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对比及利弊分析.doc_第1页
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对比及利弊分析.doc_第2页
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对比及利弊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对比及利弊分析 作者: 来源:中共包头市委组织部网站责任编辑:苏哲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包头市石拐区于近期进行了全区范围内的公推公选,所选拔职位是区下辖两个办事处的两个副主任。经过半个多月紧张高效的推选、面试、考核、票决,新当选的两名同志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回顾这次公推公选工作,感触颇多。我区曾在2001年、2004年分别拿出10个、2个副科级领导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两种选拔方式进行分析对比,又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下面,就两种方法进行一下对比。 一、两种方法的共同点 这两种方法有很多共同点,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一个“公”字,“公”,即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体现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具体的共同点在以下几方面: 选人用人原则是相同的。两种方法同时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性,都以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6条原则为基本原则,即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际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选人用人的范围的一致的。两种方法都规定,在区属单位范围内职工,年龄35周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工龄两年以上的,均可以参与竞争。 资格审查等方法相同。 选拔方式类似。两种方法都要通过推荐、面试、考核、常委会决定等程序,做法上基本相同。 产生的结果与影响类似。两种方法都通过公开方式进行,群众比较认同,所选拔出的干部都比较优秀,从而在群众中产生了比较好的正面影响。 二、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选拔方法有所不同。两种方法虽然都有推荐与考试的环节,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以推为主,以考为辅;后者以考为主,以推为辅。 选拔程序不同。公推公选的程序是“三推两考一票决”,即经过基层、正科级干部、县级干部三次推荐,再经过面试、考核,最后进入常委会票决;公开选拔的程序是“一推双考”,即推荐(包括个人自荐、组织推荐),考试(包括笔试与面试)和考核,最后进入常委会研究决定(与其它方式产生干部在本程序完全相同)。 选拔的岗位不同 前两次公开选拔的岗位主要是区委、政府下设的委办局的副职,本次公推公选的岗位是两个办事处的副主任。 选拔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不同 前两次公开选拔影响很大,一时间成为我区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人们议论的中心放在参加选拔者的笔试、面试成绩上,尤其是笔试的排名,成为人们议论的主要内容;而这次公推公选进行过程中,人们议论的焦点转移的第二、第三次推荐上(即正科级干部、县级干部的两次推荐投票),尤其是第二次推荐结束后,当出现一名候选人以压倒多数票进入下一轮推荐时,在全区范围内产生的非常强烈的反响,议论也多侧重于候选人的人际交往及知名度。 选拔的进度不同 前两次公开选拔从发文到选手上任历时最短的要4个月,最长的达半年之久,而这次公推公选历时只有1个月,非常迅速、高效。 选拔所花费的成本不同 前两次公开选拔所花费的直接费用最高的是本次公推公选的8倍,最低的是5倍。其中还不包括占用相关部门人员的时间精力所产生的间接费用。 三、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利弊对比分析 两种选拔方法所具有的共同的利弊 共同的利 这两种方法都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产物,从根本上解决了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把选官的权力交给制度 ,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从源头上铲除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用两种方法选拔任用干部,是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透明度小,随意性大,公信度低,往往容易形成少数人说了算、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等弊端,给跑官要宫、买官卖宫者以可乘之机,甚至导致用人决策失误,贻误党的事业。近年来,在选人用人方面发生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而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把公开透明作为根本前提,把人民群众的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变几双或几十双眼睛选人为千百双眼睛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公开程度高、参与范围广、竞争力度大、民意选择准,较好地落实了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有利于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信任程度,有利于防止和克服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共同的弊 一是两种方法在用人上存在不确定性。两种方法还无法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老百姓信得过的干部标准完全落到实处。毕竟,在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过程中,应试者之间的竞争仍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其推崇的主要是文化人的看家本领,起码不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部素质要求。两种方法均难以反映应试者的思想状态、道德境界和工作经验。两种方法可以将一个头脑灵敏、口齿伶俐的应试者纳入视野,却可能抛弃了一个务实求真,不善表达的实干家;两种方法可以选出擅长包装,扬长避短的高手,却可能忽视一个内涵丰富、沉着稳重的智者。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两种方法描绘的仅仅是粗线条,是基本轮廓,不排除将不符合、不适应、不需要的人推向领导岗位的可能。 二是两种方法都存在用人与监督的不对称性。在选拔中胜出的人,一般说来应该是某些方面甚至综合素质的超常者。选拔的成功只是新的起点,而不应该被画上句号。但是,通过选拔走上领导岗位后,如何跟踪管理、有效激励、强化监督,也就是如何将两种选拔方式的制度体系向后延伸的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省略和淡化。这种不对称,就可能导致选出来的是英才,进来后因疏于管理、权力失控逐渐变成庸才、歪才。诚然,这不仅仅是两种选拔方式本身的问题,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选拔的效果。 两种选拔方法所具有的不同的利弊 不同的利 公推公选:由于公推公选着重于“推”,一部分在公开选拔笔试中不具有优势的选手,往往能够在公推公选中胜出。他们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交际广泛、知名度高、人缘好、协调能力强,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与素质,他们的胜出也有助于引导正确的公论。 公开选拔:着重于“考”,尤其是笔试,往往是一些科班毕业生占优势,擅长写作,能够处理日常公文、公务,通过公开选拔,可以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在地区范围内也会产生良好的反响。 不同的弊 公推公选:一弊是拉票现象较为严重,三次推荐中尤其以第二次推荐为甚,拉票形式多样,有请客吃饭的,有许诺以其他好处的,甚至还有本单位领导利用工作关系向同僚拉票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当然,对于拉票现象,我们也应该有一个一分为二的看法,虽然初看有失公正,但仔细分析,有能力拉票者,都是在本地区交际较广、有一定影响力、人缘较好的,让他们从事领导工作,对于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有较大的好处,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二弊是未经过笔试,一部分入围者的文化、思想素质不尽如人意。 公开选拔:参加者侧重于文化知识学习,一部分入选者缺乏群众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履行领导职权时不能立刻投入,需要半年以上的适应期,在群众中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四、今后干部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