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PPT课件.ppt_第1页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PPT课件.ppt_第2页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PPT课件.ppt_第3页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PPT课件.ppt_第4页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大卫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李嘉图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1 经济方面 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 产业革命 在英国开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 到十九世纪初进入高潮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要求有同它相适应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的学说正是适应这个要求产生的 李嘉图的主要任务是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制定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扫清大工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民财富得到更大更迅速的增长 2 政治方面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工人阶级形成为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越来越尖锐 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1 3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是耶利米 边沁 JeremyBenfham 1748 1832 的功利主义哲学 边沁功利主义认为 1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寻求个人的功果和利益 追求快乐 避免痛苦 减少牺牲 增加幸福 2 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 总和起来就是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 二者并不矛盾 3 实现个人功利的最好办法是实行自由放任 自由竞争 这是一种宣扬个人利益至上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 李嘉图通过詹姆斯 穆勒接受了边沁的这种哲学思想 贯彻到他自己的经济学说中 4 经济理论方面 当时英国 斯密经济学说占统治地位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学说的科学成分 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另外 李嘉图同马尔萨斯 萨伊 西斯蒙第 圣西门 付立叶 欧文等都是同时代人 他们各自代表不同阶级的不同利益 进行着激烈的论战 因而产生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经济学说 经济理论方面的论战正是阶级之间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 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最集中的表现 就是关于货币改革和 谷物法 存废的争论 黄金价格 的辩论18世纪末 由于进行对拿破仑的战争 英国处于财政困境 政府利用大量发行银行券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 1797年英国政府通过 银行限制法 停止银行券兑现 19世纪初出现了金价上涨 银行券贬值的情况 这一情况影响了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 激起了对这一问题的议论 1809年李嘉图发表 黄金价格 引起了所谓 金价论战 论战分为 金属派 和 反金属派 两方 李嘉图成为 金属派 的首领 他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 认为金价上涨的原因是银行券发行过多 从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出发 要求有一个稳定币值的货币制度 反金属派 则否认银行券发行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原因 3 谷物法 英国政府在1773 1846年间为提高贵族地主阶级的收入而实施的一种保护谷物贸易的政策 根据该法令 只有当国内谷物价格超过规定限价时 才允许谷物输入 当时在国会处于多数的贵族地主 为了获得更多的地租 又不断修改对谷物限价的规定 1773年每夸特小麦的限价是48先令 1791年为50先令 1804年为64先令 1815年更提高到80先令 然而 不断提高的谷物价格势必造成实际工资的提高 并进而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利润 而且 限制外国谷物的进口 也相应缩小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规模 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对这一问题的辩论 对 谷物法 提出尖锐的批评 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学家T R 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1846年 英国政府终于废除了 谷物法 4 生平 著作 研究方法 大卫 李嘉图 1772 1823 继斯密以后最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 出身于犹太家庭 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 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 14岁回国 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 21岁时因与新教徒女子恋爱 违反犹太族习俗 遭其父反对 与家庭脱离关系 自此他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 很快获得成功 25岁时他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 尽管他只接受了少得可怜的正规教育 但凭借天才 他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贡献 他所创立的一般经济理论分析体系 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的颠峰 1817年发表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5 研究方法 抽象演绎法 李嘉图的理论前后一贯 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一元论的抽象研究方法 他以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原理为基础和出发点 检验其他一切经济范畴是否与其相一致或相矛盾 因此他通过对现象描述法的批判 坚持了抽象法 克服了现象描述法对经济学研究的干扰 把科学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建立起一元的方法论 李嘉图在研究经济范畴时都是以这个方法论原理为基础 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充实了经济学 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经济学逻辑体系 6 李嘉图的抽象法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把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 然后推导出结论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透过经济现象探究经济规律 在给马尔萨斯的信中 李嘉图指出 关于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意见上的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我而言似乎在于 你在你的头脑中总是有特殊变化的临时的和短暂的影响 而我把这些短暂的和临时的影响放在一边 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从它们当中产生的事物的永恒的状态之上 或许 你把这个暂时的影响估计得太高了 而我则过低估计他们价值的意义 7 李嘉图的这种研究方法也存在错误和缺陷 第一 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是一般的一切社会的生产关系 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 忽略了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范畴看成是固有的 自然的东西 第二 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是固定不变的 看不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形式的变化及其复杂性 这使他的理论遇到难以克服的难关 最终导致他的理论体系的破产 8 价值理论 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1 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看到了二者的区别 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 认为 甚或没有 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 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 认识到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决定 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 坚持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所费劳动决定 价值大小与之成正比 3 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 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9 他把商品分成两类 一类是劳动不能增加其数量的商品 如名画 古钱等 其价值由稀少性决定 不过这类商品数量很少 另一类是劳动可以无限增加其数量的商品 其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量 这类商品占绝大多数 初步把价值同交换价值区分开李嘉图所谓的 相对价值 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价值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李嘉图称 绝对价值 真实价值 实在价值 价值一般 二是指一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这是名副其实的交换价值 李嘉图称为 比较价值 他把不同质的劳动还原为同一的社会劳动 把复杂劳动看作倍加的简单劳动 10 他认为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不是每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而是获取商品时所必需的劳动量 或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 因此 他已经提出了决定商品价值的 必要劳动 的概念 他把最坏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 他在考察价值形成过程中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他认识到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 活劳动 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 物化劳动 所体现的旧价值 并指出只有工人新加入的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 机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11 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不因资本积累而变更 他认为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 不仅适合于早期社会 也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的积累只能使商品价值分割为两部分 工资和利润 并不影响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 工资变动只能引起利润向相反方面变动 而不能引起商品相对价值变动 但最后又不得不承认 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 因使用固定资本而发生变更 工资变动不会引起商品价值变动的原理由于资本构成比例不同 周转速度不同也有了变更 他是从资本的 耐久性 不同 即资本消耗快慢不同来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 即工资上升时一切资本有机构成高 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其商品相对价值会下降 有机构成低 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商品相对价值上升 工资下降时情况正相反 不过 李嘉图认为 工资变动对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次要的 例外 的 商品价值变动的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商品必要的劳动量的增减 12 例一 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因使用固定资本而发生变更 如 资本家A投资5000镑 雇用100个工人生产谷物 假定利润率为10 年终产品价值为5500镑 资本家B同样投资5000镑制造机器 第二年 A把谷物卖掉 继续作同样的投资 则产品价值仍为5500镑 而B则利用第一年生产出来的机器作为固定资本投资 再投资5000镑 雇用100个工人生产纺织品 假定机器不磨损 则产品价值为6050镑 固定资本工资工人P 10 产品价值谷物050001005005500第一年机器050001005005500固定资本工资工人P 10 产品价值谷物050001005005500第二年纺织品5500500010010506050 13 例二 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对价值影响 如资本家甲第一年投入资本1000英镑雇佣20个工人生产一种商品 年终获得半成品价值1100英镑 第二年再投入资本1000英镑使用与上年同样的劳动量将该半成品加工为成品 价值为2310英镑 而资本家乙则投入资本2000英镑雇佣20个工人生产同一种商品 第一年年终即获成品 价值为2200英镑 固定资本工资工人P 10 产品价值甲 第一年01000201001100 半成品 第二年半成品11001000202102310乙 第一年02000402002200甲乙两个资本家使用的劳动量相等 但因二者商品上市所用时间不等 资本周转速度不同 甲两年 乙一年 因而他们的商品价值也就不等 等量劳动没有能生产出等量价值来 马克思认为这两个例子所讲的仅是生产价格的不等 而非价值的不等 14 例三 工资变动不会引起商品价值变动的原理由于资本构成比例不同和周转速度不同有所变更 仍以例一为例 假定工资上涨 使利润率下降1 即从10 下降为9 此时谷物的价值仍为5500英镑 只是工资和利润的份额发生了变化 利润为5000 9 450 工资为5500 450 5050 纺织品第二年工资也为5050 利润为450 5000 9 495 5500 9 945 产品价值为5995英镑 5050 945 即 原来谷物和纺织品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为5500比6050 现在 生产两种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并未发生变化 只是由于工资上涨从而利润率下降1 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变为5500比5995 固定资本工资工人P 9 产品价值谷物050501004505500纺织品550050501009455995 15 李嘉图坚决维护劳动价值论而又不得不承认工资对商品价值也会发生影响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 他当时尚未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 从而不了解工资涨落虽会引起商品交换价值 价格 变动 由生产所费劳动量决定的价值量则会保持不变 第二 他没有生产价格概念 不了解生产价格是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是与所费劳动相等的社会价值总量的重新分配形式 16 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 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一个矛盾 是资本与劳动交换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依据这一观点 如果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 就无法说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由何而来 如果二者相交换 资本家所得不仅能补偿资本还有利润 那么交换必定是不等价的 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 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因而不能对此矛盾作出科学解释 第二个矛盾 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两个数量相等的资本 有机构成不同 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 按照劳动价值论二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必然价值量不同 剩余价值量不同 利润率不同 认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显然 如满足这一规律的要求 商品就不能按劳动决定的价值出卖 二者存在着不相容的矛盾 17 分配理论 分配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分配法则 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这是因为收入怎样分配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积累 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他接受了斯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 认为劳动每年生产的价值必须在劳动者 资本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这三个基本阶级之间进行分配 分为工资 利润和地租三种基本社会收入 分配理论的特点 18 分配理论的特点对工资 利润和地租的分析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认为三种收入都仅仅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坚持三种收入中工资量的变动起着决定作用 认为工资变动为因 利润 地租变动为果 有意识地研究了工资和利润 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关系 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阶级对立 强调三种收入中只有利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 只有利润增加才能增加资本积累 促进生产力发展 利润的增长又受制约于工资和地租的变动 19 工资理论 工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收入 是劳动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也是劳动者自身的价值或价格 区分了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劳动的自然价格便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 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 食物和必需品涨价 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会上涨 这些物品跌价 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会跌落 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 劳动稀少时就昂贵 丰裕时就便宜 市场价格围绕劳动自然价格上下波动 不断趋向于劳动的自然价格 20 2020 1 27 21 工资变动趋势 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 财富的增加 资本的积累 货币工资有上涨趋势 实际工资有下降趋势 否定了斯密关于工资随财富增长而增长的论断 货币上资上涨的原因是决定劳动自然价格的主要商品 食物及其它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必需品 由于生产困难加大而有涨价的趋势 农产品价格会由于资本的积累 工人人口增加而扩大耕种劣等土地进而加大生产上的困难而上涨 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有二 第一 资本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工人人口增长的速度 即对劳动需求的增长赶不上劳动供给的增长 第二 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赶不上谷物价格上涨的速度 所以 增长了的货币工资不足以购买从前那么多的生活必需用品 而且总是谷物价格上涨在先 货币工资上涨在后 后者总赶不上前者 22 在研究工资发展趋势时 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 即把工资收入作为工资 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总和中的一部分 考察工资所占比例的变化 马克思高度评价李嘉图这一思想 23 利润理论 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利润量的决定 他认为在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利润量的大小取决于工资的大小 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 利润同工资成反方向变化 他详尽分析了影响工资利润之间量的比例变化的各种因素 认为财富增长 人口增长 土地报酬递减都会抬高工资 而压低利润 而机器运用 技术改良 农业科学发展 粮食自由进口都可以降低工资 而增加利润 总之 凡是减低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耗费劳动量增加的因素都倾向于提高工资和降低利润 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商品生产耗费劳动量的因素都倾向于降低工资而增加利润 他认为 劳动生产率变化首先引起工资变化 然后才引起利润变化 所以利润变化始终是工资变化的结果 绝不是它的原因 李嘉图一方面认为利润量取决于工资量 另一方面又同斯密一样 认为利润大小取决于资本的供求关系 这两种说法是有矛盾的 胡寄窗 p 110 24 利润有自然下降的趋势 其原因同造成货币工资上涨的原因是一致的 随着社会进步 财富增长 资本积累和人口增加 利润有自然下降的趋势 因为货币工资上涨必使利润下降 劳动者的主要生活资料 食物 因生产越来越困难 其价格不断上升 使劳动者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归于资本家的份额就必然不断减少 25 地租理论 地租是 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是投入土地的劳动产品价值一部分 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由于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 这个超额利润就转化为地租 他认为农产品价值是由最劣等地的劳动耗费决定的 这使较好的土地能产生较高的资本利润 他批评了斯密把地租解释为价值来源之一的见解 认为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他是古典经济学家中第一个系统研究级差地租的人 对级差地租的考察涉及到两种形态 级差地租第一种形态是由于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 在同量土地上投入同量资本和劳动所得结果不同而形成的地租 级差地租第二种形态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产量递减而形成的地租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以耕种的下降序列 即从优到劣 为条件的 同时还在土地收益递减原理 即投入到土地上的劳动生产率会相对降低 基础上加以说明 26 地租变动趋势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进步 财富和资本的积累 人口的增加 地租必然不断增长 地主所得到的份额不论在价值上 还是在实物形态上 都会增加 地主从社会进步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地租的增长 又必然引起利润下降 利润量同地租量必然朝相反方向变动 所以利润和地租是对立的 总之 在李嘉图看来 随着社会进步 生产发展 地租和货币工资必然上涨 实际工资和利润必然下降 李嘉图把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归结于人口的自然繁殖 土地肥力和报酬的递减这样两种自然因素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没有绝对地租 他认为最差土地是不提供地租的 27 货币理论 继承了斯密的正确观点 明确认识到了货币的商品本性 他认为货币是商品 具有内在价值 其价值也是由生产它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根据货币价值取决于所费劳动的观点 研究了决定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的规律 认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数量首先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 所需要的货币量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其次取决于流通中的商品额 二者成正比 另外货币流通速度也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 二者成反比 对纸币流通的认识 赞成使用纸币 认为纸币具有节约贵金属材料 可随时改变其数量等优点 也明确知道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代表 如果数量过多 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故反对滥发纸币 28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变动 把货币价值的高低看作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理论 李嘉图是古典学派中货币数量论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李嘉图认为 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多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量时 货币价值就要低于原来的金属价值 商品价格就上涨 相反 当流通中货币数量小于正常需要水平时 货币价值就要高于原来的价值 于是商品价格下跌 他进一步指出 当金的相对价值降低到它的内在价值以下时 就会引起金的生产量减少 直到它由于供给减少再把它的相对价值提高到内在价值为止 反之 当金的相对价值上升到其内在价值以上时 就会引起其生产量增加 直到它由于供给增加其相对价值下降到内在价值水平为止 由于金的产量和供给变动 金的金属价值与它作为流通手段的相对价值之间的矛盾就获得了解决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正常水平也得到了恢复 商品价格水平则又与其价值量相符合 同时 贵金属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会对失衡的货币流通量进行调整 姚开建 P 146 147 29 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混同了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不会贬值 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 本身没有价值 无论发行多少 都只等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因此 如果发行过多 就会贬值 引起物价上涨 作者看到的实际是银行券发行过多引起的通货贬值 误认为这是包括金属货币在内的一切货币的规律 这与他重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忽略货币的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职能有关 货币数量论是与李嘉图的基本经济理论 劳动价值论 相矛盾的 是他的经济理论中的败笔 稳定通货的方案 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纸币制度 他主张法律规定银行发行纸币的最高限额 并保存充足的准备金以随时无限制的进行兑换 以此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 皮尔银行法案 就是以李嘉图的方案作为指导思想的 30 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继承斯密国际地域分工理论 并发展为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 在国内 资本和劳动可以自由转移 形成统一的市场价值 在国与国之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受到限制 因此 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交换的规律 不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换 比较优势原理 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 专门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用于出口 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商品 即便可能低于其他国家的成本水平 则要从国外进口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精神是 每个国家都要对自己的优势或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做到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以便在现有自然 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更有效 更节约地分配劳动和利用资源 形成合理的 最有利于本国的生产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 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的最大的经济效果 31 例如英国和葡萄牙两国进行贸易 假定葡萄牙生产一定数量的酒只需8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 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只需要9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 而英国生产同量酒和毛呢 则分别需要120个工人和10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 显然葡萄牙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占优势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 葡萄牙可以生产成本最低的葡萄酒 英国可以生产成本比较有利的毛呢 两国进行交换都能得到利益 葡萄牙可节省10个工人的劳动 英国可节省20个工人的劳动 见后 比较利益学说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具有无比优美的逻辑结构 但也有缺陷 胡寄窗 P 113 114 32 33 资本积累 再生产理论与赋税原理 资本理论李嘉图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资本数量方面 而忽略了对资本本质的探讨 他把资本直接等同于劳动资料 把这个历史范畴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概念 把早期社会中渔夫 猎人使用的武器也看成资本 他区分了两种劳动 即直接花费在商品上的劳动和花费在协助这种劳动的工具 机器和建筑物等上的劳动 从而把资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维持劳动的资本 实际上是可变资本 另一类是投入到工具 机器和建筑物上的资本 实际是不变资本 而且还漏了作为原材料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 资本积累与危机 节约收入以增加资本 就是李嘉图的资本积累概念 其意为 节省下来准备增加到资本中去的收入 应用来雇佣生产性劳动者 也即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可变资本 姚开建 p 154 由于他把商品分解为收入 因而他资本积累概念中没有剩余价值转化为不变资本的分析 34 清楚地知道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了说明资本积累的源泉 他区分了总收入和纯收入 指出 能转化为资本积累的是一国的纯收入 即利润和地租 而工资是生产的必要费用 在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