碍后,波被反射并沿相反方向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故它们是一对相干波。当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差为时,在弦线上产生了稳定的驻波,并在反射处形成波节。三、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在打开开关前,我先把频率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频率最小),幅度调节旋钮顺时针调到底(幅度最大)以免开机频率过大,振源无法起振;然后,接通电源,砝码盘(5g)中加一定的砝码(15g),使振子振动;通过移动滑轮2改变弦线长度L,缓慢调节信号源频率旋钮,使弦线上出现稳定的振幅最大、波节清晰的驻波且波腹数不少于2个,记下此时的频率值,并填入表中,从而得出频率fo= 31 Hz。改变砝码质量,每次增加5g砝码,通过移动滑块2调节弦线长度,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此时有L=n/2.在每一固定砝码重量的作用下,重复测量L数次,每次微调滑块2改变弦线长度,再重新调好稳定的驻波,然后测量n个波腹长度L。重复测量上一步步骤,测量5组数据,分别测出n个波腹的弦线长L,记录测量数据。四、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fo= 31 Hz,= 0.3630 g/m,g= 9.8 m/s砝码与托盘质量/g波腹数nn个波腹长度/m波长=2L/n /m波速v=(mg/)/(m/s)2530.74900.742170.4947825.9790.73850.73903020.60590.605100.6051028.4590.60420.60523520.66150.662600.6626030.7390.66600.66034020.77080.767700.7677032.8620.76840.76394520.81420.816300.8163034.8550.81890.8158用作图法求振子振动频率,利用公式v=(mg/),计算不同拉力情况下的波速。根据所测数据,以v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由式v=可知,频率v就等于所描曲线的斜率。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测量数据,得到一条拟合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弦线振动频率,将与激发的信号源频率fo进行比较,求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以下是、v、v的数据,以及各列的总和数据:vv0.4947825.9790.24480712.853890.6051028.4590.36614617.220540.6626030.7390.43903920.367660.7677032.8620.58936325.228160.8163034.8550.66634628.452143.34648152.8942.305701104.1224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v, )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v1、1,v2、 2,vm 、 m);将这些数据描绘在-v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 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令这条直线方程如(式1-1)。v = a0 + a1 (式1-1) 其中:a0、a1 是任意实数 为建立这直线方程就要确定a0和a1,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就可以算出。的平均值为1=0.669296,的平均值为v1=30.5788。a1=(5*v-51*v1)/5-5(1) a0= v1- a1*1经计算可得:a1= 27.17194,a0= 12.39273。所以得到的拟合直线是:v = a0 + a1=12.39273+27.17194即频率= a1= 27.17194。因为fo= 31 Hz,所以频率的相对误差为:=-fo/ fo*100=27.17194-31/31*100=13误差分析:、在测量n个波腹长度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时候波腹达到了差不多最大时,却在读数的时候发现波振动不稳定,突然就变小了,即频率有时候会不太稳定。、再重新找波稳定、振幅最大的时候,波腹长度范围有所改变。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让波稳定。经正确调整,每次微调滑块2改变弦线长度,再重新调好稳定的驻波,然后测量n个波腹长度L的时候,有可能不是在振幅最大处读数,即离振幅最大处可能有少许误差,进而有实验误差。、在读数的时候,有估读值,估读的不太准确,也可能造成实验结果有误差。注意:、有效数字的数位保留和数值的取舍原则;、百分数的有效位数及取舍原则;、在读数的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处于稳定状况,不能有过大的摆动,否则会对实验结果有误差。六、讨论、心得:感想:通过这次开放性实验课的学习,我认识和学会了几种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了物理实验的重要价值,同时增强了我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更加锻炼了我的思维。建议:通过这次开放性实验课的学习,我觉得在大学里,我们学校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在双休日里多多接触物理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课的重要作用,毕竟我们在高中能够接触到这些的可能性并不高,而有的时候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够完整的完成实验,所以,课余时间应让学生去实验室再做一遍,以便能充分掌握。我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